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乡村振兴案例分析|十八洞村的“扶贫模式”
1、基础公用设施
⑴村标与村路。村路入口足有 10 几米宽,村标造型充满嶙峋、古老、奇特 的韵味,沉稳而大气,令人遐想连篇。入村主路全长 3.5 公里,6、7 米宽,路 面全部用混凝土硬化,平整瓷实;两边树木葱茏,交通护栏及设施齐全。道路弯道连连,一坡接一坡,就象一条蜿蜒的神龙在山间盘旋。
大气的村标
蜿蜒的村路
⑵村部。新建工程,2018 年对外开放,建筑风貌采用本地建筑模式,青瓦木墙小披檐,抬梁与穿斗结构相结合,内部功能主要包括办公和村发展史展览。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
⑶村内道路。包括村内游步道、田间菜地小道、坡道踏步等,都基本上用青石板铺装,虽然造型各异,工艺不一,但便于游客和村民通行,并且也不失 为一道美丽的风景。
游步道
菜地道
田间道
⑷停车场:入村口中转车场、村内停车场等 4 个停车场建设完善,既作为游客中转场地,也可作为村民停车场,还兼具小商品买卖功能。
中转场
停车场
⑸垃圾分类:家户设置分类箱,用竹篾编制而成,精致、美观、富有地方特色,既满足功能要求,又给家户增添色彩;按寨设置垃圾分类站,建设在各寨偏僻位置,也便于垃圾转运。
垃圾分类箱
垃圾分类站
⑹污水处理站:按寨设置,全村有 4 个,建设在村庄地势较低位置,采用A3/O+沉淀工艺,自动运转,定期保养和清理。
污水处理站
⑺水电通讯:全村均已通电、通水、通通讯,并且已全面覆盖安装电气火灾报警系统。
通讯设施
通电设施
⑻学校:村里有两个学校,一个是十八洞小学,开设 1、2 年级,总共有 28个学生;另一个是排谷美小学,开设 1~6 年级。小学不大,但校园整洁、干净、 绿化好,是在原学校的基础上进行了改造。初中就读于排碧中学,开设 1~9 年 级;高中就读于县花垣中学。
学校
学校围墙
⑼其它:邮电服务站、农旅农民专业合作社、电商平台、银行服务点等,建筑造型具有乡土和本地特色,是一般农村所不具备的机构。
服务站
邮电所
合作社
卫生所
⑽乡旅驿站:一个具有创意的新型机构,设置在村部大厅,既可以上门服务,也可以到站办理。主要功能是帮助村民代购农业生产资料和生活用品、帮 助村民发布农产品、土特产、手工艺品等销售信息以及推、缴、代、取等。
乡旅驿站
⑾村民活动室:设置在村部一楼,集图书室、活动室、教育室于一体,让村民在业余时间有所去处。
活动室
图书馆
⑿文化博物馆:村庄内建设的本地文化博物馆,主要展示苗族文化遗产,既保存了传统文化,也是游客参观的景点。
文化博物馆
⒀公共活动场地:村庄内很多部位设置有公共活动场地,一般是一、两百平方米大小,用青石板铺贴,场地内也有建造一些小品和休息座椅。
公共活动场地
2、产业及发展模式
十八洞村整个产业主要由 4 种组成:飞地、苗绣、旅游、水厂,另外还有 土地流转、“113”工程等等。
⑴飞地经济:由于十八洞村山崖陡峭,溶岩坚硬,导致可耕面积稀少,脱贫攻坚队和村部采取了异地发展产业的方式,即通过组建十八洞村苗汉子果业 股份有限公司,村民集体参股,在湘西国家农业园流转土地 960 亩,建成猕猴 桃精品产业园,以公司化运作。
猕猴桃产业
产品认证
⑵苗绣织锦:成立“十八洞村苗绣特产农民专业合作社”,积极争取有关部门的支持,先后与多家公司达成合作意向,其中湖南工业大学和中车株机已与合作社签订了苗绣产业扶贫行动三方协议。
苗绣合作社
苗绣产业
⑶乡村旅游:以农家乐、独特的自然景观、红色游为主的乡村旅游产业,已经成为当地骨干产业,每天游客几百人次,高峰时日游客量上千人次,给村 民带来餐饮、住宿和小商品买卖商机。
自然景观
民俗文化
农家乐
⑷山泉水厂:由步步高集团于 2017 年 10 月 8 日建成运营,主要生产瓶装“十八洞”山泉水,村民借助土地使用和资源利用从中分红。
⑸土地流转:村部组建十八洞农旅农民专业合作社等九个农民专业合作社,对村民的土地进行流转。
土地流转
⑹“113”工程:每家每户种植 10 株冬桃、10 株黄桃,养殖 300 条稻田鱼,并将桃子采摘权和稻田鱼捕捉权对外出让。
黄桃基地
稻田鱼
⑺其它产业:包括特色种植黄金茶、特种养殖蜂蜜、养殖黄牛,还有即将对外开放的自然资源溶洞等产业。
蜂蜜养殖
黄金茶
3、建筑风貌与构造
⑴放眼眺望,村庄风貌具有江西婺源建筑模式,大多为木结构,采用抬梁 式或穿斗式,全部为坡屋面,底瓦为长条瓦,盖瓦用小青瓦。
木结构
小青瓦
⑵屋脊用小青瓦压顶,脊刹也用小青瓦自然搭造,屋脊蝎子尾和飞檐造型纯粹用青瓦叠压而成,有的用砂浆粘糊,有的干叠垒砌,很有技巧。
脊刹
干叠垒砌
屋脊
砂浆粘糊
⑶大部分墙壁为木板,有些山墙在木板外面附着一层,用竹杆编制的竹板作骨架,再用牛粪拌黄泥填充糊面;也有些新建房屋的墙面直接粉刷再用涂料 饰面。在一些墙壁上,还绘有壁画,所表现的都是当地风土人情以及道德、思 想教育等题材。
牛粪拌黄泥糊墙
涂料刷墙
壁画
⑷栏杆形式多种多样,材料主要有两种,一是钢筋外包砂浆,制作成竹子和木杆外形,另一种是真竹子。造型逼真,强度结实。
砂浆栏杆
竹栏杆
⑸小披檐构造、灰头造型和我们在韶山施工的构造基本相同,不过封檐板由两层拼接,里面一层下端有花边,较为美观。
小披檐
小披檐
⑹其它构造包括矮墙、窗户花格、地面铺装等,都有通性和异性,我们都可以从中得到一定的启示参考。
矮墙
窗户花格
青石板铺装
藤架造型
⑺景观节点:在村内主要位置和特殊部位,打造了很多景观节点,其理念是贴近本土溶岩特色,选材大部分为本地石材和木、竹等,建筑造型融步道、踏步、排水功能与美化环境于一体。
景观节点造型
⑻庭院:各家庭院都进行了因地制宜的打造,主要对地面和栏杆进行改造。地面铺装大部分采用青石板,拼接勾缝;栏杆材料基本为混凝土和竹子,造型 各异,很有特色。
庭院打造
⑼指示标牌:在关键节点、重要位置、狭窄通道等部位,都设有指路牌和宣传标牌,充满深厚的旅游乡村气息。
指示路牌
宣传标牌
二、扶贫成效中的问题
1、发展不充分
我们第一天进入梨子寨,是领导组织座谈会议的地方,从观感上看,村路铺的青石板,庭院已进行打造,房子也进行了改造,旅游产业的确也进行 了梳理和引导,大部分村民精神状态也不错,感觉充满繁荣景象。但是我们认 真仔细观察所进行的改造,通过与几个村民进行的短暂交流和了解,感觉与报端报道和各类宣传有很大一段差距。
比如房屋改造,实际上主要是对房屋前面立面木板予以了修复、更换、翻 新和涂刷油漆,对有些山墙的牛粪黄泥涂料进行了重新加涂,但木板墙接缝不 严密,木板厚度也只不过 2~3 公分,牛粪黄泥涂料也稀薄不足以覆盖里面的竹 子。对此,有些村民神情凝滞,面无表情,话语也不是很平和,村民说:“到 了冬天,房内气温很低,一点也不保温,什么‘冬暖夏凉’?全是骗人的!”
再看看土地流转,村里成立了合作社,对土地进行有组织有系统地分类归 总,一次性地与旅游公司签订流转合同,旅游公司也表示要合理开发利用土地, 保证全面种植植物,让村庄更加美丽,环境更加优美,从而吸引游客。然而实际上,很多被流转的土地已经荒芜,野草萋萋,不仅破坏了环境,也浪费了土地。另外,村内的电商网络平台、统一销售体系、劳务输出经济等机构和组织,门庭冷落、系统关闭,只是一种虚设,没有发挥其真正功效。
房屋改造
土地荒芜
还来看看山泉水厂,宣传中这是一个成功的产业,为村民提供了一定的分红,是扶贫产业中的一个组成部分,具有政治意义。但实际上,我们认为尚未充分发挥其经济效益和政治意义,因为我们在村庄内一家小卖部里买山泉水时, 他们找了半天才在货堆里找到一瓶,并说明他们并没有这个商品出卖。然后我们在各个小商店里关注,的确很少有直接销售“十八洞”山泉水的。不仅村内销售“十八洞山泉水”的商店不多,而且一经离开十八洞村,就再也没有看到这个品牌的水了。再者,我们询问了村民,十八洞山泉水是否有分红,他们都说只是有这个计划,但一直没有分红。由此说明,不仅营销是不成功的,而且也可以判断,这个山泉水只是对外的一个宣传内容,而实际上并没有创收。
与村民交流
现场观察
如此种种,都让人感觉到对十八洞村的宣传、报道和赞扬,的确有点夸大其辞,并且没有挖掘存在的问题,实属文过饰非。正如村民对我们说:不夸大宣传,你们怎么会来啊?我们愕然。
2、发展不平衡
我们分别走访了村子的 4 个寨子,不管是从村容村貌还是从村民的精神状 态、经济收入,各个寨子甚至各户村民,都有很大差别。
先来看村容村貌。竹子寨和梨子寨,是领导到过的地方,政府的确下 了大力气,不仅政府投资,而且鼓励、支持和动员外地企业捐资,扶贫工作出 现了一波一波浪潮,对基础公用设施进行了全面的建设和改造,对民居和村户庭院也予以了打造和修葺,村内变化很大。但是,我们也到了飞虫寨和当戎寨, 虽然距离只有几公里,其差别可谓天壤之别。村内道路仅仅是铺了混凝土,而且工程已经停工;民居也只是对前面木板油漆刷新,另外更换屋面檐口青瓦灰头,如果村民不同意对木板刷漆,那么灰头也不予更换。庭院也只是政府承担 栏杆的更换,其它都由村民负责。因此,整个寨子基本仍然保持原来的模样, 没有太多变化。而且令人担忧的是,村内已经出现了自建私房的现象,而且私 房建设用加气混凝土砌体材料,与原木结构房屋大相径庭,感觉不伦不类。
自建私房
飞虫寨民居
庭院自己负责
村内道路停工
再来看经济收入。因为飞虫寨和当戎寨寨子里里没有组织和开辟其它产业,不象竹子寨和梨子寨那样,这里的村民只能参与飞地经济和苗绣产业等很少的 分红,主要还是靠自己的种植收入和年轻人出外打工的收入。寨子内没有公共 旅游设施,也没有对外的民宿、餐饮和小商品店,感觉人烟稀少、了无生气, 村民说他们的人均收入充其量也就是到达了全国贫困线上。这是寨子与寨子之 间的比较。而在同样的竹子寨和梨子寨,村户也有很大差别。领导到过的地方附近一小片区的村户,游客较多,其餐饮、民宿、购物等,都比离该片区域较远的地域要好很多,经济收入是巨大的。最好的几家,包括施全友、石爬 三和施成富等家庭,如果注意经营和管理,一天的收入包括餐饮、小商品、住 宿以及照相小费等,共计每户可以达到几千元,年利润可达几十万元。而其他区域,游客消费明显少了很多,通过调查,有餐饮和小商品店的村户,一天收 入大概只有几百元,年利润也就只有几万元;如果没有这些产业或者根本不适 宜做这些产业的村户,也就只能靠村里的分红等收入。
村民参与
精准扶贫
3、联合互助远远不够
村庄内有很多个体商业户,包括餐饮、住宿、土特产品店、南杂店等,各家经营各家收获,互不干扰互不往来。我们第一天晚边 7 点到达竹子寨,车子穿过寨内狭窄的村路,碰到迎面而 来的一辆小车,根本无法会车通过,我们倒退了 100 来米,避让对方通过后, 再重新驶入寨内。村民很友好,给我们指路和介绍。但是我们向他们打听村内 有没有住宿旅店,他们说:“这边没有,你们出寨到梨子寨,那边是有住宿的。” 于是我们又到了梨子寨。时间已是 7 点半,游客稀少,我们到了一个农家乐, 只有一桌游客还在就餐,其余 5、6 桌已经离开,饭桌上的碗筷尚未收拾。老板 是本农家乐的户主,待客之道非常平常,态度不冷也不是很热乎,可能是接待 游客太多所致。我们先打听有没有住宿的地方,他平和地说他们的房子都已经 客满了,其他住宿的店他也不知道有没有,他要去打听一下。等他联系打听后 告诉我们,那边的旅店也客满了,还有一家,新开的,今天被子没准备好,明 天才能住。我们最后只能开车离开十八村,到了临村双龙村的“十八洞大酒店”。令人奇怪的是,双龙村建了“十八洞大酒店”,豪华、大气,兼营住宿和餐饮, 而且房源充足,生意火热。
更让人奇怪的是,第二天我们又到了竹子寨“舌尖上的苗寨”农家乐就餐,老板告诉我们,他们竹子寨这边就有住宿旅店。只是因为没有住宿的旅客,旅店一直没有生机。我们觉得,村内相互信息不通,导致很多产业没有兴旺起来,甚至没能坚持下来,村里是有责任的。因为村民不知道如何经营管理,但村内不是建设有电商平台么?他们可以组织村民,将村内可以互通的产业联合串连到一起,在 电商平台上发布,相互知悉,相互联络,并在村内设置昭示牌,便于大家资源 共享、信息互通。
发展历史
小张家界
4、村民的感受及意愿
我们进入十八洞村,深入村民之中,穿村巷、走田塍、过菜地、爬踏步、翻坎子,购买他们的特色产品、到他们饭店就餐、搭乘他们的绿色交通摆渡车、 与他们交谈、向他们询问,获得了很多最真实的一手资料。
我们明显地感觉到,一般村民对“精准扶贫”特别是“精准扶贫首倡地” 实际上是没有什么感觉也没有多少概念的,大都只知道两点:一是领导来 过十八洞村,二是十八洞村近五年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比以前村民生活环 境好了很多、生活水平高了很多。
首先,他们对自己家园的风景、资源和价值毫无察觉。领导赞誉十八洞村是“小张家界”,而村民都不知道张家界在哪里,更不知道张家界享誉世界的美丽风景,怎么会知道他们这里天生的溶岩和十八个溶洞的价值呢?
美丽风景
小张家界
其次,村民并不知道在脱贫之前,他们是属于贫困地区,这也难说,他们 当时连领导也不认识,又怎么能认识自己与外界的差距呢?当政府在十八洞 村着手展开精准扶贫攻坚战的时候,他们很多不愿意自己被识别为“贫困户”, 感觉那样好没面子,却不觉得自己生活在贫困线以下。但当脱贫战打响之后,政府在需要村民贡献人工的时候,大家却都愿意出力,填土造田、修路铺院,一度风生水起、热火朝天。再次,即使现在政府已经为他们打开了面向世界的大门,他们环境得以改观、生活得以改善,但他们仍然感觉一片茫然,并不知道后面如何面对世界, 如何真正把握自己的命运。因为村庄的规划、产业的发展和村容村貌的改观,都是政府和技术人员给他们一手操办,他们没有掌握自己的技艺。在这一点上,也是政府或者是村里没有注意培养村民的素质和提高村民的知识水平,其实村民很多还是愿意参与政府脱贫运动和提高自己保持持续发展能力的。
首倡地
村规民约
三、考察调研之思考
1、因地制宜是项目模式的灵魂
十八洞村精准扶贫,在一定程度上和有限范围内说,应该是成功的,深入探究其经验和灵魂,应该在于因地制宜。
首先,充分把握和利用本地资源,包括山形地貌、植养物种、文化遗产、材料工艺等。在领导“君临天下”的总政治背景和“小张家界”美丽风景的大格局下,建设红色旅游线路和自然风景游览节点,向外宣传推送,包括精 准扶贫、美丽村寨、湘西部落等,以此招揽和吸引游客。
其次,我们来看看他们的建设模式。
⑴入村 3.5 公里的主公路由原来的 4.5 米拓宽至 6 米,政府投资,由交通局负责施工,路边的绿化工程由旅游公司负责投资建设;
⑵两条精品旅游线两边可视范围内的房子改造,只是进行穿衣戴帽,由政 府投资建设;
⑶竹子寨、梨子寨内石板道路、庭院由政府提供材料,村民出工,共同建 设;而飞虫寨、当戎寨内政府只负责栏杆施工;
⑷竹子寨、梨子寨内民居改造,村民自己提供材料,政府组织建设;而飞 虫寨、当戎寨内民居改造,政府只负责墙漆和滴水灰头;
⑸电气火灾报警系统由一家企业捐赠,污水处理设施、村部由中建五局捐 建,溶洞、地球仓酒店由企业建设,山泉水厂由步步高建设;
⑹其它建筑也是分别采取政府、企业、个人等不同形式建设。
再来看看他们的基础公用设施的运营模式和长远做法。
⑴垃圾处理:由村民在户内分类,再由村里组织收集,然后镇里负责转运 出去,最后由县里进行处理。
⑵污水处理:餐厨污水与生活污水分开,分别通过污水处理站,经过处理 后达到排放标准,然后直接排放。设备后期维护保养由旅游公司负责。
⑶村民优惠政策:考上大学的有奖励、八十岁以上的有补助、全村水费全 免、帮助村民进行免息贷款、负责村民房屋保险。
⑷村里发展理念:简单、美观、协调、实用;控制发展、巩固扶贫成果、不搞大拆大建;老百姓懂什么就发展什么。
⑸村民就读情况:村里有两个小学校,十八洞小学,开设 1、2 年级;排谷 美小学,开设 1~6 年级。初中就读于排碧中学,开设 1~9 年级;高中就读于 县花垣中学。
⑹防止返贫:脱贫指数是动态的,2017 年是 3800 多元,2019 年可能会是4100 多元,这会对十八洞村返贫现象带来影响。虽然正常情况下可以保证不让 村民返贫,但由于天灾人祸,也有可能导致重新返贫。例如一村民家去年由于 火灾,损失了十几万元,就致使该村民返贫。虽然由于参加了房屋保险,保险 公司赔偿了两万多,村民也多多少少捐赠了一些物资,加之村里给予了一些补 助,但估计仍然要到今年年底才能脱贫。因此,必须继续保持更新产业、巩固扶贫成果的态势。
2、产业扶持才能成就生活扶贫
通观十八洞村的一切变化,不管是生活环境的提质,还是生活水平的提高,甚至还是村民精神文明的改善,我们认为都得归功于他们经济收入的提高,也 就是他们脱贫了!那么,是靠什么脱贫的呢?靠的就是产业!
在制定脱贫计划和方案时,就制定了“短中长兼顾+异地化+市场化+ 组织化”的产业扶贫方案,并确定了“种植、养殖、苗绣、劳务、乡村游”五大产业为主的发展思路。在对村庄基础公用设施和民居进行全面改造的 过程中,也同时对产业进行落地实施。
经过实地考察和调查问卷,原来规划的产业有一部分是真正实施和落了地 的,并且也真正为村民带来了经济收益,应该说属于成功案例。我们来看看这 些产业所采取的建设和运作模式。
⑴飞地经济:在花垣县国家农业科技示范园里流转土地 970 亩进行猕猴桃产业建设,并组建果业公司,对猕猴桃产业进行公司化运作。村民具体的参股方式是每个村民投资 100 元,作为项目的建设费用,由果业公司组建技术力量 和生产人员,对土地集体栽培种植猕猴桃,第三年就挂果收益,村民每人每年 分红约 500~1000 元,这样毎个家庭收入几千元。重要的是,这个产业是长期 性的,村民一经投资,就可世代享受每年的分红权益。
⑵苗绣织锦:由“十八洞村苗绣特产农民专业合作社”负责组织,实行“公 司+合作社+农户”的经营管理模式,走规模化、标准化、品牌化的发展道路。合作社培养本村村民苗绣技艺,既是合作社员工,也是合作社股东,双重收益。
⑶乡村旅游:将已经建设好的旅游设施转租给专业旅游公司经营,签订合 作期限,到期再归还十八洞村,其实就是所说的 TOT(转让—运营—移交)模式。运营期间,企业按纯利润的 20%给村集体分红,剩余 80%利润中的 60%只能作为 对村经济建设的再投资费用,企业不得拿走。另外,每年苗族传统节日“三月”、 “赶秋”、“过苗年”中收取的赞助费用,除去主办费用,剩余全归村集体。还有,旅游公司还承担村内的环境卫生打扫、公共设施维护、道路两侧及村内 绿化管理等工作。旅游公司除专业及高管人员外,其他员工全部在村内招聘, 包括讲解员、保安、保洁等,这些也给村民带来收益。
⑷山泉水厂:山泉水厂由步步高公司建设投产,生产的十八洞山泉水,村 里拥有 15%的收益权,但采用的是 50+1 的模式。就是说,保底是 50 万元,超过 后就按 15%计算,同时,毎销售 1 瓶,给村里 1 分钱。比如,今年销售 1000 万 瓶,毎瓶 1 元利润,村里收益就是 150 万+10 万,共计 160 万元。
⑸土地流转:由农民专业合作社负责统一管理,将土地根据所处位置进行 分类,按水田 600 元/亩·年、旱地 400 元/亩·年、荒地 200 元/亩·年向旅游 公司和相应企业进行流转。
⑹其它产业:由于旅游产业的兴旺,村内人流量大增,必定带来很多附加产业和收入,因此,村里面进行了一些系统组织、引导和管理。餐饮、民宿、 土特产出售、小商品销售等,有规划地限定户主、位置和产品内容,由村民自 行投资,政府引导业主进行商业运营,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村民所有。
3、“可复制、可推广”的局限性
领导指出十八洞要作为“精准扶贫”的首倡地,并探索“可复制、可推广”精准扶贫模式与经验。经过多年的实践,该村于 2017 年 2 月正式宣布全 村脱贫,当时人均年收入已达 8313 元,成为了全面践行“精准扶贫”思想,扶贫脱贫成效显著的典范。
通观十八洞村,村庄外貌、村里产业、村民生活都很有特色,确实是一般 中国农村所不及的,也基本上看不出原来是一个贫困村。这些成效的造就,不失其中可以借鉴和采纳的东西。
整体部署和行政方法是可取的。采取规划引领、党建先行、创新机制、整 合要素等步骤和方法,既有技术因素,也充分发挥党组织的作用,还挖掘了各方的资源和力量,以此带动村民的参与,并逐渐过渡到以村民为主体的轨道上。
把握因地制宜的尺度和诀窍也是可以借鉴的。因势造型、利用本地材料、 使用本村村民和当地施工技术,使环境、民居、设施等硬件改造得以成功。
大力宣传,充分借力是十八洞村运用最为极致的方法。这里虽然上苍赐予 了美丽的风景,但历史以来就是名不见经传的地方。领导来到这里,造就了发力的支点,十八洞村由此向外借力,募集各方力量,创造神话。
虽然如此,不过我们通过考察和调研,目前这个村庄可以评为中国最美乡 村,但要作为“可复制、可推广”的模式,还是具有很大局限性的。
首先,这个村庄具有自己丰富的自然资源和民族文化,这些资源和文化是独特的,是单一的,是与生俱来的,其它中国乡村是无法具备的。而这些资源和文化,正好成就了十八洞村的环境面貌的改观,成就了村庄产业的开发和植 入,当然这些也与因地制宜的方略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换言之,如果将这里 的村庄改造和产业植入的方法用到另外一个村庄,那一定是有着不可想象的难 度,甚至是不可行的。
其次,这个村庄原来是封闭的,对外界的一切所知甚少,村民的知识、思 想、观念、意愿等都是比较简单而朴素的,他们无欲所求,容易满足,在进行扶贫过程中,也容易被激发积极性和参与性,就象一张白纸很好画画一样。但是在中国很多乡村中,人们的认知已与外界密切相通,所需所求日益增强,如果对村庄进行扶贫脱贫,单纯地复制十八洞村的方略和方法,必定会遭遇置疑、 拒绝甚至阻拦的境地。
还有更重要的一点,就是领导到过十八洞村,这给十八洞村戴上了一顶金冠,赐予了不可估量的精神财富和经济源泉。村民有说起一个领导来村庄的故事,说的是当时领导到了石爬三家,与石爬三老人交谈,亲切地称呼石爬三老人为“大姐”,并摸铺盖、看米缸、到猪圈。当领导走进石爬三老人家的猪圈时,两头圈养的猪以为是主人要喂食,便探起身扑向领导,这一瞬间被一名外国记者抓拍到,并登载报端。于是就有一著名企业总裁来到石爬三家,以 20 元/斤的高价购买了这两头猪,并说他购买这两头猪是物有所值, 因为这是世界上唯一见过世界大国领导的猪!虽然只是一个故事,但可见领导来到十八洞村,其中蕴含了多少商机!事实上,在后续扶贫脱贫中,有很多大型企业和单位,都纷纷来此投资和捐建,就连“十八洞”这个名字,也具有很高“含金”量,还为此演了一出抢先注册的闹剧。可见,这也只是一个特例,对于其它村庄,不会都有这种优越条件。
4、“控制发展”为时过早
我们采访了十八洞村村委孙中元书记,孙书记在与我们交谈中,透露出两个时代观念:一个是村里需要控制发展,另一个是把农村建设得更像农村。
他指出:由于村里发展太快,让我们一时难于把握后续方向,也让村民产生懈怠思想。因此,我们村里已在考虑控制发展。例如,每天游客流量这么大, 我们完全可能建设大型酒店和民宿,使客流滞流,既增加住宿收入,也使游客增加消费。但是我们暂时没有兴建的打算,主要原因就是控制过度发展。
采访村干部
采访孙书记
虽然村里考虑是前瞻的,也是全面的,可能是因为在发展过程中出现了或 多或少的令人棘手的问题,才让村委作出了这样的决定。但我们认为,控制发 展,应该只是选择性的控制,像新建项目,特别是需要田地改变性质的项目, 必须加以控制,以免让本来田地稀少的十八洞村雪上加霜,将给子孙后代带来不可估量的后患。
整体来说,目前村里的建设还有很多没有完成的项目,包括基础公用设施、 民居以及产业运营等诸多方面。就比如吧,电商网络平台,就没有渗入村民的 生产生活当中,而村民也并没有意识到这一点,毕竟村民眼界没有那么开阔, 但村委应该看到和考虑到这点。再比如十八溶洞的开发面众,也应该吹响总攻号角,因为溶洞资源,不仅只是十八洞村的资源,也是中国甚至世界的资源,不能让如此美好的东西湮灭在无声之中,要让世界人民享受这份上苍赋予的美妙!还有就是填土造田,或者让荒芜的田地恢复耕种,使梯田更加完整和美丽。
孙书记的另外一个观念,让我们还是很有同感。他说:“我们先前是遵照领导的思路进行精准扶贫,也不知道到底要建成什么样,大家提出了建设中国最美农村,先扶持部分人再惠及全村。后来有一个专家提出‘把农村建设得更像农村’、‘让鸟儿回来,让年轻人回来’、‘让河里有鱼、树上有鸟、 地里有虫’,这个触发了我们的情感,于是大家都认为这才是我们想要的建设成果。”我们告诉他,这个理念是著名乡建大师孙君老师最先提出的,他笑着说:“好在有这些大师给我们指路!”
项目案例:
▼湖南省湘潭市韶山村
▼湖南省郴州市金山村
▼河北省阜平县
▼湖南省会同县高椅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