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翠微风韵】黄允胜《宁都金精山福地文化源流与传承 》(总第149期)

文学史诗 翠微风韵 2022-07-01






宁都金精山福地文化源流与传承


宁都地灵人杰,文脉绵昌源于金精山(翠微峰景区)。金精山道教、儒家闻名天下,其佛教也颇为盛兴,是集儒、释、道文化于一体的福地。金精山福地文化是宁都人文的集中体现,是宁都精神文化的瑰宝。整体挖掘整理,传承弘扬金精山福地文化,对于树立宁都文化自信唱响中国梦,提振精气神,聚合正能量具有深远的历史和现实意义。


一、金精山福地文化源流


金精山离宁都县城5公里,是赣南唯一的道家福地。金精山以“金精十二峰”为中心,集险峰、奇岩、幽洞、秀水于一体,自然景观神奇独特,恍若人间仙境。尤以翠微峰,险峻秀丽,仅一石缝供单人攀沿上山顶。现在的翠微峰(金精山)是国家森林公园(范围南至莲花山、北至蒙岩、西至青草湖、东至燕子岩,区域平面呈长方形,南北长20公里,东西宽4公里,总面积为78平方公里),也是省级风景名胜区,整个景区峭壁丹崖、石峰林立、风景迷人、人文荟萃。以奇特的丹霞红层地貌、源远流长的道家福地、众彩纷呈的人文景观,吸引着四方游客。据古书《事林广记》、《道藏》和北宋张君房的《云笈七签》记载,金精山列为全国道家七十二福地之三十五福地。


秦末汉初,宁都金精山就是道家修炼场所。相传西汉初年,民女张丽英上山砍柴,遇到南极仙翁,仙翁遗下两颗仙桃,张丽英吃下一颗仙桃,顿忘饥渴,形态飘然,从此以后,不吃不睡,移居金精山修炼,终于得道成仙。她施医施药,为民解痛除病,造福于民,张丽英飞升后,乡民为纪念她,就在这金精山建了一个“灵泉观”(供奉了张丽英的仙像),以香火供养。崇宁年间(1102——1106年),宋徽宗赵佶闻知金精山灵泉观历史悠久,且每逢旱年,求雨必应,便赐封张丽英为“灵泉普应真人”,并亲书匾额悬挂于洞内御书亭,从此,金精山名闻天下,慕名前来修道、朝拜者络绎不绝,香火极盛。



张丽英是宁都文字史料记载的第一人,15岁那年,长沙王吴芮(据考证,吴芮生于约公元前241年,卒于公元前201年,是春秋时期吴国吴王夫差的第七世孙,是秦汉交替时期的百越领袖,是江西历史上第一个有明确记载的杰出人物。)征战福建时路经此地,得知张丽英天生异质,美貌非常,派人入山求聘,欲强纳为妾,张丽英不允,指石山对来人说:“山有石室,中通洞天,能凿穿,当见尔。”于是吴芮立即发兵凿石壁,数日后,凿开一洞,只见张丽英披发仰卧于石鼓之下,有人以为她死了。正待走近,忽然紫云郁起,张丽英瞬间腾空,回首对吴芮说:“吾为金星之精(在中国本土宗教——道教中,金星之精又称太白金星,可谓是核心成员之一,论地位仅在三清(太上老君、元始天尊、通天教主)之下。最初道教的太白金星神是位穿着黄色裙子,戴着鸡冠,演奏琵琶的女神,明朝以后形象变化为一位童颜鹤发的老神仙,经常奉玉皇大帝之命监察人间善恶),下山治山,岂尘凡能进耶?”情急之下,吴芮只抓住了丽英的几缕发丝,如今这些发丝就留在这山壁之上供后人瞻仰。张丽英留下的《金精十八章》是宁都最早的诗歌,现虽仅存五章,但也是我国保存篇幅最长的楚声。


建“灵泉观”之后,又建了神仙阁、玉虚观、三清宫和葆光亭。南宋丞相崔与之来此地游玩,陶醉其中,并赋诗一首:“翠壁丹崖倚碧穹,一壶天地画图中;青鸾有路三山远,玉洞无尘万境空;虚室尚留丹灶冷,灵泉直与海波通;客游到此应忘返,自觉仙丹迥不同”。这正是对洞中美景的真实写照。金精洞洞内洞外还保留有大量的古代崖刻遗迹:洞口东北侧的石壁上凿有明万历年间(1573——1620年)赣州府同知南宁何天德手书“金精胜概”(四字横排);相隔20米处,北宋皇佑壬辰年间摩崖石刻竖写 “金精福地(四字直排)”仍清晰可见;望仙峰上当年百花亭的石基、残砖也依稀可辨。



受明代朱元璋等三个皇帝钦赐的“大真人”刘渊然曾修炼于金精洞,并传授了一大批弟子,振兴了道教福地金精山。据《宁都直隶州志》和《翠微峰志》记载:历代金精洞道宫主持人几乎都是全真道士。其中主要有清顺治年间的卞醇醇、康熙年间的杨御李、民国至今的段斋人、曾谋义、曾克蓬、李子诚、李方宁和温慈香等。卞醇醇是清初时名道,有道法,喜读书,尤精医术,传说他是汴梁王。民国十八年(1929)住持曾克蓬乐助,在今三清宫址建阳灵观,落成之日拜‘万人缘’,盛会七日,附近诸名山僧道咸集,香客纷沓而至,极金精山法事功课一时之盛。李子诚系湖北潜江县人,1936年来宁都县金精洞主持道务,整修道观,重振道业,颇有业绩。建国后,曾被选为宁都县政协第四、五届委员。李方宁(又名李炎),宁都人。1954年携温慈香进金精洞三清宫,主持道务近四十年,继承道观业绩,潜心修炼气功(曾花巨金购置《道藏》),治病救人,小有名气。1988年十月出席过在青岛召开的第一届全国气功学传统理论学术研讨会,曾担任过宁都县政协第八、九届委员,1992年春节期间仙逝。后由温慈香主持金精洞道务,她信奉全真教。温道长在晚年开始辟谷,几乎到了可吃可不吃的境界,每年有十斤米就足够了。但身体十分康健,登山比小伙子走得还要快。现在金精洞口的碧虚宮,占地152平方米,是1994年重建时由三清宫改为今名的。 2004年11月,102岁的温慈香道长仙逝后,罗庚华、宋文彪先后接任金精洞碧虚宫住持。



金精山不但是赣南道家文化的发祥地,这里还衍生了灿若星辰的“易堂”儒家文化。据说宁都“易堂”源于明末清初,以魏禧为代表,及魏祥、魏礼、李腾蛟、林时益、邱维屏、彭士望、曾灿、彭任等九名文人隐士志同道合,兴办儒学。他们在魏禧家研读道家经典《易经》时,占得卦象为“易”义,于是在翠微峰上建造学馆称为“易堂”。期间,金精山道人与“易堂”学馆的文人学士相互交流、融洽相处。在金精洞内的望仙峰上,明末清初时建有“百花亭”,是当年易堂九人吟诗作画、谈古论今的地方。这九名文人被后人称为“易堂九子”。“易堂”在当时列江西“三山”学派之首,九子中以魏禧的文学成就最为突出,他的散文风格凌厉雄健、感慨激昂,他与侯方域、汪琬合称为“清初散文三大家”,亦有“北侯南魏”之称。魏禧的散文《大铁椎传》曾被选入中学语文教材。另外,宁都作为“诗国”的代表诗人宋代曾宗兴、曾原一长期隐居金精山,潜心研学修行,创作了一批优秀诗作。宋代著名诗人戴复古的《访苍山曾子实(曾原一)》曰:“故人曾子实,居住近金精。福地佳山水,诗国老兄弟。十年重会面,一笑最关情。万象亭前月,今宵为我明。”由此可见,正是金精山的灵山秀水,才孕育了宁都一代又一代文人诗客,缔造了“文乡诗国”的盛世美誉和传奇。


金精山道教、儒家闻名天下,其佛教也得以盛兴。据调查,创建于西晋二年(266年)的莲花山青莲寺是江西省现存最早的佛教寺院,在这里,佛教净土宗和禅宗文化得到广泛传播。金精山青龙岩是宁都佛教禅宗曹洞派的发祥地,这里有佛教寺庙7所:青龙岩的甘露寺、青阳洞的青阳寺、集贤岩的石泉寺、飞泉岩的飞泉寺、伏虎岩的伏虎寺、天池岩的青莲寺、雷打石的油箩寺,其中以甘露寺最出名。



二、金精山福地文化特征


宁都金精山作为全国闻名的道家福地,自秦汉以来,相继建有灵泉观、三清宫、阳灵观、碧虚宫、云台宫、青微宫等道观,是道教人士的修炼的场所。历经千年,金精山道家福地文化继承了“清静无为、还朴归真、道法自然、天人合一”的传统道教文化思想,并融合多种文化元素,与“崇文、怀德、开放、致远”的宁都精神一脉相传,密不可分,形成了独特的风格。


1、倡导精、气、神的修炼。金精山的道教的主脉是全真派,强调道人必须出家住庵、斋戒。在修炼方术上专主内丹,不尚符箓,也反对黄白之术。要求修行者必须涤除一切情欲,保持心地的完全清静,调配五行之精于一身之中,避免疾病,以至长生不死,达到精、气、神的混而为一,追求肉体不灭和所谓“轻举飞升”,以至“身且寄向人,神已游于天上”的神仙境界。民女张丽英飞天成仙的故事流传至今,便是最好的证明。这既适应于有较高文化素养的知识阶层,也适应于文化素养较低的广大黎民百姓,使他们都有修炼成仙的希望,以利于招徕更多的道徒,促使金精山道教的延续与发展。


2、体现“三教归一”的和谐理念。历经千百年变迁,金精山至今形成南区是道、北区是佛的分布格局。道教以金精洞碧虚宫,佛教以莲花山青莲寺、青龙岩甘露寺,儒教以翠微峰“易堂”最为出名。金精山道佛两教和历代驻山儒学之士,各敬其业,各行其善,相安共处,绝无纷争,真正做到了“并行而不相悖”,认为儒、释、道三教本是同源一理,对儒、释、道三教自然融合贯通,体现了金精山文化博大精深、兼容并蓄的气度,吸取了中华文化的精髓,反映了“修心、养性、齐家、治国、平天下”旷达高远的人生理想,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


3、充满爱民、济世、守道的人文精神。在翠微峰公园内,有关传说中的西汉道姑张丽英的古迹有多处。如金精洞内北边的悬崖峭壁上,有几个长方型的石窟,人们传说这是她的“药柜”,名叫“仙人抓药”。当年,张丽英把学到的草药知识,采集百草济世,医人之病,解人之急。翠微峰的南边有座马脑寨,马脑寨旁有块条石,叫系马桩。据说当年山上的野马经常下山去践踏庄稼,张丽英施法,把野马拴在这块条石上,为百姓解了困。张丽英升天时留下的至今刻在金精洞壁的《石鼓歌》:“石鼓石鼓,悲哉下土。自我来观,民生实苦。哀哀世事,悠悠我意。不可敌兮王威!不可夺兮予志!……”,宛如“座右铭”让瞻拜者诵记,对世人道德教化的影响力留下不可磨灭的印迹。



三、金精山福地文化传承


金精山福地为后人留下了一笔宝贵的历史文化遗产,为世人展示了大自然地天工造化,蕴含着丰厚的人文思想,是不可多得的净化心灵、陶冶情操、旅游休闲的胜地。如何传承金精山福地文化,适应和服务经济社会发展?


1、弘扬福地文化,营造和谐社会环境。一是取其精华,弘扬和谐理念。和谐文化是维系中华民族团结进步的精神纽带。在和谐社会的建构中,福地文化的这种道德信仰作用对于修正当前过度功利化、实用化、庸俗化的社会文化取向,化解人文精神的失落、信仰的缺失等社会难题都能产生一定的积极影响。二是加强协调,维护道观的合法权益。建议县政府牵头,旅游、宗教、文化等工作部门参与,协调解决金精洞道观、寺院与翠微峰自然森林公园发展有限公司的关系,营造和谐相处、互利共赢的生存、发展环境。


2、利用福地资源,打造特色旅游品牌。一要转变观念。不要割断金精山福地的历史文脉,只有恢复金精山的历史本来面目,才能开拓视野和思路,让更多的世人去了解、探讨、发掘和弘扬金精山福地文化。二要整体规划。旅游、文化、宗教等部门要将金精福地文化、旅游资源开发有机结合,挖掘宗教文化的内涵底蕴。三要整合资源。整合旅游开发的人力、物力、财力,整合旅游宣传力量,树立宁都旅游的总体形象,打造宁都特色旅游精品,着力打造“青龙岩—翠微峰—金精洞—锦绣湖—莲花山”这一融宗教文化、自然风光、人文历史于一体的精品旅游线,这既有利于福地文化传承和弘扬,也有利于带动宁都旅游休闲、住宿餐饮、健身娱乐、摄影书画等相关产业的发展。


3、发挥主体作用,着力加强正面引导。结合民俗采风、考古研究、史志编纂、文艺创作等形式,如重点创作《金精传奇》小说或影视剧,塑造金精仙女张丽英像,用艺术的形式再现金精山有关的历史、文化、宗教名人的传奇故事,展示宁都的风土人情和山川地貌,重塑金精福地文化品牌,建设共同精神家园,让宁都精神真正融入每一个宁都人民的血脉和灵魂,让世人在文化的熏陶中认识宁都、热爱宁都、宣传宁都、推介宁都、奉献宁都,为实现宁都振兴发展,共圆和谐幸福美好“宁都梦”发挥积极作用。

 

 

翠微神韵

文/黄允胜


梅川碧浪漾春晖,郁郁山岚绕翠微。

秀水锦湖通暗海,奇岩幽洞采蔷薇。

老君留恋犹知意,丽女欣然不复归。

每遇久晴长旱际,灵泉普应雨霏霏。



【作者简介】

 

黄允胜,公务员,现供职于宁都县文联。

 


翠微风韵编委


主办:宁都诗联学会

顾问:宁永红、谢帆云、罗兵、温晓林

编审:胡 滨、邱克明

编辑:王明芹

编委:余洪琛、彭日生、吴小君、严芬玲、潜奕璇、罗道旺、谢雪琳、杨名忠

嘉宾:胡冬云、揭国生、廖平平、黄金辉

推广:李荣开、苏文生




往期回顾链接:

宁都县第一小学庆六一节诗歌专刊(总第150期)

曲水流觞||嵌句“对镜堪怜发短稀”(总第148期)

【翠微风韵】邱才扬诗词专辑(总第147期)

贺翠微风韵创刊二周年 | |七百日襟怀不改(总第146期)


翠簇缘何 风酤危嶂黄鹂啭微醺忘我 韵钓梅江碧玉裁关注


关注请扫码!好看请点


【翠微风韵】公众号征集代表宁都形象的翠微峰原创图片,有意者请发图片给编审胡滨。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