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存在心里的粤曲,永不忘怀的回忆

广师新闻社 广东技术师范大学 2020-02-27


这里是

- 广东技术师范学院官方微信 -


粤韵犹存,静淌心河


咿咿呀呀的粤曲声是我童年的一段背景音乐。小时候,我住在城中村,村里的老公公老奶奶几乎每人一部收音机,每天早上十点、下午四点左右,他们便不约而同地围坐在树下的石制椅子上,一边闲聊,一边听粤曲。缠绵的曲调携着榕树叶被蒸晒后散发出的清香传遍大街小巷,我常常听着粤曲便迷迷糊糊地进入梦乡。



我母亲也酷爱听粤剧。她将光盘推进DVD机,不大的电视机摇身变成了戏台;或打开录音机,任由粤曲在旋转的带子间流出;或突然从她嘴里蹦出几句台词、几段曲子,选段视其心情而定。直到现在,娱乐节目应接不暇,听赏粤剧的时间少了很多,但家中橱柜里静静“躺着”的将近一百张粤剧唱片,仍被妈妈保存得很好。



“身外是张花红被,轻纱薄锦玉团儿,入口甘美,齿颊留香世上稀……”这是由著名粤剧表演大师红线女始唱的曲目。唱词将荔枝的外观特性描绘得栩栩如生,曲调活泼,极其符合岭南水乡的姑娘天真烂漫的性格形象,一腔一板之中,表现了她对岭南佳果——荔枝的自豪和赞赏之情。


最后一句“卖荔枝”,把“枝”字无限延伸,由强至弱,欲断还连,兀地翻起一个高腔滑音,随即戛然而止,余音袅袅,曲终韵味仍存。



此颂曲,响彻岭南大地,每每起唱,口中就如尝到了甘美爽口的荔枝肉。后来上了大学,有一次在宿舍品尝荔枝时,不由自主地哼唱起《荔枝颂》,被身旁的舍友听到,她竟与我一同合唱,一曲唱罢,互相对视哈哈大笑,不得不感叹:那是属于岭南人民的共鸣!那一刻,美味、美乐尽收心头。


粤曲是我们广府人的传统文化记忆。我时常忆起小时候,每年总有那么几回,村子邀请粤剧团来表演,那几天的快乐心情能与农历春节相比。晚上七点左右,家家户户乌灯黑火,村民聚集在祠堂里临时搭建的舞台前,本村甚至附近村子的小伙伴也都来和我一同玩。



神秘的后台是“闲人免进”之地,我们可不把自己当闲人,总喜欢偷偷倚在角落,观察演员新奇而繁琐的化妆过程。


我们那时候很想揭开那一个个布满斑驳划痕的大木箱一探究竟,至今还没得逞。不知道过了多久,我想起村里已经很久没响起锣钹鼓板和唢呐声了,“现在的人都不看粤剧喽。”有一天闲谈时,邻居大婶说道,他们惋惜的语气中不乏无奈。我突然很想念那些深棕色木箱,里面封存着我的童年时光。



粤曲歌音伴随着卜鱼和锣镲声,把广府文化与人类灿烂文明连结在一起。我想,相比传统戏剧,我们这一代的年轻人更热衷于追逐欧美潮流、日韩文化,但在我们放眼世界的同时,不应该对粤剧等本土传统艺术存无所谓甚至鄙夷的态度,认为它们是老一辈的东西,与新时代的我们无关。


纵使我们不能担任传统艺术的继承者,也应当成为其认同者、推广者。我们的祖先在日夜耕耘中创造了具有不同地域特色的传统艺术,这些传统艺术又潜移默化地渗透了一方水土,涵养了一代又一代人的精神世界。正如粤剧独有的情和调是我成长路上的一段天籁之音,千回百折。



当我把一段诗词配上曲调吟出,便知道,那字词与曲乐交融产生的韵律,都是小时候大榕树下、祠堂前所听粤曲在我记忆深处的回响。


- END -


相关推文 点击可跳转原文



--- 广东技术师范学院 ---

文案 | 谭智雅

图源 | 网络

执行编辑 | 林珊

责任编辑 | 王迎吉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