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书纪001 | 《与痛共舞》诞生记
谨以此文,纪念我做的第一本书,同时也向大家展示一下,外版书的出版制作流程。
《与痛共舞》是我到出版社以后做的第一本书。说实话,接到这个任务的第一感觉并不太好。工具书,厚,里面有大量的专业术语需要核对,药物和诊断相关的内容需要删减,而且我实在不喜欢英文原版的大黄封面……
好在干起来的时候发现,这本书的作者真的挺专业也挺诚恳的。专业是因为她确实是美国挺著名的内科医生和疼痛管理专家,所以整本书的框架和内容非常扎实合理;而我透过文字感受到的那种诚恳大概是因为作者本身也曾饱受慢性疼痛的折磨(她一开始便在前言中自嘲说:“疼痛管理专家患上了慢性疼痛”),而她又在多年的执业生涯中接触过大量疼痛病人,她真的疼过,所以懂得。她理解疼痛患者的感受,也明白疼痛的人需要什么样的帮助。这很难得。
书稿的三审三校按部就班地推进着,前后大概花了近两个月。我在一审中核对翻译,改病句错字,删减了一些不符合国内出版规定的内容,调整了部分段落的位置以保证整体逻辑的流畅性。最后再提炼章节标题,撰写内容提要,确定中文书名。
这本书的英文原名叫 Managing Pain Before It Manages You,译者翻译为“先发制痛”,既保留了原名的含义又巧用了”先发制人“的成语,其实也挺不错的。但作为一本心理自助类型的书,这个名字似乎太硬,缺乏点儿人文气质。最后我在几个备选书名中确定了“与痛共舞”,意在突出通过认识疼痛、接受疼痛、掌控疼痛,最终与痛共舞,重新找回生命的尊严和乐趣的完成历程。虽然改动了原名,但其实更能体现整本书的内容和主旨。
我知道有些读者并不喜欢出版社在引进外版书的时候把书名改得面目全非,但个人觉得也不能一概而论。如果类似的书名太多,或者直译的书名不太符合国内读者的语言习惯,不能准确涵盖书的内容,那么适当的修改可能反而会给图书增色。当然了,有些书的名字一旦广为人知了,那么不管是不是原名,后期再出其他版本,编辑也会倾向于沿用旧书名,比如阿德勒的《自卑与超越》原名其实是what life should mean to you,虽然也有读者吐槽说原名更好,但像这样的著名公版书,突然改动名字很可能会让那些慕名而来的新读者一头雾水,影响图书销售。
一审做完,按流程发二审,继而三审。直到确定书的内容没有问题了,就开始排版校对,选纸做预算,同时安排封面设计了。
因为这本书属于“治愈系心理学”丛书,所以开本和装帧需要与它的哥哥姐姐们保持一致,16开,平装。
16开是很多实务类图书的主流尺寸,这本书的字数多,也比较适合这样的开本。至于平装,我倒没觉得遗憾。虽然做编辑的总会有做出“最美图书”的梦想,但实务类的书确实没必要做成精装,徒然增加成本不说,硬壳封面反而不利于随身携带翻阅; 而软精装的封面,也就是护封套软皮,其实也蛮累赘的,阅读的时候外层护封很容易溜,倘若直接拆掉护封,内封往往又过于单薄不好看也不经磨。而那些护封外面再套腰封的,只能说是自带广告位,时尚混搭风了……
总之,简单的平装,最普通的铜版纸覆膜封面,轻便结实又防水,脏了还能直接用湿巾擦,挺好!哦,对了,内文纸用了70g轻胶,也就是最常见的那种泛黄的再生纸,轻,便宜,环保,护目,也挺好。稍贵一点的纯质纸虽然又白又滑,但这本书重在它的实用性,内文也没有什么难印的图片,所以没必要用纯质,控制成本也很重要。
公司有固定合作的几家排版公司。前辈说,A家既排版又校对,速度快;B家没校对,但版式做的好看。那当然选B家啊!后来证明,虽然来回对接费了些功夫,但B家确实审美在线,给的版式还不错。再加上我的强迫症和像素眼,反复修改了文中的表格、横线、字体和间距,最后定稿的阅读体验基本还是可以的。
封面是大事儿,它直接决定了读者对一本书的第一印象。好看的封面我见过很多,但轮到自己做,还是有点儿不知所措。浏览了公司以往的图书,评估了不同工作室的设计风格和水平,我始终没有找到特别中意的。正在犹豫之际,组长说公司合作的美工最近都比较忙,鼓励大家自己找设计师。好嘛,那我就直接找我的设计师妹妹做咯!她虽然没有做过封面,但审美好技术好,思路灵活也爱书,我跟她也熟悉好沟通,捯饬出个封面应该不成问题,总比我被动地等一个陌生又忙碌的美工强。
我跟几个老编辑要了几套公司以往的封面设计归档文件,又从网上搜集了一些与这本书的气质类似的图书封面,整理好自己的封面设计文档,就拎着水果背着资料去找我妹了。跟她沟通的其中一个思路就是,抓住书名中的“痛”和“舞”两个关键点,用兼具痛苦和动感两种感觉的某些古希腊雕塑作为主体元素展开设计,整体风格端庄、沉稳。除此之外,还设计了极简的、抽象的,一共6版。最后,所有的方案拿到老板那,选出一个。(你会选哪个?)
请原谅此图的渣像素,我就是不想让你们看清楚然后吐槽说我选了最丑的……
总之,命运之手一挥,这本书就定了1排2号。定了方案,再配合封面文案做了细化,这本书的模样就确定了。
立体封效果图
其实书拿到手的质感要比效果图要好
后来我才意识到,封面上那些寓意疼痛神经的圆点真的会惹“密集恐惧症患者”不高兴,而后面那组神秘的雕塑,也让一些“强迫症患者”不太喜欢……(但话说回来,哪里有完美的封面呢……)
作者先是开宗明义,告诉读者这本书对于疼痛患者有何帮助,然后一步步引导读者正视疼痛,确定问题、制定策略,进而掌控疼痛。事实上,这种解决问题的逻辑是具有普适性的,而书中提供的各种管理疼痛的技巧和工具,也可以用来应对生活中的其他难题,帮助你重新找回掌控感。
书里很多技术的步骤说明都很详细,用起来也很方便。
作者在书里列举了很多典型案例,便于读者身临其境地理解如何使用相关技巧和工具。
作者在书里附了几首她的患者写的诗,原诗写的不错,翻译的也很有感觉。
附录里有各种用来管理疼痛的工具图表,可以直接填写或复印。
以上就是《与痛共舞》这本书诞生的全过程了。这本书刚上市一个月,其实市场表现并不好(容我垂头丧气一下……),当然,原因是多方面的,我也会慢慢体会总结并在下本书里改进。如果你刚好看过这本书,欢迎指正。如果你对这本书有兴趣,愿意写书评(不必5分,如实评价就好),我手里还有几本样书可赠哈!(什么?你要自己去买?好的,感恩!)
点击左下角阅读原文,可至《与痛共舞》豆瓣图书主页,欢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