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解析赤峰蒙族中学教室陈设的严重性

姜尚 姜尚狩天山 2019-09-22

作者:梅新育

赤峰蒙古族中学挂外蒙国旗国徽事件引爆网络舆论,我认为这张照片暴露出的问题性质最严重,因为这张照片显示的教室陈设流露出了一种系统的去中国化和蒙独政治认同及相应历史观,不以中国为政治认同,而以想象中的八百年一脉相承蒙古汗国和现实中的蒙古国为认同。

这张照片显示,这间教室黑板上方一层居中是蒙古帝国极盛时期版图,左右分别是三幅蒙古汗国大汗画像,左侧是成吉思汗等三人,最右侧是某满清君主画像,有网民指出这一幅是皇太极画像;最上面一层是外蒙国徽。“想象的共同体”——任何分裂主义运动要成气候,都要就自己企图分裂出去而制造的“国家”树立起版图、历史、政府或统治者的想象和认同,这样才能形成一个“想象的共同体”;蒙古帝国极盛时期版图、加上成吉思汗至皇太极画像构成了完整的上述想象和认同。再加上顶层的外蒙国徽,这种分裂主义“想象的共同体”和政治认同还具备了现实的政治实体存在。

按照蒙独史观,蒙古汗国大汗汗统始于成吉思汗,尽管明朝时蒙古各部一盘散沙,争战不休,并不存在明朝那样的国家认同和当时世界最系统完整的国家政权,但在他们想象中,这个大汗汗位传到了明末察哈尔林丹汗及其子额哲,然后由漠南蒙古各部领主共尊皇太极为蒙古大汗,蒙古汗国大汗汗统由此转入后金/满清君主一系,后金/满清历代君主都同时兼任蒙古大汗。所以,蒙古帝国极盛时期版图居中、成吉思汗至后金/满清君主画像分列两侧,表明的是这样一种历史观:

不认为中国是自己认同的祖国;

不认为存在一个中国王朝元朝,认为只存在蒙古征服中国时期;

不认为清朝时蒙古是中国领土组成部分,而认为当时蒙古是一个以清朝皇帝为君主的独立汗国,与中国不过是拥有共同君主的关系,最多不过是邦联的关系。

如果那幅后金/满清君主画像确实是皇太极,在11个拥有蒙古大汗称号的后金/满清君主中特意选择这个独一无二的入主中原之前的君主,表明这样摆设的人内心格外希望最大程度与中国撇清关系。这些再加上顶层的外蒙国徽和教室内的外蒙国旗,表明这样摆设的人认为外蒙继承了上述想象中的八百年一脉相承蒙古汗国国祚。

如果这样的摆设不是那一天迎接新年活动方才做的,而是长期如此,性质就更加严重;而从网民揭出的照片来看,这间教室在平时上课时就是这样摆设的。

——好,明白这个陈设的严重性了吧?

正视问题吧!只有这样才谈得上解决问题。

 

2019.1.10



【延伸阅读:】曾首善之区内蒙,让祖国母亲情何以堪!


教室正面悬挂蒙古国国徽,下面正中放置的蒙古汗国的地图,更让人无法理解的是两边分别放置蒙古汗王和满清皇帝,难道他们忘记了满清皇帝们是如何利用黄教麻痹控制蒙古人,如果满清再续命个百余年,内外蒙古估计就真的剩个地名了,就像准噶尔盆地那般!

试问这是为谁培养接班人?


教室、主席台、活动标语均为蒙语文字,将国家通用语言于何地?

不挂自己本国国旗国徽,单单挂已是外国的蒙古国旗与国徽。有网友说这是小孩子自发组织的,如果是自发组织只能说明问题严重,那就是已经不再是单单的个体行为,而是具有族属性质的行为与思想的集体自觉,这让笔者想起了曾被极端思想祸害且暴恐频发的天山南北,也是借助普遍的族属性质的行为与思想自觉,祸害天山南北且蔓延至内地多个省市!


内蒙古师范大学学生宿舍

图中上方均悬挂蒙古国国旗



网友留言


内蒙古作为共和国民族自治区的长子,理应作为全国五大民族自治区的首善之区,因为内蒙古自治区不仅先于其他四大自治区建立,更早共和国出生2年,于1947年率先建立,为国家探索和建立民族区域自治做出了样板,也积累了经验,更为和平解放新疆和西藏,减少了统一的阻力和战后的创伤,并进行了大量有益尝试,使民族区域自治更符合国情、更有利于维护国家统一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学校是教书育人的地方,是为国培养接班人的象牙塔,领袖对民族冠名的自治区已有定论。


所以学校更应该培养出热爱国家和中华民族的学生,将国家通用语言至于首要学习和使用的语言文字,树立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至高位置,民语作为方言即可,如北京话、东北话一般,不用突出民族属性。笔者记得小时候,在教室黑板上方张贴的是国旗和党旗,从小培养对国家的认同和热爱。

再看看本月1月4日国家教育部官网上,关于地方学校培养、育人方向的论述中,对“为谁培养人、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进行了着重强调。

教育系统、医疗系统历来是“两面人”的重灾区,一个是教书育人,一个是救死扶伤,想想12年前那起以偷天换日方式的教材谋逆大案,图谋以时间换空间的方式进行改天换日,意图改变红色“疆山”,祸害了百万青少年,令人触目惊心且不寒而栗,而期间没有一个老师、学生、校长、家长出来反映和纠错,若不是一懂民语的其他民族的人发现并举报,不知还会贻害多久。而一千万人口当量的地方大族却集体沉默自觉地三缄其口12年之久,着实令人胆寒!


再看看该校的官网


外蒙古独立是在清末民初内忧外患的边疆危机下形成的历史问题,如今成为独立国家的既定事实已无法改变。此种情况,如果反过来,是外蒙对内蒙如内蒙对外蒙般热爱和认同,倾心内附,寻找当年蒙古的文化和精神,倒可理解,因为是外蒙主动脱离祖国母体闹独立分家过,再经过苏联当时对外蒙的殖民统治,从文字到精神的立体式的较为彻底的毁灭和改造,早已非原先的外蒙古,已经失去了当年成吉思汗时期创立的文字和尚武精神,更与内蒙分道扬镳更何况现在内蒙无论是人口总量经济总量,外蒙都是无法相比,两百多万的外蒙空有一副外内空的虚架子,夹在中俄两大国中间,在世界上也是失败的国家。

而作为长子,国家对待内蒙古自治区可谓是殷殷厚爱,高看一眼,厚爱多一分,绝非其他省级行政区可比,且看内蒙行政区域历年来变化

内蒙古自治区诞生在1947年的乌兰浩特,辖呼伦贝尔、锡林浩特、察哈尔、兴安等盟。内蒙古源自皇太极时归附清廷的,被统称为“内札萨克蒙古”的漠南蒙古各部。清末民国时,为化解危如累卵的北疆局势,内蒙古地区在“移民实边”、“蒙地改省”的号召下被分设数省,如此塞北四省诞生——热河、察哈尔、绥远和宁夏,内蒙古被分割于新设行省之下,当时就说有人:“内蒙古之名词已不复存在”

内蒙古自治区诞生后,在“既尊重历史,又照顾现实”的指导下,以结束内蒙古东、西部的隔绝状态,恢复历史上本来面貌。故蒙古族聚居的热河省昭乌达盟、辽北省哲理木盟和察哈尔省的化德、宝昌、多伦3县在1949年5月至1950年间先后划属内蒙古自治区。

1954年撤销绥远省,绥远地区最初是蒙古族各部牧场,清乾隆时属绥远将军统领。1737年(乾隆二年)−1739年在归化城(呼和浩特旧城)东北2.5km处筑起新城绥远城,实为满洲八旗官兵驻屯之地。后驻军的绥远城和民众聚居的归化城合并,称归绥(1954年改称呼和浩特)。

清前期相对稳定的社会环境促使人口激增,而人口的过剩则使边疆地区迁徙者日益增多。其中绥远地区主要是晋陕等地渡黄河、越长城的农民。农业垦荒区域的扩大,汉民族的增多,逐渐影响着该地区行政区划的变迁。早在雍正时就在今呼和浩特附近设立了管理汉族移民的厅级机构,厅与州、县同属地方基层行政机构。而绥远省并入内蒙古自治区后仍保有旗县杂设的状态。

1955年热河省撤销,其中赤峰、宁城、乌丹和敖汉、翁牛特、喀喇沁等3县3旗划属内蒙古。热河情况和绥远相似,只不过移民主力是山东等地闯关东者。热河之名源自承德避暑山庄内温泉汇入的武烈河,热河省撤销后,辽河上游,即老哈河与西拉木伦河夹峙地区以游牧为主,划归内蒙;老哈河以东以南属山地丘陵地带,农耕矿业相对集中,划属到重工业基地辽宁省;承德地区则归并到河北省,如此北京以北的长城两侧尽归属河北管辖,更好的发挥着京畿屏障的作用。

1956年西扩到甘肃省巴彦浩特和额济纳旗。清时,该地蒙古族部落主要有两支:一是和硕特部,他们受准噶尔部首领额尔丹的压迫,自新疆迁徙而来;一是土尔扈特部,康熙时游牧在伏尔加河流域的土尔扈特部首领阿玉奇汗,派遣其侄子阿喇布珠儿率部到西藏礼佛,但归途受阻而请求内附,后该部逐渐移居到额济纳河流域,清廷遂依此设立额济纳土尔扈特旗。

1962年河北省商都县划属内蒙古,商都县先前曾为牧场,50年代如犄角般嵌入内蒙古。正是考虑到深入内蒙的地理位置,及与集宁有着更密切的经济交通联系,蒙汉杂居的河北省商都县遂在1962年划属内蒙管辖。如此东西横跨两千余公里的内蒙古自治区轮廓基本成型。

国是大中国,没有一寸是多余的,国是众人家,有国才有家,有家才温暖,对外蒙想想就好,不要当真,分家过就是外蒙的的过去和今天,失去了自己的灵魂,只能当海外弃子,做缓冲区孤独的游荡,可怜又可悲!

出国的人常说,出国了会更爱国,孰好孰坏,孰真孰假,不妨试试!



【精彩回顾】

南疆农耕汉民流失现象之忧思

让历史来揭示真相——“维族新疆来,汉族来新疆”谬论的荒唐

游走在南疆一地乌市北路上汉餐馆人迹寥落的悲感

村“访惠聚”工作队的累与泪

【功成不必在我,建功必须有我】南疆农耕汉民流失现象之忧思——留言区有感

贫穷下的自食其力与等靠要下的温饱

南疆对中国到底有多重要?

历史发明家日拱一卒鸠占鹊巢的冲动

【大仇得报】袭击我驻巴基斯坦使领馆元凶被击毙



如果文章的观点,能得到您的认同,

请您随意转发打赏,给小编一个鼓励!

卫疆说


臭老九


姜尚狩天山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