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为何中国农村建筑的艺术美感正在消亡?

孙君 HND DESIGN 2019-12-01

https://v.qq.com/txp/iframe/player.html?width=500&height=375&auto=0&vid=x0828z9c729


@HND智库


古代,不同地区的农村建筑是不一样的,这是不同地区的降雨量、温度决定了当地人生活习惯、民俗文化,所以才会留下了很多特色的建筑。但是现在很多农村的建筑不仅毫无特色和美感,也开始和城市一样出现千村一面的问题。


今天,HND给大家推荐中国乡村建设领军人物孙君老师给我们带来的《谈乡村建筑民俗文化》课堂,他对中国农村建筑如何找回精神的问题进行了深入浅出的讲解,无论是乡建设计师还是农村工作者,都值得一看!



认识农民就是认识中国


什么是乡村建筑民俗文化?用农民的话来说就叫“风水”,城市人叫乡村建筑。农民是农村的主体,谈乡村建筑不能回避中国风水,经过这么多年乡建的经验,孙老师对中国和中国农民有了不一样的认识,他说:认识农民就认识中国;认识农民精神就认识中国性格。


如果不能真正认识什么是农民,就不会懂得农村的文化与风水,改革开放的快速发展让一部分传统文化消失殆尽,但还有一部分蕴藏在发展滞后的广大农村。



弄懂城乡秩序


在中国,历来城市与农村是两个不同的治理系统,在农村生活的农民是崇尚自治、德治,而城市生活的工人则遵循法制和规范,而现在我们的社会则是习惯性以城市的方法在治理农村,这也是“三农”问题的症结所在。


“天人合一”的中国乡村


天人合一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农耕文化才是中华文明的主流。什么才是天人合一?孙老师认为自古以来田人合一、家禽合一、村祠合一、孝道合一、城乡合一、家国合一就是“天人合一”的表现形式,这也体现了道法自然的传统哲学,是农耕文明的营造之本。



人、村与山水规划



乡村的规划讲究风水,是把人放在天地之间,顺应自然,融合自然。但现在的城市规划则是超越天和地,把人放在第一位,不再遵循与自然融合的生存之道。走进中国的村庄一定是村口小庙、戏台、土地庙、祠堂、学校、墓地,或依山或临水,追求田人合一的自然格局。



无论是祠堂还是现在农村家里中堂供奉的天地师君亲位,无一不体现中国农民天、地、人的哲学信仰。万物共生是以中庸为本的哲学思想。


万物共生的自然建筑哲学


从选址的讲究到建筑的形式,中国农民的生活与生产方式形成自己的民俗与文化,从最早的有巢氏开始,人类的建筑就与鸟有关,仿照鸟巢开始建造自己的房子,中国人对仙鹤的图腾崇拜就来源于此。比如中国古建筑中屋顶的形式就像极了代表长寿的仙鹤,从一只到一群,黄鹤楼就将鹤的造型运用到了极致,而中国人使用的筷子也像极了仙鹤的长嘴,房子上的瓦,最初的衣裙等,无处不见鸟的影子。



如何遵循乡村内生文化做规划?


“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农民敬畏自然,崇尚自然,顺从自然。修谱筑祠、村规民约、安居乐业、传宗接代、寿终正寝更是农村生活的写照。在农民建造的风水里,温度/气候/地理/土壤方式决定了乡村群居与千变万化的建筑形式。


农耕文明所诞生的文化,是天与地,黑与白,人与神,城与乡,德与法的文化,它建立在人与自然高度和谐共生的价值观上,只有了解并懂得中国农耕文化,才能做好乡村,真正实现乡村振兴,这也同样印证着孙老师的乡建理念“把农村建设得更像农村”!


简介

孙君,马鞍山人,画家,毕业于安徽师范大学美术系,中央美术学院壁画助教班。中国乡村建设领军人物、中国本土规划与设计学派开创人。因其影响广泛的“五山模式”、“郝堂经验”等成功乡建案列及农村扶贫慈善行动,于2008年受到胡锦涛总书记亲切接见。2015年开始,受邀担纲主持国家领导人与各部委美丽乡村与精准扶贫项目。

现任国家级新型智库中国城镇化促进会城乡统筹委员会秘书长、国家级学术研究机构中国民俗学会中国乡愁文化发展研究中心专家委员会主任、国家文物局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理事、中国·农道联盟秘书长、中国乡建院联合发起人、北京绿十字文化传播中心发起人及总顾问、半汤商学院校监、清大教研院院长、清大乡建设计院总设计师。

荣誉:

2009年中国绿色年度人物。

2013年中国年度时尚先生。

2013年“郝堂村”荣获“中国宜居美丽乡村”综合评比第一名。

2014年中国设计年度特殊贡献奖。

2016年郝堂茶人家荣获住建部颁发的“2015年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

2016年光华龙腾奖·中国设计贡献银奖。

2016年中国农村发展研究奖。

学术专著与论文:

2006年人民出版社出版《五山模式》 ;2011年出版《农道》(美国国会图书馆亚洲馆收藏);2014年由中国轻工业出版社出版《农理》、《给我三个春天》、《把农村建设得更像农村》(理论篇)和(实践篇)、《新农村建设方法与实施》、《郝堂----中国式乡建》、《回家》等书籍。《常态农业下的实践探索-----五山发展模式研究之一》、《行政生态平衡中的社会性----五山发展模式研究之二》和《环境与文化建设的启示-----五山发展模式研究之一》等论文。


长按二维码和HND设计师做朋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