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用这四个“心理效应“可大大提高孩子学习兴趣哦

2017-06-27 好妈妈and好老师

 好妈妈and好老师
有爱有趣有情怀
 有料有用有智慧 


父母都希望孩子爱学习,积极进取。那么父母必须要了解孩子,正确帮助他们,从而达到预期的目标。



一、超限效应 给孩子留点空白


马克·吐温听牧师演讲时,最初感觉牧师讲得好,打算捐款;10分钟后,牧师还没讲完,他很不耐烦,决定只捐些零钱;又过了10分钟,牧师还没讲完,他决定不捐了。在牧师最终结束演讲开始募捐时,过于气愤的马克.吐温不仅分文未捐,还从盘子里偷了2元钱。

这种由于刺激过多、作用时间过久,而引起逆反心理的现象,就是“超限效应”


启 示

孩子考试没考好,有的父母只要一看到孩子看电视或者玩游戏就会跟孩子提起没考好的事情,让孩子感觉“又来了”,使孩子从最初的内疚不安到后来的不耐烦最后反感讨厌。父母对孩子的批评不要超过限度,犯一次错,只批评一次。这样,孩子才不会觉得同样的错误被“揪住不放”,厌烦、逆反的心理也会随之降低。




二、德西效应 怎样才能激发学习兴趣


当一个人做一件事很开心时,提供奖励反而会减少这项活动对他的内在吸引力,这就是所谓的“德西效应”

 

心理学家爱德华·德西曾做过一次实验,他随机挑选一些学生解答智力难题。

实验的第一阶段,所有学生都没有奖励;

第二阶段,奖励组的学生完成一道难题就会得到1美元奖励,无奖励组的学生仍像原来那样解题;

第三阶段,让学生们自主学习,研究员通过观察学生在业余时间是否继续做题,来判断学生对解题的兴趣。

结果发现,被奖励的学生对解题的兴趣衰减地快,而未被奖励的学生愿意花更多的时间去解题。


启 示

不要随便奖励孩子,并不是所有的奖励都会让孩子更愿意做一件事,奖励也会浇灭他们对一件事的兴趣。



三、登门槛效应 谁都喜欢“够得着”的目标


“登门槛效应”又称“得寸进尺效应”,是指一个人一旦接受了他人一个微不足道的要求,这个人为了给他人留下前后一致的印象,就有可能接受更大的要求。

 

1966年美国心理学家曾做过一个实验,实验者到两个居民区劝人在房前竖一块写有“小心驾驶”的大标语牌。在第一个居民区直接提出这个要求,结果遭到很多居民的拒绝,接受的仅为被要求者的17%。在第二个居民区,先请居民在一份赞成安全行驶的请愿书上签字,这是很容易做到的小小要求,几乎所有的被要求者都照办了。几周后再向他们提出竖牌的要求,结果接受者竟占被要求者的55%。

启 示

在帮助孩子养成好习惯时,我们不要在最初就给孩子设立一个难以完成的大目标,而要根据孩子的能力制定他们“够得着”的目标。

比如,希望孩子养成快速写作业的习惯,我们可以先让孩子从自我分析开始;第二个阶段在学校完成三项作业;第三个阶段九点以前完成等等,根据自身情况制订一个时间段(一周、半月或一个月)养成一个好习惯的目标。


四、齐加尼克效应 面对压力怎么办



    因压力导致心理上的紧张状态,被称为“齐加尼克效应”。 

法国心理学家齐加尼克曾作过一次实验:他将受试者分为两组,让他们去完成20项工作。期间,齐加尼克对一组受试者进行干预,使他们无法完成任务,而让另一组顺利完成任务。

结果发现:虽然所有受试者接受任务时都显出紧张状态,但顺利完成任务者,紧张状态随之消失;而未能完成任务者,紧张状态持续存在,他们的思绪总是被那些未能完成的工作所困扰,心理上的紧张压力难以消失。


启 示

孩子完不成作业或完不成学校的任务时,虽然表现得满不在乎或者逃避,其实他们的内心很焦虑。在这种情况下,指责只会让他们更有压力,更加逃避。和孩子一起,帮助他们完成任务,才是解决问题最好的办法。

(本文选自网络,供读者参考)





温馨提示:

新关注的朋友点击主页右上角“查看历史消息”,可阅读更多好文章哦

或点下面链接阅读更多好文章:

给十八岁儿子高考后的深情寄语(感人至深)

【亲子共读】老爸的另类“家法”及火眼金睛

爸爸这5种行为“缺席”孩子成长,会让孩子“缺爱”!

    妈妈给青春期孩子的一封信(值得收藏)

父母必读:父母与子女之间的爱

那些好妈妈教我们的事【建议收藏】

当妈妈的就应当温柔


关注我们,你和孩子会多很多良师益友哦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