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影响与企业数字化转型
【编者按】 2020年初始,一场突如其来的疫情给我们的经济按下了“暂停键”,企业无一不卷入动荡和不确定的环境之中。在这场没有硝烟的与病毒搏斗的战争中,抱怨环境不好、命运不公不是优秀企业的做法,及时调整并积极寻求转型之道才是硬道理。随着企业经营环境的改变,社会各方面“线上化”趋势越来越明显,数字化战略成为摆在企业面前不得不思考的重要问题。那么,此次新冠肺炎疫情对企业数字化转型实践的影响如何?企业应该如何更好地运用数字化转型这枚“银色子弹”,在后疫情时代 “化危为机”?让我们跟随武汉大学邓新明教授团队的最新研究成果一探究竟。
1.数字化战略:后疫情时代的一颗银弹
新冠肺炎疫情来势凶猛,它在使企业生产运作“停摆”的同时,还促使企业开始认真思考战略转型,以适应疫情后的宏微观环境,并让自己以后在发生环境突变时能够从容不迫地应对。
值得注意的是,这场疫情对普通人生活最大的影响是被迫“禁足”,人们不仅不能外出购物、游玩,也无法出门上班或者出差。在这种情况下,“线上”便成为了各种活动的最佳运行方式,线上办公、线上上课、线上购物、线上演唱会等新形式如雨后春笋般出现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之中。
战略转型的研究领域中有一个“银弹”理论,强调企业使用某一特定的关键性方法,对其工作方式或市场行动进行调整,这些关键性方法被称为“银弹”,就好比企业整体这把“手枪”中至关重要的那颗“银色子弹”。
此次疫情发生之前,数字化对于企业来说只是“锦上添花”的额外工作。但是,疫情之后,企业高管、员工、消费者等一系列利益相关者都“宅”在家中,企业不得不开始思考这些问题:“我该采取哪些措施来维持企业的正常运转?”“我该怎样满足居家消费者的消费需求?”……
而这些问题的答案,无一不指向数字化转型。不得不说,数字化转型是后疫情时代企业需要牢牢把握的一颗“银弹”。
2.数字化转型的发展历史
工业革命和科技革命,对于人类文明发展进程来说无疑是最强大的“助推器”。18世纪60年代,第一次工业革命中出现的蒸汽机使人类迈入“蒸汽时代”,工厂代替了手工工场,机器代替了手工劳动,人类的物质财富由此得到了极大的丰富,蒸汽轮船和蒸汽火车的出现更是使全世界紧密地连在了一起;
19世纪70年代,第二次工业革命使人类进入了“电气时代”,极大地增强了工厂的生产能力,改变了人们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扩大了人类的生活范围,加强了人与人之间的交流,全球化程度进一步加深。
20世纪四五十年代,计算机技术在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浪潮中闪亮登场,经过70多年的演变与发展,先后经历了单板电脑、局部网络电脑、PC互联网、移动互联网等多种形式,时至今日,已发展成为形式各异、多种多样的数字化技术。
近年来,随着第四次工业革命拉开帷幕,人工智能、5G、物联网、区块链等新概念、新技术层出不穷,更为企业的数字化转型提供了大量优质的可行选择。
数字化是人类经济与社会发展的极大驱动力,对于整个经济而言至关重要。埃森哲最近的一项调查结果显示,在二十世纪末,企业经济价值的创造主要来源于硬件;踏入二十一世纪之后,数字技术开始崭露头角,2010年左右,数字技术在企业价值创造的来源中占比10%,埃森哲预计,未来数字技术对企业价值创造的贡献比例极有可能飙升至70%。
由此可见,数字化是现代企业生存与发展中至关重要的一颗“银弹”,数字化转型是企业发展的必经之路,数字创新是世界经济体共同努力的前进方向。这场疫情带给我们的不应仅仅是险象丛生的挑战,更应是需要牢牢抓住的机会,企业应当以此为契机,跟上数字化的浪潮,让数字化渗透入企业工作的方方面面。
3.数字化转型的主要内容
企业的数字化转型,主要是以数字化技术为基础,对企业价值链中各流程工作的优化与改进。如图1所示,新时代的数字化技术以人工智能(A)、区块链(B)、云计算(C)、大数据(D)技术(合称ABCD技术)为代表,企业的销售、生产、物流、研发、财务、人资等各项流程的工作都以ABCD技术为支撑进行调整与升级。
图1 企业数字化转型的主要内容
进一步而言,各流程数字化转型的具体内容也有所不同:销售环节,企业可以利用电子商务、CRM系统(即客户关系管理系统)等实现销售与售后工作的数字化;
生产环节,企业可采取的数字化方案包括个性化生产、利用AI进行产品建模等,此外,企业还可以将生产的前端与后端环节汇集成一个统一的数据平台,让生产过程更加灵活和智能,实现“柔性生产”;
物流环节,企业可以运用云计算、物联网等技术科学安排物流活动、提高供应链的可视性,打造“智慧物流”;
研发环节,数字化的作用更是不言而喻,企业首先应让ABCD技术在企业的研发活动中“物尽其用”,其次还可以考虑让用户参与产品研发,提高研发活动的社会交互性;
财务环节和人力资源环节的数字化相对而言比较容易和规范,前者可以通过引进金蝶财务系统等方式来实现,后者则主要通过将人事档案进行电子化存档来进行。
此次疫情发生之后,社会各方面“线上化”的趋势越来越明显,企业应充分抓住机会,依托以ABCD技术为代表的数字化技术,对本企业实施全流程、全方位的数字化转型,助力企业未来的健康与长远发展,让数字化这枚“银弹”发挥拥有的作用。应该说,深耕线上与数字化,可能是很多民营企业2020会需要去坚定落地的战略任务。
4.疫情下企业的数字化转型
此次新冠肺炎疫情对企业数字化转型实践的影响如何?为了解这个问题,作者于2020年3月20日至23日向581家企业发放了问卷,对其转型意愿和转型内容进行了调查。调查结果如下:
首先,我们考察了企业在经历此次疫情之后进行数字化转型的意愿。调查结果显示(如图2),392家企业(占企业总数的67.47%)认为进行数字化转型是企业刻不容缓的工作;94家企业(占16.18%)不确定自己是否需要进行数字化转型;还有95家企业(16.35%)则认为数字化转型没有必要。
这一现象说明,我国大部分企业在此次疫情发生之后都认识到了数字化转型的必要性与重要性,都产生了让数字化这枚“银弹”发挥作用的动机与意向。但是,仍有32.53%的企业对数字化转型犹豫不决,甚至认为数字化转型并非企业发展的必需品。
图2 企业进行数字化转型的意愿
具体而言,不同规模与不同性质的企业在疫情后进行数字化转型的意愿各不相同。我们的调查结果显示,共有71.10%的大型企业认为数字化转型刻不容缓,而小型企业和中型企业持有这一观点的比例则分别为66.67%和63.63%。
由此可见,大型企业在此次疫情后进行数字化转型的意愿更强,这可能是因为数字化带给大型企业的收益更大,即较大规模企业的内外部运行更需要数字化的“扶持”与“添砖加瓦”,因此其在疫情后进行数字化转型的动机更强。
此外,国有企业、民营企业、外资企业认为数字化转型刻不容缓的比例分别为69.68%、67.13%和64.29%,这可能是因为国有企业此前的数字化程度相对较低,因此其在此次疫情中对于数字化转型的感触更深。
接下来,我们还对企业在此次疫情前后进行过或正在进行的数字化转型进行了调查。结果显示,在此次疫情发生之前,543家企业(占企业总数的93.46%)进行过某种程度的数字化转型;在此次疫情发生之后,498家企业(占企业总数的85.71%)进行了数字化转型。
由此可见,我国企业在近年或多或少都开展过数字化转型的实践,这体现了我国企业在第四次工业革命中做出的努力。同时应当注意,这一数据的纵向变化(93.46%至85.71%)并不能表明我国企业在疫情后对数字化转型有所“松懈”,因为疫情后数字化转型比例的减少极有可能是因时间问题而导致的,即部分企业在我们的调查期间内还没有来得及开始实施数字化转型。
从静态的视角来看,如图3所示,无论是疫情前还是疫情后,在企业进行的数字化转型中占比最高的环节均是销售环节(疫情前占比56.45%,疫情后占比51.98%),占比最低的环节则均为物流环节(疫情前占比14.11%,疫情后占比14.63%)。
图3 疫情前后企业的数字化转型
这一结果较为符合实际:现实中,消费者作为企业最重要的利益相关者之一,企业会格外关注对消费者需求的满足以及消费者体验的改善,如建立电商平台、与客户线上交接需求等。
物流环节包含外部物流和内部物流,外部物流主要包括供应、销售物流在企业外的部分;内部物流则主要包括生产物流和供应、销售物流在企业内的部分。企业外部物流的数字化程度可能较高(因为大环境的联动性可能带动企业间物流的数字化程度提高),但是内部物流通常是被企业忽视的环节,企业在资金不是特别充裕的情况下,往往不会最先想到实现内部物流的数字化。
从动态的角度来看,如图3所示,疫情后与疫情前的情况相比,只有财务方面和人力资源方面的数字化转型比例发生了明显减少(财务环节的数字化转型比例从39.93%降至21.17%,人资环节的数字化转型比例从42.69%降至25.47%),其他方面数字化转型的比例都没有明显变化。
具体来说,财务方面和人资方面数字化转型比例明显减少的主要原因是,这两个环节的数字化转型过程相对来说比较容易和规范,如财务环节使用电子记账系统、人资环节在数据库中整合人力资源信息等。因此,这两个环节的数字化程度较为成熟,能够继续转型的发展空间较小。
如此一来,在此次疫情发生之后,企业进行数字化转型的重点从企业内部转移至企业外部,企业也有能力将从财务和人资方面节省下来的更大精力放在外部工作的数字化转型之上,如建设电子销售平台、与上下游企业合作建立物流信息平台等。
更具体地来看,不同规模和不同性质的企业在此次疫情前后进行数字化转型的侧重点有所不同。首先,如图4和图5所示,无论在疫情前还是疫情后,大型企业各环节数字化转型的比例均高于中型企业和小型企业,这说明大型企业在疫情前后的数字化转型实践较为丰富,覆盖环节较广,转型经验较为充足。
图4 疫情前不同规模企业的数字化转型
图5 疫情后不同规模企业的数字化转型
其次,不同性质的企业在此次疫情前后进行数字化转型的具体实践也各不相同。例如,如图6和图7所示,疫情前,民营企业在销售环节进行的数字化转型比例(61.25%)远高于国有企业(53.19%)和外资企业(57.14%),这可能是因为,销售对于民营企业的重要性远远大于其对于国有企业的重要性。
图6 疫情前不同性质企业的数字化转型
然而疫情后,外资企业进行的销售环节数字化转型比例则是最高的(61.43%),因为外资企业的特性使其在疫情期间销售环节的决策和运行过程较为复杂,其在疫情后对于销售环节数字化转型的重视程度也会更高。
图7 疫情后不同性质企业的数字化转型
再如,无论是疫情前还是疫情后,国有企业在物流环节的数字化转型比例均高于民营企业和外资企业,说明国有企业在物流方面花的“功夫”较多。此外,疫情前后外资企业在研发环节的数字化转型比例均高于国有企业和民营企业,这可能是因为外资企业在融合国内外研发活动和技术方面具有更强的优势,其在研发环节的数字化转型也更为深入。
5.结论与启示
本文基于战略转型领域的“银弹”理论,在回顾数字化转型的发展历史和主要内容的基础上,对疫情下的企业数字化转型进行了问卷调查。主要结论与启示如下:
(1)我国大部分企业在此次疫情发生之后都意识到了数字化转型的重要性,认识到了其在企业发展中独一无二、至关重要的促进作用;然而,还是有近三分之一的企业对数字化转型犹豫不决。因此,整体来说,我国企业还应提高对数字化转型这枚“银弹”的重视程度,让数字化渗透入企业工作的各个环节。
(2)无论是疫情前还是疫情后,在企业进行的数字化转型中占比最高的环节均是销售环节,占比最低的环节则均为物流环节。销售环节数字化转型的必要性和重要性毋庸置疑,但是,企业不应当忽视物流环节尤其是内部物流环节的数字化转型。
内部物流既是企业生产活动的血管,又是外部物流的前提保障,提高内部物流工作的数字化程度,不仅有助于降低企业的生产运营成本,而且也有利于提高企业库存信息的准确性。因此,企业在未来应关注自身物流环节的数字化转型,努力提升企业物流的数字化程度。
(3)疫情后与疫情前的情况相比,只有财务方面和人力资源方面的数字化转型比例发生了明显减少,其他方面数字化转型的比例都没有明显变化,这说明我国企业进行数字化转型的重点正在逐渐从企业内部转向企业外部。
“由内向外”是数字化转型发展的正常趋势,因为企业内部的数字化转型通常更容易实施和把控,转型过程相对来说也较为简单,后续的调整需求也相对较少。但是,将更多的精力放在企业外部工作的数字化转型上,并不代表企业内部的数字化工作就能“一劳永逸”了,企业还应继续关注财务、人力资源等内部环节的数字化动态,让这些环节的数字化工作紧跟时代潮流。
(4)数字化转型并不仅仅是企业“一个人的战场”,应是社会各方共同努力的前进方向,因为企业数字化转型的成功有利于提高整个社会的进步程度以及社会成员的生活水平。
首先,企业应加强研发投入,利用好ABCD技术,积极推进自身各环节的数字化转型;在原有“互联网+”转型基础上,需要进一步在数字化进程中开疆拓土,迎合消费者基于当下的线上消费大趋势——指尖上商业帝国。还需要利用大数据对整条价值链进行驱动与重塑,对包括研发、采购、生产、物流、销售、品牌等在内的各个节点所存在“互联网+”转型机会进行挖掘,并做出必要的调整。
其次,社会成员作为企业的员工和消费者,应调整心态,积极投入数字化生活,并为企业的数字化转型提出改进意见;
再者,政府作为市场监管者与规则制定者,应扶持企业的数字化转型工作,政府部门和国企也应加快实施数字化转型,起到带头作用和引领作用;最后,国际各方也应加强技术合作与信息共享,共同推进世界企业的数字化转型。
(5)无论是在疫情前还是疫情后,大型企业的数字化转型实践均较为丰富,且转型范围较广。大型企业在此次疫情后对数字化转型抱有支持态度的比例也是最高的。因此,规模较小的企业也应当向大型企业“看齐”,努力提高自身的数字化水平。
此外,疫情前后外资企业在研发环节的数字化转型比例均高于国有企业和民营企业,这启示国有企业和民营企业注重研发方面的数字化转型,从而提高研发效率,增强竞争能力,助力企业长远发展。
作者简介
邓新明,武汉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研究方向:动态竞争、非市场战略和商业伦理。
邱雯韵,武汉大学企业管理硕士,研究方向:战略管理、动态竞争。
致谢:本文得到“柯力管理•新冠疫情系列”研究计划项目的资助(资助编号:Klgl20206);感谢研究助理李世艳、刘亮与高岩在问卷发放、数据收集与处理等方面提供的帮助。
编辑|十八岁的中年妇女
排版|刘云飞
●往期推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