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人工光合作用中的2D材料 | NSR观点

The following article is from 中国科学杂志社 Author 《国家科学评论》

海归学者发起的公益学术平台

分享信息,整合资源

交流学术,偶尔风月

2004年,单层二维(2D)石墨烯纳米片横空出世,此后,2D材料在许多领域获得广泛应用——比如,“人工光合作用体系”。在这类人工体系中,人类效仿自然,利用2D材料独特的物化性质,吸收太阳能并催化氧化还原反应,合成燃料分子。


近期,西湖大学孙立成院士等在《国家科学评论》(National Science Review, NSR)发表Perspective文章,分析了基于2D材料构建的人工光合作用体系在太阳能燃料合成方面的研究进展、面临的科学问题及挑战。

在人工光合作用体系中,2D材料作为光吸收体,可以捕获太阳光,同时产生高能态的电子-空穴对。由于2D材料的厚度仅为纳米级,光生电子和空穴能够迅速分别迁移到还原性和氧化性的助催化剂处,分别促进还原反应(HER、CO2还原及N2还原等)和水氧化反应的发生,完成人工光合作用。此外,2D材料具有高比表面积,能提供更多的活性位点和更高的光催化活性;其平面结构也使其易被修饰。

2D材料与助催化结合构建的人工光合作用体系 

在这篇文章中,作者围绕基于2D材料构建的人工光合成体系,阐述了提高太阳能转化效率的方法:
(1) 从2D材料本身的角度,设计不同结构的2D材料,降低2D材料的厚度,引入空穴和杂原子以及构建2D/2D异质结;
(2) 从助催化剂的角度,将非均相催化剂或分子催化剂与2D材料结合,构建“助催化剂-2D材料”复合催化剂,加快表面反应动力学,有效促进催化反应。
此外,作者也提出了基于2D材料构建的人工光合成体系目前面临的科学问题和挑战:
  • 首先,以2D材料构建的人工光合成体系在光催化分解水、CO2还原以及N2还原方面仍然难以实现工业化应用。除了光转换效率较低以外,如何大规模生产可精准调控层数及原子结构的2D材料也是不可忽视的因素。
  • 其次,对于光催化CO2还原,产物主要限于C1化学品,而非能量密度和附加值更高的C2+化学品。
  • 另外,N≡N三键键能高,N2分子在催化位点上的吸附和活化性能较弱,极大影响了N2还原的光催化活性。
  • 最后,作者认为合理优化反应体系、2D材料及助催化剂是实现基于2D材料的人工光合成体系在太阳能转化工业化应用的关键所在。
点击“阅读原文”查看论文原文。

扩展阅读

 

钙钛矿材料的第二春,来自有机半导体?| NSR观点

地外人工光合成:支撑载人深空探索的中国方案 | NSR综述

无需偏振片的偏振敏感光电探测器 | NSR

荣获第五届出版政府奖 | NSR最新动态

本文系网易新闻·网易号“各有态度”特色内容

媒体转载联系授权请看下方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