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钟亮:一本好书一好友

2017-09-29 钟亮 好妈妈and好老师


成长





 好妈妈好老师

要和孩子一起读书


好书如好友。旧书在手,如故友重逢。

 于谦 《观书》有云:书卷多情似故人,晨昏忧乐每相亲。其实多情的是那读书的人,视书为友,便乐而忘忧。


重温一本书,总是会在翻看之前缅怀当时的初见;

翻开一本书,就是翻开一段岁月和心情。

不需要寒暄客套,只需默默凝视,执手相看,字里行间,默契依然。


喜欢的书,总是勾画着深深浅浅的心情印记,折叠着抹也抹不平的岁月印痕。



就像漂亮的人总有一双让人难以忘怀的眼睛,一本好书总有一个耐人寻味的好标题。


从《放下》到《自在》

从《安静》到《善良丰富高贵》

从《做最好的自己》到《迎向开阔的人生》

从《草木春秋》到《人间随喜》

从《平凡的世界》到《灵魂的事》

从《把栏杆拍遍》到《把自己亮在暗处》

从《一个人的村庄》到《国学的天空》

从《穿越唐诗宋词》到《我的精神家园》-----




是这些书陪伴我从青涩敏感修炼到成熟从容的心态。那些勾画的字字句句,时光历练后也许更懂得其中意味。

重温一本书,那些人间至情还是会一次次柔软我的心。


季羡林《赋得永久的悔》让我们知道生命的每一天都要珍惜对父母的爱;


杨绛《我们仨》让我们明白我们仨应该是这世界上最相爱的人,任何时候都要相依为命;


王小波《爱你如同爱生命》,单单这名字就让能你暖和过来振奋起来遐想起来,让我们懂得爱本身的炽热和永久;


慢慢《目送》龙应台《亲爱的安德烈》长大,做父母的做孩子的都会渐渐成长,唯有拥有自我,才不会迷失生活。



最爱的还有那些枕边的女性文字,最宜在月明之夜,或雨夜雷鸣之时,秉烛夜读。


安意如的《人生若只如初见》,雪小禅的《赏心只有两三枝》,六六的《妄谈与疯话》,鱼禾的《情意很轻,身体很重》,张德芬的《遇见未知的是自己》。

很多感慨,很多共鸣,很多柔肠。这些深夜的对话,如同遇见最真的自己。



想重读的书太多,从诗经到纳兰词,从金庸到三毛,从北岛到海子,从林清玄到张晓风,从张承志到孔庆东,从蒋勋到薛仁明。


从以前儿子推荐的《明朝那些事》到窗边小豆豆的《那些小时候就在想的事》。

《明朝那些事》看着尽兴解恨,和儿子一拍即合,达成做人要做王阳明的共识;

看小豆豆却反思惭愧不已,惭愧一是书在书柜放几年未细看,惭愧二是为人父母之道差距大矣!

最近案头反复读的有叶嘉莹的《唐宋词十七讲》,那些诗句,那种感觉,是穿越千年的心意相通,是血脉里传承的文化的密码基因。

正如叶嘉莹所言:诗词无法帮助你考取功名,却能重新唤起你发现美的眼睛,保持自己的真心性。有诗为伴,可以让被生活缠绕日益枯燥的心变得更温柔更坚强。




还有冯唐的《活着活着就老了》,吴晓波《把生命浪费在美好的事物上》,还有一本机场偶得的《极简》。


秋光正浓,年华渐老,在越来越删繁就简的时光里,能把生命浪费在读书中,也是一种美好吧。在化繁为简的生活方式中,真正拥有自己想要的生活,更加珍惜值得珍惜的美好。


一本旧书一好友,一杯清茗一知己。享受书香,享受悦读,因为,女为悦己而读,好妈妈好老师更为和孩子一起成长而读。


女人本如水,读书的女人,其心更加灵动润泽,其立世更见智慧畅达。


读书的女子,因精神已得愉悦,便更能享受世俗之乐,更安然于劳作家务。

放下书本出入厅堂职场,拿起放下之间,皆从容笃定,眼神清亮,心境开阔。

放下书本去去菜市场,所见皆觉清新鲜活;系上围裙进厨房,所想皆是色香味品,做菜也便如构思诗篇。


书,是照进现实的一道光,镀亮平淡的日子,弥合理想与现实的缝隙,让我们成为更加丰盛的自己。

读书吧,俗世红尘中自得一份欢悦,功利世界中守住一份从容。






愿你在阅读中遇见更好的自己:

爱自己的最好方式

阅读:给孩子一双隐形的翅膀(附书目推荐)

给孩子什么都不如给孩子好习惯

家庭教育要趁早,阅读更要趁早!

教育孩子不那么容易,因为你放不下自己手机!

你明媚着,教育就明媚着

蒋勋:给大学新鲜人的四个建议(值得收藏)

小学生1-6年级学习生活好习惯养成清单


好妈妈and好老师

伴你和孩子一起幸福成长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