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一”特别报道|驻村更驻心!北海市党员驻村干部勾勒乡村振兴新蓝图
在北海广袤乡村的第一线,300多名党员驻村干部在躬耕实践中彰显担当,在砥砺前行中诠释初心,稳稳接过了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接力棒”。
“乡村振兴这块‘硬骨头’,不比脱贫攻坚好啃。”后盾单位的一句话,坚定了合浦县闸口镇山贝村驻村第一书记王启龙选择留任、做好衔接工作的决心,“我想继续站好这班岗,带我们村走向振兴。”
这些年来,凭借“党建引领、民心相通”这把“钥匙”,在后盾单位支持和村“两委”配合下,王启龙带领驻村工作队筹措资金维修改造村委办公楼、建了驻村公寓,还完成“三员九有”党建示范点项目建设,给山贝村党组织注入了“硬底气”。
王启龙(蓝衣者)现场与设计人员推进
乡村振兴示范点项目工作。受访者供图
“必须要让老百姓相信我们是一支能干事、干成事的队伍,也要让大伙安心在这里干事创业。”
这名党龄近20年的“老”党员拍胸脯说的话,山贝村群众作证,每一句都作数——去年,山贝村党总支部获评“五星”基层党组织和全市先进基层党组织,原来的“空壳村”如今荔枝种植红红火火、林下经济也有声有色。
不久前,新建好的村农产品交易小市场里,山贝村“妃子笑”收购现场热火朝天,村民的笑容比荔枝还甜,王启龙则穿梭于人群中“研究”客商如何包装荔枝。
“乡村振兴关键是产业要振兴,要把荔枝种植发展成为村民稳定增收甚至致富的产业,除了提升荔枝产品质量,还得畅通物流渠道、包装打造品牌、优化产业结构、延伸产业链,从而带来更多就业机会,为乡村留住劳动力。”
一棵棵荔枝树,在王启龙眼里俨然成了给山贝村带来美好明天的“摇钱树”。
算致富账是乡村振兴工作的重要一环。要实现振兴,前提是要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尤其是“对易返贫致贫人口要加强监测,做到早发现、早干预、早帮扶。”
在银海区福成镇山梓村,眼下正值高温天气,加上春茬作物拉秧,村里的蔬菜大棚生产进入了休棚期。村民闲了下来,驻村第一书记刘松却一刻也停不下来,除了推动村里350多亩土地流转,用于建设智能科技创新示范大棚基地,探索大棚蔬菜种子研发、培育新路外,他还要深入农户家中开展防止返贫排查。
刘松(右一)和同伴研究如何提高村里的
大棚种植技术。实习生 唐姣 摄
“刘书记,你这一身汗!”烈日炎炎,村民看到眼前这皮肤晒得和他们一样黝黑的“蓝马甲”,都热情张罗起茶水和电扇,刘松则在唠家常中向村民一一了解情况。
为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的底线,在刘松牵头组织下,该村建立了由驻村第一书记、村党支部书记包村,工作队员、村干部包小组,村民代表、党员包户的三级网格化监测模式。
“党员分布在各个村屯,每个党员都有‘承包户’,谁家发生意外或因大病就医,他们就能第一时间报告反馈。”刘松告诉记者,这一模式实现了快反应、早帮扶,可及时掌握监测农户的信息,让防贫监测不留死角。
“脚下沾有多少泥土,心中就沉淀多少真情。”为巩固好脱贫攻坚成果,夯实乡村振兴基础,自我市新一轮驻村帮扶工作开展以来,还有一大批新选派的年轻党员干部与王启龙、刘松等“老”党员驻村干部同频共振,褪去书卷气、甘闻泥土香,练就“铁脚板”、构筑“连心桥”……
“群众事无小事”,这句话刻在合浦县沙田镇上新村驻村第一书记刘亚萍的心里。这名山东籍的“95后”选调生主动请缨驻村,逐渐克服了语言不通、人生地不熟等一系列难题。如今,她既是为脱贫户女儿申报“雨露计划”补助的“好姐姐”,也是主动上门解决独居高龄老人津贴认证难题的“好闺女”。
饶恩铭在脱贫户家里跟脱贫户
分析产业市场、算收入细账。
“只有俯身倾听群众声音,站在村民角度感同身受,才算是深入基层,才能明确发展方向,正确开展工作。”在铁山港区南康镇黄丽窝村,到村任职选调生饶恩铭走访全村农户,整理出3万多字的村情报告,得到上级组织部门的肯定。
对村民来说,这些党徽在胸前闪耀的“蓝马甲”,不是外人,是亲人;是干部,更会干事。他们步履坚定带领群众致富奔小康,一笔一画勾勒乡村振兴新蓝图,在新赶考路上,正奋力续写着北海答卷。
往期精彩荐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