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海南自贸港国际传播亟需新思维

毕研韬 战略传播前沿 2022-09-11

【编者按】2022年6月18日-19日,海南大学第三届“同心论坛”在海花岛国际会议中心成功举办。海南省委统战部副部长皇甫艳丽,民革海南省委会专职副主委陈海平,海南大学党委书记符宣国,海南大学党委常委梁谋、陈明宝,学术副校长杨天若,各民主党派、侨联、知联、欧美同学会代表以及省市政协委员代表参加论坛。笔者应邀出席论坛,下面是本人发言摘要。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朋友:

大家下午好!我的汇报题目是《海南自贸港国际传播亟需新思维》。一提到地方国际传播,新闻报道总会介绍投入了多少资金,组建了什么队伍,新建了什么平台,投放了多少文章和视频,已有多少人阅读、转发等。这些数据对我们专业人士没有实质意义。为什么?因为有时候,你投入得越多,彼此距离反而越大,你的形象也就越差。在传播学上,这叫“不可沟通性”。


我们的关注点应从传播投入转向传播效果。怎样评判海南自贸港的国际传播效果?需要构建一个动态的指标体系。谷歌指数(也叫“谷歌趋势”)反映一段时间内,全世界有多少人在谷歌上检索过海南,检索者可以定位到美国、香港、中国大陆等特定国家和地区,也可以精确到新闻、工商业、旅游等不同领域。关键词可以是“海南”或者“海南自贸港”等。这是昨天晚上我拿到的谷歌趋势。截止到昨天晚上,(截图上)第一个峰值是2018年宣布建设自贸港,第二个峰值是海南官宣自贸港开局之年,从趋势图上看,降下来后再也没上去。这和我们从国内了解到的是否一致?


这个也是昨天晚上的数据,全球工商界对海南自贸港的检索有3个小高潮,大家看之后工商界的检索大幅减少。如果对海南自贸港建设有兴趣,那他们从哪里获取信息?2019年2月,美国有个智库发表了一份报告,研究中国全球治理的抱负,它的依据有三个,第一是中国对内怎么说,其次是中国专家怎么解读、怎么宣讲,最后是中国怎么做。刚才有老师提到海南自贸港“三区一中心”规划,第三个是“国家重大战略服务保障区”,我们的专家是怎么解读的?这是昨晚我从中国某权威研究机构官网的截图,“深度融入海洋强国,一带一路建设和军民融合发展”,这已经高度政治化和军事化了。有没有想过其它国家的感受?


为方便大家理解周边国家的认知和情绪,我介绍下“威胁值”概念。哈佛大学教授 Stephen Walt提出,国家之间是否友好,取决于彼此之间的威胁值。威胁值有5个指标,综合国力越强,意识形态差异越大,地理距离越近,不良意图越明显,进攻性武器越先进,你的威胁值就越大。我们建设自贸港的意图是什么?我们赋予它的意图和对方解读的意图是否一致?


我们再从谷歌趋势比较下海南与深圳,蓝色的是海南,红色的是深圳(下图)。为改善大湾区国际传播,深圳方面组织了若干会议,邀请国际传播专家献计献策,已经聘请了部分专家顾问。我参加了2021年11月份在深圳报业集团举办的“中国国际传播创新高端论坛”,我的发言的一部分内容已发表在《新传播》杂志上。主动从外部吸纳能量,深圳的做法值得借鉴。

谷歌趋势:深圳与海南

在当今世界,美西方已经构建了针对中国的“认知屏障”(也可称为“认知防火墙”),当然不是在物理层面,而是在法律、政策、意识形态、舆论层面。对中国符号,美西方往往会从负面解读。美国正在推动“逆全球化”运动,而海南自贸港建设本质上是全球化思维,二者在逻辑上是对立的。所以对西方社会而言,来不来海南投资,不单纯是经济问题,还是严肃的政治问题。因此,我们应该从地缘政治和地缘经济高度,俯瞰海南自贸港传播与建设。

OK,thank you!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