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跨越3000公里,赴一场与雪域高原的心灵之约!

党委宣传部 广东技术师范大学 2021-11-12



这里是

广东技术师范大学官方微信 -


2020年6月5日清晨6点,南航CZ3477航班划破岭南初夏的宁静,腾空而起直上云霄,飞往三千公里之外的雪域高原——林芝。


因为新冠疫情推迟了三个月之后,也在焦急等待了三个月之后,广东技术师范大学第四批赴藏支教队的11名师生,在文学与传媒学院朱敏教授的带领下满怀憧憬开启这一趟支教行程。



 有一种情怀 

 叫伴随着你一起成长 


甫抵林芝,支教队员们稍加休整就在第二周陆续投入教学和各项行政工作当中。有过教学经验的老队员迅速进入角色接棒教学,新队员们一边观摩学习一边抓紧备课。


带着初生牛犊的勇气,带着对“教师”这个称号的敬畏和忐忑,在抵达林芝后的不到半个月时间内,所有队员都走上了三尺讲台承担起横跨旅游、文化艺术、汽修、学前等四个系部的八门不同课程、每周合计近110个课时的教学任务,有的支教队队员们还积极参与任课班级的学生管理和学校的行政工作。



支教队员胡碧霞承担《景点讲解》课,她努力尝试创设和谐、轻松、愉快的互动教学课堂环境,采用“游戏”方式,寓教于乐。课前5分钟,胡碧霞先组织全班玩一个测试反应力的互动小游戏——逢3抓手,当有学生被抓住手指时,会被请到讲台前表演锅庄,或唱歌,而“幸存者”们都笑得不亦乐乎。班长仁增尼玛等人纷纷请求着:“胡老师,以后你每一节课前都先玩一个游戏嘛,我们的瞌睡虫就走了。”



支教队员曾兆基担任19汽修2班的副班主任,他重视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班会上一遍有一遍地教他们唱《我和我的祖国》,一个个青壮小伙子或仔细倾听着歌曲原唱,或跟着音乐节拍学唱了起来。在学会后,学生们会大声地跟着伴奏唱着歌,自己也深受感染。


支教队员刘京燕接手19汽修3班班主任职务后,三次主题班会、一周宪法晨读、一场宪法演讲比赛、教师节等活动,忙碌而充实中,时光悄悄流逝。军训汇演前夕得知学生衣服因尺码问题被撑坏,刘京燕主动提出帮忙缝补,一针一线缝入了对学生满满的关爱。



这天晌午,阳光和煦,空气清新得可以拧出水来。林芝职校17汽修一班全班同学齐聚一起,在校园不是很显眼的一角植上一棵樱花,大家或用铁锹松土添土或双手捧着一抔抔湿润的泥土堆积在树根上固定好樱花树的位置,再为它的存活注入一缕缕清流,为了更好的护卫它,大家小心翼翼地在它的周围用鹅卵石堆砌了一个小圆坛。


担任17汽修一班副班主任的宋彦,站在不远处默默地看着同学们的忙碌。“宋老师,你也过来添把土。”学生们拿着铲好土的铁锹朝宋彦挥了挥手,宋彦默默走过去接过铁锹往樱花树根上添了把土。“宋老师,我们毕业后不能回校照料小树,你可要经常来看看它,给它浇浇水,这棵树见证了我们和母校,和老师结下的深厚情谊。”宋彦郑重地承诺下来,不禁心潮起伏,这些即将远去的青春身影,将成为永久的记忆。


在朱敏老师的带领下大家每周通过例会进行交流,审视不足,以求完善,在和职校孩子们的朝夕相处中,有被调皮学生气哭之后又在他们的真诚道歉中破涕为笑的尴尬,有陪伴着学生在医院看病输液的夜晚,也有看着学生们点滴进步而倍感骄傲,每一位队员真真切切地体会着教师这个职业的使命与光荣。


 一个人的毕业典礼 


作为第二次进藏支教的老队员,面临毕业的文传学院16级学生李霞比任何人都更珍惜最后一段的支教时光。课余她愿意泡在学生寝室,和她眼里的半大孩子们聊天,等待着那个她曾经和学生们许诺过的“好好告别”。


而在李霞心里,还时时惦念着另一场“告别”——和自己的四年大学生活告别。特别是了解到广师大在疫情严峻时期,还特地为分批次返校的2016级毕业生举行毕业典礼,校长在典礼上专门为返校的学生拨穗并合照,更让远在西藏无法返校的她羡慕不已。李霞在心中默想:虽然不能返校参加学校的毕业典礼,但是如果有一个属于自己的毕业礼,该有多好啊!



细心的朱敏老师理解李霞心里的期盼,在和支教队员们商议之后决定把李霞的毕业礼定在第四批支教队第一次外出采风的日子,把仪式的现场放在海拔四千七百多米的高处,最能代表林芝高原风情的色季拉山口。朱敏老师为了更完美的效果,还专门购置了一套导师服。


6月21日上午,在全体第四批支教队成员的共同见证下,在雪域高原猎猎冷风的吹拂下,在色季拉山垭口的石碑旁,朱敏老师亲手将李霞学士帽上的帽穗由右边拨向了左边:“李霞,毕业快乐,祝你前程似锦。” 李霞眼眶有些红:“谢谢老师,给了我一个这么特殊的毕业礼”。师生二人并立在色季拉山口合影留念,远处云遮雾罩下的南迦巴瓦峰就是这场告别的最好见证。《雪域高原林芝色季拉山:一个人的毕业典礼》被学习强国、中华全国学联、中国青年报、南方+等十几家主流媒体进行了报道。



7月上旬,李霞完成西部计划体检;7月16日,李霞提前结束支教奔赴新岗位,将在西藏自治区办公厅开始为期三年的志愿工作,践行支教初心继续为雪域高原奉献青春。自2017年以来,广师大每批次都有支教队员在毕业时报名参加“西部计划”,续写了一代代广师大人把青春梦想与家国情怀同频共振的动人篇章。


 用青春热情去丈量山高水长 


7月25日起,林芝职校开始了为期三个星期的暑假,广师大第四批支教队毅然选择留守林芝,开展以“汉藏一家亲”为主题的暑期家访和社会实践活动。


7月底,十名队员兵分三路,到林芝下辖巴宜区、工布江达县、朗县的十几个村镇、14位藏族同学家中探访,和学生家长沟通交流孩子们在林芝职校的学习生活情况。8月上旬,带队老师朱敏还陪同到林芝考察的广东省人民政府文史研究馆馆员、广东省粤港澳大湾区文化创意产业促进会会长张宇航一行赶赴波密和察隅两县,了解当地教育和文化发展,并看望职校学生。



林芝职校的学生大多出身于普通农牧民家庭,住家也大都在山高水长、交通不便的大山深处,有的远离县城上百公里,有的海拔高度在4300米以上。正值林芝雨季,山一程水一程,雨一程晴一程,泥石流、塌方时常阻隔了行程。


队员们克服山高路远、高原缺氧等种种困难,合计行程上千公里;又值青稞收割、松茸采摘的农忙时节,队员们要去到田间山上,水一身泥一身。就这样,花了一周左右时间,把支教队员的爱心温暖送到农牧民家中,也把高原支教的青春热情洒在林芝的山水之间。


出林芝市区沿雅鲁藏布西行240公里左右,五小时车程可抵朗县县城。支教队带队老师朱敏、支教队员胡碧霞、王蕊一组以朗县县城为根据地,每天一早八点半启程便一头扎进周边更深更远的山里。在时有时无的手机信号间隙,导航时找得到时找不到的陌生地名,在深一脚浅一脚的丈量中展开家访。



每到一家,必有守候在村口、屋前焦急等待的孩子们和父母们,必有酥油茶、奶渣、水果,忙不迭地热情招待。妈妈们围着灶台炒制香喷喷的饭菜。虽然有的学生的爸爸妈妈无法用普通话沟通,或局促着,或羞涩的,偶尔一两句的普通话中都是对孩子读书的关切,对老师的全心托付。


靠着孩子们的翻译交流,爸爸妈妈们愿意把家里的情况告知支教队的老师们,也希望老师们多多教育、严加管束在校学习的孩子,让孩子们能够真正学到知识、本领,将来可以考上高职或者大学。



正值青稞和小麦的夏收时节,虽是忽晴忽雨的,农牧民们都坚持在田里辛勤劳作着。东雄村是乡里最大的村寨,有97户人家。懂事的米玛曲珍和爸爸妈妈在家中的几亩农田里忙着收割,村民们也大都来到地里帮忙。在拉巴扎西和米玛曲珍的帮忙翻译下,顺利完成了家访工作。


犹记寻找藏村的那一日,几乎在每一个岔路口都要徘徊良久,幸运时凑巧找到熟悉路况的村民打探前路,却也难免被一手指到南辕北辙的路上,奔出十几里后在山间的雨雾中迷失,又不得不原路折返。50公里的路程花了两个多小时,才终于在藏村的村口看到了等候许久的、小小的白玛卓玛的身影。卓玛的父母热心地准备了丰富可口的饭菜,交谈之中,也满是对女儿的关心和期盼。



抵达日布村时,正值大雨,扎西旦巴一家刚从田里赶回,一路小跑着过来迎接支教队员去他家做客。妈妈帕加一直热情地招呼老师们吃自家做的奶渣、牛肉干、果干和酥油茶。


扎西旦巴是支教队员胡碧霞的学生,胡碧霞记得第一次注意到扎西旦巴是因为他的笑容。一个小男孩,很消瘦,皮肤黑黑的,咧嘴笑时眼角弯弯,露出一口白牙,特别阳光。但是仔细观察后,小孩眼里总有些忧伤,不爱与同学交流。担心他有心理问题,胡碧霞便主动与他谈心。原来他是担心爸爸妈妈的身体,想回家帮忙干农活儿了。



在扎西丹巴家灯光有些昏暗的家中,他的爸爸罗布次仁告诉我们他在前些年遭遇了车祸,双眼都受到严重创伤,行动不便,但患有眼疾的他仍带着一家人勤劳耕作,供两个儿子上学。我们来家访这天,他们一家人都在田间收小麦,看着他们身上粘着的泥土和麦杆子,以及脸上挂着淳朴的笑容,胡碧霞心里反而有些不忍,话语间夹杂着哽咽。


或许是看出了老师的情绪变化,扎西旦巴赶忙说:“老师,我想回家是帮爸爸妈妈快点收好麦子,这样他们就不用这么辛苦了。您不用担心我,我没事。”说完又给了老师们一个大大的微笑。临别时,罗布次仁也向我们表示他们全家都支持学校的工作,愿意配合学校一起教育孩子,托付老师们好好教育扎西旦巴,让他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


同村藏医班的旦巴是他的姑表兄弟,也是那个总在班上笑眯眯听课的孩子。进职校之前,旦巴只有一年的藏文基础,在语文课上不说话、不睡觉、不捣乱,只是安安静静地,似懂非懂地听着。父母说他在家中也很安静腼腆,是个听话懂事孩子。



19藏医班的央宗,家在扎西林村,和妈妈妹妹相依为命。我们到时,央宗正冒雨帮妈妈收割牧草。16岁的央宗已经是家里的“顶梁柱”了,除了干农活,有时还会去镇里的餐馆或者工地上打零工贴补家用。小小年纪便挑起重担,乖巧懂事的她令人更加怜惜。


总像苹果一般红彤彤脸颊的白玛卓玛笑嘻嘻的说:“老师,我带你们去看看藏湖吧,很美的。”拉巴扎西给我们满满地斟上了家里浓香的酥油茶。扎西群宗对朱老师说:“老师,很高兴能够做您的课代表。”赤来旺姆和爸爸带着家里的小狗乐乐早早在村口等候,离开时向朱老师递来一小罐手折的幸运星:“老师,谢谢您!”


风雨兼程实地家访,让支教队员们深受教育和感动,充分意识到那份压在肩头的沉甸甸责任。


 流淌陌上的田野牧歌


素有“西藏江南”之称的林芝,风光壮美,旅游资源丰富。经过多年的发展,旅游业已成为当地的支柱产业。与旅游相关的农特产品销售、旅游纪念品的开发也得到了相应发展。此次暑期社会实践,广师大第四批赴藏支教队在初步调研的基础上,提出结合所学围绕“林芝特色时令农副产品的销售”、“民族特色手工艺品的开发与传承”两大课题进行田野调查。



除了入户家访时询问各家各户的收入情况,支教队队员们还深入田间地头了解村情,到农贸市场、景区商户、餐馆民宿现场调查,合计发放并回收有效问卷240份。在此基础上,分析撰写完成《林芝市特色时令农副产品产业链调研报告》、《旅游促进民族特色手工艺品的开发和传承调研报告》。


针对林芝时令农副产品生产加工中存在资金技术投入不够、销售途径较少、交通运输不便等问题,提出加大农业资金投入、建设公共服务平台、加快农业品牌建设等建议;而以旅游为支柱产业的林芝,其民族特色手工艺品的开发则存在产业化规模小、工艺简单、缺乏品牌意识等不足,调研报告也提出了加强开发,加快创新,向规模化、专业化发展的对策。




队员们克服时间紧,样本量少、沟通困难等不利因素的影响,通过细致的采访,对林芝地区的产业结构、农牧民的家庭经济情况有了更直观的认识,也进行了深入思考。这思考或许片面,提出的建议或许稚嫩,体现出的却是广师大青年学生情系高原的炙热情怀。



“带去什么,留下什么,收获什么?"广师大第四批支教队的支教工作还在继续,支教队员们的思考也还在继续。


- END -


往期回顾 | 点击可跳转原文



--- 广东技术师范大学 ---

文案 | 朱 敏

供图 | 广师大第四批援藏支教队

执行编辑 卢培婷

责任编辑 尹忠琼

审核 | 韩柏光


标星广师大官微

第一时间收到推送

掌握广师大最新资讯




觉得不错,请点击在看↓↓↓

喜欢这篇文章,就把它分享给朋友吧!

: . Video Mini Program Like ,轻点两下取消赞 Wow ,轻点两下取消在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