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人文】“东坡味道”的合浦月饼

北海日报 2022-10-20

The following article is from 狐眼碌碌 Author 狐眼碌碌





“东坡味道”的

合浦月饼

◎梁思奇





合浦大月饼远近闻名。合浦近年建了一个月饼小镇,门口有个东坡雕塑,里头有个饼模博物馆,博物馆里充满东坡气息:东坡的诗、东坡的字,东坡在廉州轶事的“情景再现”,月饼小镇华丽丽穿上了一件“苏东坡牌”文化衫。

  合浦月饼小镇。


物产丰饶的地方,一般都人物风流。合浦却属例外,此地虽盛产珍珠,但历史上人才寥落,流寓当地的苏东坡成了最耀眼的“廉州之光”。他从海南获赦回到大陆,在廉州呆了近两个月,过了一个中秋,留下若干诗文。其中《留别廉守》记录了中秋节与廉州一班官员士绅饮酒吟诗的情景:编萑以苴猪,瑾涂以涂之。小饼如嚼月,中有酥与饴。悬知合浦人,长诵东坡诗。好在真一酒,为我醉宗资。




诗中有几个字不常见。萑念“欢”,是芦苇一类的植物。编萑,用萑编织。古文中常见一个词:萑泽。芦苇密布的湖泽,借指盗贼出没。


苴念“居”,也是一种草,引申为包裹。成语“苞苴公行”指贿赂成风,字面意思就是用草袋包着礼物四处行贿。


“瑾”是通假字,原字为同音的“墐”,动词,用泥涂塞。


诗直译过来就是:将小猪装在编好的笼子里,在外面涂上泥巴,制作烤乳猪;吃着像月亮一样的圆饼,它中间有香甜的馅料。料想合浦人都在朗诵着老夫的“明月几时有”,好在有真一酒,让我能开怀一醉。


很多人把开头四句,解释为至今仍流行的猪笼饼,并由此得出结论:苏东坡吃的饼,跟现在的合浦大月饼风马牛不相及,是文化人自作多情,硬拿苏东坡为合浦大月饼贴金。


我虽然喜欢读史,但一向厚今薄古,但苏东坡那年中秋节吃的,如假包换就是现在常见的圆月饼,当然它没有合浦大月饼这么大。

  

合浦大月饼。


这诗开头两句,并非苏东坡原创,而是出自汉代《礼记》的“内则”,说的是一种名为“炮”的厨艺:取豚若将,刲之刳之,实枣于其腹中,编萑以苴之,涂之以墐涂,炮之。汉代郑玄说“将”是“牂”,也就是公羊。把小公羊一样的猪开膛破肚,掏空后塞满枣子,再装在萑草编织的笼子里,用涂巴糊在外面用火烤。


这不就是洪七公的烧鸡做法吗?只不过烧鸡不是用萑,而是用荷叶包裹罢了。


顺便一说,《礼记》是古代关于各种规矩礼仪的集子。男主外,女主内,“内则”就是关于家庭内部的礼仪,所谓“以闺门之内,轨仪可则,故曰《内则》”,除了介绍厨艺,它还有比如男人女人不能互相递送东西、不能混穿衣服、不能一起洗澡、男人进内室要点蜡烛、女的出到外头要用东西遮脸、走路男右女左……等等“清规戒律”。


很显然,东坡诗中引用“礼记”,属于那一晚过中秋节的“实况转播”:他们烤了香喷喷的乳猪,吃了有馅料(饴与酥)的月饼,还喝了真一酒(史载东坡在海南儋州酿酒,自命名“真一”,应该是他随身携至合浦),轮番朗诵着东坡的诗词,一派其乐融融、今夕何夕的气氛。


这么明白的文字,不晓得从哪里扯出个猪笼饼来。猪笼饼是两广地区特产,记录最早不过300来年。虽然历史悠久,难寻传承轨迹,但并无宋代有猪笼饼的文字记载,更无考古的实证。


顺便说说“饼”。历史学家许倬云说,将颗粒状的粮食磨成粉制作面食,中国在汉代已经十分普遍。作为面食的一种,易于携带和保存的“烤(烧)饼”——现代术语叫“烘焙饼”——应运而生,行军打仗、书生赶考、农夫下地、商人远足……由于饼的出现,生产力得到了极大提高。随着社会发展,“吃得饱”向“吃得好”转变,烘焙馅饼随之出现。


世界上的烤馅饼起源于公元前的古埃及,以奶酪、蜂蜜、芝麻等为原料。作为稻米之国,烘焙馅饼在中国出现较晚。作为烘焙烤饼最有特色的月饼,在宋代逐渐成为风俗,进入了中国人过中秋节的食谱。

  

月饼制作模具。


苏东坡的这首诗,是迄今为止发现最早记录有馅烤饼的诗作,也是记录中秋节吃月饼的第一首诗。


苏东坡是个“吃货”,留下了无数以他命名的美食。他在合浦写下这样一首流传千古的诗,与合浦结了一个善缘。“月饼小镇”可以说是这位人见人爱的伟大诗人的余绪。要是能进一步把他诗中的“刲之刳之,实枣于其腹中”的烤乳猪以及东坡发明的“真一酒”也挖掘出来,我以为同样是值得额手加庆的好事。


(文中图片均为北海日报资料图,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往期精彩荐读





北海发布中秋国庆假期疫情防控工作有关事项通告
事关北海开展常态化疫情防控免费核酸检测,大家请注意!
厉害了!北海兴港镇、廉州镇上榜2021西部百强镇名单
有安全,更团圆!中秋假期北海交通安全出行攻略来了
关于出入部分场所须持核酸检测阴性报告的通告


审核 |  潘  沁编辑 | 许苏文转载本公众号原创文章请注明来源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