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一位高校教师的考研心路

青法平台 青法在线 2020-12-09


编者按:


青苗法鸣始终致力于为考研经验的传递提供平台,从2017年起,共推送了200余篇考研经验贴,它们不仅记录了作者考研历程的点点滴滴,更为后来人的备考指明方向。我们衷心祝福正阅读这篇经验贴的你,能够从作者的经历中,找到复习的正确思路,为明年蟾宫折桂奠定基础。同时,我们欢迎广大2020级“准研究生”向我们赐稿经验贴,投稿邮箱:qmfmbjb@sina.com



作者简介:李雪平,女,1984年生,中国政法大学2007级刑事诉讼法学专业研究生,2014级刑事诉讼法学博士研究生。2010年起在天津某高校任专职教师。





距离自己参加研究生考试已经14年了,但由于自己在大学任教,我一直关注研究生考试。又是一年考研复试时,感触颇多,遂将自己的考研心得以及从教以来指导学生考研的体会记录下来,希望能为有需要的同学提供些许帮助。


一、学校和专业选择

在研究生考试中,最重要和最纠结的是选择学校和专业。有些同学具有名校和专业情结,这样的情况下一般不存在选择困难。但对大多数没有明确偏好的学校和专业的同学而言,学校和专业的选择是一个难题。研究生考试不同于全国统一的英语四六级考试,除了英语和政治,各个学校专业课考试的内容均不相同。学校和专业选择是考研的前提。一般来说选定了专业,学校的选择也相对容易。或者选择了学校之后专业的选择范围也基本被限定。关于学校和专业选择,个人认为应当坚持以下几个基本原则。


首先,兴趣主导,其他辅之。钱理群先生曾言兴趣是一个人的生命质量。考研成功不是学习的终点,而是起点,考研之后即将面临硕士期间的学习、科研。有些同学硕士研究生毕业后又还有继续深造,问鼎学术的愿望和需求。在此情况下,选择自己感兴趣的专业更为重要。面对一门自己毫无兴趣的课程,很难静心深入学习。如果在考研选择专业时不遵循自己的兴趣,读研的过程可能是煎熬的痛苦经历。


就我自己而言,高考稀里糊涂选择了法学专业,进入大学学习之后发现法学挺好玩。大一下学期开了民法课,很喜欢老师,也很喜欢这门课。在老师的的推荐下读了王泽鉴、史尚宽先生的一些著作,对民法产生浓厚兴趣,那时立志考民法专业的研究生。看到一些学校考研民商一体,因为对商法不太感兴趣,就放弃了该专业。大二上学期刑法课上遇到一位好老师。刑法老师当时是华东政法大学研究生毕业,很勤奋好学的一个人,后来博士师从清华大学的张明楷教授,现在是刑法学界的青年才俊。当年送了我很多关于司法考试的书,从此我对刑法又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大三上刑事诉讼法,刑事诉讼法老师是一位幽默、有才气的青年老师,课间经常放一些短视频,对刑事诉讼法的兴趣日益高涨。当时查相关学校信息,了解到中国政法大学是诉讼法研究中心,确立了考政法大学的刑事诉讼法专业的目标。儿时喜欢看武侠小说和福尔摩斯探案集,对侦查学一直很期待,当时也看了王传道老师的教材。期间还曾有过考证据法、侦查学专业研究生的想法。经过多方考虑,最终决定以刑事诉讼法为主攻研究方向。


其次,考察学校考研专业课试卷题型是否符合自己的考试特点。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和擅长以及学校考研题目的类型综合决定学校选择。在政治和英语全国试卷统一的情况下,选择学校的关键是专业课考试的特点和自己的学习特长是否合拍。比如有些同学擅长客观题,那就选择专业课考试中客观题占主导的学校。有的同学擅长主观题,擅长总结模块,那么选择主观题占比较高的学校比较有优势。


最后,其他影响因素。选择学校和专业的主要考虑因素是兴趣和自己的应试特点,但其他因素也会影响选择。比如地域、老师、招生人数。有些同学就想去某个城市或者就想考某个老师的研究生。我曾经有同学就是冲某个航空航天学校男生多,帅哥多而报考了该校。对于招生人数特别少的学校在报考的时候也需要特别注意,招生人数少意味着竞争更大、风险更高。


总而言之,考研过程中选择学校和专业应当慎重。选择了就尽量不要频繁更换学校或者专业。原因如前所述,每个学校的专业课考试都是自主命题。换一个学校意味着重新买资料,从头复习专业课。此外,在选择学校和专业的过程中既不能妄自菲薄,也不要好高骛远。并非三本学校的学生就不能冲刺名校,我认识好几个考上法大研究生的三本学校的同学。总之,结合自己的特点,选择适合自己的学校。


二、资料准备与复习安排

(一)专业课相关的资料准备

就专业课而言,个人认为需要准备的材料是教材、历年专业课考研真题。各学校一般都会发布招生简章,在招生简章中会说明每一专业考察的内容。考生可以依据招生简章的信息购买相关的专业课教材。历年考研真题可以通过多种途径获得:一是通过学校教务处的咨询是否可以购买真题。有些学校可以通过教务购买真题。或者即使无法买到或许可以通过教务系统获取一些相关信息。二是学校周围的书店。跟考试相关用书是书店的一大盈利来源。一般在学校周围的书店都可以获得一些考研相关的书籍。三是通过向师兄师姐们咨询获得相关的材料。四是网络。但从网络上获得的信息往往真假参半,需要仔细甄别,以免被误导。


一般而言,考研并不会特别难,学校也不会刻意刁难考生。个人觉得考研侧重对基础知识的考察,说白了就是谁的基础知识掌握的扎实谁就容易脱颖而出。因此只要利用好了教材和历年真题,专业课这块基本没有问题。对于教材一定要深入研究学习,如果学校题目客观题较多,且考察的知识点比较琐碎,那么在看教材的时候几乎句句都要看到。比如政法大学前些年试卷包括客观题和主观题,而且客观题所占比例较多,在一些年的考试中甚至考察到了脚注里面的内容。所以教材的复习要结合考试特点进行。但一般要全面掌握教材方能做到以不变应万变。有句话叫“万变不离其宗”,其实只要复习到位了,即使自己考试那年题型发生变化也能从容应对。总体而言,对教材的复习基本要经历将书由厚读薄,再由薄读厚的过程。由厚到薄是指通过仔细研读教材,基本能从框架上掌握其内容。由薄到厚是指经过一轮甚至多轮复习后,看到目录能将具体的知识点填充进来。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复习教材的过程其实就是框架把握和细节掌握交叉融合的过程,尤其要注意模块总结与归纳。既要能高瞻远瞩、高屋建瓴,又能于细微处见能力。


真题的作用主要体现为两个方面,一是在复习之前通过浏览真题,大体把握考试的特点及规律,对学校考试的侧重点做到心中有数。通过历年真题研究学校题型以及考察的侧重点,一般考试都遵循“重者恒重”的规律。其次,在复习的中期或者后期,可以通过做真题达到查漏补缺的目的。对于文科生而言,尤其是以主观题为主的学校,个人建议将历年真题及答案都整理在笔记本上,没准还能押中几个题目。我当年就是押中了几个专业课论述题,当然也可以说是复习的很到位,几乎所有知识点都如囊中之物。


(二)英语复习

我的英语复习方法可能比较特殊。在整个考研和考博的备考过程中并没有花太多时间在单词上。考研时买了一套5册的星火的英语单词书,只看了一点点。虽然并没有花过多的时间在单词记忆上,但是对近十年的考研英语真题进行了透彻的研究。当年将考研英语真题认真倒腾了四遍。第一遍就是翻看,研究历年真题之规律,比如一些经常出现的高频词,考研英语的内在思路等。这些需要自己用心体会。个人一直觉得考研真题的难度并不高于英语六级考试。第二遍开始动手做题,在做题的过程中严格按照考试的的时间,中间不会停下,能做出多少是多少。做完之后参考答案大致知道自己的成绩。第三遍是分块,比如这一周搞定完形填空,将其中的常见词都摘抄在笔记本上,并附上相关的用法以及词典上的造句。将阅读理解的每一篇文章都翻译成汉语,这样做一方面更全面、深入地理解了文章,另一方面也锻炼了自己的翻译能力,不用单独去找其他材料训练英译汉。第四遍时严格按照时间,假装自己在考场上参加考试,再次将真题都做一遍。当然因为前面的工作铺垫,这次分数会比较高。但这遍复习的作用主要是寻找考场上的感觉并根据做题过程对考试策略进行调整。在笔记本上记下在考试中应当注意的一些要点,自己容易出现的一些错误,将考试中可能出现的失误降到最低。


我的英语作文复习是在距离考试两个月时开始的,清楚记得当时从图书馆借了一本王长喜英语作文模板100篇。基本每两天搞定作文模板里面的一篇文章,第一天就是反复地默读几遍,分析其基本结构和一些表示过渡和体现逻辑的词语,比如firstly,secondly等。第二天继续研究这篇文章并且将其完整地抄到笔记本上,在抄的过程中经常停下来继续思索文章的结构。通过上述方式基本做到使每一篇文章成为自己的脑中之物,成为自己日后写作的架构参考和素材来源。犹记得当年在考试的当天早上浏览一遍自己摘抄的文章,感觉效果非常好。


(三)政治

关于政治我觉得我没有太多发言权。当年看政治经济学看的头晕脑胀,将其中部分折起来准备考试前突击看,直到考试也没有看,结果那年很多选择题都是关于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基本的的公式我都不记得的,完全是瞎蒙,结果就是没蒙对几个。估计是后面主观题将我的成绩提了上来,最终61分,超过学校线6分。想要通过我的血淋淋的教训提醒大家的是千万不要有侥幸心理,你所放弃的可能恰恰是命题老师重点考察的。尽管国家不限制考生年龄,但因为年龄对找工作的影响以及养家糊口等因素,考研机会不会太多,且考且珍惜。


(四)关于复习时间分配

备战过早过迟都难以成功。战线过长容易造成精神疲乏,影响最后关键时刻的发挥,战线过短导致复习不充沛,一则影响应试信心,二则影响考试结果。付出不一定有回报,不付出,付出不够难以有回报或者回报不多。甚至有同学因为之前复习不充沛,在考试前夜还在挑灯熬夜苦读,这势必影响第二天考场上的状态。研究生考试不难,但其确实是一种精英化的考试,懵懵懂懂上考场和神清气爽上考场相比肯定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成绩。但战线不宜过长不代表之前不能为考研做准备,在大学的各个阶段,将学校开设的各门课认真学习,夯实基础即是为考研作准备。一个基础好和一个基础不好甚至是几乎没有基础的人相比,肯定复习起来更轻松也更容易有效果。我考研持续了整整5个半月,从当年8月1日开始准备直到考试,中间几乎没有间断。只有临考前一周咳嗽严重,夜里出现严重咳嗽、咳血现象才耽误了几天时间。当时吓得不轻,立即联想到肺结核,结果到校医院、秦市两家医院检查都没有问题,以致对医生产生怀疑。后来找到一家诊所要人家给输液,当时对医生的要求是只要保证两天夜里能不咳嗽、好好睡觉就行,其他的事后再解决。那是平生第二次输液,记得在输液过程中自己还哭,因为感觉同学们都在复习,自己却只能躺在哪输液。事实上,最后证明咳嗽是因为咽炎引起的,咳嗽频繁导致咳破毛细血管而吐血。由此可见对症下药的重要性。现在想想当年考研成绩优异是有原因的,心心念念全是学习。好汉不提当年勇,如果能拿出考研时的学习劲头,我想博士我肯定不会延期甚至能提前毕业。


总体而言要在考试资料都准备齐全的情况下根据需要掌握知识的多少合理确定整体需要复习的时间。在此大前提之下最好将时间再具体,比如什么阶段复习哪一学科,再进一步细化上午如何安排,下午和晚上如何安排。当然各种原因可能都会导致计划的拖延甚至是改变,在考研的过程中计划也需要及时调整。有时学习效率高或者遇到比较熟悉的知识,复习进度可能会快,复习效率低可能影响进度。我当时基本按照自己的计划进行,但个别事件出现小状况的时候及时调整。比如偶尔感觉效率不高的时候就复习内容相对简单的章节,感觉头脑特别清楚,浑身充满力量的时候就去啃那些难懂的知识,总体下来能充分利用时间。


(五)关于辅导班

是否需要报辅导班则视情况而定,有的人适合自己闷头钻研,有的人喜欢有人引导,每个人学习特点不同,接受知识的方式也不同。根据不同特点,可以分为视觉型学习者、动觉学习者、听觉学习者。对于视觉学习者而言,看到才能学到。而对听觉类学习者来讲最有效的方式是讨论交流。动觉学习者需要运用自己的双手,整个身体一起参与学习。我属于典型的视觉型学习者,有严重的强迫症,学习任何东西都喜欢将纸质材料拿到眼前,书总喜欢买而非借,在上面用不同颜色的笔涂画,喜欢自己将书上的知识总结为模块。备战考研时也会在教室里面朝墙壁手脚并用演绎书上的知识点,加强记忆和理解(我那时喜欢在图书馆的角落里自习)。


前面也说过,我是适合自己钻研、总结的人,因此在考研和司法考试的过程中都是自己找来大纲、真题,自己总结,最后成绩都不错。这和我的个人学习特点有关。所以对于自己把握不了方向,需要有人指引的同学来说,报班可能是比较好的方式,但不管怎样,内因永远是主要的决定因素,自己松懈的话,再强大的外部力量都难以将你送入理想的学堂。


三、备考期间的状态调整

状态不是考试本身,但在一定程度上备试、复试期间的状态决定考试的最终结果。关于状态,根据自己的经验,要注意以下几点:


第一,关注相关考研信息,但不要过度关注。在考研期间很多同学会加入各种群,以获取信息。但其实很多时候获取的而并非有益信息,可能是惊吓。所以,考研期间应当经常关注报考学校的官方网站。对于其他信息不要过度关注,一是占用时间,二是可能扰乱人心。


第二,稳住自己,坚定信念。在准备考研之初以及整个备考过程中都应当明确,对于考研,自己需要尽力,但结果并不受自己控制。自己唯一能做的就是尽全力,发挥最好水平去争取机会。让自己在备考过程中保持用尽全力,不问前程的状态。


第三,出现问题及时找人倾诉,寻求帮助。当意识到自己心态上出现问题时要及时调整,如果自己无法调整好状态可以找信任的师长朋友倾诉,寻求帮助。我一直感恩当年的刑事诉讼法老师和刑法老师。总体而言,在整个考研过程中我心态相对平稳,比较佛系。自我鼓励如果没有考上就当提早为司法考试准备了,但有一次仍然心浮气躁,怎么都学不进去,就打电话给刑事诉讼法老师,打完电话心情莫名就好了。


第四,结伴学习。可以找一些志同道合的同学,平时一起上自习,互相监督,互相鼓励。


第五,其他方式调整。我是一个兴趣广泛、热爱生活的人。树上一只跳跃的小鸟,地上一朵漂亮的小花都能让我心情愉悦。傍晚吃完饭之后半小时的遛弯时间是我调整心情的时光。我常常将人的大脑比喻成篮子,装满了篮子需要清空一下才能再装,我将学习间隙的休闲时光视为大脑放松的重要时刻。此外,考研期间印象深刻的事情之一是学校家属楼区超市里的橙子和酸奶。每周最期盼的事情是周日去超市买橙子和酸奶,当时橙子十元三斤。很普通的东西,但这对当时经常勤工助学的自己来说是十分奢侈的零食,也是让自己充满幸福、感恩的动力源泉。每周固定的美食时间成为我考研期间的重要仪式,让我对这一刻充满期待,从而在复习时能够全心投入,而在仪式到来这一刻能够满心欢喜。


四、其他需要注意的事项

关于考试时的卷面问题。首先,注意卷面布局。记得很小的时候就知道在书写时要“上留天,下留地,左右留边”。可是从我从教以来的观察看,很多同学还是不太注意这个问题。尽管试卷并未显示这部分应当作为评价内容,但不可否认这是门面分,尽管不多还是会影响分数,丢了可惜。马蹄钉的故事想必大家都听过,“丢了一颗马蹄钉,亡了一个帝国”,有时细节决定成败,在考研竞争日益激烈的情况下,一分之差可能决定了你是否能被录取。所以在考研中,能得的分一定不能丢。其次,注意答题的逻辑性和条理性。作为文科生,在简答和论述中一定要注意答案的逻辑性和层次性。一般参考答案中都会给出采分点,条理清晰更容易让阅卷老师找到采分点。比如考察某一制度的特征。在给出该制度的定义后另起行分点论述该制度的特征,这样更容易得到较高的分数。


总之,正如世界上没有完全相同的两片树叶,不同人的学习方式和学习计划并不相同,每个人学习特点的差异和学校考研试题的不同决定了没有千篇一律的学习方法。在此情况下别人经验的意义在于借鉴,而非简单模仿甚至完全照搬,否则极易东施效颦。对别人的方法进行扬弃,取其适合自己的,弃其不适合自己的。青春易逝,天道酬勤。每一个经历考研的人,不管最终结果如何,我想都不会忘记青春年华中那些心无旁骛的奋斗日子,那将是人生中一段难忘的记忆。所以我想给准备考研的同学们说,既然选择了,那就风雨兼程,一路向前吧!



推荐阅读

最难求职季,这里有一份面试攻略

考研经验贴征稿:所爱隔山海,山海皆可平

从名校调剂到普通院校,我是怎么适应的?

招募令:让你的智识与经验通过声音传递

五院四系的法硕,各有哪些优势?

投稿邮箱:qmfmbjb@sina.com

主题篇幅体例

本文责编 ✎ 张子凡

本期编辑 ✎ 张子凡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