阆中古城——中国民间建筑的百科全书
中国四大古城之中
平遥保存完整
徽州底蕴深厚
丽江融汉白彝藏各民族精华
独具纳西风采
而阆中古城
独立在川北的山水中
城市格局规则严整
建筑形式古雅厚朴
被誉为“巴蜀古建筑的实物宝库”
这究竟是一座怎样的古城?
又遗留着怎样的韵味?
▼横屏观看体验更佳
阆中古城全景
阆中地处四川盆地北缘
位于秦岭南麓,嘉陵江中游
▼古城地理位置图
其城山围四面,水绕三方
北有秦岭支脉形成的阆中群山
南有锦屏山、白塔山、大雁山等山川拱卫
群山环绕 易守难攻
嘉陵江在城外奔流而过
环绕古城三方
俗称金城环抱 丽水成垣
风水极好
“山南水北、背山面水”的地理环境
满足了城市建设所需要的
光照、水源及防卫等方面的需求
因此在春秋战国时期
阆中就是巴国陪都
▼阆中历史沿革图
横屏观看体验更佳
公元前316年
秦惠文王遣军灭亡巴国
张仪在此筑城置县
取嘉陵江古称阆水
称之为阆中
遂成建制
▲
秦灭巴蜀
阆中城毁修多次
直到唐朝时期
由于嘉陵江江水噬城
袁天罡和李淳风按风水理论
对阆中进行了重建
宋朝历任太守又进行了城市美化
复建众多寺庙楼阁
由此奠定了阆中千年的城市格局
▲
阆中城市一角
但宋朝以后
阆中战火连绵
人口十不存一
明清两朝大量进行人口迁徙
特别是清朝长达两百年的“湖广填四川”
多种文化在此交汇
在唐朝格局的基础上重建阆中时
形成了阆中古城
兼收南北、古雅厚朴的风貌与韵味
▲
湖广填四川
清末《成都通览》记载,成都人原籍皆外省,湖广比例高达35%
阆中建筑
既保留川北地区的建筑特点
又吸纳了北方四合院
和南方园林的建筑优势
京院苏园韵,川渝灵性巴阆风
就是对阆中建筑最贴切形容
▲
阆中民居建筑
以中天楼为核心
十字大街为主干
阆中建筑可以分为三类
其中政治建筑位居核心地区
文化祭祀建筑
占据政治建筑之外的好地
民居则根据财富的多寡
和地位的高低
隐藏在城内和厢关地区之中
▼古代阆中修复图
资料来源于清道光元年阆中古城木刻
明清时期
阆中是川北的政治中心
古城中的川北道署
是当时的最高行政机构
掌管管川北28县的
司法、农桑、兵备及漕运等诸多事宜
▲
川北道署大门
川北道署最早设立于明洪武四年(1371年)
主体建筑在民国时期被损毁
现今所见为新世纪后重建
其位于中天楼之北
是城垣内的高地
居高临下可见建筑高低错落
方便控制全城
也利于防守与防洪
建筑整体是三进四合院
以中轴线为中心
照壁、大门、仪门、戒石亭
大堂、二堂、三堂等建筑依次分布
建筑上大多写又清正严明的警示语
告戒官员保持高尚的道德节操
▲
川北道署内部
在道署附近
还建有思豫仓、监狱、游击署等
构成一个完整的行政中心
共同展现着一个时代的制度变迁
记录着阆中的全盛时代
伴随着政治地位的提高
文化教育和宗教祭祀
也同样的在阆中兴盛起来
▲
文庙大成殿
位于阆中城北的县文庙
采用对称布局
为四进院落
古代学子在通过院试后
当地官员会带领这些“文曲星”
穿过照壁前的泮桥
在两侧的杏坛注视下
从棂星门进入文庙
在单檐叠脊歇山顶
金色琉璃瓦铺面的大成殿中
祭拜孔子及四圣十二哲
▲
文庙内部孔子像
随着岁月的流逝
盛大的祭孔仪式已化为尘土
而求学向上的刻苦拼搏
至今仍然流传不息
而在文庙之外
象征勇武的桓候祀
如今也成为阆中象征之一
▲
桓候祠中的敌万楼
张飞曾镇守阆中七年之久
多次打败魏国进攻
保卫了阆中的平安祥和
人民敬其忠勇
在其死后立桓候祠
数千年里香火不绝
桓侯祠整体依山取势
设敌万楼、大殿、张飞墓等建筑
高低错落,主次分明
展现着阆中墓葬风水的格局
大殿中的张飞文像
头戴冕旒、手捧玉笏
仿佛仍在守望着这方古城
▲
桓侯祠整体布局
除此之外
华光楼、财神楼、火神楼等祭祀建筑
在城内外星罗棋布
道、释、天主等教派
也建起大量的宗教建筑
如吕祖殿、观音庙、巴巴寺等
或是接山迎水
或是隐于民居之中
呈点状散落分布在古城内外
▲
华光楼
华光是管火神的火神,具有崇高的宗教地位,华光楼既祭祀该神
阆中的这些文化祠庙建筑
所蕴藏的传承与记忆
是各地人们共同的血脉连接
迁移而来的南北人群
在这里落地生根,开枝散叶
发展出阆中独特的民居样式
明清时期的阆中
由于多种文化在此交汇
商业贸易 兴旺发达
建筑突破城墙的限制
在城门外形成大片的关厢地区
城市出现城小关大的用地形态
也造就了多样化的民居形式
▼阆中民居
阆中民居多为园林式四合院
坐北朝南,门开东南角
在院落的中轴线上
建有中堂、神壁道、过厅等
左右两侧则依横轴线布置厢房
再以墙体将四面围合
形成前堂后寝、房院联合的封闭整体
▲
民居模型
阆中夏季湿热、日照强烈
因此建筑内部又多建有小天井
和四通八达的廊道
既能加速内部通风
又可以较好的进行隔热除湿
▲
阆中民居的天井
外观上多呈现挑檐深远的特点
通过单层、双层硬挑
保护着墙板不受雨水冲刷
加快排水
▲
挑檐
装饰上
驼峰、撑拱、窗花等构件
在川北独有的圆雕、镂空雕等技艺的基础上
融入岭南雕花艺术
涉及到绘画、雕琢、漆染等多种工艺
内容多样、富于变化
极具观赏性
而由于特殊的地理位置
南来北往的货物
皆到阆中后再改行水路
直通湖广、江南地区
▲
阆中木雕
经济发达,商业繁荣
阆中民居还发展出
独特的店居式复合民居
阆中居民沿街道开设店铺
白天抽去拼板门的铺板做生意
晚上合上铺板关门
是集合商业功能的综合性住宅
在如今所遗留的阆中民居中
蒲家大院最为著名
保存也最为完好
▲
蒲家大院所在街道街景
大院建于明代
是古城民居的典型代表
大院为串珠式三进庭院
前院、过厅和主院房院联合
房屋小而紧凑
宅第西侧通道纵贯到底
将大门与后院相连
形成“倒插门”的建筑格局
▲
大院屋檐
院落以青色大瓦覆盖
木板吊檐,单层挑梁
屋顶为悬山瓦顶
正脊两头建有鸱尾
举架曲线优美
▲
大院过厅
门窗、隔扇、雀替等
多以卷草花型作装饰
纹样多达数十种
是阆中乃至川北民居的上乘之作
形式万千的阆中民居
因境而成,随曲合方
被誉为为“中国民间建筑的一大奇观”
是再现唐宋以来民间风情的百科全书
▼暮色下的阆中建筑
这一时期的阆中
政治地位居于西南首列
学子举人层出不穷
城内店铺林立
客商会馆鳞次栉比
早市、夜市昼夜相连
酒楼、茶馆错落有致
阆中
就如同嘉陵江水一般
奔腾不息、一往无前
源源不断的为西南地区注入生机
然而,因时而兴,因时而衰
清末逢三千年未有之大变局
阆中也在这前所未有的变局中
陷入衰落
重庆开埠,成都兴起
航运、铁路、公路等要道
均偏离了阆中
甚至是嘉陵江水运
也由于航道疏于整治而没落
阆中不再作为交通要道
人口也开始外流
政治经济地位一落千丈
▲
嘉陵江畔
而在建国以后
大量的拆旧建新
古城区从3.5 km 2 锐减至1.8 km2
凤凰楼、保宁府署、三贤祠、城隍庙等
几十处不可再生、弥足珍贵的
古街道、古民居成为废墟
在阆中古城要完全拆毁之际
国务院批准阆中为中国历史文化名城
古城由此得以幸存
▼现代阆中图,略有出入
但在随后的开发中
城内的明清大院
变成了民宿与商铺
传统的木雕、丝绸手工技艺
被义乌小商品所替代
商业化的气息在这座
两千三百多年的古城弥漫
然而,这种商业化
并不是阆中一座城市的处境
在这个飞速发展的时代
中国众多的古城
都陷入“传统”
还是“现代”的十字路口
难以抉择
▼白塔山上远眺,现代建筑已将古城遮掩
传统而复杂的手工技艺
和古老的建筑形式
显得如此的不合时宜
既无法让古城得以快速的发展
也不适应今人的生活方式
而现代化的改造
和流水线的手工艺品
又让古城在发展中
失去自有的风貌与韵味
沦为同质化的牺牲品
▲
中天楼外的街道
“城中飞阁连危亭,处处轩窗临锦屏”
也许当年的阆中
在拆城之际
就已远去
仿佛一场繁华旧梦
已然到了梦醒时分
将不知去向何方
出品人:胡鹏飞
编辑:朱磊
监制:吴宝善
模型/动画/剪辑:吴文霞 汪志
制图:陈璇 李斯伊
校对:吴宝善
录音:周玉洁
摄影:汪志
部分图片源自图虫创意,均已获得授权
参考文献:
[1]张锦华.西南山地典型古城人居环境研究[D],重庆大学,2010.
[2]井粤婷.阆中古城的建筑艺术风格研究[J],美与时代,2019.
[3]徐辉.巴蜀传统民居院落空间特色研究[D],重庆大学,2012.
[4]田家赫,陈恬恬,张杰.四川阆中古城建筑装饰解析[J],文化创新比较研究,2019.
[5]阮仪三.阆中古城[M]古城笔记,2013
— EN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