处置“海口暴力执法”事件应当一码归一码
【编者按】传播学是一种方法论,是一门元科学,是修学者分析决策时依赖的重要工具,由此文可窥一斑。下文是《环球时报》见报稿,原稿稍后另行发布。
《环球时报》2016年5月3日第14版
海口市秀英区长流镇琼华村近日发生的拆违暴力执法事件,引起舆论关注。5月1日晚,海口市召开市委常委会形成问责决定,同意黄鸿儒引咎辞去秀英区区长职务,同时免去其秀英区委副书记、常委、委员职务。其他相关责任人也受到“停职检查”或撤职的处理。
应该说海口市的相关处罚和应对措施出台还算及时。但是事件绝非表面那么简单,暴露出的深层次问题更值得深思。
首先,海口违建问题是历史老大难,尤其是此次事发村,违建的规模已经到了一定程度。而要提高海口和海南的国际化水准,拆除违建是海南绕不过去的坎。况且拆除违建也是执法部门的分内之事。流传的视频中可以看到,的确发生了在制止暴力抗法过程中个别执法人员违反规定殴打群众(尤其是妇女和儿童)的情况,这是绝对不能容许的。但是,今天也有媒体公布了在此之前一些人在拆违过程中暴力抗法的视频,砖头、煤气罐和烟花齐上阵,景象也很令人吃惊。不能因为部分执法人员的暴力执法,就忽略违建的事实和这些人的暴力抗法行为,这些行为同样应该受到相应的惩罚。这一点,必须一码归一码。
海口政府面对违建问题不回避、敢碰硬,勇气可嘉,值得肯定。但怎样提高基层政府社会治理能力,与信息化环境相适应,这是应该反省的。
其次,应把问题的解决前移,让矛盾化解在最初阶段。这次拆违行动在执行层面有几个问题值得总结:一是违建问题是如何产生的?基层政府宣讲过城市规划吗?二是房主递交过建房申请吗?要拆除的建筑是何时建的,是否属于恶意抢建?三是基层政府和执法机关在第一时间下达过违建通知吗?为什么没有或没能在最初就制止?
如果问题在违建开始发生时就解决掉,就不会有今天的大规模拆违行动,也可能就不会有如此激烈的矛盾对立。工作前移,谋定后动,这是海口应汲取的教训。
第三,对在执法中的细节问题,基层政府需要在行动前就应该有充足准备和完善的应对方案。例如,事件发生后,网络上流传的暴力执法视频立即占据绝大多数,而暴力抗法视频在第一时间并未发布出来,官方口说无凭,容易陷于舆论上的被动。
此外,对于后续形势可能失控是否准备了预案,是否考虑过引爆舆论的后果,这些细节都应该在事前考虑到,事后修补还是会让政府和执法部门的公信力受到损害。像这种限期完成拆违的工作,上级应给予基层政府充分的法律援助和技术指导,包括考虑人性化执法、区别性对待等细节。
笔者认为,海口暴力执法事件如能激人清醒、理性思考,着力更新社会管治方式、转变社会发展模式,则为国之大幸、民之大幸。但愿海口、海南和全国各地都能从中汲取教训,努力提高基层社会治理现代化水平。
(作者是海南热带海洋学院传播学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