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同心战“疫” | 等待晴朗

作者:医学部2018级卓越医师班

薛洋

这个冬天,注定了与以往不同。

得知黑龙江出现了病例的那个晚上,我躺在床上再看不进去手机,只睁着眼睛望着天花板。想着前两天还和家人热热闹闹地买了窗花和春联,那串红通通的小灯笼也被拿出来整整齐齐地摆在了窗台上,和人们一同等着新年钟声的敲响……

几天里,眼看着疫情地图上越扩越大的红色,像一滴红色的颜料不小心落进了装满清水的杯子,“唰”地一下把骇人的消息传进每一个人的耳朵。

武汉封城,数字不停地涨,药店被敲破了门,被迫贴上“没有口罩,酒精卖空”。人人日夜盼望的春节到了,街上却空了,只剩下两排路灯下的红灯笼,独自在雪中发着光。

人们的心里都多了一份沉重,每一个城市都在艰难地呼吸,武汉像秋夜里淋了雨的孩子,在风里瑟瑟的抖。

于是他们来了,他们穿着白衣,从祖国的四面八方,连夜赶来。他们的队伍一支又一支,浩浩荡荡,像母亲的手,一把揽住受了委屈的孩子,轻声说“别怕”。


记得儿时发烧,我总爱做一个可怕的梦。有一次夜里烧的急,那梦又来缠人,并比从前更加恐怖,正梦到惊险处,忽然感到一股温暖从掌心钻进身体,便知道是妈妈来握我的手。也就是那一瞬,唬人的梦境一下子消失不见。我知道了妈妈就在身边,便不再怕。


渐渐地有了安全感,这安全感来自不顾一切冲上前线的医务工作者们,来自夜以继日奋战在实验室的科研工作者们,来自超市货架上依旧丰富的食物,来自每一个人的每一声“加油”。

家附近的检查站,几个工作人员穿着厚重的防护服每天站在那里,年后的几天里,正是冷的时候,有时风大,加上下了雪,阴沉的天气,他们没有一丝抱怨。因为冷,有时能看见他们双手揣起来,在检查站旁边跺着脚,来回的踱步,为了取暖,为了在不那么好的天气,坚持着守护一方百姓。

作为被守护的一方,我无从知道他们的名字,只记得几次他们挨家挨户地调查外来人员情况时,开了门看到他们被口罩挡住的脸。被问到吃没吃饭,只说还没来得及,因为还有住户没有调查完。接着急匆匆地道了再见,又去敲下一户的门。所以,在这一个又一个的14天里,病毒被牢牢挡在了外面,我们,被牢牢地守在了里面。他们用夜以继日站立的身躯,给了大家长长的安全。这样的安全,让最开始的惶恐烟消云散,取而代之是每一晚,家家户户亮起灯,欢声笑语不断,街灯洒下暖暖的光,映着窗花上面的“岁岁平安”。

这样的平安背后,是一个又一个在灾难面前挺身而出的人,是一个又一个可歌可泣的故事里,甘愿奉献自己,保护他人的人。

“我必须跑得更快,才能跑赢时间,才能从病毒手里抢回更多病人”。武汉金银潭医院的张定宇院长,身患渐冻症,双腿已经开始萎缩,妻子被感染,却用尽了全力守护生命,和时间赛跑。他顾不上自己,顾不上家人,30多天的坚守,他用自己的忙碌和坚韧为患者换来一次又一次的希望。

“没什么特殊情况,不要去武汉”。84岁的钟南山院士这样告诉公众,可刚说完这话,他自己毅然坐上了开往武汉的高铁。作为这一领域的权威,他给了大家一剂镇定剂,带着满腹的知识和一生从事医疗科研的经验,赶赴重灾区。年纪虽然大了,但钟老眼中的那份坚韧,胜过无数句安慰。

像这样伟大的平凡人,还有很多很多。她们为防疫剪去了长发;他们为了患者离开家人,奔赴前线;他们在实验室夜以继日地钻研,只为了早日打败病毒。我们记不住他们所有人的名字,但我们永远记得住,他们为了大家,坚守在岗位上,坚守在百姓身边,坚守着希望,坚守着幸福。

“武汉本来就是一座英雄的城市”,钟南山院士在说这句话时,红了眼眶。中国人始终有一股坚忍不拔的劲,众志成城,终可以战胜阻挡在我们面前的困难。


夜深了,窗外的街灯亮了起来,映着年前挂上去的红灯笼,静静地泛着黄色的光。楼下那棵梨树枝上的雪化了,透出温润的芽黄。

春天在悄然生长,我们终能等到那一天的晴朗。

到那时,我们再摘下口罩,相互问好。


学 生 融 媒 体 工 作 室

来源  | 学生工作部(学生处)


撰稿

编辑

责编

审阅

监制

|

|

|

|

|

薛    洋

高伯诚

朱亚鹏

李    锐

宣传部


欢迎提供 :佳大校园风景照 ➡QQ群:1013705923

视频、原创图文 ➡ 发送至下方邮箱

若涉及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