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最美三八节:听听她们的故事

佳木斯大学 佳木斯大学 2023-10-04

38

国际劳动妇女节

春雪消融,万木复萌,又到“三八”妇女节。一年来,全校女教师、女职工及所有女性朋友们拼搏努力,以不让须眉之志,正在实现自己梦想的路途上奋力前行。值此节日,向辛勤的、美丽的全校女性朋友们道一声真诚的问候!同时,宣传统战部也派出了多路记者,实地采访了不同岗位的多位女性,让我们带你走进她们的世界,听听她们的故事。

https://v.qq.com/txp/iframe/player.html?vid=h0381df9rbj&width=500&height=375&auto=0

焦淑清:老教师的育人经

最近几天,焦淑清老师特有成就感,她在佳医药微信群里写道:“用一个小时的时间,帮助两个学生找到工作,使三个地方的四个校友建立的联系。”表面上这似乎是一个数字加文字的语言游戏,但实际上这却是以她为圆点结成的爱的师生同心圆。

焦淑清,是药学院的一位有着34教龄的老教师。“做经师,更要做人师。”这是焦淑清在多年的教学生涯中一直尊崇的格言,无论是在课堂上、还是生活中,无论在校学生、还是已经毕业的,她都以平等的姿态,以一颗母性的善心和朗朗正道来教育和影响她的学生。

08级的一个男生曾患有自闭症。一个偶然的机会,焦淑清认识了这个男生。男孩对小制作和实验感兴趣,焦淑清就带他参与做课题、做实验,让他的兴趣有用武之地。男孩不愿与人交往,喜欢独守在自己的世界里,焦淑清常常与他促膝长谈,像一位母亲一样循循善诱,鼓励他、开导他。四年里,焦淑清对他倾注了大量心血,也由此成了忘年交。男孩完全熟悉并会修理焦淑清实验室的设备,并能独立开展实验,而更重要的是,他成功走出了自闭,成为一名正常的男孩,现在北京空军某部服役。去年,这个男孩还回到母校看望老师,并用航拍将母校一草一木永远定格在自己美好的记忆里。

“有时候拯救一个人心灵比什么都重要,只要放下老师架子,真心和他们交朋友,学生才会接纳你、信服你”。对此,焦淑清深有感慨地说。

在学生眼里,焦淑清是出了名的严厉和较真儿。不管是不是她带的学生,看到不对的地方,她都要说上一说。实验前准备是否做好、流程是否规范、卫生搞的好不好……,焦淑清都要求她的学生精细做好。“这不仅关乎学术,更关乎责任与人格。”焦淑清这样说。而很多熟悉她的学生都知道,在这严厉的背后是焦老师一份深沉的爱和满满的正能量。

几年前,焦淑清的爱人患了肠癌,年过90的老父亲也需要人照顾,又恰逢教研室人手少,在那段时间里,最多的学期,她一人承担了4个专业的3门课程。但家庭和工作的重担并未让焦淑清就此放弃自己的责任,她依旧带学生,指导科研和科创,帮助联系就业,依旧坚守着自己的那份育人经。

父亲节、母亲节前夕,她总会提醒学生要给父母打个电话,她说,只有孝敬父母,才能回报社会,国家也就越来越好了。

受社会不良风气影响,一些学生常常冒出走捷径的念头,她则总是教育他们要走正道。

一位准备研究生复试的学生慕名找到她,让她帮忙指导,尽管不是自己的学生,但她仍倾尽全力,热心指导。

为方便与学生联系,更多尽到师者的责任人,至今,她的手机号码依然是学生小号。

点点滴滴,汇成涓流。如今,她的学生已遍布国内各大药企和高校,虽彼此远离,但师生情却未曾阻隔。“过去,我是他们的老师,现在,他们是我的老师,他们思路广,接触前沿多,实验仪器也比较先进,可以为我和学生提供新的知识和有益借鉴,可以说是一种反哺吧!”焦淑清无不自豪地说。在这个以焦淑清及其他教师为圆心的师生同心圆内,学业咨询、沟通学术、联系工作,彼此相融,充溢着浓浓的师生情、校友情。实验室里一些紧缺的用品不好购买,只要焦淑清在群里发出求助,立刻会有校友从远方寄来,且分文不取。学生毕业,她与众多在药企工作的校友联系,帮助几十个毕业生成功就业。就在昨天,焦淑清还与在北京大学和澳门大学就读博士的学生交流指导课题和科研方面一些问题。

2015年,焦淑清被评为第七届校“三育人”标兵,在拥有教授、硕导、双十佳、大赛特邀专家等众多头街的她的眼里,这份荣誉最为珍视,她说,能和学生成为一生的朋友,是我最幸福的一件事,也是我最宝贵的精神财富。


刘爽:执着,让梦想开花

2017年的大年初三,人们还沉浸在节日的气氛当中,佳大的校园里一片寂静。在基础医学院的生物实验室里,一对师生却已经开始了她们一天的工作,她们就是刘爽老师和她的学生宋朝雨,师生一面忙着换液、观察各种数据,一面无奈地调侃着自己没有着落的午餐。这就是刘爽老师的生活,忙碌、平淡……

执着,成就一切

“在老师的眼里我并不是一个聪明的学生,我能取得成功,完成学业自己都觉得意外”这是我们见面后,刘老师对我说的第一句话。如此的开场白,让我对眼前的这位漂亮的女博士更加好奇。接着刘老师和我谈起了她的求学经历,随着谈话的深入,我渐渐地发现:其实所有的意料之外,也都是在情理之中。刘老师是一个会清晰具体地作出每天、每周、每月工作计划的人;她是节假日、甚至是过年期间都要在实验室做研究的学生;她是经历实验失败多次都咬牙坚持不言放弃的人… …我坚信,正因为个性当中的一股韧性,让她一步步出色地完成了学业。是她执着和坚持成就了一切。

2006年,她从军事医学科学院毕业并获得分子遗传学博士学位。毕业后远渡重洋,到美国Thomas Jefferson大学与EMORY大学完成博士后学习。当初有建树时,2009年她毅然决定回国任教,开展科研实验。八年来,在科研的道路上,刘爽走得踏实且坚定。先后发表科研论文20余篇,SCI收录3篇,影响因子累计17.5。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一项,中国教育部留学人员启动基金1项等。一项项科研成果、一个个研究项目使刘爽走上了事业的高峰。也造就了她不骄不躁、平和谦虚、淡泊名利的君子之风。面对别人的赞美她总会谦虚地表示:“探索生命的奥秘是无止境的,接下来还有更多的挑战在等待着我们。”

引路,创造未来

教学和科研是一名教授学术生涯的两个主旋律,在科研或者教学领域取得丰硕成果的学者大有人在,但是能平衡两者之间的关系的人却不多见。刘爽却能凭借尽职尽责的态度在教学和科研上获得“大满贯”回国执教八年来,年平均学时达到210学时。刘老师没有缺席过一次课,八年的寒来暑往见证了责任和坚持。

只要在课堂中发现对科研感兴趣的同学,她就会吸收到实验室进行实验培养,现在她已经在实验室培养近20名本科学生了。作为第一指导教师,她带领基础医学院学生获得第四届全国大学生基础医学创新论坛暨实验设计大赛一等奖。她执著的钻研精神是对教学最好的诠释。

她有着知微见著、细致敏锐的观察力;不畏困难、迎难而上的科研态度;大胆尝试、敢于挑战的创新精神;以及她对自强不息、投身科研的忘我情怀。

科研之路,长夜漫漫。寂寞求真,孤独前行。这就是我们熟悉而佩服的刘爽。

王伟:心有暖意,繁花盛开


窗台上一盆开得正旺的白鹤芋,满室温暖的阳光,亲和迷人的笑容,这一切构成了我们今天的主角—商学院商务系教师王伟。

1996年,她步入了一心向往的教师岗位,这一干就是二十几年。

“先生的责任不在教,而在教学,而在教学生学”陶行之先生的话已经深深融入她的骨血,融入她师者的风范。

和其他老师一样,王伟一直兢兢业业行走在教书育人的路上。和其他老师不一样的是,每堂课后,她都要多在教室停留一会儿,因为有太多的学生要和她分享她们在学习和生活中的困惑与喜悦。

“亲爱的,母亲节快乐,我爱您!”这是王老师的学生在去年母亲节当天,从千里之外邮寄来的一千只纸鹤,小小卡片寥寥几字,却字字真情,它温暖着一颗为人师的心。

她是不幸的,刚步入大学校门,母亲就因为白血病离开了她,沉重的家庭负担,让她一度对学习失去了信心,是王老师,像妈妈一样照顾关怀鼓励着她,让她重新站了起来。“当时我真怕她垮下来,整天做梦都是她。”手捧着这一千只纸鹤,我能感受到王老师心中的那份牵挂,那些个曾经给予学生温暖怀抱的日日夜夜,今天都融在王老师欣慰的笑容中。

“老师,我恨妈妈,她从小就扔下我不管了。”“老师,我坚持不住了,这是我第二次考研了,要是再考不上……”她叫李梦,7岁那年,父母离异了,慢慢的她学会了坚强,坚强到用一颗如盾牌一样的心,去面对自己的母亲。“李梦,来老师家吃饭吧,老师做了你最爱吃的。”“李梦,别怕,只要咱们再使使劲儿,一定能考上研究生。”“李梦,给妈妈打个电话吧,哪有母亲不心疼儿女的,她当年可能有不得以的苦衷。”一句句如母亲一样“唠叨”的话语,伴随着这个叫李梦的女生走过了四年大学生活,走过了埋头考研的岁月,走到了在北京工作的今天。

她,宜师宜母,用她母爱般的情怀爱着她的学生们,师者大爱,她让学生们学得了人间真爱。

“王老师,您看看这么改可行吗?”“王老师,师兄在上海的天猫产品运营团队正给我们传授真经呢,太棒了!”此时是晚上将近十点,王老师正在与学生们讨论关于“金海农业有机大米”的营销企划案,这不是平时的课堂教学,而是每周一、周四晚上固定的她参与学生实践并指导的时间,这么多年来,风雨无阻。

“同学们,咱们来抢红包吧!我的红包雨你们收到了,接下来咱们就来研究一下它的网络运营模式。”

“今天的新闻热点是什么,请开始你们各小组的新闻播报吧!”

像这样生动活泼的课堂,王老师的学生们早已享受在其中。

面对现今瞬息万变的网络媒体经营新模式,面临本专业不断出现的新挑战,要想让学生们能尽快融入其中,不使知识与实践脱节,王伟老师总是走在本学科教学的前沿,努力把最新的知识传授给学生。

“王老师的眼睛像是会说话,上课时,她总能抓住我们的注意力!”放学路上,学生们总会拉上王老师一起走,在边走边聊的路上,她也将知识与做人潜移默化的教给学生们。

“我们的专业,要求学生们有很强的职业敏感度,要不断更新知识储备,要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让他们能参与实践。”她是这么说的,也是这样坚持做的,二十几年来王伟说自己像个“商人”一样,只要有机会,她就要请企业人员吃饭,送些小礼物,只为人家能给自己的学生提供去实习的机会。“我家先生在北京工作8年,基本上他积攒的人脉全都让我用遍了。”说这话时,王伟带着深深的对家人的愧疚。

她,宜师宜友,用她师者的眼界影响着她的学生们,师者大智,她让学生学得了实践真知。

“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用在王伟老师身上,可说是“明师传道,慈母解惑”,她深深地把根扎在了佳木斯大学,也把人生最美好、最宝贵的时光奉献给了高等教育事业,用自己宽广而深厚的师之爱点亮无数学子心中的希望!如今,当年的学生们已长大成人,步入工作岗位,而王伟,还在用一颗热忱的心行走在宜师宜母宜友的路上。

王羽轩:留学生眼里的公寓sister

初春的午后,温阳渐煦。留学生公寓的楼长办公室里,一拨又一拨操带有各国“口音”英语的留学生来询问或办理各种事情,“我要请假出去,能给假吗?”“楼里的健身器材放哪去了?”“屋里发现了蟑螂,很多,给我一些虫药好吗……”而在那里为他们解答的是一位年轻姑娘,以标准流利的英语口语耐心地帮他们解决看似琐碎婆婆妈妈的问题。

她叫王羽轩,留学生公寓楼长。自2013年调入现岗位来,一直在和30多个国家600多位留学生打交道。从他们来校入住一直到毕业,所有公寓内的管理和服务都由她来负责,这些看似琐碎的小事也正是她工作的一部分。与其他宿舍楼的楼长阿姨不同,留学生公寓对外语有着特殊的要求。心理学毕业的王羽轩初来时也有一点点担心,但凭着较好的英语基础和细心体会,很快适应了这些异国的弟弟妹妹们。

“其实和他们打交道不仅要听得懂,更要耐心地观察、体会,比如一个单词可能会有很多意思,但只要细心观察他们说话的表情、情绪的反映,加上平时对他们的了解,就可以知道他们要表达的是什么。”王羽轩说。

耐心加细心,正是靠着这样的功夫,王羽轩不仅能熟练地用英语对话,而且还能对带有异国“口音”的英语清晰判断、应答如流,因此也成了众多留学生们的免费翻译。取快递、用淘宝、寻找丢失在出租车的手机等等,都少不了王羽轩这个翻译来帮忙。

2015年,一个印度女孩突发急病,晚9点被同学送进医院,即将送进重症监护室,但由于语言不通,医生与患病及陪同的留学生无法交流。王羽轩得知后立即赶到医院,与医生和留学生们反复沟通交流,将病情的严重性及时通报给留学生,并协助医生紧急救治,直到凌晨3点脱离危险才返回家中。

作为一名涉外人员,严守涉外纪律是必须的,但王羽轩却更愿以自己的细心和温情来温暖这些远离祖国的异国兄弟姐妹,让他们找到家的感觉。在王羽轩的笔记本里,详细记着各国的主要节日、宗教信仰和风俗习惯,印度的洒红节、穆斯林的开斋节、尼泊尔人的信奉、越南人的风俗等等,这些都已深深印在王羽轩的脑子里。每到各国的节日前,王羽轩都会提前帮助他们联系场地、准备食材,同时也会考虑到其他国家的风俗,防止不必要的冲突和误解,而留学生们也常常热情邀请她参加他们的节日活动。

在公寓里,彼此友好亲密的关系也使很多留学生喜欢叫她sister。这不是一句简单的客套问候,而是一句真情表达。一些女孩远离家乡,遇有问题和困惑,常常把这个可亲的大姐姐当作倾诉对象。一次,一个印度女孩和另一位女孩及男友发生矛盾,感到举目无亲,受了天大的委屈,便找到她哭诉。王羽轩一边倾听、一边安慰,大学时学到的心理学也派上了用场,待女孩情绪稳定后,王羽轩又做通了另一位女孩的工作,小麻烦悄然解决。当然也有被误解的时候,“you are not good teacher!you not know!”也有男生这样生气对着王羽轩大喊,当误解解开,他又会回来诚恳的道歉。而不论是生气、还是愤怒,在王羽轩的脸上始终是真诚得体的微笑。

“只要你付出真诚,他们就会像亲人一样信任你,你看这是留学生送我的两件衣服,虽然在国内是穿不出去的,但还是很喜欢的。”说着这话时,王羽轩满脸幸福。

由于各国风俗和学制不同,王羽轩几乎没有寒暑假,但她依然十分喜欢这份工作。关于未来,她说:要发挥所长更好地为这些异国的弟弟妹妹们服务,让他们喜欢佳木斯大学,喜欢中国。

陈春蕾:有一种感动叫默默坚守

如果要体验忙碌,主楼机关里的教务科是最佳选择。

几乎每天7点前,当你推开教务科办公室的大门,总能看到一个纤细而忙碌的身影,她就是人称“女汉子”的陈春蕾。

每年的职称评定认证工作量过程是最繁忙的,审核时间几乎都集中在一周里,来认证的老师们把办公室挤的水泄不通,为了高效审核,不让老师们着急,陈春蕾经常从早到晚,一动不动,连一口水都不敢喝,生怕耽搁了老师们的时间。“我平日里工作起来就不会休息,再加上高强度的集中审核,最后这颈椎、腰椎病都犯了。”陈春蕾苦笑着说,作为机关工作人员,服务意识与解决问题的能力是必需的,还有一项高标准要求,那就是“奉献精神”。

“我们虽然岗位平凡,但我们有着坚守的精神,只要没倒下,都会饱满地去工作。”假期里,陈春蕾为了审核89万字的12版培养方案,一天18个小时的持续工作,导致她身体的旧疾复发,病灶持续疼痛滴血,可是还要赶时间定稿印刷,最终她咬牙坚持下来,依然没有减少工作量,直到培养方案最后印刷完成,她才住进医院进行手术。

“我觉得人的能量真是无穷的,只要信念坚定,就没有完不成的工作。”

靠着这股精气神儿,靠着对工作的热爱与责任,陈春蕾一直默默坚守在自己的岗位上。

2016年春节,近4万页的本科课程教学大纲编制,让陈春蕾一直干到春节过后,那个春节,她没有回家看望老母亲,她远在哈市的母亲因惦记和想念女儿病倒住院了,大年初七的半夜,当陈春蕾结束工作后,她连夜坐火车,火速赶往哈市的医院。这个时候,她才能尽一下为人子女的孝道,母亲住院七天,她六日六夜没有合眼,照顾着母亲,陪伴在老人身边,弥补着作为女儿的亏欠。

作为普通的机关女性,她们更懂得责任与担当,面对平日里默默的付出,在关键时刻她们明白更要坚守岗位,这时爱人、孩子、老人都顾不上了,她们知道,只有积极勇敢的面对困难,这样压力就会转变成无穷的动力了。“用爱生活,你会使自己幸福!用爱工作,你会使更多人幸福!”陈春蕾最喜欢的这句话,一直激励着她。

人生的转折点有很多,每次的选择都是我们对自己责任的最好诠释。2016年,学校进行入轨晋档和科级干部调整工作,这关乎每个老师的切身利益与学校的今后发展趋势,在这个关键时刻,很多同志都选择了回到原来的教师岗位,但陈春蕾毅然选择了留下。“学校马上要面临审核评估,正是需要人的时候,我在教务科工作时间长,相对新人有经验,我选择留下来。”朴实的话语,真挚的情感,这是陈春蕾无悔的选择。

平平凡凡,这是她的工作。

默默无闻,这是她的成绩。

她坚守,因为她心中有责任。

她付出,因为她心中有希望。

她是佳大女性,她是佳大的耕耘者!

朱丽叶: 爱心引路青春 责任铸就成长

她是学生口中“最负责最认真”的人;她是学生眼中“最忙碌最辛苦”的人;她是学生心中“最信赖最贴心”的人。13年的辅导员经历让她爱上了这份职业,并为此默默地奋斗着。朱丽叶,佳木斯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的辅导员。作为一个“孩子王”,她在辅导员这一方独特的事业舞台上,长袖善舞,激情演绎着自己最有成就感和价值体现的“青春剧”。

爱心与责任,让工作充满激情

“做一名可以影响学生一辈子的辅导员”是朱老师工作的信念。她认为:辅导员与学生之所以相处得和谐融洽,完全要靠心与心的贴近,爱与爱的对接。真挚的情感是获得学生信任的基础。为了缩短和学生之间的心理距离,真正成为他们的知心朋友和人生导师,朱老师经常来到宿舍和学生交流,每个学期下来,每一名学生都与她促膝长谈过。从最初不情愿的“被朱老师找谈话”到学生主动走进办公室,谈入学迷茫、谈专业选择、谈考研还是就业、谈社团工作,谈自己暗恋的对象……朱老师成了孩子们在学校的大家长,义不容辞无微不至地关怀、照顾着他们。朱丽叶对工作始终充满激情。“端午节”她给学生们送去粽子和鸡蛋;元旦夜亲自端着热乎乎的饺子走访寝室;运动会上,她融入了加油的队伍,与学生共同呐喊助威;从照顾患有脑部疾病的一頔,到找回离家出走有轻生想法的小威;从帮助想要放弃学业回家打工的孤儿小政,到与学习成绩下滑出现学业预警的三个藏族孩子的促膝长谈……校园里处处留下了朱丽叶老师与学生在一起的身影。

“烟雨霏霏,寒窗杳杳,有梦少年,逢卿真好”这是学生写给她的话。感恩她春风化雨,润泽无声。常有人问她十三年如一日对工作充满激情的秘诀,她说:“和学生在一起,就是和青春在一起,和快乐在一起”。

作为一名辅导员,朱丽叶把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作为工作的重中之重。她用“做学生良师益友,成为学生知心朋友”的教育风格,身体力行,言传身教,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与价值观。借纪念“长征胜利80周年”、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等重要节日组织开展“我的大学我的梦”“我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主题教育活动,让学生们坚定信仰,为学习科学文化奠定强有力的理论基础。在她的培养下,几年来共计发展党员136人,确立入党积极分子1000余人。她把握时代脉搏,发挥新媒体作用,建立党员微信群,在微信群中共同学习党的十八届五中、六中全会精神,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系列讲话精神,党员轮流每日分享学习心得10分钟,不受时间空间限制,利用碎片时间“化零为整”的学习,培养党员学习习惯,让理论学习入心入脑。

爱心与责任,让事业硕果累累

有人说:“辅导员不是农民,却要播种、耕耘和浇灌;不是医生,却要诊断、矫治和护理;不是军人,却始终伴随鼓点、号角和旗帜。”十三年来朱丽叶老师送走了三届共1187名学生。在平凡的岗位上,有了不菲的收获:她培养的学生干部是学院各项活动的主力军;亲传的学生是各级各类科技创新活动的先锋;指导的经济与管理学院青年志愿者协会是校园中一道靓丽的志愿风景线;组建的社会实践特色团队为学生搭建了职业素质提升平台。经济与管理学院学生会在她的带领下,团结400多名学生会成员,每年参与大学各项校园文化活动50余项,形成特色活动和品牌活动20余项,在活动中,经济管理学院学生会囊括多项第一名,无论从组织者到参与者,背后都离不开她的悉心指导,她是学生们成长路上的领路人。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那些年共同走过的岁月已深深印在脑海,那些年夏天目送的背影也早已风华正茂,少年远征。如今,她将作为2015级214名学生的家长,再次走在为培养具有民族精神、符合社会需求的多面型高素质人才的道路上。

鲍秀琦:在拼搏中进取

鲍秀琦很忙,想要采访她一直未能成行,到了她的诊室才发现,一个接一个的患者让她无法抽身。忙,着实是她的真实状态。鲍秀琦,附属第一医院消化一科主任,主任医师,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

爱岗敬业、无私奉献

做为消化一科的主任,鲍秀琦时刻把病人的疾苦放在首位,她每天早早来到医院,了解病人的疾病情况,做到心中有数。有些疑难病的病人去过几家医院,却不能确诊,她就细心研究病情,最终确定诊断,使病人痊愈出院。每天走的最晚的也是她,患者多、工作量大,她每天都超负荷工作,为了减轻病人的痛苦,不断学习,积极开展治疗新项目,常常牺牲自己的休息时间,利用节假日外请专家,既为疑难病人减轻了病痛,又提高了自己的业务水平,更拓展了消化一科的知名度,许多患者都慕名而来,使得消化一科每年的床位使用率都在150-200%,内镜检查例数及治疗项目开展情况逐年上升,现在每年胃镜可达一万余例,肠镜可达三、四千例,为疾病的诊断及治疗提供了可靠的依据。

学无止境、勇于探索

鲍秀琦的团队意识非常强,不但自己有一身过硬的本领,在她手下的每一位医生都要求达到最高水平,她有计划、有比例的定期派出医生去上级医院进行参观学习、培训和进修,现在的消化一科,在治疗急慢性胃炎、溃疡病、消化道出血、胆囊炎、肝硬化、肝癌、肝损害方面经验丰富。尤其擅长重症胰腺炎的治疗,使无数个重症病人转危为安。在内镜诊疗方面开展急性胃肠镜检查及消化道出血急诊内镜治疗,开展了肝硬化食道胃底静脉曲张硬化套扎治疗技术,填补了三江地区空白,省内领先。同时在消化内科疑难重症胆胰疾病的治疗方面效果显著,在食道狭窄支架放置术ERCP治疗胆道结石技术上填补了医院空白。

承前启后、教书育人

鲍秀琦多年来一直承担着医疗本科、检验本科、护理本科、全科医学、硕士研究生、留学生的教学任务。为了工作教学两不误,她只能牺牲自己的休息时间,认真备课,授课态度科学、严谨,一丝不苟,保证了医疗教学的高标准、高质量、好效果。每年她都要承担大量的理论授课与实践指导,都将本学科的最新进展与科研成果充实到教学中,授课思路清晰,学识渊博,善于和学生互动,善于运用启发式教学,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索精神,教学业绩显著。

她课上做“循循善诱的教师”,课下做“学生的知心朋友”,让学生感到亲切的同时,又能让学生深切体会到教师的人格力量,以高尚的风范全方位地培养学生,做到严中有亲、严中有信、严中有爱、严中有情,设身处地为学生着想,全力以赴为学生排忧解难,无论是学生的学业情况、考研咨询、情感问题以及未来就业等问题,学生都愿她征求她的意见。学生们尊敬、拥戴她,把她视为亲密朋友,喜欢和她交流、交心。每逢教师节,分配到天南地北的学生都以不同的形式致以真挚的问候,并在工作中的优异成绩回报老师多年的培养与教诲。

不断进取、齐头并进

医疗技术上,她精益求精,同时更注重对科研技术水平的提高和对研究生的培养,近几年,她在科研方面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她组织研究的《血管活性物质在肝硬化肺综合征发病机制中的作用与研究》获得省卫生厅立项一项;《溃疡性结肠炎TOLL样受体表达和肠黏膜完整性变化及益生菌的作用》为省教委立项一项,并获省教委三等奖。先后发表论文十余篇,其中世界华人消化杂志《血管活性物质在大鼠肝肺综合征发病机制中的应用》一篇,中华杂志四篇、国家级杂志七篇及省级杂志六篇。

胡欣欣:鸿雁奋翅 只为阳光

“做一名与众不同的小学老师”,是教育科学学院2015级小学教育专业胡欣欣同学的职业理想,也是她一直以来的行动指南。

她出生在黑龙江省绥化市青冈县祯祥镇自新村里一个经济拮据的农民家庭,家境的贫寒让她过早经历了比普通人更多的苦楚和艰辛,也造就了她奋发向上、永不退缩的人生态度。父亲患有神经性面瘫,经过治疗病情得以控制,但却丧失劳动能力,也因此欠了十多万的外债。从初中起,她就开始勤工俭学,以维持学业。2015年高考前夕,她被检测出免疫力低下,因为血液流通缓慢,新陈代谢能力弱,血中毒素堆积致使必须不定期的换血,经常生病住院,使本来就负债累累的家更是雪上加霜。在青冈县红十字会的帮扶下,她顺利地走入了大学校门。入学后,她始终坚持业余时间在课外辅导学校做老师以维持学业。通过自己的努力,她不仅交齐了两年的学费和日常生活费,还贴补家用近万元。

“喜欢是尽力而为,不是天下第一”。只为父亲的一句话,让她这个一向不喜欢体育运动的女孩在大学校园里接触了足球。从开始的抵触到每日坚持训练,功夫不负有心人,她的身体状况在不知不觉间逐渐好转,并荣幸地加入了校女子足球队。她还两次荣获校级二等综合奖学金,多次在校园文化活动中获奖,还有两项校园金点子项目成功获批校长创新创业基金项目立项。

也许在别人的眼里她是不幸的,但坚强乐观的胡欣欣生活中总是面带微笑。她说:“疾病常常是我们不能左右的。在与种种磨难斗争的过程中,我学会了独立,懂得如何规划人生;我学会了主动,懂得寻找和创造机会;我学会了感恩,懂得在接受爱的同时,要将一份爱传递。”怀有一颗感恩之心的胡欣欣,总想尽已所能地回报社会。

2016年暑期,她在社会实践时遇到了一名患有心肌炎的11岁女孩。这个女孩是留守儿童,长期跟随七旬的姥姥姥爷生活,姥姥瘫痪,全家仅靠政府救济生活。经过几天的实地考察,她确立了自己的帮扶计划,要帮助这个小妹妹上学。一个人的力量是微弱的,深知疾苦的她,和几名大学同学成立了自己的爱心援助小分队,将自己日常学习中节省下来的纸、笔、简笔画、书等学习用品一对一定向地捐献给当地的贫困留守儿童,助推他们的学习梦想。

在人生风雨的洗礼中,她一直坚持不懈,努力奋斗,决心用自己的成绩来回报社会,并走出自己的一片天空。

郭晶:躬于实践 磨砺成长

“我只知道我必须不停地奔跑才不枉此生,虽然我不一定能成功,但死,也要死的灿烂,至少我曾经奋斗过。”这是2014年9月,郭晶参加“创业明星”报告会时,印象深刻的一句话,也正是这句话,使她在心里埋下了一颗想创业的种子。

郭晶是2014级外国语学院*旅游管理学院应用英语专业学生,中共预备党员,现任校第一届大学生创业联盟副会长、院青年志愿者协会主席、院学生会副主席、班级团支书。入学后,她便积极参加青年志愿者活动。曾参加“善行100”志愿服务活动,个人劝募金额5000余元,捐出50余个爱心包裹,荣获“一星级志愿者”荣誉称号。还积极参加孤寡老人慰问、为贫困地区捐献衣物等社会公益活动。多次荣获“佳木斯大学优秀学生干部”、“优秀团员”、“志愿服务先进个人”等荣誉称号。

2015年10月,她和一群志同道合的追梦人,共同组建了自己的团队,开启了她的创业之路。从开始的项目调研、撰写项目计划书,到项目答辩并成功获批校长创新创业基金项目,她和团队小伙伴们为了心中的梦想,一点点努力,一步步收获。

大学生创业这条路上她不是走的最早的,也不是做的最成功的,但却是持之以恒的行进者。一年多的创业经历,让她把一个个想法变成现实,从起初的稚嫩到现在的逐渐成熟。如今,她是外国语学院爱心基金项目的负责人,已经帮助数名学院学生脱离困境,并多次为学院公益活动提供爱心用水。她还是第三批校长创新创业基金项目——微爱咖啡厅的负责人。她参与撰写的文章《情景模式——基于解剖现代教育技术下的初中英语情景教学有效策略》已经被中国科技部西南中心下的“教育科学(全文版)”期刊成功录用。

财务女职工群体:追求美丽,不断卓越

二传、主攻到位,注意!发球。排球馆里,一场排球比赛即将开始。一边是男子队,一边则是身着清一色褐红色排球衫、年龄不一的女子队,这是财务处每天中午进行的例行排球活动。赛场上,这支巾帼队员们腾跳起跃、亦攻亦守、英姿翩翩、默契有加,个个都有自己的绝技功夫,丝毫不逊于男子。

“我们财务一队已经拿了多次机关排球赛的冠军了,在机关排球队里,大部分都是我们的队员,你看这是最近几年我们获得的荣誉,不止是排球,在全校跳绳比赛等其他女工活动中,我们也同样拿奖的。”财务女排一队队长张冰一边指着柜上整齐摆放的证书和奖杯,一边满是自豪地说。

自2003年财务处把排球确定为集体活动以来,除了在2005年评估最繁忙的那一年,一直坚持至今。而在女职工占多数的财务处里,她们自然成了这项活动的主力。财务处的各部门多属窗口单位,财务核算、票据报销、学费收缴、工资发放等这些都是与师生直接打交道的。流水作业、一人一岗、一坐一天,这是她们平时工作状态的真实写照,特别是在学费收缴和票据报销的集中时间里,她们几乎也只有在去卫生间的时候才能稍稍活动一些,有时就连上厕所也要急急的跑回,为的是不让师生在那里久等。长期的伏案工作,让很多人都不同程度地患上了颈椎病、腰间盘突出、肩周炎和眼花的职业病。

“其实,我们之所以把排球作为一项集体健身活动,最主要的目的就是要把职工从繁忙的机械式的工作中解脱出来,强身健体,快乐工作,不仅要工作好,也要身体好、心情好。”谈起组织排球活动的初衷,财务处副处长李树坤说。

正是这一初衷,每个新入职或调任的女职工在进入工作角色后,只要身体允许,另一个必修课就是排球,由专人训练,从最基础的规范手势、颠球做起,直至能够上场比赛。

“原来自己并不会打,也不怎么感兴趣,经过练习,现在越来越喜欢了。”刚入职不久的女职工岳盛超说。

“前几天,我的肩周炎还犯了,打了几天球缓解多了。打球不仅是健身,也是我们女性追求美丽的最好方式,连专业人士都说我们,办公楼里财务人的气色最好!呵呵。其实,打球还可以增进沟通,球场上的彼此默契也能带来工作上的更好互补与协作,也算是增强凝聚力的一个方式吧。”一队主攻姜佳美深有体会地说。

健身与凝心,一项活动,双赢效果。

与球场上的不俗表现一样,工作中,这些女职工们同样是蛮拼的。作为窗口单位,优质服务永远是第一位的。她们不仅个个业务精湛、办事麻利,更有一个热心、耐心的服务态度,不论工作多忙、无论情绪多糟,面对办事师生的总是一个善意的微笑。遇有不理解或情绪急躁的校外办事人员,常把窗口的女性工作人员当作撒气桶,怨语、气话,甚至脏话都是有的,但它们永远不会和任何人还嘴,发火,保持一个机关工作人员应有的风度与形象。在票据集中报销的时期,也是她们最忙的时候,常常到了下班时,都无法正常下班,待送走最后一个办事师生后,才脱着疲惫的身子匆匆去吃午饭。

“作为女性,我们不仅追求外在的美丽,更在意内在的美,我们愿意用我们的真诚与责任为全校师生服务。”财务处何亚坤说。

健身促就美丽,和谐凝聚力量。让我们共同祝愿财务处的巾帼们在追求美丽与卓越的道路上不断前行吧!

1

END

1

佳木斯大学

jiamusidaxueu

联系电话:8618869 宣传统战部

QQ群:100634881

投稿信箱:jiadaguanwei@163.com

文章来源:新闻网

记       者:井军伟 李锐 孙成心 吴园园 张新

责任编辑:沈甜甜

审       阅:李锐

监       制:宣传统战部 


佳木斯大学

          明德砺学,崇尚实践

             随时随地掌最新校讯 

             指尖轻点握校园风尚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