近年来,北海市特殊教育学校(以下简称市特校)秉承“为特殊孩子个性化发展提供合适教育”的教育教学,把党风廉政建设贯穿学校教育教学工作全过程,打造特殊教育高质发展清廉校园,构建特奥课程、个训课程、各类社团课程等形式多样的特色育人课程体系,努力对所有特殊学生因材施教,矢志推动特殊学生教育公平,让每个特殊孩子都能享有优质教育,让每一个生命都能绽放精彩。
建校13年来,我市特殊教育从无到有、从外延到内涵深入,实现了跨越式发展。市特校被认定为“全国特殊艺术人才培养基地”,先后获得“自治区示范性特殊教育学校”“自治区心理健康教育优秀学校”“自治区卫生优秀学校”等数十项荣誉。
获评为北海市直教育系统先进基层党组织、广西“五四”红旗团支部;2项教学成果获2021年广西基础教育自治区级教学成果奖(全区特殊教育仅有5项);《特殊教育学校艺术教育分层异步教学模式的建构与10年实践》获2021年广西基础教育自治区级教学成果一等等次,是迄今广西特殊教育取得的最高教学成果奖;在广西特殊教育论文比赛中获奖论文数量、质量全区第一……骄人成绩的背后,是市特校坚持党建引领,“五力”打造特殊教育高质发展清廉校园,推动特殊教育高质发展的生动实践。所谓“五力”,即政治领导力、思想引领力、组织建设力、群众凝聚力、推动发展力,已成为市特校发挥党建示范引领作用,推动教育质量跨越式发展的法宝。
——强化党支部政治功能,发挥好政治领导力。市特校坚持把政治建设摆在首位,依托学校党支部引领,架构书记带委员、委员带党员、党员带群众的“廉核”培育三阶梯队,健全廉政风险防范制度及运行机制,打造“育魂”班子,培养“育心”团队,创建清廉校园,为推动教育质量跨越式发展提供政治保障。
——抓好学生德育工作,发挥好思想引领力。市特校健全完善德育工作机制,探索喜闻乐见的德育模式,党支部主导,群团组织参与,家庭社会联动,构建全员、全过程、全方位“三全育人”思政工作新格局,把立德树人落到实处,努力将残疾学生培养成为国家的有用人才。
——抓好党建主责主业,发挥好组织建设力。市特校严格党的组织生活制度,严把党员发展质量关,探索党建共建机制,着力打造“党旗引领,以爱为源,同在一片蓝天下”“最美指尖工作者”的特殊教育党建品牌。
——抓实教职工思想政治工作,发挥好群众凝聚力。市特校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强化师德师风建设,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学全过程。学校通过政治上引导青年教师上进、业务上帮助青年教师提高、精神上鼓励青年教师奋进等方法引导教师做“四有好老师”。
——抓好党务工作队伍建设,发挥好推动发展力。市特校充分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坚持党纪教育,接受群众监督,教育引导党务干部追求道德高线、严守纪律底线,成为学高为师、身正为范的践行者,推动北海特殊教育高质量发展带头者、推动者。
作为集教育、康复和职业培训为一体的自治区首批示范性特殊教育学校,市特校承载着在广西特殊教育领域发挥示范、带动、引领作用的重要使命。近年来,市特校注重发挥党建在教育教学管理、师德师风优化、特色品牌创建、校园文化建设等方面的引领作用,探索党建促进教育教学改革发展的新思路新举措,凸显亮点优势、打造特色品牌,建设清廉校园,实现了党建工作和教育教学工作深度融合、同频共振,点燃了特殊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新引擎。
软硬兼施 推动特殊教育高质量发展
“今年新学年开始,孩子就可以在这座新综合大楼里念高中了!”家长张叔欣喜地说。
张叔所说的新综合大楼,是市特殊教育教学康复综合楼建设项目,我市的民生实事教育提升工程之一。项目总投资1702.26万元,占地978.72平方米,建筑面积约6561平方米,为5层教学康复综合楼。历时20多个月的建设,这座高标准建设的教学康复综合楼拔地而起,项目建设已经扫尾,预计今年秋季学期可启用,启用后新增170个学位。
在2022年“六一”游园活动上,学生在玩射箭游戏。
市特校党支部书记、校长陈清康介绍,教学康复综合楼将设置高中(中职)教学用房、康复训练室、特奥项目实训室,以及全国特校唯一滚球馆、特殊艺术人才培养基地展示室等,并配备相关配套设施,打造集教学、科研、康复、培训和展示为一体的特殊教育“综合体”。项目建成启用后,将极大改善特殊教育基础办学条件,为特殊学生学习职业技能课程奠定基础,对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推动我市特殊教育事业高质量发展意义重大。
近年来,市特校按无障碍要求,建设配套电梯、校园绿化、运动场、塑胶跑道等适合特殊学生学习及成长的教育康复硬件设施;针对特殊儿童身心发展特点,建有美工教室、劳技教室、音乐室等功能室,全力打造自治区特殊学前教育示范点。
优质教育是办人民满意教育的关键。近年来,市特校积极推进特殊教育课程改革,强化教师师德建设和师资培训力度,建立了业务学习制度、听课制度和科研成果奖励办法,鼓励教师积极参与各种教学科研活动,提升育人效能。
市特校连年参与全国培智学校义务教育实验教材《生活语文》《生活数学》《生活适应》审读试教工作,连续4年承办广西特殊教育学校教学改革研讨会,全面提升教师整体水平。截至目前,学校教师3人获全国特教园丁奖,2人成为自治区首届基础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专委会委员,1人担任广西中小学名师党支部书记工作室主持人,2人担任北海市名校长名师工作室主持人,3人获评北海市教育拔尖人才,5人入选北海市名师“雁阵工程”。教育教学质量在全区84所特殊学校中位列前茅,呈强劲发展势头。
廉心助残 推进特色育人课程建设
“没想到女儿第一次参加特奥会就拿了3块金牌……”谈起女儿的全国特奥夺冠之旅,伍先生喜悦之情溢于言表。
伍先生及妻子已年过半百,对于“唐宝”女儿小伍,夫妻俩没少操心忧虑,只希望她平安喜乐,没想到女儿能为北海乃至广西争得荣誉。
2021年10月22日至29日,全国第十一届残运会暨第八届特奥会在陕西举行。市特校选送小伍等4名特奥运动员参加滚球比赛项目,摘得6金1银,滚球金牌总数居全国之首。
老师带学生进行滚球特训。
“唐氏儿”小伍不单是滚球首金获得者,还在赛事中独揽3枚金牌。小伍自幼确诊唐氏综合征,在智力、语言和行动上存在先天性障碍和缺陷。8岁时,伍先生将她送到市特校学习训练。如今,16岁的小伍已是一位自信少女,语言、认知、动作协调能力大大提高。伍先生告诉记者,小伍不但礼貌自信,还能自觉分担家务,而她的梦想是“把球滚打好,拿更多奖牌”。
听障学生的舞蹈《吾生之路》参加第九届全区残疾人文艺汇演获得一等奖。
从不能如厕到基本的生活自理,从胆小怯场到积极上台表演,从不敢走出教室到参与社区服务,从没有规则意识到赛场奋力拼搏登上最高领奖台……小伍的蜕变,得益于市特校量身定制的特色育人课程教学。
市特校坚持实施个别化教育计划(IEP),聚焦实际、提炼特色、融入创意,遵循特殊孩子身心特点及发展规律,“按需供教”,注重各课程的育人效能,多维度整合课程体系。学校积极探索包班制主题教学模式、分层异步教学模式,课程设置体现精准教育需求,着眼于学生的生活需求,强化自理能力训练、自我保护能力学习、良好行为习惯养成等;同时,开设美工、唱游、律动、滚球等特色课程,强化学科对心理、运动、感知、言语、思维、个性等方面的缺陷进行干预和补偿;探索体验式德育模式,重视生命教育、心理健康教育,促进正确价值观形成,增强社会适应,以达到学校“培育爱心、学会生活、融入社会”的培养目标。目前,50%的低段学生能实现生活自理,85%的中段学生能完成简单家务劳动,90%的高段学生能服务他人。
有爱无碍 十年如一日送教上门
近日,市特校老师康永蓉和同事再次踏上了涠洲岛的送教之路。26海里1个半小时的航程,市特校的送教团队10年如一日,风雨无阻。
“一个都不能少,只要还有一个适龄学生,送教之路就不能停。”康永蓉说。
老师为涠洲岛的学生送教上门,师生击掌表扬学生完成认知和精细动作训练。
现年10岁的豆豆(化名)是一名唐氏综合征儿童,也是岛上目前唯一需送教上门的特殊儿童。他自幼跟祖辈在岛上生活,自理能力差,伴随一定的智力障碍和肢体障碍。
当天,豆豆早早守在门口,等待老师的到来。老师了解到豆豆近期在家的表现情况后,给他上了一节数学课,在玩数字游戏中训练他思辨能力。在为期2天的授课中,老师们通过讲故事、绘画填色、动手劳动等课程,提高豆豆的认知能力、沟通能力、自理能力。课程结束后,老师还对豆豆的奶奶进行了家庭康复训练指导。
“感谢老师风雨无阻上门送教,豆豆进步很大,每次家里有困难,老师也想尽办法帮助。”豆豆的奶奶感激地说。豆豆也在一旁高兴地拍着双手,说着“谢谢老师”。
“送教上门”是市特校针对不能入学的特殊儿童量身定制的特色教育。为进一步促进教育公平,切实保障特殊儿童受教育的权利,让特殊学子“足不出户”享有公平且有质量的义务教育,实现适龄残疾儿童就学零拒绝、全覆盖,自2012年起,市特校每年制定切实可行的“送教上门”活动方案,派选优秀教师组成若干个送教小组,开展送教上门服务,对送教对象进行评估和全面了解,制定符合其发展需求的个性化的送教设计并精准施教,使重度残疾少年儿童“足不出户”就可以接受高质教育,为每位特殊儿童技能提升、有效康复打下坚实基础。
据悉,送教上门实行10年来,涵盖了全市一县三区13个乡镇,送教6812节次,累计有68名重度残疾儿童“足不出户”就得到优质的康复与教育服务。目前,送教上门已成为重度特殊需求儿童、少年享受教育公平,感知多彩世界的暖心课堂,得到家长和社会的高度认可和赞扬。
本文照片均由市特殊教育学校提供
审核 | 黄毛毛 劳国娇编辑 | 范德茵校对 | 詹燕萍 卢雨晴(实习)转载本公众号原创文章请注明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