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如何赢得学生的心

知社之友 知社学术圈 2019-03-29

海归学者发起的公益学术平台

分享信息,整合资源

交流学术,偶尔风月


近日,知社推出的《如何赢得导师的心》一文获得了广泛关注和好评。在此,我们再接再厉,结合多方意见,制作姐妹篇内容,看看身为导师,又该如何赢得学生的心呢?大家如果有好的想法,也请献计献策,留言分享。


作为导师,还记得当时和你自己的导师第一次见面时的羞涩、胆怯和激动的心情吗?还记得大半夜和师兄师姐们一块议论老板这也不是那也不是,然后喝着啤酒吃着烧烤的日子吗?还记得丢下实验,奔赴千里之外看望异地的女友,然后被骂得狗血淋头吗?


研究生进入实验室,选择你作为导师,大抵都是怀揣着梦想,带着满腔热血,准备投身于科研事业的大熔炉,立志解决重大问题而来的。所以,想想当年那样意气风发的小鲜肉的你,也为了科研工作更顺利的展开,学会和学生相处,尤其是学会和你觉得已经隔了好几代的90后学生们相处,不能说不重要。

 

一言以蔽之,换位思考!毕竟,谁还没做过学生呢? 



1、知道自己学生的姓名

有些导师平时很忙,已经淡出一线科研。一年见不了学生几面,可能会忘记自己学生名字。偶尔遇到自己的学生,随便问一句:“小明,最近课题做的顺利吗?”“老师,我是小强。”这也倒罢了,有些导师干脆懒得记学生的名字,干脆以“那个做**课题的家伙”称呼。学生遇到这样的情况,心理阴影面积都忘了怎么求了。记住学生的名字,是正常交流的第一步。


2、别把学生当私人秘书

给导师订机票,修电脑,这些都是举手之劳。可是,给导师孩子当免费家教,经常被导师叫去他家大扫除、买菜,这是什么鬼?学生的也是有尊严的,作为朋友,帮助一两次是没问题的,可经常这样,学生哪还有做科研的积极性?


3、不要夺学生的一作

做了近一年,各种试错,终于柳暗花明,有了些正向结果,结果导师来一句,“反正你毕业后不准备做科研了,一作就挂你师母的名字吧!”科研圈的道德底线还是要有的。学生的一作署名权不要轻易剥夺,否则会影响整个课题组的士气;甚至影响导师自己的招生,可能会没人愿意再报考这样的课题组了。


4、平等地讨论学术问题

有时学生的课题遇到瓶颈了,找导师讨论。如果导师能够给出一些建议,或者共同探讨找出解决方案,是最好不过了。最怕的是导师自己对课题不完全了解,就直接来句“你的实验数据有问题”“你的思路不对”“你再去做一遍”。


5、对新生一视同仁

不要将新生的成长完全交给实验室里的师兄师姐,然后从别人嘴里去了解新生的状况。每个人眼里的别人都是不一样的,这样无法得到最全面客观的信息。最好可以挤出些时间,亲自和学生多交流。无论新生老生,都是导师的学生和孩子,不要有偏向吆。


6、平易近人,出现问题勇于承担

导师也是人,也有可能出现错误。如果介于自己的导师身份,而忽略自己在实验室的一些不当言行举止,有错误也不向学生表示歉意,将会对实验室整体氛围以及科研进展的沟通造成不可估量的影响。所以建议导师在和学生们沟通交流时,尽量保持一个“稍低”的姿态。导师大可放心,学生只会对低姿态的您更加崇拜敬仰,而不会忽视您在实验室的领导权威。



7、多给他一点时间

小白本来基础知识就不很扎实,还要花时间上课。成为一个强有力的科研小能手,非一日之寒!

 

8、多给他一点空间

学生嘛,要交朋友,谈恋爱,找工作。成天陷在实验室,不利于身心健康!

 

9、多给他一点鼓励

很多学生的科研热情是被打击得消磨殆尽的。进展不顺,学生自己也很着急。有时候一个课题的成功与失败,就在于一句话的问题!


10、多给他一点指导

只要结果,不问过程?那他还要“导师”做什么?天底下这样的好学生应该不多吧!

 

11、多给他一点机会

至少能在学生期间去本领域最牛的会议上见识见识,最好能有国外交流的机会。增长见识,又感恩戴德,多好!

 

12、多给他一点自由

想象力,让科研插上天使的翅膀!适当地让学生自由发挥,说不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实在不行,他会知难而退,乖乖听话的!

 

13、少给他一点压力

同时做2个以上的课题,一年换好几次课题,给的想法太多,这些都会让人喘不过气来!

 

14、千万不要威胁他

能不能毕业,学校自有规定。

不让发文章?你也少一篇!

拿的国家的补贴,凭什么要扣?

吓唬他不写推荐信,他就能好好干活?

退学?

都免了吧!威胁学生,一般的结果都是两败俱伤。



结束语

如果他开题报告没有做好,先问问他是不是因为毕业就分手,所以没心情!

如果他实验没有重复出来,先问问他是不是最近冰箱坏了,导致药品失效了!

如果他今天上午没有来实验室,先问问他昨天是不是昨天晚上做了通宵的实验!


如果,多为学生考虑一点,学生也会多为你考虑。即便达不到想要的效果,至少也不枉师徒一场,不负师德。


扩展阅读
 

如何赢得导师的心

博士生导师不会告诉你的十件事

清华教授对话老美中国通: 中美教育的差异

美国名校中国通眼中的中国学生

我的导师马斯科斯教授


本文内容选自知社小伙伴以及公号“纳米人”

媒体转载请联系授权投稿、授权、合作事宜请联系

service@scholarset.com 或微信ID: scholarset

回复“目录”或“分类”,浏览知社更多精华。长按二维码识别,可以关注/进入公众号进行回复。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