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新冠疫情下四类人群的负性情绪及其管理

龙立荣 工商管理学者之家 2021-05-29

人有七情六欲,具有丰富的情感。面对突发的新冠肺炎疫情,社会大众产生负面情绪,是再正常不过的事。在这种情况下,如何疏导和管理负面情绪是我们必须要考虑的问题。

人有不同的需求,当需求得到或得不到满足时,就会产生情绪。满足了人们需求的事物产生积极的情绪,而没有得到满足的需求则产生负面情绪。常见的情绪包括喜怒哀乐悲恐惊。在疫情期间,由于不同的人群主导需求不同,可能产生不同类型的负性情绪。当然,不同类型的人有时情绪也未必是单纯的,可能有复合情绪。普通人可能是恐惧和焦虑;病人和家属可能是恐惧、愤怒和绝望;医护人员是情绪耗竭和内疚;企业家则忧心和焦虑。

一、普通人:恐惧和焦虑

根据新冠肺炎的传染超强性、治疗辅助性和缺乏特效药,以及治疗资源不足,还有一定的致死率的特点,人们形成了恐惧和焦虑心理。普通人的情绪经历了不同阶段:首先是胆大妄为期,之后进入胆小恐惧期,最后是理性焦虑期。

胆大妄为期。在1月23日武汉封城前,由于普遍认为肺炎“可防可控”,“没有人传人的证据”,网络段子手笑话不断:“全世界担心中国,全中国担心湖北,全湖北担心武汉,全武汉担心汉口,汉口人民说,我们天天很开心!”。可以说,在2019年12月到2020年1月20日之前,武汉人并没有把新冠肺炎当成问题,更不用说危机。

胆小恐惧期。考虑到疫情十分严重,许多人开始求医了,大家惊醒后思考:我交往过的朋友是否是新冠肺炎患者?有谁在ICU,有谁在住院,有谁在发烧隔离?新冠肺炎传染性强,医院救治需要时间,居家也可能是定时炸弹,特别是出现了无症状传染者。狭小的空间,潜伏期2周,随时随地可能传染,特别是老人需要儿女照顾和帮助,稍有不慎,病毒自然暗流涌动。人们开始恐慌,储备食物,购买防护用品,打听周边人的病情和医治,诚惶诚恐,忧心忡忡。

冷静后的理性焦虑期。刚开始是被情绪左右,恐惧、不安主导。待到自己没有被传染,长期居家隔离,这时就开始转入理性时期。考虑到疫情的控制还需要时间,人们开始思考新的问题:何时能够上班?房贷怎么办?客户流失怎么办?孩子上学怎么办?就业机会(大学生和小微企业员工)在哪里?非新冠肺炎疾病如何治病?食物和防护设施缺乏怎么办?这时是无助、不可预测性导致的焦虑。

管理措施:

1)科学精神,理性应对。相信科学,做好防护工作。为了切断传播途径,做到尽量少出门,不去人员聚集的地方;出门有统筹计划,提高出门工作效率;第三,出门戴口罩,排队、说话保持足够的距离,尽量不要触碰公共物件;第四,回家洗手、消毒,开窗透气、洗澡等。如果有感染者密切接触,就要按照隔离的办法更加严格的管理,真正做到隔离,以免导致居家的群聚性感染。对于洗漱、进餐、使用的物件等,严格按照新冠病毒管理办法实施,防患于未然。

2)面对问题,寻求对策。长期隔离的确会导致一些心理、身体、物质等问题。心身问题,主要靠自身解决;物质问题,则要借力解决。

生命在于运动,感情在于走动。家里条件限制,许多锻炼难以实施,特别是需要大场地和设备的运动,可以用一些静养的方式替代,比如做操、瑜伽、正念、原地跑步等等;对于交友,则可以通过互联网的微信、电话等进行交流。

长期的交通管制,以及居家隔离的需要,可能导致许多储备生活、医药物质不足,需要采买。有条件的,可以通过互联网购物补充;有的则需要借助社区服务人员帮助;有的需要通过互联网服务渠道解决,现在有些政府机构尝试互联网办公。

3)乐观心态,感受生命的价值。过去,国人长期匆匆忙忙,没有时间一家人好好聚聚,可以利用这段宝贵的时间,弥补下情感交流的亏空;乐观看待世界,毕竟这个传染病虽然传播力超强,但是致死率和后遗症都在SARS之下、感冒之上,即使出现了状况,也可以提醒自己,以后注意健康;此外,还可以利用这段难得的时光,放松放松,看看电视、电影,听听音乐,和孩子做做游戏,提高生活质量。

二、病人和家属:恐惧、愤怒和绝望

生病求医是人的本能,治病救人是医护人员的职责。然而,在传染病高发病区,庞大凸显的病人群体和可怜的医疗资源产生了矛盾。许多病人得不到应有的救治,特别是年高体弱的中老年人群体,家属心急如焚,而医护人员又爱莫能助。试想想:一个病人在寒冷的冬天,往返于家和医院之间,既担心病情加重,又担心家属的交叉感染,是一种什么样的心情?特别是在医院,时常听到确诊的病人,听到死亡病人的消息,可能进一步加重恐惧。

恐惧之外就是愤怒和绝望感。这种愤怒可能导致病人或家属的攻击性行为出现。在求医得不到应有的治疗,人们的恐慌情绪加剧;虽然力求“应收尽收,应治尽治”,但实际上,由于病人过了潜伏期大量涌现,而各种资源不足时,人们的心理落差加大了;长期往返医院而得不到应有的救治,积压的负性情绪累积,就可能出现冲动、非理性的人,攻击医护人员,仇视社会,攻击他人。另外一些人,则形成了习得性无助,产生绝望的情绪。所谓习得性无助,就是人们反复努力,都不能解决问题,产生无能为力的感觉。

管理对策:

1)寻求心理咨询,建立积极心态。恐惧降低人的免疫力;愤怒耗散人的能量,而病人和家属抵御疾病都需要正能量。尽管新冠病毒有些辅助性的医治对策,比如吸氧,人工肺,以及提供增加免疫力的药物,但根本上还是靠机体自身免疫力的提高,产生抗体。年轻人为什么致死率低?关键是平时的身体健康状况,自身的抵抗力强。

2)呼吁增加援助资源,改善管理来解决问题。通过强大的互联网,及时发布求救的信息,让管理者更好地了解情况。随着受感染病人的精准调查,以及全国医疗队伍、医药防护类物质支援的快速增加,以及参与救治的医院数量、方舱医院、“小汤山”类医院的建设,加上按照病情严重程度的分类管理,对潜在病人的严格管控,最终,病人需求和医疗资源的矛盾会大幅缓解。

三、医护人员:情绪耗竭和内疚

救死扶伤,是广大医护人员的神圣职责;不仅有像钟南山、李兰娟这样的院士级专家深入一线,更有数以万计的“逆行者”,在春节期间,离开家人团聚的难得时光,去面对新型冠状病毒的侵袭,做一名抗疫的勇敢战士。

然而,由于疫情非常严重,而防护、诊治资源不足和生活、工作条件简陋,不仅仅危及病人的医治拯救,也可能伤及医护人员。特别是病人高发期,他们需要日以继夜地、穿戴笨重的防护服工作,更是消耗了医护人员的体力,降低了其抵抗力,增加了被感染的风险。此外,这些富有爱心的“战士”,看到一幕幕创伤性的悲剧的上演,难免产生心灵创伤。有的全家被感染,有的孩子失去父母,有的失去配偶,有的全家消亡。他们心有余而力不足,他们因此而内疚,尽管未必都是他们的责任,他们也尽心尽力了。但人非草木,都有感情。面对人类的悲剧,谁能超越,谁能脱俗?

管理对策:

1)调动全国的资源,支援疫区。现在全国有217个医疗队(不含军队),2万多医护人员奔赴湖北、武汉疫区开展救援;通过挖掘现有医院资源,建设火神山、雷神山医院,扩建方舱医院,增加学校的宿舍改建病床等方法,医疗资源有了极大的改善。此外,提高了检测手段,研发或使用了新型药物和方法,相信疫情很快会得到缓解和抑制。随着出院病例的增加,一方面医疗资源得到了缓解,另一方面病人的信心得到了提振;加上源头得到控制,医疗资源会变得更加充分,医护人员和病人的比例进一步下降,医护人员可以慢慢脱离应急期,恢复到常态。

2)为心灵创伤者提供心理咨询。在应急状态,人们调动或透支了自身的全部心身资源,可能也抱怨、痛苦的时间都没有,都在埋头苦干,能多救一个算一个。然而,待到病人减少,有了空闲时间,忙碌的人们开始回忆,开始思考,过去的经历和见闻就像放电影一样出现。这些悲伤的、苦痛的经历,可能影响到人的心理健康。因此,就需要专业的心理咨询人员及时跟进,需要转移注意,需要充实自己,不让自己沉溺于回忆之中。一方面,医院管理者需要考虑这个问题,提供人文关怀。购买心理咨询资源,或者有条件的医院可以自己开展这项服务。另一方面,由于涉及到隐私,医护人员可以自己主动寻求咨询服务,减缓自身的心理困扰。

四、第三产业经营管理和从业者:忧心和焦虑

经过四十多年的改革开放,我国的经济结构日益合理,第三产业在我国整体GDP中的含量进一步增大。这些绿色、附加值高的产业的出现,恰恰是实现转型升级、突破中产收入陷阱的积极策略。

然而,由于新冠肺炎大面积扩散,潜伏期长达2周,传染性强,还有无症状传染(新冠肺炎的典型特征是发热和干咳,以及食欲不佳等)等,必须进行居家隔离,切断传染途径;而且第一阶段的隔离、诊治措施不得力,导致居家隔离期延长,刚开始到2月3日(初十),后来推迟到2月9日(正月十六),再后来有的地方企业开工延长到2月17日(正月二十四),有的更长可能推迟到3月16日。这些突发的事件,使得企业经营者以及员工的忧心和焦虑。

对于企业经营者而言,特别是旅游业、餐饮业、文化教育(如教育)、休闲娱乐(如电影)、交通运输业(限行)、外贸,租金、税金、物业、员工工资和五险一金、合同毁约等等问题,直接导致企业资金链断裂的风险加大,而且疫情的防控时间长达2-3个月,的确是个烦心事。

管理对策:

1)加强战略思考,实施远程工作。化危为机,阿里当年就是典型代表,通过这个危机时期,要么转换经营模式,要么提升管理水平。在疫情没有解决之前,线下的消费或工作模式,大家都有顾虑;如果能在线上解决问题,一方面可以增加消费者的信心,另一方面也可以改进员工的工作模式。此外,管理水平的提升也是需要考虑的问题。提高精细化管理水平,哪些环节可以居家工作,哪些环节需要现场工作,如果是现场工作,有哪些注意事项,切实保障防护措施到位、可行、有效?哪些环节需要改变工作方式,比如虚拟领导、沟通、协同如何进行?

2)利用国家的扶持政策,因地制宜地开展应对。中小微企业,在我国GDP、创新、企业数量和就业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由于这些企业数量众多,抗风险能力较弱,一旦出现倒闭潮,必将重创我国的经济和社会稳定大局。为此,国家相关部门、专家群体纷纷呼吁,希望政府提供帮助政策和措施,比如增加信贷,减免税金和租金,减缓发放员工的五险一金等等,企业家需要认真研究这些政策和措施,利用可以获得的资源,帮助企业度过难关。

3)三产从业人员要省吃俭用,提升能力。由于居家隔离的需要,可能工作模式、管理方式要发生一些改变。通过使用新的工作工具、领导方式、沟通讨论办法、工作流程等等,为了完成任务,需要学习和使用新知识和技能。适者生存是硬道理,在这个计划赶不上变化的时代,唯有学习、创新才能立于不败之地。另外,节流也是个应紧的办法,企业受到影响,员工自然难以居身置外,所谓皮之不存毛将焉附。因此,要有长线思维,管理好自己的现金流,避免出现危机。

 • 总结• 

这场疫情对国人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一个本该幸福的年关导致了负面情绪。然而,人类能有今天,关键在于提升自己的能力,应对外部的环境和挑战。这次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拷问了我们的科学研究、拷问了我们的医学能力、拷问了人性,检验了我们公共卫生管理水平,检验了我们的大规模疫情的应对能力,促进我们反思和改进。

经历了这次打击,我们依然相信:明天更美好!权当一次失败的经历和教训,让我们不断改进和提升,创造更加美好的未来!


龙立荣, 华中科技大学管理学院副院长,华中学者特聘教授,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 担任《心理学报》副主编、中国管理现代化学会组织行为与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委员会副主任、中国心理学会理事、工业心理学专业委员会委员等学术职务。

往期精选

宅在家,亦开花

面对疫情  工商管理学术会议与期刊在行动

发五心、历四境,一定成功

以研抗疫,抗疫促研:倡议与行动

中国工商管理学者抗击新冠病毒疫情公益行动倡议书

中国工商管理学者公益行动纲领

“我的家人在疫区前线”作品征文






向所有一线抗疫勇士致敬!

           编辑 |  工商管理学者之家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