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致敬!2020年新闻人物

2020年,注定不凡,

防疫、网课、复学、

脱贫、高考延期……

2020年,奋勇向前,

众多佳大人携手同行、

默默耕耘的身影

筑起佳大校园疫情防控的铜墙铁壁;

凝成疫情期间学校教育有序开展的

最强动力。

他们,

“逆行而上”

向佳人交出最满意的答卷;

他们,

“向善至诚”

为社会写就更勇敢的诗篇。

徐晓霞,一名援鄂医生,危难之际,她义无反顾,冲锋在前。她关爱患者,以医者仁心和大爱情怀处处感染、打动着每一位患者,让患者都纷纷竖起大拇指:“黑龙江佳木斯的徐晓霞医生真棒!。作为教师,她循循善诱,诲人不倦,时刻诠释着一名医护工作者 “健康所系,性命相托”的赤诚,一名教师对教书育人的执着与爱。她立刻倡议援鄂队友们把当地好心人捐赠给她们的鸡蛋、水果等物品悉数转赠给病房的患者。她的医者仁心和大爱情怀处处感染、打动着每一位患者,每次查房时患者都纷纷竖起大拇指:“黑龙江佳木斯的徐晓霞医生真棒!谢谢你的好心!”

作为医生,徐晓霞常怀医者仁心、尽施医者救世之术;作为白衣战士,徐晓霞不畏艰险,逆行出征;

我校援鄂医疗队员石晶。作为入党积极分子的她,在入驻武汉方舱医院不久,写下了2020年的第一份思想汇报:“我想,作为一名医护人员、一名入党积极分子,我只有和同行们一起、与疫区人民一起、与社会各界一起,在党和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忘我工作、无私奉献,全心全意地用我们的技术、我们的服务、我们的爱心,让所有遭受病痛折磨的同胞重新获得健康,重燃生活希望,让我们伟大的祖国迅速恢复往日的勃勃生机。我绝不辜负党对我的培养、院领导的信任、同事亲人的重托、疫区人民的期望!请党组织看我的实际行动吧!”

王瑞、李俊峰、程鹤,后方参与疫情防控工作的普通一员。电话沟通、解析文件、指导填表、收集汇总、及时上报,他们虽然不是疫情防控一线医护人员,或许他们的工作“不值一提“,但是在面对这场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时,他们舍小我顾大局,用行动践行佳大精神,在不一样的战场,秉承着一样的坚守。

“我作为一名退休人员,虽不在岗位,但我是中共党员,我还有一颗爱国的心,我不能袖手旁观……我还可以做到出人、出车、自带汽油和防护用品,保证做到在抗击疫情期间发扬不怕苦、不怕死的精神,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科学防控,随时准备为党和人民牺牲一切。” 吴洪,退休干部。在这场抗击疫情的关键时刻,他不顾年迈,主动向离退休党委及所在支部递交请战书,愿为这场抗击疫情奉献自己的余热,贡献自己的绵薄之力。

杜旭,信息电子技术学院实验中心主任、党支部书记。妻子苏冬梅是建设街道办事处栋梁社区的工作人员。得知社区工作人员卡口值岗人手不够,他和妻子主动提出替岗,一家三口承担起木材小区晚17时至23时的夜班值岗任务。2月8日,正月十五,皓月当空,本是家家围坐桌旁团圆之时,杜旭一家三口却在社区值岗的寒风中度过了一个特殊的元宵节。

刘景春、司有宝,后勤管理处干部。自疫情防控以来,校园封闭、排查住户、检查值守、指导防控……他们“疫”无反顾,舍弃了与家人欢度春节、团聚的机会,和许多后勤人一道,奔走于校园和社区各地,始终战斗在疫情防控第一线,守护着校园和社区居民的安全。

杨庆坤,学生工作部干部。从清晨开始查看疫情最新动态,接收发布工作通知,收集学生健康信息,分类填写每日报表,定时呈报各项数据,完成当日“零报告”“日报告”,再到晚上对一天的工作进行汇总存档——几乎每天坐在电脑前超过12个小时,日均处理电话、微信消息上百条,已经成为他近期工作的“常态”。这是全校学生工作管理干部的缩影,正是他们的努力,为全体学生织起了严密的防控网。

陈安喆,我校经济与管理学院2016届毕业生。得知武汉防疫物资紧缺,他和人文学院2017届毕业生马悦和他们的伙伴自驾两天两夜,奔驰2800公里,前后运送两批物资,价值30余万元……演绎了一群90后创业者们援助湖北的义举。

陈春蕾,继续教育学院干部,居家期间,她主动到社区参与值岗,在红旗街铁西小区当起了守门员、宣传员和服务员。每天十个小时,从早上七点到晚上五点,在铁西社区入口检查点对居民进行出入登记、车辆盘查、卡口防控、体温测量、解释劝阻、检查通行证件……虽然每天晚上回到家,浑身都已经冻透,但是她仍坚持每天义务上岗。她不挑岗位,不挑活,哪里有需要她就上哪。用她自己的话说:“我也没有做什么,只是尽了一名党员应尽的义务,守护自己的家园。”

徐建博,黑龙江第三批援鄂医疗队队员。由于有着重症救治经验,他被派往重症较多的汉川市人民医院。汉川是仅次于武汉的重灾区,这里重症多,危重症更多,作为重症医生,他每一分每一秒都在与病魔争夺生命。尽管自己距离死神是那样的近,尽管超越极限的心理和身体高压,从最初来时的几分恐惧,到克服一切困难忘我的工作,再到现在的医患情深、难舍难离,他已深深地融进了这里。

闫冬梅,基础医学院教师。一场突如其来的疫情,打破了往日的教学模式。而今,疫情之下的线上教育教学正如期地进行。教师们经过一段时间的不断探索和实践下,我校也涌现出了一大批精彩的优秀网课教学案例。闫冬梅就是其中一个,她的《医学免疫学》,通过独特的课程设计,让远在云端的学生有了不同的体验。

一场疫情,将原本可以相见的师生千万里阻隔,但却隔不断教师对学生的长长牵挂。在特殊时期,用特殊的授课方式,如同一场沁入学生心田的濛濛春雨,激起学生的情感共鸣,引导学生们铭记使命与担当。外国语学院教师石晶是其中的代表之一,她善于找到教学目标与思政教育之间的契合点,完成课程既定教学目标的同时使得思政教育课堂效用最大化,把线上《英语修辞学》教出了“思政味”。

佳木斯大学援助安陆和汉川医疗队:刘玮、费秀斌、李树民、陈梅、玄春艳、王巍巍、孙健、苗艳秋、程文杰、徐晓霞、杨智、张铁军、李婷婷、徐建博。

佳木斯大学援助武汉中心医院医疗队:王玉婷、芦威。

佳木斯大学援助武汉沌口方舱医院医疗队:杨鸿波、赵子贤、徐珊珊、宋亚娟、石晶、崔赛男。

佳木斯大学支援黑龙江新冠肺炎重症救治中心医疗队:房丽、冯刚、马超、商琳、王锐、刘岩、何文博、范洪涛、时凤宇、冯俊源。

佳木斯大学龙东地区医疗队:鲍文华、陈振栋、许传斌、荆洪英、马雪梅、代立娟、陈颖、董中国、李艳美、王勇、李宏、冯澜、张洪亮、廉晓宇、王磊、杨晓东、陈颖、黄佳滨、李爽、金艺华、孙佳斌、费敬通。

危难中,他们选择逆行。冲锋时,他们豪不退缩。他们用自己的勇敢坚毅、无私担当践行了党旗下的铮铮誓言,诠释了新时代的医者仁心。他们是佳大精神的传播者、实践者,是伟大抗疫精神的塑造者。佳木斯大学医疗队不辱使命,圆满完成了党和人民交给的任务,用血泪和汗水浇铸了胜利的丰碑,迎接前方黎明的曙光。请让我们永远记住这些最美的逆行者!

一场突如其来的疫情让今年的寒假生活变得异乎寻常。长时间宅在家中就可能产生焦虑、恐惧、忧郁和易怒等情绪,从而出现各种各样的心理问题,影响自身的心理健康。这些都属于疫情下的“心病”,需要加强自身心理调节和疏导。一通又一通的心理咨询热线,每一个来电的背后,都深含着一个学生的故事。付瑶、王羽轩,还有很多心理咨询教师正是用自己的努力让让这些学生逐渐走出阴霾,重新拥有光明。

舒耘华,人文学院教师。一本《古代文学史3》,她积极谋划和开展线上教学活动,把课程思政和云端课堂相互融合、同频共振,从“心”出发,用“情”链接,以“爱”呼唤,做中国文化的传播者、灵魂的唤醒者,让学生在云端体验了古代文学的魅力。

线上教学,如何有效实施,保证教学质量。基础医学院教师张金波在《医学遗传学》的教学中,以病例分析为主线,以“三步四化”为原则,通过课前、课中、课后三步曲,引导探究、层层递进、环环相扣、拓宽外延的方式学习新知识,体现了学习自主化、学习深入化、学习延伸化、学习思政化,构建了线上教学完整的实施体系和模式,得到学生们积极的评价。

战疫,许多是全家上阵。图书馆耿明宇、公共卫生学院杜宁、美术学院胡启迪家庭就是这样的典范。妻子在抗疫一线,他们则坚守在后方,照顾家庭,参与值守、统计数据、线上教学……在这个特殊的时期,他们用赤诚打动人心,用坚守捍卫本职,夫妻同心共抗疫,舍了小家顾大家,为我们书写了最美的家庭故事。

总有一份感动静静深藏心底,总有一份力量在灼热升腾。援鄂医疗队员刘玮、王玉婷用自己的抗疫经历和感悟,为全校师生同上一节“抗疫”思政大课,以抗疫精神激励和感召师生。他们是所有抗疫人员的优秀代表。

工科课程如何讲好思政,机械工程学院教师陈光分挖掘专业课程的“思政元素”,在“空中课堂”一如既往地进行价值塑造,帮助同学们坚定理想,树立信心。他把抗击疫情中发生的感人事迹与专业特点相融合,认真讲好中国故事,打造线上新体验。

丁思尧,美术学院副院长,黑金文化产业研究所负责人,一个长期致力于赫哲族传统文化的理论研究、艺术创作和产业实践的追梦人。从邂逅赫哲鱼皮画,并开始对赫哲族鱼皮文化的研究,到在传承中创新,开创鱼皮漆画、民族现代服饰、动漫及艺术品,她用14年的坚守与付出,诠释着黑金文化的传承与创新,让人们更多了解赫哲族这一古老民族。

一颗小小蒿芽,能承载多少梦想。刘力强,教务处干部,同时也是一个爱农民懂农业、挚爱家乡的“农村人”。他以自己的创新创造,土里生金,让“寒地自然”刺老芽成为乡亲们精准扶贫和致富的希望。他的理念也带动更多的学生扎根乡土,躬身创新创业。“中国有中国梦,我尽所能编织好我的家乡梦,乡亲生活富裕、充满人文关怀、自然风光美丽”。这是他心中的那个家乡梦、青春梦。

杨明堂,退休干部,同时也是原佳木斯工学院第一届毕业生。老人喜欢收藏,老照片、报纸、小物件,这些在别人看来无所用的东西,在那里都是不可多得的宝贝,由此也留下一个又一个年代的特定记忆。在得知学校开展收集历史影像资料时,他将自己几十年收藏的老物件捐赠给了学校,填补了特定时段的历史空白。如今,这些珍贵记忆被永久保存,也是我们今人向后人的一个郑重的历史交待。让我们向老人致敬!

山海阻隔,大爱无疆。在全校上下合力抗疫的同时,同样还有一批身在海外的外派教师,李华勇、李姝玉、闫文刚、郭宇飞、张雨、杨洪升,他们为祖国邮寄医疗物资,坚守云端课堂,讲好抗疫故事,他们秉持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信念,与他国人民并肩战斗、共抗疫情。作为外派教师,他们深知,他们代表着佳大,更代表着祖国。

众博合儿童创意发展中心,一个致力于特殊儿童身心发展的学生志愿服务团队。成立以来,在国际创艺身心教育协会,阿里巴巴智基金会,佳木斯团市委等多方的支持下进行了针对特殊儿童中留守儿童和聋哑儿童的公益创意课程教育,定期开展帮扶活动,目前项目己经进行了189次帮扶活动, 帮助了827个孩子。其“暖语计划”特殊儿童身心发展志愿服务项目也在第五届中国青年志愿服务项目大赛全国赛中获得国家级铜奖,为我校实现了从0到1,从无到有的突破!青年志愿行,无悔公益路。

郑思严,机械工程学院学工办副主任、团委副书记,第十二届黑龙江省高校辅导员年度人物提名奖获得者。她致力于网络育人,开通我校首个辅导员个人微信公众平台和个人思政类音频平台,坚持每周更新原创网文,并成为学院官方抖音号“抖机灵”的主讲教师。经过5年的努力,初步打造了一个集文字、图片、声音、视频为一体的多维网络思政新媒体平台,实现了线上线下融合、网内网外互通的网络思政育人格局,用网络思政的力量浸润和感召每个学生的心灵。

因为热爱,所以相聚。疫情期间,学生融媒体工作室以歌颂“战疫英雄” “最美逆行者”的感人事迹为题材、撰写和制作了如何抗疫防疫的相关文章和视频等,及时宣传学校落实“联防联控、科学防疫,构筑返校复学严密防线”战略的有关措施。与此同时,工作室成员始终保持着微信公众号一日三推的工作强度,在工作室全体成员的通力配合下,连续数月保质保量地完成了每一篇推文的成功发布。

2020年,

平凡而伟大的英雄,

是白衣执甲、逆行出征的医务人员;

是勇挑重担、无私忘我的党员干部。

时间已铭记奉献者的足迹,

历史将镌刻奋斗者的功勋,

“佳”里有你,幸甚至极。

感谢你们的每一刻坚守,

让过去的日子更有意义。

英雄如你,

致敬这一年每一个砥砺前行的身影。

让我们把敬意献给他们,

把期许留给自己,

在已到来的2021年,

或更远的未来,

愿感动常在!

听说你还想看

佳木斯大学报|第386期

邱洪斌到校本部和附属医院检查疫情防控工作

喜报-我校康复医学院教师荣获多项奖项

【佳大追梦人】郑思严:大爱担在肩,思政行于前

喜贺!全国科普工作先进!

-JMSU 1947-

来源 / 宣传部

文案 / 王芳妮

编辑 / 郭星竹  责编 / 朱亚鹏

审阅 / 逄丽颖

监制 / 宣传部

更多内容,可登陆佳木斯大学新闻网

http://news.jmsu.cn/

关注微博&抖音 @佳木斯大学

更多精彩内容等你解锁

图片征集QQ群:1134486351

投稿邮箱:jiadaxinmeiti@163.com

联系电话:8618884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