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我终于开始欣赏「边界感」

阿蛋蛋 阿蛋研究所
2024-08-22


前段时间,在我从事咨询工作半年之后,我终于对自己未来的咨询方向有了一个更明确的答案——我想成为一名理论和临床功夫都足够扎实的心理咨询师。在诸多流派之中,精神分析之中的自体和主体间学派,狠狠打动了我。现代精神分析,一边拥有着精神分析120年的理论积淀,对人的潜意识、梦境、心理动力的研究精微而深入;另一边又有着高度人本和关系间的思想,在兼顾理性的同时极具人文关怀,这种科学和艺术之间的平衡非常迷人。


因此,我开始着手寻找精神分析尤其是关系学派的督导,希望在这个过程中能够更加精进。


然后我就发现,我遇到了第一个卡点:进入一段具有承诺性的长期关系,对我来说是一件压力好大的事情。


并不是进入关系会带给我压力。而是我发现,面对这种长期关系,我似乎对关系的另一方有一种纠结的心情,正是这种纠结,会让我感觉到拉扯,带给我压力。


而这种纠结的心情并不是第一次出现。不止在选择督导的问题上,在选择咨询师、选择自己想要进入的公司和团队,甚至伴侣、朋友,这种反复思量的心情其实都出现过。


这种思量来自于,一方面,我清楚的知道,我对对方的经验、能力、智力水平、反应速度都有很高的要求;但另一方面,我其实并不太敢于承认这一点。每当我想到我要求很高,这背后似乎都带着一种质问我的声音:


你够格吗?你配吗?


你配得上足够好的人吗?你凭什么要足够好的人?


另外,确认自己要求高这件事,某种程度上似乎也意味着,我像成为了一个很刻薄的人。我不希望自己是个刻薄的人,所以在过去的大多数时候,我都不敢把这个属于自己的想法自信从容地讲出来,甚至不敢在自己心里承认这一点,以至于我的真实想法和我的害怕反复摆荡,让我难以确定自己的心意。


我知道这两个声音的出现,其实都和过去很长一段时间,至今也会影响到我的不配得感深深绑定,这背后关联着许多我在童年时期经历的议题。


但是这次,拥有过去半年150多个小时的心理咨询临床实践,同时也时刻浸泡在心理咨询的理论学习之中,我确信了一件事:我非常适合从事一对一的心理咨询。尽管总是有可以继续成长和精进的地方,但是我知道,我极具共情的能力、极好的理解力和对人探究的好奇心,以及最重要的,我拥有一种强大的爱人的能力。


我想起来之前朋友分享的一期张静初和鲁豫的对谈,中间有个片段非常打动我。张静初同样作为一个打压式教育的亲历者,她自己早年间也会被强烈的不配得和冒充者综合症所困扰,当她知道自己拥有某些知识和见解时,也会犹豫要不要讲话,觉得自己的表达和才华并没有那么精彩和重要;但是伴随着她的成长,她逐渐确认了一件事情——如果在一个领域,我就是知道,不管我讲的好不好,我知道的是否比比别人更多,那么我就要说,而且我要大声的、毫不犹豫的说出来。


前段时间电影《奥本海默》上线,《人物》杂志对诺兰的一篇采访也同样令我振聋发聩。中间有一段写到:


具体到自己的电影,诺兰始终愿意向外界展示自己强烈的自信。几年前他同一位制片人吃饭,诺兰告诉对方,「我每次拍一部新片,都必须相信自己正在制作有史以来最棒的电影。」


对方惊讶于他的表述,他从没想过有人会这样思考。诺兰惊讶于他的惊讶,「拍电影很困难,虽然我不会说这是世界上最难的工作——我从未尝试过挖煤矿——但电影会消耗一切,你的家庭生活、所有一切都得投入电影,长达数年。所以我从来没想过,拍电影的人竟然不努力拍出有史以来最棒的影片。为什么不这样努力?即便它不会是有史以来最棒的电影,你也必须相信有这个可能。」


当时读到这段文字时我几乎在战栗:我的人生,就如同诺兰的电影,那是我的一切。我当然要用尽全力过上自己可以过的最棒、最具有创造性和最有才华的人生,如果我不这样努力,如果我不相信这种可能,那我指望谁来这样做呢?


这些冥冥之中出现的信息,似乎都在给我一种确认:去追求你所能找到的最好。


想到这里,我突然意识到,几年前的我,是不敢也不信自己能够过上自己想要的生活的。


几年前的我充满着对未来的不确定和惶恐,我,作为一个独立个体的边界尚不明确,更别说去想象自己未来想要什么样的生活。


所幸这几年的题没白做。



确定我的标准之后,我开始陆陆续续收集信息,浏览督导们的介绍。于是又来到了第二个令我卡住的地方——督导实在是有太多选择了,到底哪个才符合我的要求呢?


一开始,我陷入了一种过度用脑的状态。我在自己的表格上写下各个督导的信息,开始自己琢磨。这个老师有CPI的背景看起来很国际化,那个老师从业时间好久接触的流派好多,似乎可以提供更多的视角。我的list最长的时候足足有20位老师,可想我在其中有多么纠结,而我发现当我想的越多,整个人就陷入到了一种越发混乱的状态,我越发难以在其中抉择。


在这种混乱之中,我给同为咨询师的好朋友阿青发信息。


我说:督导好难挑,求助。


阿青的回答很简单:看照片,看感觉。


我看到这个答案,扑哧一声笑出来。想起来之前别人问我怎么挑咨询师,我的建议也是看感觉。但是到自己这里,总是会忘记和直觉的链接,阿青的回答又一次提醒了我,回到直觉里。直觉会比我的头脑给我更准确的答案。


于是,我听了阿青的建议,凭着感觉,给5位老师发送了督导申请邮件。


最终我选择了其中一位作为我的督导老师。


为什么会选中她呢。


在我看感觉的阶段,我去搜了搜督导师在互联网上能够留下的所有印记,包括文字、视频等等,这位督导师在回答来访者来信的时候,能把复杂的理论讲的深入浅出,其语言之精准犀利令我印象深刻,犀利的背后又很温情包容;


其次是,这位督导师展现出了非常明确清晰的边界,让我在还未曾和她开始正式督导的时候,就已经学到了很多。


发邮件的时候,我在邮件正文中提到,很希望能够与督导们进行一次20-30min左右的对话,以便我们彼此评估是否合适。


我和其中两位进行了这样的沟通,两位老师态度非常友善,我们彼此自我介绍履历,在半个小时的对话中,他们各自展露出了一个咨询师特有的敏锐洞察和独特风格,我们的对话有来有往,大家都聊的很是愉快。但我事后回味,却觉得少了点东西。


而她是五位督导师中,唯一一位直截了当地拒绝我的请求的。


她说,我的设置,就是直接进行2-4次督导,来确认我们是否适合进行长期工作。并问我是否同意。


因为初期对她印象最好,我自然同意。在我们第一次督导前,我花了大量时间来准备案例介绍和逐字稿;对于督导师而言,她也花了颇多时间来消化并理解我的案例。


而在和她初次督导的session中,我明白了她如此设置的用意——我们在督导的各个层面上效率都非常高。


正因为我前期花了时间写作业,她花了时间看作业;在受督中,我支付了费用,而她提供给费用相应的时间和经验,我们没有过多的进行寒暄,简单了解彼此之后,就快速地进入了工作状态。我迅速地理解了她的督导风格,她也很有针对性地提出了一些见解和建议。


反观前面两次对话,尽管督导师很慷慨地给予了我半小时的时间,我们也聊的很愉快。但是于我而言,我想要通过这场对话,理解督导师风格的目标,其实并没有实现。我们讨论个案时,因为我和督导师都没有做准备,因此督导师提供的信息和视角都很模糊;另一位督导师用语言描述了她的督导风格,但是因为我们并不在督导过程中,我也无法切身感受到。


于是我得到了督导的第一课:


用明确的设置框定自己的边界,尊重自己的时间和专业技能,对自己、对来访、对受督,都很好。正因为我们各自都付出了金钱和时间,我们彼此才都更加重视这50分钟里发生的一切。



在这位督导师之前,我的占星老师,也是很稳定的一个代表。


在我学习进阶占星的第一课,我们并没有一上来就开始看盘,相反,老师专门花了一整节课的时间,向我们拆解她本人在占星咨询中的一些原则和设置,其中有几条令我现在都很受益匪浅。


- 不邀请,不进入


打下这几个字的时候,就想到这一条其实蛮符合朋友们在学的Galli中「吝啬鬼」那个角色的感觉。


想起来我在几年前,很容易过度卷入到朋友和爱人的生活之中,别人明明没有邀请我,我却总是想要干涉甚至侵入别人的生活,这样非但没有帮助到对方,反而让对方觉得莫名其妙,甚至很生气。


后来我才发现,哪怕意识到对方在受苦,让ta走完自己该走的路,在对方求助的时候再施以援手,才是一种最大的智慧。只要看到别人在痛苦就忍不住横插一手,背后反映的是我的课题,和我的傲慢。


当我逐渐践行这一点的时候,我发现我的工作也变得顺畅了许多。有人来求助,那我就提供帮助;其余时候就继续做自己该做的事情。在平常的生活中,我也变得更少说话,会感觉到自身的能量是向内收,而非往外散,状态好了很多。


- 案主先行梳理,占星师再来工作


在我的占星咨询中,有这么一个设置:个案来咨询前必须填问卷,且问卷之中的近况描述,必须得写满300字,写不满的话就不咨询。


这一条设置就是偷师自我的老师。


在我刚开始做占星咨询的时候,我对「写满300字」的要求其实并不严格。所以我收到的许多问卷,大多都是两三行了事。


而当我和案主进入咨询的时候,我才发现这种看似包容的行为,反而让占星咨询的过程举步维艰。


因为案主并没有书写过多的近况,因此在咨询的开始阶段,我便需要花更多的时间来理解ta身上发生了什么。时常咨询已经过去了很久,我才发现,案主真正在意的问题并不是ta在问卷上提到的那个,而是隐藏在更深处的问题。


更重要的是,我的态度也在向案主传递一个信号,似乎案主什么都不用做,只需要人来到这里听我讲就好,但事实是对所有的咨询来说,不仅是占星师,案主的全情参与,才能为占星师提供一个理解问题的桥梁,来帮助个案真正理解并解决问题。


同样的道理,有很多认识的朋友在得知我也是占星师之后,都会立刻问我,能不能看看盘。曾经有一次,我当时试图帮朋友看盘,但整个过程都非常卡顿,更像是一些占星知识的罗列,朋友感觉不到什么连接,我也体验很差。


后来我暂停下来,跟朋友说,你还是得按我的流程来,我们必须得做好咨询前的准备工作,我们再进入到咨询的场域中,这次我终于找到了他星盘之中的那口气,整个咨询因此而流动起来,此时再通过星盘去回应理解朋友的问题,就变得容易很多。


总之,在和这些非常令我尊敬的老师接触的过程中,我发现她们的共性之一,就是拥有非常清晰明确的边界,而她们的共性之二,就是业务能力特别强。


在观察她们工作的过程中,我发现了这二者之间的联系——正因为她们了解自己在何种设置之下工作起来才是最舒服顺畅的,所以她们会为自己主动塑造这样的环境,并且允许自己置身于这样的环境之中。而一位咨询师也好疗愈师也好,在工作时,需要把自己当作工具,去体会在这个过程中自己状态的精微变化,有时甚至是来访或者个案对这样设置的反应。当自己置身于这样的环境之时,才能够最大程度的服务好每一个个案。


曾经读到一篇文章说,越是成熟的咨询师,自己的边界感就越是明晰。一方面,成熟咨询师的个人修养在漫长的学习和个人训练过程中会得到极好的训练,使得咨询师可以发展出稳定清晰且富有弹性的边界;另一方面,这份边界也可以成为和来访者工作的工具和材料之一。


总之,受益很多,继续学习!



往期内容:

搬家记:在大理,独自生活

做一个疯度90%的完整大活人

当我拥抱我的愤怒


图片来源/unsplash




我是阿蛋,一名正在受训的心理咨询师/独立占星师。这是我全职执业的第一年,目前我的累积咨询时长为150h+,预约请微信联系:Lily_9623,备注「咨询」。


更多关于我:一对一咨询预约|做自己命运的导演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阿蛋研究所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