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处理教培行业发展过程中的生存、发展、终局问题?
此刻,你的机构正在面临什么样的问题?
生存?
发展?
还是终局?
爱学习事业部总裁李川老师,带你从用户、对手、行业趋势3个角度思考教培行业问题,通过教育本质摸清影响教培机构发展的关键因素,最终看清教培机构终局问题。
教培机构可以从用户、竞争者、行业趋势角度思考问题。
看用户
从用户角度思考问题,即从极致的用户体验出发,思考怎么找到他的核心需求,怎么满足他的需求,怎么解决他的问题。
李川老师在拜访南方的某位校长时,就亲自见识了这位校长的死磕精神:不管多忙,这位校长都会抽时间,盯着观察家长、孩子下课后的表情,判断家长、孩子的满意度,一旦家长、孩子有不满意,就立即解决。
毫无悬念,该校长所在的机构是所在区域的龙头老大,有多个分校区,在当地学生、家长中的声誉极高。
李川老师做教育十年,接触了不少的教育从业者,在与不少教培机构的校长聊过之后,发现教培行业存在明显的反比定律、正比定律、死磕定律。
反比定律(招生)
越是与你聊招生的校长,聊得越多,学校越小。
正比定律(教师招聘)
越是与你聊招老师的校长,聊得越多,学校越好。学校用在招老师上的心思越大,招老师的效果越好,学生的学习效果也越有保障。
死磕定律(用户体验)
越死磕用户体验的学校,发展得越好。
综合教培行业的3大定律,再看做得好的教培机构,你就能更深刻的体会从用户角度思考问题,从极致的用户体验出发的意义。
企业的坚持和方向,一定要围绕用户体验、用户需求。
看对手
从竞争对手出发,研究竞争对手,是教培机构快速成长的捷径。
不少教培机构管理者都是一线教学人员出生,而在教育行业中,老师在身份认同上有一定的优越感,就导致很多人不能沉下心来,去承认、研究对手的好。
而那些能够沉下心来,花时间研究透彻竞争对手的企业,大多生存得很不错。
南方W市的某区域学校目前是同品牌北京校区的2倍规模以上,从3年前的同期在读的2万人,到现在的7万人,今年秋季预计将超过10万人。W市的这家区域学校的校长对当地的竞争对手研究得非常透,对对方的了解甚至超过了对方的工作人员。
教培行业管理者一定要心怀敬畏,保持空杯心态,只有放低姿态,才能沉下心来向竞争对手学习。
多了解竞争对手的招生、办学、管理优势,沉下心来向对手学习,不仅要看员工收集的信息,更要自己亲自去考察。
看行业趋势
雷军曾用2年时间修完武汉大学的学位,3年成为金山的CEO,而2007年金山上市后的第二天雷军就辞职了。
其实,从2004年雷军就开始反思,曾经自己在面试中拒绝过马云,但后来几年被马云远远超越,而自己做的金山词霸、金山毒霸也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雷军认为主要是由于自己没有跟上大势。
于是,从金山辞职后,就做了顺为基金,取意“顺势而为”。后来,2010年,雷军又做了小米,10年时间,小米在行业内取得的成绩有目共睹。
雷军用20年的职业生涯总结了顺势的重要性,用雷军的话说:站在风口,猪也能飞起来。
教培机构的生存,同样要考虑行业大势,顺势而为。在科技时代大势下,教培行业发展就要考虑向科技借势。
您是否正在为机构的发展揪心?
发展的前提,是能不能找到事物的本质规律。教育培训企业要想获得长足发展,就需要明确教育的本质属性。
教育培训本质是服务业。
服务业的属性,决定了教育培训机构想要获得长足发展就需要解决标准化、复制的速度、管理的问题。
标准化
服务业的本质,是一个人对另一个人的服务、产生影响作用,可以看到服务业标准化是一个比较难的问题。
服务业要做大,第一条就要考虑标准化的问题,将能标准化的内容都标准化。
教育行业,需要思考课上老师讲什么?怎么讲?如何呈现?这些内容如何做到标准化的。
如果从单个老师讲课来说,也许有中小机构校长说“我们的张老师比某知名机构的老师厉害多了”,但是其他老师的教学水平却很难与某知名机构老师实力抗衡。
影响教培机构扩张的一个很大的因素是教学的标准化。
不少万人区域学校的校长反馈,机构可以随时开分校,招生也不是问题,但是招不到合适的老师,不能确保新增分校的教学水平,就不敢开。
复制的速度
我们外出就餐时,不少人有过这样的经历。某个味道很不错的中餐馆老店,几十年可能还只有一家老店,或是经过几年发展之后,开的分店,里面的味道和老店比还是欠点火候。
这里中餐馆发展缓慢,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在于厨师手艺的标准化的复制比较难,复制速度慢,进而影响了中餐馆规模的扩大。
教育行业也有类似的发展困境。
教培行业想要获得快速发展,就需要解决影响教培机构发展标准化复制速度的因素。
首先,是老师的招聘问题。
人才是影响教培机构发展的核心因素,不少机构反馈招老师比招学生难多了。
想要复制速度更快,就需要多花一些时间招聘优秀的老师。这也是为什么很多优秀教育机构重视校招的原因,从10个人里面挑选一个优秀候选人,比3个人里面挑一个要容易很多。
老师的起点更高一些,其成长速度也会快很多,就给教培机构节省了很多时间。
其次,是教研的输出问题。
公立校的老师,因为缺乏分享,教研方面发力不足,大部分时间都要靠老师自己摸索,一般3年才能培养一个老师,而私立学校拥有完善的教师培训、教研体系,三个月就能培养一名老师。
教研输出是可以把一个老师的教学经验、成果,具象化出来,方便更快速的复制。
再次,是老师的教学输出。
不同老师教学的输出的差异比较大,尤其是名师与一般老师相比更为明显。一些机构在向外扩张开分校的过程中,来不及快速招到大批的优秀老师,就借助互联网的力量,采用双师的模式。双师由于其教学的标准化,能够快速的复制。
拥有更高起点的教师基础,标准化的教研输出,标准化的教学输出,教培机构的复制速度就会极大提高。
管理
不同于制造业、互联网行业,服务行业存在明显的规模不经济。
服务业一般一个人服务多少人是相匹配的,当规模增大时,边际成本反而可能会增加,边际效益对应下降,因为人增多,反而因为多设置的管理层,管理成本增加,会消耗更多的成本。
教培机构在发展的过程中,就会面临一个管理的问题,规模越大,管理方面的规模不经济效应越明显。
管理方面的成本,也限制了教培机构的发展。
老师的管理最难,成本相对更高,而辅导老师、助教辅导老师的管理更容易一些,成本相对更低。
近年不少机构在开分校的过程中采用双师模式,就是借此降低机构管理的难度,减少机构的管理成本,从而提高扩张的速度。
除了关注发展问题,不少校长还关注教培机构发展的终局问题,尤其是在科技对教育行业形成重大冲击的时代。李川老师从用户、趋势、竞争对手帮大家拨开教培机构发展终局问题的迷雾。
看用户
首先需要明确教育的本质。
教育的本质一方面是传道授业解惑,另一方面是激励鼓舞唤醒。教培行业,一是解决知识问题,二是解决服务问题。
纵观各大教培机构的招生现状,一般续班率高的,辅导老师教学效果不一定是最好的,但一定是特别用心、有责任心、有爱心的。
某机构的教务老师,在考察老师的教学质量时,尝试了很多种方法,最后发现通过从外面直接观察有多少人在看黑板,来判断老师讲得好不好,效果特别明显。
这里教务老师间接通过学生了解老师的教学水平。
教培行业,知识获取方面,辅导老师的作用渐渐被人机交互取代,人工智能无论如何发展,也不能取代老师对学生的情感倾注。
线下教培机构的教育知识属性,可能会被替代,但教育的服务属性是其他线上机构没办法取代的。
看趋势
前面5000年教育发展并没有太大变化,从2014年开始,教育行业每年至少以一倍的速度变化。
为什么过去5000多年教育的发展没有太大的变化?
从中医和西医的对比,就能看出来。中医发展几千年,1个人要看所有的病,每一个方面能放到的经历有限,发展的速度非常慢。而西医虽然才发展200多年,但医生们分工化操作,每个领域划分得足够细致,医生们有机会把一个方向研究透。
当技术与教育结合,教育发展速度就会发生翻天腹地的变化,未来10年教育的变革会超过过去5000年。
需要明确这里的技术不仅仅是互联网,还包括ABC(人工智能、大数据、云)。
当前科技与教育刚刚结合,还处于一个摸索的阶段,可能一些机构在借助科技发展的过程中遇到了一些问题。但需要明确的是,教育和科技结合是大势所趋,早一点跑通,也就给了机构发展更多的机会。
看对手
2014年以前,在线教育处于摸索期,而彼时的线下培训市场风生水起。随后几年,在线教育企迅猛发展,线下机构单科一期招生2万,已经很不错了,而线上机构轻松实现单科10万以上的同时在线听课。
在线网校迅猛发展,教师传道受业解惑的属性越来越多的被线上AI取代,线上获客的优势明显。但不管如何借助线上,面对面信息沟通的优势没有办法被取代。
面对竞争对手,线下教培机构一定以空杯心态去学校,思考线下可以借鉴的模式,并充分发挥线下的服务优势。
弄清楚影教培行业发展、终局的深层次问题,明确教育行业的总趋势在哪,
当你从用户、对手、行业趋势3个角度思考去教培行业问题,你会发现当下的很多问题都能迎刃而解。通过教育本质摸清影响教培机构发展的关键因素,最终看清教培机构终局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