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揭秘中国龙图腾

2017-09-03 王之 奥富兹秘境


相传,轩辕黄帝经过五十三战,打败了蚩尤,平息了战争,统一了三大部落,七十二个小部落,建立起世界上第一个共主的国家。黄帝打算制定一个统一的图腾。开始,黄帝手下的谋臣建议不再搞新图腾。理由是黄帝功德无量,天底下无人能比得上。

就沿用黄帝部落的图腾,一统天下。黄帝说:“万不可这样做,各大小部落都拥戴我为尊长。我怎么能辜负群民重望,独断专行,以大欺小,以强欺弱呢?”接着黄帝又说:“这是蚩尤的作法,我们万万不能这样做。”黄帝叫仓颉写了个通告,要求原来各大小部落把使用过的图腾,全部献出来,再由原来各大小部落选派一个代表,前来黄帝宫中,共同商议制定新的图腾。


谁知,通告一发出,各个大小部落都送来了本部落原先使用过的图腾。一下子就摆了上百个。其中蛇图腾、鹰图腾、马图腾、鱼图腾、熊、豹、羊、象、狗等各种各样的图腾。这下可把黄帝难住了。究竟采用哪个图腾好呢?他一时拿不定主意,黄帝召来身边的谋臣,常先、大鸿、风后、力牧、仓颉等。

征求他们的意见。大家你一言,他一语,各抒己见,有人同意用这个图腾,有人主张用那个图腾。最后,仍然没有定下来。大鸿着急地说:“黄帝心思太多了,随便用一个图腾就对了,何必这样挑来选去,太麻烦了。”黄帝耐心地说:“我们是一个新统一起来的大部落,不那么简单,处处都要谨慎从事,绝不能草率。一定要照顾原来各大小部落的情绪,要搞一个有团结象征的图腾。

亲,防失联请添加小编微信号,欢迎勾搭!

不然,又有分裂的可能。”众谋臣听了黄帝这一席话,觉得很有道理,连连称赞。惟有大鸿赶忙纠正他的话说:“我是带兵打仗的,对图腾这些事不懂,刚才说的话全当没说。”大家一听都笑了。

制定新图腾的事,搅得黄帝几天几夜没有睡好觉。有一天夜里,天下暴雨,吼雷闪电,黄帝发现电光一闪,一条明亮的光线,一闪而过,深深映在黄帝脑海里。第二天,黄帝单独叫来仓颉和风后,把他昨夜看到的霹雷闪电的形象,向仓颉和风后讲述了一遍。然后,黄帝指着各大小部落的图腾说:“我看为了照顾各个部落的情绪,咱们参照各部落图腾的特点,应该制定这样一个图腾:蛇的身,鱼的鳞,马的头,狮的鼻,虎的眼,牛的舌,鹿的角,象的牙,羊的须,鹰的爪,狗的尾。组成一个特别的图腾。把原来各大小部落图腾都分别用上一些,要说照顾,这也算真正照顾周全了。可是,组成这样的图腾像个什么东西,叫个什么名字?”仓颉说:“黄帝,这个图腾在世界动物中,谁也找不到它,谁也无法伪造。我想,咱们给它取个名字,叫做‘龙’!既能腾云驾雾,又能翻江倒海。”


黄帝捋着胡须,轻轻踏着步子,细细琢磨了半天,然后,果断地说:“好!就叫‘龙’。”从此以后,龙就成为中华民族吉祥权威的象征物。谁也不能侵害它,就连黄帝也带头崇敬它。这就是“龙”的来历。

龙图腾的传说可信吗?

曲现龙

《说文解字》中解:“龙,鳞虫之长,能幽能明,能大能小,能长能短,春分而登天,秋分而入渊。”华夏民族自称是“龙的传人”或“龙的子孙”,中国的龙,具有图腾的基本特征,它是华夏各民族共同崇奉的图腾神。神话传说黄帝乘龙升天,颛顼[zhuānxū]乘龙而至四海。那么,有没有文物说明龙的形象和来源呢?




河南濮阳西水坡蚌塑龙

濮阳位于豫北平原之东部,西面有太行山,东面有黄河,隔黄河与鲁西南丘陵山地相连,北面与冀南的华北大平原相接,属中原的中心地带。相传濮阳是帝颛顼之墟。6000多年前濮阳西水坡先民的蚌龙图,跟传说中的黄帝、颛顼骑龙时间、地点等如此吻合,这也许就是我们华夏民族龙图腾崇拜的来源。《史记·五帝本纪·集解》中曾经记载:“颛顼都帝丘,今东郡濮阳是也。”据专家根据年代、规模以及形制和格局猜测,蚌塑龙墓群有可能是五帝之一的颛顼的古墓葬群。


妇好墓玉龙

中国国家博物馆收藏的商代玉龙,约公元前14~前11世纪,安阳市殷墟妇好墓出土。高5.6厘米,长8.1厘米。器玉质呈墨绿色,间有褐色沁斑。圆雕玉龙,龙首微昂,双角后伏,“臣”字状目,眼珠突起,鼻部微凸,张口露齿。龙身于右侧盘曲,尾尖内卷,两短足前屈,各有四趾。中脊饰扉棱,身、尾饰双线阴勾菱形纹、鳞纹,左足外侧饰云纹。这些程式化的纹样,既反映了商代艺术的成熟,又是时人对于龙的诠释。

龙的形象和龙文化渗透到中国人的思维和生活之中。《易经》乾卦的爻辞用潜龙勿用、见龙在田、飞龙在天、亢龙有悔、群龙无首来表达中国人的哲学思维。人们的日常生活用品上,也喜欢用龙的形象。


唐朝盘龙铜镜


明朝青花海水云龙纹扁瓶

皇帝穿龙袍、坐龙椅、睡龙床;皇宫建筑用龙的形象雕梁画柱;皇帝成为真龙天子。


       故宫龙椅


      故宫龙雕

龙在传说里有多种类型,共同特点是躯长、眼睛突出、嘴边有长须、四只爪子、鳞片大、腥味浓烈、叫声如牛。龙的传说和龙文化是中国等一些东亚国家的历史传承,是中华民族最具代表性的文化象征之一。

中国有关龙的词语很多,龙腾虎跃、龙飞凤舞、画龙点睛,估计罗列上百个也不是什么太难的事情,中国人也一直自称“龙的传人”。 世界上没 有龙,它只不过是一种图腾而已。那么它的原形是什么?


时至今日,对这个问题的猜测很多,众说纷纭,莫衷一是,但大都难以使人信服。归纳一下,大致有以下几种:

蛇:对这一说法相信的人很多,但令人不可思议的是,后人知道“画蛇添足”的可笑,难道我们的祖先竟然不知道这个简单的道理吗?

恐龙:持这种观点的人有点类似飞碟迷们,看到天空中出现异常现象无法解释就用飞碟来懵人,恐龙灭绝亿年以后才有了人类,难道我们的祖先通过时光隧道看到了恐龙?太富有想象力了。

马:有人引述《周礼·夏官》中“马八尺以上为龙”中的一句似是而非的话作为佐证来证明自己的观点,且不说马与我们常见的龙的雕塑或画像有何相似之处,估计周王朝的出现应该在龙图腾产生千年以后了,《周礼》中的这句话应该也是一种推断,难以作为直接的证据。


有一次看凤凰卫视的节目“一虎一席谈”,一个60岁上下气质不凡的学者模样的嘉宾,穿一件白大褂,留着张纪中一样的大胡子,发表了对龙图腾原形的看法,大意是龙纯粹是一种想象出来的东西,组合了多种动物的特征,如蛇身、鱼鳞、鹿角等等。估计这位学者一定是看奥特曼走火入魔了,以为中国古代的祖先没事了就凭空想象一样东西拿来顶礼膜拜。


图腾的出现有其必然性,各民族大都有自己的图腾崇拜,它可能是某种动物或植物,甚至也可能是一种无生命的物体,例如古匈奴人的图腾为狼,古罗马的图腾为鹰……不管以什么为图腾,一定有各自的渊源。图腾一般都出现在一个民族或部落形成的初期,就中国人所崇拜的龙而言,其实最初只是夏部落的图腾,而商部落也同样有自己的图腾,《史记》中记载有“天命玄鸟,降而生商”,于是玄鸟便成了商部落的图腾,而玄鸟的原形是什么也无从考证了,但这种图腾并未消亡,而是变成了和龙齐名的凤凰,而今也成了中国的象征。


龙图腾的原形一定具有三个特点:首先是形似,人的想象力尽管很丰富,但仍然难以摆脱现实的束缚,这从各国所拍摄的科幻影片中外星人以及日本所拍摄的垃圾电视剧《奥特曼》中各种怪兽的形象设计中就可以看得出来,尽管奇形怪状,但总是以人或地球上的某种动物为蓝本,所以龙图腾的原形与今天已经艺术化了的龙的形象一定有非常高的相似度。第二个特点是龙图腾的原形一定是一种亲水动物,这一点也应该不会有太多的疑问,各种传说中龙都生活在水中,如东海龙王、西海龙王等,而且中国含有龙字的词语大都与水有关,如龙潭虎穴、猛龙过江、上山的猛虎,入水的蛟龙等等。第三个特点是,作为龙图腾原形的动物一定是凶猛无比,甚至可以称得上凶残。相信一定会有人对此提出异议,因为受到国人顶礼膜拜的龙一直是吉祥喜庆的象征,但这恰恰符合人们的行为方式,面对强大的恶人或恶势力而无力反抗时,就会采用供奉或崇拜的方式祈求对方手下留情。有个词语叫“敬畏”,其实这个词存在次序的问题,我们尊重一个人并非因为他多么可敬,恰恰相反,我们对其毕恭毕敬是因为对他的恐惧。这同样也说明一个事实,古今中外许多在世或在位时被人吹捧歌颂的领袖人物,却往往是一个十足的恶棍,就像前苏联的斯大林,伊拉克的萨达姆,朝鲜那个姓金的,还有……


通过以上的分析,我们可以做出非常合理的推断,中国龙图腾的原形一定是----鳄鱼。


这个观点并非我自己的发明,有人提出过,并未成为主流,但我非常赞同,虽然提不出直接的考古证据,但可以从心理分析的角度做一些补充。


在古地质年代,地球上并没有广袤的华北平原,如今的小浪底原来是黄河的入海口,五岳独尊的泰山也只不过是茫茫大海中一座孤零零的小岛。黄河携带着大量的泥沙日夜不停地进行着造陆运动。入海口不断延伸,由于没有固定的河道,每年雨季来临,不受束缚的河水争先恐后归入大海,造成冲积扇平原上沟壑纵横,河汊密布,沼泽遍地。等到洪水退却,平原上呈现一幅梦里水乡的景象,可以想象当时的华北平原一定是“洪湖水啊,浪呀嘛浪打浪,洪湖岸边,是呀嘛是家乡”的壮丽景观。


到了7、8000年前左右,我们的祖先渐渐从黄土高原或从其他方向迁徙至这片神奇的土地上,为了争夺这片肥沃的土地,炎帝和黄帝两大部落进行了一场旷日持久的战争,因为势均力敌,双方做出了妥协,化干戈为玉帛,并且结成联盟对付共同的对手蚩尤。兄弟同心,其利断金。蚩尤双拳难敌四手,最终战败被杀,蚩尤部落被炎黄部落一路追杀,最后躲在长江以南的崇山峻岭之中,他们的后裔逐渐演变成了今天的苗族。


根据地质学家的测算,当时的地球正处于冰河纪的末期,华北平原以暖湿气候为主,黄河上游地区冰雪融化速度加快,加上雨季集中,洪水泛滥成为一种常态,这样的地理和气候环境极适合鳄鱼的生存,凶猛的鳄鱼在这里找不到天敌,处于“独孤求败”的地位。而此时我们的祖先已经渐渐进入农耕文明,人口的繁衍速度也在加快,在一般正常的年份,人和鳄鱼并不发生直接的激烈冲突。曾几何时,地球气候突然发生了剧烈变化,千年一遇的洪水来临,黄河中下游所有的河道全部壅塞溃堤,洪水肆虐,一片汪洋,人们惊恐地发现大大小小的河道湖泊沼泽完全成了鳄鱼的天下,并且显示出了凶残的本性,“人挡杀人,佛挡杀佛”,任何动物遇到鳄鱼都逃脱不了被蚕食的厄运,惊恐之余,人们开始纷纷猜测这是何方神圣?部落首领们经过一番讨论,认定鳄鱼一定是这场大洪水的元凶,万万开罪不得,于是下令各部族画影图形,顶礼膜拜,并将之尊称为“龙”。


由于气候的变迁,黄河中下游地区逐渐变得寒冷干燥,水域面积缩小,鳄鱼的生存环境恶化,一到冬季,气温骤降,埋在沙子里面的鳄鱼蛋被冻成了冰块,失去了孵化的条件,鳄鱼在华北平原绝迹成了无法挽回的事实,但它在夏部落中仍然受到崇拜,各部族仍将其作为自己部落的守护神,但由于其原形已越来越难以看到,同时由于文字尚未形成,人们对鳄鱼的认识只能来自于祖辈的口述,在口述的过程中又不免添加一些臆想的成分,当年那种被称为“龙”的鳄鱼又增加了许许多多令人难以置信的本领,腾云驾雾,呼风唤雨,同时,画笔下龙的形象也更加完美,龙爪下增加了片片祥云,身材更加柔软修长,原来后背上疙疙瘩瘩的凸块变成了整整齐齐的龙鳞,而且原来额头上的短角被美化成龙角一样的形状。


科学家的研究证明,动物的进化来源于基因的突变,其实人类文化发展的进程也同样具有突变的特点,一次大的历史事件甚至是大的灾难会对文化发展起到极大的促进作用,中国远古时期的这场大洪水在中国文化的形成过程中就具有标志性的意义。


无独有偶,与中国远古时代的这场大洪水同样具有历史性意义的还有一个,就是圣经《旧约全书》中所记载的诺亚大洪水,而这次大洪水对世界文化的发展意义更为巨大。经常有人对分别位于亚洲大陆东西方的这两次灾难进行比较,与东方的大洪水所不同的是,犹太人将灾难的起因归于上帝对人类的惩罚,人类的罪恶越来越大,并且不再信奉自己,世界上只剩下了一个“义士”诺亚,除了诺亚一家外所有其他人全都是该死的混蛋,于是耶和华便神谕诺亚制造诺亚方舟,经过了一百五十天以后,下令止雨兴风,风吹着水,水势渐渐消退。诺亚方舟停靠在亚拉腊山边。


诺亚大洪水对基督教的形成有着极为重大的意义,我经常思考一个问题,为什么西方的这场大洪水促进了宗教文化,而东方的大洪水只是产生了原始的龙图腾,而没有形成宗教呢?


我的答案是,这与人们对待这两场灾难的态度有关。按照圣经的描述,诺亚一家在洪水面前只是消极的逃避,并未发生任何“与天斗,与地斗”的壮举,诺亚完全相信洪水是不可战胜的,只有顺应上帝的安排,所以对上帝应该绝对的信服,“理解要执行,不理解也要执行”,在万能的上帝面前任何作为都是徒劳无功的,这种绝对信仰是宗教产生的最基本的条件。而在东方的大洪水中,我们的祖先并没有束手待毙,而是以积极的态度应对这场灾难,并且出现了中国历史上最伟大的可歌可泣的事件----大禹治水,并且直接影响了龙图腾向宗教的发展进化。


每个中国人都对大禹治水的故事略知一二,还为他公而忘私、勤劳勇敢、孜孜不倦的奋斗精神所感动,三过家门而不入的故事至今还津津乐道,并且有关大禹治水时留下的神迹也遍布各地,我现在居住的城市三门峡因大禹而得名,大禹用神斧将阻挡大河的高山劈成了人门、鬼门、神门三道峡谷,滔滔大河得以东流而去,如今挺立在三门峡大坝下方200米的被喻为中华民族精神象征的中流砥柱就是大禹治水时留下镇河的柱石,经过几千年的冲刷,至今仍然傲然屹立在滚滚激流中。由于大禹的丰功伟绩,极大程度上限制了洪水所造成的灾害,这也使人们相信,尽管“龙”威力非凡,但也并非不可战胜的,于是对“龙”的崇拜之情就大大地打了折扣,使得中国的龙图腾没有形成圣经中耶和华那种绝对的权威,从而也失去了一神教产生的基础。在以后的文学作品中,龙的形象并没有那么完美,也并非不可战胜,七岁的孩童哪吒手持火尖枪、脚踏风火轮,大闹龙宫,战胜龙王的故事被人津津乐道,那个石猴孙悟空从东海龙王的龙宫里抢走镇海之宝“如意金箍棒”的事迹更是妇孺皆知,这也使得中国的文化更加丰富多彩。


第一次接触圣经故事是在大一的时候,作为我们英语泛读的材料,出于对独裁专制的厌恶,我非常反感这些故事,凭什么不崇拜你就要发洪水毁灭人类?为了试探摩西的忠诚,甚至要求杀掉自己的孩子,太残忍了吧?简直岂有此理,真是岂有此理透了!


但如今的我变得平和了许多,虽然不相信这些神话,但对上帝有了更新的认识。我们不必将耶和华看做人格化的神,如果把它当成我们所赖以生存的自然界,一切荒诞的神话都变得合情合理了,对自然要充满敬畏,不能为了享乐而对大自然予取予夺,这是人类对大自然的犯罪,迟早会受到大自然的惩罚。南极上空臭氧层的破坏,温室效应、地球变暖的加速,地球荒漠化的扩大不正预示着大灾难的来临吗?


自然对人类的报复正在步步紧逼,人类的末日正在显现……


敬畏自然吧,可怜的人们!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