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深切缅怀】抗战老兵王启超一路走好!!

2017-11-14 吕禾劲 民革合肥市委会

今天我们为老兵王启超送行!! 


►今天一大早,在微信群里看到了“抗战老兵王启超归队”的一篇文章,心里一咯噔。王老走了?上次去看他还好好的啊,怎么这么突然?转念一想,一位经历过战争洗礼、即将走过百年沧桑的老人,亦算寿终正寝。可是心里难免难过,又没能前去送老人最后一程,就用文字纪念一下老人吧。

 


老兵王启超生于1920年11月12日,2017年11月12日仙逝,享年98岁。11月12日是伟大革命先行者孙中山先生的诞辰日,王老和伟人的生日是同一天,巧合的是王老也在这一天走了,冥冥中自有注定一般。

今天是社会各界去送他老人家最后一程的日子,民革市委会常委陶克扬、蜀山四支部主委邵卫星分别代表民革市委会和民革蜀山总支,前去吊唁。

说起王启超老人,合肥市的民革党员不少人都知道。因为许多同志都见过王老,并通过他了解了好多真实的抗战历史。

民革同志们为老人祈福,表达真挚情感


我印象中是2011年开始的,民革蜀山总支第一次组织上门看望老人,我随同志们一起到了舒城万佛湖边上的小镇上。王老和老伴生活在几间简陋的房屋。

那天空旷、安静的小镇上,听说来了一帮省城的人专门看望王老,大家给我们指路,四下街坊纷纷给老人家伸出大拇指,“这个老人家不容易啊,打过日本鬼子,身上负过伤。”“黄埔军校毕业的啊,没少遭过罪。”“好多志愿者都来看过他,你们来了他一定很高兴。”透过只言片语,王老高大威猛的形象立刻在我们眼前浮现。

见到王老本人的时候,他身体还很硬朗,笑呵呵地出门相迎。我记得十分清楚,老人家接过我们带去的鲜花,激动的眼里泛起了泪花。

大家最高兴地还是听他叙述亲身经历过的抗战历史,聊过去经历的岁月。老人家是黄埔十七期的,曾经参加过中条山战役。2000多人的部队最后只有连他在内的70人生还。

“我是踩着战友们的尸体走过来的,虽说十分幸运,但是又很悲伤,真想陪他们永远在一起。”老人家每每说到那段历史,总是忍不住说出心里的真实想法。我们深切体会老人的那份真挚情感,并真切感受到那场全民族抗战的悲壮。

老人自从战场归来后,因历史原因一直在政策和待遇上没有得到落实。直到2005年以后,当地民政部门才给予每月几百元的补贴,王老一直没有怨言,他说“在那个年代,凡是热血青年都走上了战场,我赶在了那个时代,做了自己应该做的。相比我那些死去的战友,我幸运多了。”“政府开始重视我们这些个抗战老兵,每年过生日的时候、抗战胜利纪念日的时候,都有不少年轻人来看我,我打心眼里高兴。这次你们又来了,这就说明历史没有忘记我们,后人没有忘记我们,值了。”

那种从骨子里迸发出来的坚强和宽容,让我们十分感动。

自2011年第一次看望王老开始,7年来民革蜀山总支每年都会组织党员上门进行慰问,尤其是新加入民革的同志,“这既是对抗战老兵的关爱,同时也是对新党员的一次生动的教育。民革的博爱牵手工作中,就有一项对抗战老兵的关爱,民革来做这项工作,既有历史意义,更具现实意义。”蜀山总支主委陶克扬反复表明坚持这样安排的原因。

民革包河二支部朱传良同志的父亲也是一位黄埔老兵,由于时间久远,一直没有查到其具体的军校资料和部队番号,这也成了朱传良的一块心病。2012年他随民革组织前往王老家里慰问,无意中在王老手里珍藏的一个毕业通讯录里找到了其父亲的姓名和有关资料,这件事让朱传良终身难忘。和朱传良一样的还有蜀山四支部的胡正庭同志,也从王老的通讯录里找到了失散多年的父亲的资料。

每每慰问活动结束后,大家都十分感慨,既为王老戎马一生的英勇震撼,也为充满挫折的经历深感同情,更为全社会对抗战老兵的日益关怀而欣慰。是啊,如果没有那场全民族的抗战,没有不计其数的革命先辈的流血牺牲,就没有今天和平安定的大环境,也就没有如今翻天覆地的新时代。

王老和他的战友们都是英雄啊!我们不应该也不敢忘记他们,愿他们在天上再叙友情。

通过对抗战老兵的走访慰问,让我们了解了真实的历史。同时也更加激励我们珍惜今天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不忘初心、继续前进,我想对革命先辈们最好的纪念就是接过他们的衣钵,传承他们的精神,更好地奋斗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征程中。

王老一路走好!

老兵王启超简历

(以下内容来源于网络,部分为王老2014年的口述内容)

王启超老人姊妹7人,兄弟3人。民国27年日本人占领合肥,祸害百姓。民国28年9月,老人自愿入伍到安徽省保安团第4团辎重营当文书(当时保安团住在老人的家中,舒城九井乡九井村)。

同年10月中旬,日本已占领霍山漫水湖(现为漫水湖镇),因漫水湖是交通要道,上级要求我们要把漫水湖抢回来。这次战斗很惨烈,双方伤亡都大,鲜血把漫水湖湖水染红了,岸上到处是尸体,水里漂的也是。从拂晓战到天黑,终于把日本鬼子打退了。等到战斗结束,桂系的增援部队才赶到。

11月份,部队支持我上军校。我就从金寨步行20天到洛阳,由洛阳转火车去西安城南20公里的王曲镇七分校报道,当时的七分校教育长是陈继成。我被编入黄埔17期1大队9总队,步科。民国31年毕业,派到第一战区(司令员胡宗南)第1军(军长张卓)第1师(师长黄正诚)2团(团长王亚武)迫击炮连(连长高春喜)当技师,负责维修枪械。

民国32年,参加中条山战役,老人的脚、腿、背部等均有负伤。“我的腿被子弹击中血流不止,直至战斗结束,手术取出子弹住院数月。我们部队去2000多人,仅70人左右生还。”

1949年,在四川韩城起义,加入解放军第1师(师长李振新)第2团,任少校营长。1950年回家乡,在大集体餐饮业工作,后倒闭失业,一直务农。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