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石笋的分析显示良渚文化毁于持续的暴雨 | 近期科技趣评
海归学者发起的公益学术平台
分享信息,整合资源
交流学术,偶尔风月
沧海遗珠,信手拈来
根据文字描述自动生成画面的AI
图源:NVIDIA
英伟达宣布,凭借NVIDIA Research的AI智能绘画展示的最新版GauGAN2协助功能,可以帮助用户将想像力化为逼真的作品:只需输入含有三四个词汇的短句,如“sunset at a desert”,AI便会即时生成场景。再加入形容词如“sunset at a rocky desert”,或将“sunset”换成“afternoon”、“rainy day”等更具体的要求,生成的画面将更契合用户的设想。
在演示中,用户只需输入短句,AI便能快速产生关键的特征和主题,像是白雪皑皑的山脉,接着可以在画面下方草草几笔,让某座山更高,前景加入几棵树,或天空增加几朵云。不仅能创作十分写实的图像,艺术家还能描绘出超凡脱俗的景色。
如果能动起来,拍电影有个编剧就够了?小编
文章链接:
https://technews.tw/2021/11/25/nvidia-showcases-gaugan2s-artificial-intelligence-painting-capabilities/
斑马的皮肤是什么颜色呢?
图源:Getty Images
斑马独特的黑白条纹状毛色成为其标志性的特征,但是斑马的毛色究竟是白底黑条纹还是黑底白条纹呢?目前世界上有三种斑马——平原斑马 ( Equus quagga )、山斑马 ( E. zebra ) 和细纹斑马 ( E. grevyi )——而且每一种都有不同的条纹图案。在人眼看来,它们皮毛的较暗部分是黑色的,而另一些则是棕色的,还有一些只在身体上有条纹而在腿上没有。
加利福尼亚大学戴维斯分校的行为和进化生态学家和保护生物学家 Tim Caro 表示,尽管每匹斑马的图案和颜色都不相同,但其实所有斑马的皮肤颜色是一样的:黑色。在皮肤上生长出来的每一根毛发——无论是浅色还是深色——都是从一个充满黑色素细胞的毛囊中生长出来的。大量黑色素会导致毛发颜色变深,例如深棕色或黑色,而黑色素较少会导致颜色变浅,例如淡褐色或金色。斑马的黑色皮毛充满黑色素,但白色皮毛中没有黑色素,本质上,因为构成白毛条纹的毛囊“关闭”了黑色素细胞。但是究竟斑马是如何做到这一点的目前还不清楚。而根据 Tim Caro 团队的另一项研究,这种独特的模式可能会阻止苍蝇叮咬——他们发现非洲马蝇降落在披着条纹或格子马毯的马身上的概率远低于披着纯色马毯的马,这些讨厌的苍蝇可能携带对斑马致命的疾病。
大自然的智慧令人叹为观止,不过这些办法真的不是某种“智慧”吗?小编
文章链接:
1.https://www.livescience.com/zebras-black-and-white
2.https://royalsocietypublishing.org/doi/10.1098/rspb.2020.1521
毫米级精度的自动做饭机
数字烹饪设备概念图
图源:Jonathan Blutinger/哥伦比亚工程在npj Science of Food发表的一项新研究中,该团队通过将蓝光(波长445 nm)和红外光(波长980 nm 和 10.6 µm)投射到鸡肉上来探索各种烹饪方式,鸡肉样品约3毫米厚,1英寸见方。通过改变一系列参数的测试过程,包括烹饪深度、颜色变化、含水量以及激光烹饪和炉子烹饪肉类之间的风味差异。他们发现,激光烹制的肉类收缩率减少了50%,保持两倍的水分含量,并显示出与传统烹制方法类似的口味。
这种烹饪机的食材并非常见的食品,而是通过3D出来的食品原料,而且是多种成分的混合打印,这些食材的尺寸精度可以达到毫米级,但是传统的加热方式却无法达到同样的精度。利用激光作为加热方式,可以很精确的控制各种参数从而保证食物的风味和口感始终如一。
用蓝色激光烹制鸡肉,激光由两个软件控制的镜面电流计引导。
图源:Jonathan Blutinger/哥伦比亚工程
这个设备做汉堡大概是够用了,做芙蓉鸡片可能还差点意思。小编
文章链接:
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s41538-021-00107-1
对石笋的分析显示良渚文化毁于持续的暴雨
余杭反山墓地1986年夏季发掘时的坑位。这片墓地是良渚文化中期最高等级墓地之一,曾出土近千件精致玉器。
图源:中国国家地理
良渚文化(距今约5300-4300年)是同时期全球范围最发达的新石器文化之一,主要体现在具有宏大的良渚古城、完善的水利系统、精美的玉器工艺、先进的稻作农业等方面。多方面证据表明良渚古城已经形成了早期国家形态,是中华五千年文明的实证,2019年7月6日被收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名录”。然而,是什么原因导致距今约4300年前良渚古城被废弃、良渚文明突然衰落呢?为什么其后的广富林文化和钱山漾文化的发达程度远不及良渚文化?学术界一直存在较大争议。
位于发掘地点西南的洞穴中的石笋显示了良渚文化崩溃的气候原因。
图源:张海伟
洞穴及其沉积物,例如石笋,是现存最重要的气候档案之一,它们可以重建洞穴上方长达10万年的气候条件。2017年,在因斯布鲁克大学做访问学者的西安交通大学地质学家张海伟,在良渚发掘现场西南的江西省神农宫和九龙洞洞穴中采集了一些石笋样本,对其进行了高精度的铀系定年和高分辨率的稳定同位素指标测试分析,建立了长江下游距今1.4万年以来高精度高分辨率的水文气候变化序列。该序列最为显著的特征是距今4400-3000年间发生了数次年代际-百年尺度的极端旱涝事件。通过与长江中下游其他降水重建和考古地层、年代数据等资料进行综合对比分析,发现距今约4300年极端干旱后的极端洪涝事件可能首先对良渚古人的生存造成了重大冲击,而后长江下游持续湿润的气候使得太湖平原-杭州湾北部大范围低洼地区被淹,不再适合水稻种植,迫使在洪灾中存活的良渚人也放弃了良渚古城及其周边住址,最终导致良渚文化衰亡。
这个年代测定和大禹治水的故事对上了。小编
文章链接:
https://www.science.org/doi/10.1126/sciadv.abi9275
点击下方知社人才广场,查看最新学术招聘
扩展阅读
本文系网易新闻·网易号“各有态度”特色内容
媒体转载联系授权请看下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