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面对疫情,大学辅导员应该怎么做?

大学生常见的心理应激反应


“药店买不到口罩了,咋办,好焦虑”

“天呐,我们这也有确诊病例了,好恐惧”

“我嗓子痒痒,干咳了几声,会不会染病毒了,好紧张”

“无法停止去搜索疫情信息,完全没办法干别的,好烦躁”

“反复劝说,家人还是不注意防护,好愤怒”

“不能去参加实习,毕业会不会受到影响啊” 

“终于有个机会躺在家里,却又自责没有学习,这个假期是不是有很多学生在进步,就我一个人偷懒呢”

……

面对突如其来的疫情,很多大学生会产生各种各样的急性应激反应。

一、急性应激反应

急性应激反应/障碍,是指因遭受重大的刺激或者严重的精神打击,在受到刺激数小时内发病,产生的一系列较强的生理心理反应。病状的表现与精神刺激的内容有明显关联,其病程及预后也与及早消除精神因素有关。历时短暂,可在数小时、几天或1周内恢复,以完全缓解结束,预后良好。

此次危机总的来说,强度大、战线长,所以人们或多或少都有这五个层面的反应。

(1)认知层面:关于危机事件的想法,比如文章开头提到的那些。

(2)情绪层面:愤怒、焦虑、恐惧、悲伤、无力感、无助感......

(3)躯体层面:疲惫、紧绷、麻木、心慌、胸闷、头疼......

(4)动作层面:坐立不安、不停刷手机.......

(5)三观层面:比如对国家的看法、对政府的看法、对职业的看法都会受到影响。

这些反应都是“正常人群对于非正常事件的正常反应”,很快就会回归正常的生活节奏。(参考:“致道中和”微信公众号,方新,完整版来了——危机管理中的SAFER-R模型)

如果处理不当,症状持续超过一个月,可有20%-30%的人由急性应激障碍转为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长期存在痛苦,难以矫治。

二、DSM-5关于急性应激障碍的诊断标准

A. 患者以下述一种(或多种)方式接触于真正的或者被威胁的死亡,严重损伤,或性暴力等创伤事件。

1. 直接经历创伤事件。

2. 亲眼目睹发生在他人身上的创伤事件。

3. 获悉关系密切的家庭成员或关系密切的朋友接触于创伤事件。

4. 反复经历或极端接触于创伤事件中的恶性细节中(如,急救人员收集尸体残骸、警察反复接触虐待儿童的细节)。注:此标准不适用于通过电子媒体、电视、电影或图片的接触,除非这种接触与工作相关。

B. 在经历创伤性事件之后,患者满足以下5个类别的任一类别:侵入性记忆,负性心境,分离,回避及唤起。并有下列9条(或更多)的症状,在创伤事件发生后出现或加重。

B-1侵入性记忆的症状:

1. 创伤事件反复的、非自愿的和侵入性的痛苦记忆。

2. 反复做内容和(或)情感与创伤事件相关的痛苦的梦。

3. 分离性反应(如,闪回),个体的感受或举动好像创伤事件正在重现(这种反应可能连续地出现,最极端的表现是对目前的环境完全丧失意识)。

4. 暴露于作为此创伤事件的象征或类似的内心或外界迹象时,产生强烈或长期的心理痛苦或典型的生理反应。

B-2 负性心境的症状:

5. 持续性地难以体验到积极情感(如,不能体验到快乐、满足或爱的感受)。

B-3 分离症状:

6. 对自身真实感或周围环境的意识发生改变(如,从旁观者的角度来观察自己,处于恍惚之中,时间过得很慢)。

7. 不能回忆创伤事件的某个重要方面(通常是由于分离性遗忘症,而不是由于脑损伤、酒精、毒品等其他因素)。

B-4 回避症状:

8. 尽量回避与创伤事件或与其高度有关的痛苦回忆、想法、或感受。

9. 尽量回避能够唤起此创伤事件或与其高度有关的痛苦回忆、想法、或感受的外部提示(如,人物、地点、对话、活动、物体、情景等)。

B-5 唤醒症状:

10. 睡眠障碍(睡眠中断,难以人睡,或睡得不深)。

11. 激惹行为或易发怒(在很少或没有挑衅的情况下),典型表现为对人或物体的言语或身体攻击。

12. 过度警觉。

13. 难以集中注意力

14. 过分的惊吓反应

C. 此障碍(B症状)为创伤后的3天至1个月。

注:症状通常在创伤后立即出现,但符合此障碍的诊断标准需持续至少3天至1个月。

D. 此障碍产生了临床上明显的痛苦,或在社交、职业、或其他重要功能方面的损害。

E. 此障碍并非由于某种物质(如,药物、酒精)的生理效应或其他躯体疾病(如,轻度的创伤性脑损伤)所致,且不能用“短暂精神病性障碍”来更好地解释。

(摘自DSM-5,并删减了儿童表现的部分)








应对策略

一、正视疫情信息

理性、客观认识疫情的信息,可以帮助稳定你的情绪状态,避免因片面、不实、情绪化的疫情信息引起情绪的波动。

1.回顾自己近1天内接触到的疫情信息,是否关注到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患者的危重症病例比例、死亡率、治愈率,死亡或危重病例的躯体状况,治愈患者的躯体状况。

2.回顾自己近1天内接触到的疫情信息,是否关注到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的具体危害,对夸大风险、渲染威胁的信息保持一定的质疑,将接收到的信息与国家媒体、医生宣传的信息进行对比。

二、适度活动、情绪宣泄    

尽管你的生活空间受到了限制,但你仍然需要通过安排一些活动来获得对生活的掌控和愉悦的感受。当你悲伤、低落时,或者因为恐慌而时刻关注着疫情的发展和自己病情的变化时,就需要通过安排更加丰富的活动来防止情绪的进一步恶化,这也可以改变消极的情绪。

1.回顾自己近期的日常生活,是否存在活动较少的情况,比如:每天卧床时间多于8小时(特殊的医疗要求除外),活动次数少于3次,长时间看手机等,这时可以安排比如每天走2000步、打太极拳或八段锦、完成三项家务、读书、听音乐等活动。

2.如果觉察到自己的情绪变化时,就需要寻找合理的途径宣泄情绪,允许自己表达脆弱。可以每天用5~10分钟,将当下脑子里的想法和感受写下来;给家人、朋友发微信、语音、视频倾诉;听喜欢的音乐、画画等,如果感到难过、悲伤、绝望,也要允许自己通过哭泣的方式来抚慰心灵。

三、营造安全感

尽管疫情依然很严峻,存在很多未知的风险,但是通过积极关注,可以帮助自己重建安全感,可以更有力量地面对与疾病的这场“战斗”,缓解疾病带给自己的心理压力。

1.第一步:当你被隔离在家或者住院的时候,可以尝试观察和关注所处环境中能够带给你安全感的信息,比如:严格防控的住院环境、积极响应的医护人员、自己实施的防护措施、国家和社会对疫病治疗的物质支持、症状所得到的部分改善、心理压力的减轻。

2.第二步:重复告知自己这些已经找到客观存在的安全信息,不断地暗示能够调整我们灾难化、绝对化的消极认知。

3.第三步:注意体会当自己完成前面两个步骤的时候,自己体会到的安全感所发生的变化,这种变化可以是很轻微的,也可能是强烈的。

四、.保持放松

如果你想使自己保持平静,请使用简单的方式,例如:深呼吸,从1数到4,然后缓慢地呼出气。正念冥想被证实可以提高人的免疫力,促进康复。手机里有关于冥想的APP,可以每天花点时间练习,回到当下,关注呼吸,将注意力锚定在腹部、鼻腔,或者双脚与地面的接触,进行自然而缓慢的腹式呼吸,疏解压力,改善情绪。

具体的步骤:

第一步:合上双眼,用一个舒服的姿势平躺或者坐着,轻轻闭上嘴,用鼻子缓缓吸气,心里默念“吸”。吸气的时候不要让胸部感到过度的扩张和压力。

第二步:用鼻子缓缓的呼气,心里默念“呼”,呼气的过程不宜过快。

第三步:在反复的呼吸过程中,尝试将注意力放在自己的呼吸上面,感受气流与鼻腔之间摩擦的感觉、鼻腔内温度的变化。

第四步:重复前三步,保持5~15分钟,如果这个过程中注意力无法一直集中到呼吸上,这是很正常的,不必为此勉强或自责。

五、接纳心理反应    

人们对于突如其来的未知会感到焦虑、恐惧、愤怒、无助等,甚至有的人会出现心慌、头昏、胸闷、出汗、颤抖等生理反应,这些都是人们面对重大危机事件时的正常心理反应。当你开始尝试监测和识别自己心理反应的时候,尝试着接纳自己的情绪、生理反应,允许这些反应的出现,而不是否认和排斥。接纳当下发生的一切,积极的改变自然就会发生。如果急于摆脱自己的焦虑,比如:要求医生重新检查,反复上网查阅资料,反复的洗手和清洁,甚至酗酒或者抽烟,虽然可以让我们感受到暂时的“安定”,但无助于真实地改善焦虑的情绪,反而容易形成“依赖”,建议当你出现了焦虑情绪的时候,可以选择耐受这种焦虑,并等待其自然的平复,当反复耐受焦虑之后,同样的情境诱发的焦虑水平就会减轻。此外,也可以选择采用放松技术来缓解焦虑。

六、保持人际联系、激发内在力量    

虽然接受治疗时,被隔离在有限的空间内,但是内心要和外界保持连接。

1.回顾自己近期与亲友的联系频率,是否少于每天1次。建议每天至少保持1次与家人或朋友打电话或发微信,从他们那里获取支持,汲取温暖和力量,增强战胜疾病的信心,即使是5分钟的问候,也有支持的作用。

2.回想自己以往是否遇到过类似的困境或挑战。思考当时是如何成功应对的,是否有一些策略可以应用到现在,调动内在资源,增进积极情绪,提升心理弹性。

摘自:微信公众号“人卫电子书”,《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公众心理自助与疏导指南》








我校心理防护措施

疫情发生后,学校非常重视对大学生进行心理危机教育和干预,于1月30日,“哈尔滨工程大学学生在线”微信公众号发布“心理防护温馨提示”提醒大学生做好防护行为,并给出了负性情绪调节的方法、过有意义的假期生活、寻求专业的心理援助的建议,并于2020年1月31日开通了心理援助电话、QQ、邮箱,为在校师生提供疫情心理服务。在日常工作中,辅导员可以通过与学生的沟通,发现那些有疫情相关心理需求的同学,建议他们寻求帮助。

一、日常联系

日常联系中,辅导员可以了解疫情给学生的学习生活带来了什么影响?学生本人是如何应对这些影响的?学生目前的心理状况如何?希望从学校获得什么帮助?

对于担心自己心理状况的同学,可以建议其与学校心理咨询教师联系,寻求专业帮助。

二、重点评估

对于日常重点关注的学生应该特别予以重视,要特别评估疫情是否加重了他的原有问题和症状,并有效引导其在需要的时候寻求专业帮助。

三、连接资源 

良好的社会支持系统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度过心理危机。辅导员要发挥桥梁枢纽的作用,把学校的文件、制度、政策、防护知识等及时转发给学生,让学生感觉到来自学校的支持。在遇到学生有心理困扰时,及时推荐学生通过心理援助热线进行求助。

四、自我成长

危险也是机遇,宅在家里的时光,在完成学校工作之后,如有余力,也可以规划一下未来的职业发展,读一读书,思考些课题,写写论文,或者听一听心理专家的讲座,提高自己的心理危机干预能力。

最后,尤其需要的是,照顾好自己,照顾好家人,静待疫情过去,你我安好!







往期精选:

辅导员说 | 面对疫情,他们与你同在

通知 | 关于组织学生自行观看新冠疫情心理应激讲座的通知

招聘汇 | 海尔智家春季2020未来合伙人全线启动,陪你“疫”战到底!


策划:学生工作部(处)

文案:学生工作部(处)

排版:知行微思工作室 刘英铭

责编:王俊红

审核:丛建伟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