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

专题:聚焦沙特反腐

2017-11-10 王之 奥富兹秘境

阅读提示:本文有数篇相对独立而又关联文章组成,请耐心或选择阅读,更多精彩请点击上方蓝字“奥富兹秘境”关注本公众号,如果觉得本文不错,请在页面末端点赞、留言或打赏,谢谢您的信任和支持!

沙特或处在历史的十字路口

最近一段时间尤其是近几天来,一系列政治与外交事件把海湾大国沙特推向了国际舆论的风口浪尖。

在年轻气盛的穆罕默德王储的领导下,沙特在“2030愿景”下积极推动全面改革,尤其是改革阿美石油公司、投入巨资兴建红海沿岸“尼尤姆”新城建设、赋予妇女驾驶权、推动伊斯兰教温和化等举措,都彰显了沙特王室前所未有的改革力度,并引起国际社会的高度关注。但最吸引世界眼球的事件莫过于对包括数位王子在内的政治、经济和商业要员发起反腐风暴。与此同时,沙特与也门胡塞武装之间发生互射导弹的事件,与沙特关系密切的黎巴嫩总理哈里里辞职,一位沙特王子坠机事件同时发生,都使世界对沙特波谲云诡的形势充满了疑惑。


沙特局势令人眼花缭乱,贯穿其中的主线是以萨勒曼父子为核心的统治集团寻求政治、经济与社会变革的强烈诉求与长期积累的历史沉疴之间的巨大矛盾张力。具体说来就是国王萨勒曼和王储穆罕默德力图以自上而下的强势手段肃清阻碍变革图新的障碍,但又由于发力过猛而触动沙特政治、经济和外交等多个层面复杂矛盾,并令外界产生沙特是否会陷入严重动荡的担忧。

因此,沙特的改革诉求和举措无疑值得肯定和期待,但其潜在政治风险又令世界捏把汗。


从某种程度上说,沙特或许正处在一个关键的十字路口,改革功成将惠及沙特和中东地区,如出现不测或引发局部乃至全局性动荡,则将危及沙特自身稳定,并加剧本已动荡不安的中东局势。其原因大致有如下几个方面:


首先是沙特改革与集权之间的矛盾张力。自1932年建国以来,沙特阿拉伯一直以传统保守闻名于世,传统君主制、政教结盟、石油美元、沙美同盟构成其合法性根基和权力保障,并多次躲过各种革命的涤荡而长期保持政治稳定。但2011年以来“阿拉伯之春”的政治压力和2014年以来低油价的冲击,都使沙特的政治经济面临严峻挑战。为改变饱受诟病的老人政治,萨勒曼国王就职以来两次废储,实现继承“兄终弟及”到“子承父业”进而完成沙特国王的年轻化,同时赋权王储穆罕默德推行以“2030愿景”为框架的政治经济改革。“萨勒曼王朝”不断集权化的目的在于推进改革,但在易储和反腐过程中不断剪除其他政治势力,既是其根基不稳的表现,也极易加剧王室争斗,毕竟在沙特的历史上就出现过逼宫和国王遭刺杀等恶性事件。


其次是保守、温和、自由主义等多种意识形态的矛盾张力。在意识形态和社会领域,保守意识形态、思想观念在沙特仍有很大的影响,这也是穆罕默德王储极力推进社会改革,提升妇女权利,倡导温和伊斯兰教的原因所在。


尽管如此,沙特王室的改革距离长期存在的自由主义力量的要求仍相去甚远;而“伊斯兰国”等极端组织及其支持者则视沙特王室为“冒牌的伊斯兰”和“美国的傀儡”,并主张对沙特政权发起攻击。在此背景下,沙特王室推动伊斯兰教温和化的努力既面临自由主义进一步要求其改革的压力,也会招致极端组织的仇视甚至是暴力恐怖袭击,这是沙特王室必须正视的意识形态挑战和现实威胁。


最后是外交理性和激进之间的矛盾。沙特的改革无疑需要相对友好的周边环境和地区环境,沙特外交日趋活跃是出于维护自身利益的外交理性,但近年来沙特却陷入了贸然出击、四面树敌的尴尬境地。

穆罕默德出任王储以来,沙特在地区外交上更加冒进,在继续在叙利亚、伊拉克、巴林等问题上与伊朗角力的同时,沙特于2015年以来对也门胡塞武装进行空袭,至今难以功成;2016年1月沙特与伊朗断交危机导致双方地缘政治对抗日趋固化;2017年6月以来沙特与卡塔尔断交危机导致海合会和阿拉伯世界进一步分裂。这些冒进政策不仅使沙特面临投入巨大、进退失据的困境,同时使其对美国的依赖进一步强化,而美国则依靠唆使沙特与伊朗对抗坐收渔利。总之,沙特外交冒进导致的地区环境恶化显然不利于其集中精力进行改革。


综上所述,沙特或许正处在一个决定其命运的十字路口,沙特的改革诉求和举措值得嘉许,但如何妥善拿捏改革的节奏和火候,如何化解盘根错节的内外矛盾,如何平稳消解异己力量,尤其是避免历史上血腥的宫廷权斗,都是萨勒曼和穆罕默德父子面临的严峻挑战。

沙特不稳定的背后,是自信还是自卑?

沙特阿拉伯这两天大新闻不断,王子高官接连落马,甚至还出现了飞机坠毁的戏码,让人不禁怀疑这个土豪国家究竟在酝酿什么变局。



作为今日阿拉伯世界的代表,沙特阿拉伯的“开放性”有目共睹,但在这种表面的开放性下,它的保守和神秘往往令人迷惑。对近期沙特新闻的解读,也往往流于表面,很难从现代阿拉伯国家社会矛盾的深处去看待这些现象。


今天的文章,就带你看看现代阿拉伯社会表面上的种种不和谐,背后有着怎样深刻的矛盾动机。也许见识了这些矛盾之后,你就能自己分析出沙特最近新闻的深意所在。



等而下之的文明


在今天的阿拉伯国家,追寻阿拉伯文明遗产是一种典型的政治正确。


阿拉伯文明在欧洲的蒙昧时代确实创造过相当不俗的文明成果,在航海、数学、天文、经济各领域都站在当时世界的前列。即使是欧洲人,也不能不承认阿拉伯人作为当时文明守护者的价值。


贾比尔,现代化学之父

一位具有熟练技巧的实验家

十四世纪他的著作

被翻译成拉丁文传入欧洲

推动了欧洲化学产业的发展


一个为人熟知的例子是,催生欧洲文艺复兴的希腊罗马书籍,很多是从阿拉伯人的图书馆中转译回欧洲的。大航海时代开启早期,欧洲的航海家也需要咨询阿拉伯商人关于南方水路的问题。


13世纪的阿拉伯语手稿,

描述苏格拉底与他的学生进行讨论。


但是自从18世纪欧洲引领了近现代文明革命之后,阿拉伯文明的地位便一落千丈。一开始保持着开放心态,迎接欧洲文化成果的阿拉伯人很快发现,欧洲文明和阿拉伯传统文化格格不入。其实这种冲突在欧洲本土也发生了,但是由于是一种内生性的变革,保守势力的退让尚可完成。


阿拉伯联盟与欧盟的现代格局


但对于阿拉伯人来说,新的秩序挑战了原有的生活模式还在其次,最严重的问题是,自己成为了新文明鄙视链条中等而下之的文明。阿拉伯式的生活方式在欧洲人看来是落后的、保守的,这让阿拉伯人很有一种被侮辱的感觉。对于这一点,中国人应该不难理解。


嗯。保守。


这两种被鄙夷的情绪还有所不同,宗教矛盾和地缘上的接近,让欧洲对阿拉伯世界的鄙夷还带有某种报复色彩。几个世纪以来,欧洲人终于觉得自己是更强大、更进步的力量,扬眉吐气的感觉必须抓紧体验。


讽刺西方对沙特政策的漫画


但与此同时,一些欧洲的研究者也开始意识到了传统阿拉伯文明中的优秀部分。对阿拉伯文明的再发现,成为了由西方主导的一项热门学术运动。这种再开发不仅包括阿拉伯世界的伊斯兰文明,还包括位于阿拉伯世界的更古老的文明成果。



一冷一热,两种态度的反差让阿拉伯人的认知开始出现了偏差。西方人一方面表现出对传统阿拉伯生活方式的嫌弃,另一方面又有对阿拉伯古代文化的痴迷。最让人疑惑的是,西方人一旦开始对现代文化认祖归宗,就会发现阿拉伯文明对文艺复兴的价值极高,甚至将其纳入了西方文明的基础中。



迷惑的阿拉伯人开始寻找这种偏差的内在逻辑。他们发现,自己如果全盘接受西化,会因为并非这个价值体系的土著而显得笨拙;而如果恢复阿拉伯文明的传统,反而会再次唤起西方人对自己的尊重,正如西方人尊重他们祖先的文明成果一样。


对西式文化的认同

沙特和埃及领导人各有看法


于是,阿拉伯人在拥抱西方文明一段时间之后,又退回了原有的传统生活中。这种趋向于保守的心态,是极端宗教思想沉渣泛起的原因之一,这也变成了对抗现代西方文明的一股力量。但是本质上,这种所谓的“阿拉伯化”,是包裹着一层头巾的“西化”,只是他们太过敏感而骄傲以至于不愿意承认罢了。


阿拉伯人的传统宴席

在这个外壳下

很多人其实已经西化


逃离鄙视链


这种表面上从西方世界的抽离,是阿拉伯人能找到的逃离鄙视链的唯一方法。从历史遗产中尽可能地发掘和西方现代文明不同的元素,成为了阿拉伯世界的焦点。


但是这种抽离是一种饮鸩止渴,会带来两个严重的副作用:一是用西方视角评价自身;二是让阿拉伯世界集体罹患拖延症。


副作用也有好处

沙特女性被允许开车

就是一种解放


想要逃离西化,却又用西方视角评价自身的奇特现状,来自于阿拉伯人对一个观念的自豪感:西方现代文明有强烈的阿拉伯文明基色。很多阿拉伯学者致力于证明,正是阿拉伯人把平等、诚信、公平等概念传播到了西方。既然阿拉伯人是老师,那就不能做得比西方的学生更差。这样,就免不了要用西式的观念标准来看待阿拉伯世界的事务。


不如把建筑也换成以前的样砸


其实不仅阿拉伯世界,整个中东都被传染了这一观念。这还主要是因为中东的石油产能,把它放在了西方世界经济版图的“中心位置”,西化的评价方式往往不得不出现。


如果没有石油产业的支撑

中东诸国还会如此重要么?


当然这种行为和观念上的撕裂并不是中东的专利,几乎所有的发展中国家或多或少都在经受这样的变革。用西方式的观点评价自身,是一个地区对接世界经济的前提条件。和西方世界的贸易关系越密切,观念的变化就要越深入。不过观念的转变并不是一朝一夕的事,在表面的新观点下,旧有的文化传统往往极为顽固。


沙特首都利雅得


伊朗在上个世纪的西化又伊斯兰化,可以认为是这种矛盾在阿拉伯世界之外的一个投射。巴列维王朝的统治者们希望通过全盘西化,把自己纳入西方人的政治版图中,进而提高伊朗的竞争力。但是西方模式套用得太快太生硬,很快出现了水土不服的现象。


沙特估计就没把

波斯人-波斯语-什叶派的伊朗

当穆斯林兄弟看待


最终,伊朗的宗教势力冒头,唤起了民众对现有秩序的不满,一场伊斯兰革命由此诞生,干脆彻底排斥了西方世界的影响。表面上看,这次革命是由于统治者操守的污点、人民低下的生活水平等原因催生的。但本质上,这就是伊朗固有文化对新来的西方文化之间产生了排异反应。


伊朗伊斯兰革命游行


排异反应不可能只有伊朗一家独有。只不过在伊朗,这种反应由于王室的贪功冒进和革命者浓烈的宗教色彩被放大了。和这些头脑发热的波斯人比起来,阿拉伯国家的矛盾心理更加隐蔽,但是确实存在。


最典型的例子就是沙特阿拉伯。这个国家没有什么历史,更没有在阿拉伯文明的序列里留下过什么值得一提的成果。但这个国家现在却成为了阿拉伯世界的代言人。


兴起于半岛内陆的沙特家族

在圣裔哈希姆家族看来

简直就是野蛮的篡位者


沙漠服装、枣树、弯刀、骆驼……这些典型的沙漠元素是西方人眼中的中东,沙特人就把这些元素全部拿来装点自己。以至于他们看上去比历史悠久的叙利亚、约旦、埃及人更像是阿拉伯人。


从沙特的国旗国徽就能看出来


在形象上,他们彻底脱离了西方世界的控制。可沙特人隐藏在沙漠长袍之下的生活方式,也许比西方人更西方。


门里门外的


沙特土豪购买西方奢侈品是家常便饭,当地的高档场所除了餐食是清真的以外与西方世界没有什么区别。西方式的生活节奏,也是当地很多中高层人士所向往的。


人不如猫


他们从来也没有真正脱离西方中心论的影响。


幼稚的拖延症


至于阿拉伯人由于表面保守化而逃避解决现实问题的毛病,在这个世纪以来的各种中东问题中体现得更为明显。


由于不愿意承认西方文明的优势地位,阿拉伯人倾向于在遇到困难时,设法套用自己的辉煌历史。但古代的经验并不能直接作用在现代社会。陷入两难的阿拉伯人于是选择放弃治疗,任凭拖延症蔓延。


无论多辉煌,始终是过去的

图为13世纪的医学手稿


阿拉伯国家的实权君主制一直饱受外界诟病。在世界各国基本法制化、平民化的现代,能让王室保有这么大的权威,很有阿拉伯特色。


“沙特”先生不止一位


中东特殊的能源经济模式让人们缺乏优化体制的动力是一个原因,对政治西化的恐惧则是另一个原因。阿拉伯人担心一旦他们也转型民主制,就会失去阿拉伯人的特点,从而成为西方人眼中的四不像。与其被人歧视,还不如跳出这个评价体系。


沙特也还有死刑制度

位在首都利雅得市中心的迪拉广场是公开斩首的地点,因此有“司法广场”或“劈斩广场”如此的称号


阿拉伯式的外交也充满了中古时代的风味,而绝非现代外交应有的面貌。沙特带领一众海合会会员国集体封杀卡塔尔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理智的外交谈判、妥协,在这里变成了找人传话、互不相让。说这是外交手段还不如说,这是一群小孩子在赌气。


对卡塔尔的那一次封杀


对待恐怖主义的束手无策,也是这个副作用的恶果。


可能对于阿拉伯人来说,找回尊严才是重中之重(在一个“封建”国家,威望乃维稳之前提),而解决实际问题反而没有那么高的优先度。但是一个困难重重、问题多多的阿拉伯世界,又要怎么获取别人的尊重呢?


为了维持威望

宫斗也是在所难免

天家何来骨肉亲情


为了避免被置于鄙视链底端,阿拉伯人在表面上顽固地保留着自己的传统。有的阿拉伯人甚至相信,自己可以通过模仿辉煌的祖先,再次撼动人类文明。


但残酷的现实是,这种保守既不能让他们回到过去,也不能让他们走向未来。最近沙特接连出现的宫斗新闻和他们所标榜的西方体制之间,没有那么大的鸿沟,两者是统合在社会深处的某个层面上的。


身处时间夹缝中的阿拉伯人,也许是要等到能源经济巨变的那一天,才能想明白这个道理吧。

沙特反腐竟揪出美国丑闻:本拉登与小布什是死党

一个富可敌国的家族和臭名昭著恐怖分子有关系吗?

11月6日,沙特国王突然下令逮捕了11位王子、4名现任大臣、和11名前大臣,同时成立反腐败委员会,由6月份新立的王储穆罕默德·本·萨勒曼领衔。

消息一出全球媒体瞬间炸了锅,一时间各种猜测的声音此起彼伏:反腐、斗争、阴谋…各种观点层出不穷。军武菌并不太关心沙特到底发生了什么,但是反腐名单中一个名字着实让军武菌来了兴趣:

▲本·拉登建筑集团?这细思恐极的名字

是谁创造了这个和基地组织头目同名的组织?本·拉登集团和已经凉了6年本·拉登到底有什么关系呢?

同根同源:本·拉登家族价值50亿美元

许多人都知道本·拉登曾经留学美国,然而在沙特一般只有权贵阶层出身的孩子,才能享受到这样的待遇。由此可见,本·拉登并不是“小混混”出身,他的背后有一个富可敌国的家族!如今本·拉登家族所经营的本·拉登建筑公司已经是沙特最大的建筑公司。其价值超过50亿美元,在全球范围内拥有超过20万名员工。用“建筑巨鳄”来形容本·拉登家族,一点也不过分。而且其还是微软和波音等大公司的股东,拥有这些大企业相当的份额。(防失联及商务合作请加小编微信5392393和QQ同号

本·拉登经手过许多经典、甚至叹为观止的建筑项目:

目前在建的沙特国王塔就是本·拉登建筑集团承建的,预计2019年建成。该建筑高1008米,是人类首座高度超过1000米的高楼。建成之后将超过哈里发塔成为世界上最高的建筑。

▲该楼投资预计达300亿美元

展现出本·拉登公司雄厚的财力和技术实力

麦加的大清真寺的扩建工程也是本拉·登建筑集团负责进行的,扩建预计耗资约合213亿美元。扩建工程包括新建一座礼拜大厅,完工后,总面积将从35.6万平方米扩至81.2万平方米。围绕麦加大清真寺的尖塔将达到11座。

▲麦加的大清真寺正在大规模扩建

麦加皇家钟塔饭店是一栋复合型建筑。总共120层,建筑总高度601米。建筑整体于2004年开工,是世界第四高楼,拥有世界上最大的钟塔,每个表盘的直径达40米。整个工程预计耗资8亿美元,由本·拉登建筑集团承建。

▲似乎每个工程都要创造一个世界之最

本·拉登集团为何能如此牛逼?到底是怎么发家的呢?基地组织的头目和这个富可敌国大家族又有什么千丝万缕的关系呢?

屌丝逆袭:从一贫如洗到富可敌国

许多西方媒体高度评价了本·拉登家族:他是沙特除了王室之外最大的势力,是整个东中最大的经济帝国!随着9·11事件奥萨马·本·拉登成为全球公敌,本·拉登家族也自然背负了不少的“骂名”。然而,这并没有阻挡其家族的财路。

拉登家族的发迹之路要从拉登的父亲穆罕默德·阿瓦德·本·拉登说起。老拉登几乎大字不识一个,他的经商经历是在世界上任何著名商学院都无法学到的。老拉登出生于1908年,上世纪30年代,老拉登从老家也门一个贫穷的农村离开,来到沙特红海沿岸城市吉达,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改变家族的命运。

▲本·拉登的父亲老本·拉登

他是沙特最富有的人之一

由于没有接受多少教育,一开始老拉登只能依靠出卖劳动力赚钱,他每天都帮那些去圣城麦加朝觐路过吉达的人搬运行李,通过自己的辛勤劳动,他有了一笔小的积蓄。不久,沙特宣布独立。此后,在这个中东国家发现了丰富的石油资源,这个独立不久的国家迅速成为了世界上最富裕的国家之一。“黑金”换来的真金白银也使古老传统的沙特社会发生巨变,很多游牧部落开始定居下来,老拉登也是其中之一。

凭着执着的精神和与生俱来的商业嗅觉,老拉登意识到,新兴的沙特需要公路、铁路、机场,也就是说,建筑业是一个很有前途的“朝阳”产业。于是,他将手中的钱全都投进建筑行业,并迅速成为吉达市最大的建筑商。

不过,光有经营头脑还是不够的,老拉登经商最大的成功是建立了家族与沙特王室亲密的关系。老拉登不光经商天赋异常,并且办事细腻、观察力超强,他对沙特王室高层体贴入微,当得知时任沙特国王阿卜杜勒·阿齐兹患有残疾后,他在为其修建王宫时特意加了一条轮椅坡道。此外,为了使这位国王进山旅游更加方便,老拉登还专门为其铺设了一条公路。通过与沙特王室建立良好关系,他为拉登家族日后的兴旺发达奠定了基础。

▲本·拉登建筑集团的官方网站

老拉登的努力没有白费,他很快被任命到政府里专门负责花钱的部门当部长。从此以后,沙特翻修宗教圣地之类的“油水”工程,基本都由拉登家族来承接。老拉登创建的沙特本·拉登集团很快发展为承担整个沙特基础设施建设的“御用建筑商”。

老本·拉登死后,其长子萨利姆接手了家族企业。萨利姆进一步巩固了家族同沙特王室的关系,他成为了时任沙特国王法赫德的好朋友。除了同沙特王室保持良好关系之外,萨利姆还积极与美国政界高层人士接近,与得克萨斯州的布什家族关系尤为密切。

▲布什家族诞生了许多

银行家、政治家和地产大亨

他们与本·拉登家族交过甚秘

2001年,在拉登发动对美国纽约的“9·11”恐怖事件后不久,时任美国总统的布什竟然让拉登家族的13名成员离开美国,布什的这一做法饱受批评。外界认为,萨利姆之前同布什家族建立的良好关系,是促成这一切的重要因素。

阴谋论:恐怖分子的背后不只一个本·拉登

奥萨马·本·拉登是阿瓦德的第17个儿子。他曾在吉达的阿卜杜勒国王大学攻读工程专业。但在1979年大学毕业后却放弃了掌管一家建筑公司的机会,投身阿富汗抵抗前苏联,此后走上恐怖之路。他的人生也彻底发生改变,不过,他并没有放弃自己的经商天赋。

▲年轻的本·拉登和同学的合影

右二便是本·拉登

从1982年起,拉登就开办了好几家公司,并在巴基斯坦、伊朗和海湾国家(主要在阿联酋的阿布扎比)设立了分公司。像他的大多数兄弟一样,拉登以从事高利润的房屋建筑和公共工程为重点。

▲不要看本·拉登一身工地标配

其实身价早已上亿美元

从1982年起,拉登就开办了好几家公司,并在巴基斯坦、伊朗和海湾国家(主要在阿联酋的阿布扎比)设立了分公司。像他的大多数兄弟一样,拉登以从事高利润的房屋建筑和公共工程为重点。他在苏黎世、日内瓦、法兰克福和伦敦等金融市场设立账户,编织出一个错综复杂的银行网,并在瑞典、德国和法国购买武器弹药和先进的电子设备进行恐怖活动。

从上世纪90年代以来,拉登为了实现“基地”的目标,以“基地”的名义进行了大量金融和商业交易,其中包括购买土地用作训练营地,购买仓库存放炸药之类的东西,购买通信和电子设备,向在世界其他国家的“基地”成员及有关的恐怖组织送钱和武器。同时,拉登还成立各种各样的企业为“基地”组织提供经费,为采购炸药、武器和化学品以及为“基地”人员的旅行提供掩护。

▲本·拉登的大儿子阿卜杜拉·本·拉登

他没有追随父亲的“事业”

而是在沉浸在家族中的名车豪宅里

1994年,拉登的兄弟姐妹们对外宣布与他断绝关系,理由是“对他出格的恐怖行为极为不满”。然而,事实上,即使是在拉登发动“9 11”恐怖袭击之后,这些兄弟姐妹也没有完全将拉登抛弃,许多人仍同他保持联系。

拉登一个哥哥的前妻曾对媒体表示:“我绝对不相信拉登家族会不认拉登。因为在这个家,兄弟始终是兄弟,这一点不会因为他做过什么而改变。”事实上,拉登统治下的“基地”组织也一直受到其家族的支持。在“基地”组织早期赞助者名单中,既有沙特前内阁部长,也有中东银行家、企业家。其中,拉登的兄弟占相当大的比例。

▲还有许多本·拉登家族的人打入了时尚圈

他们几乎都是社会名流

然而,至今美国仍然没有切实的证据表明,本·拉登的家族直接援助了基地组织。随着2011年本·拉登被击毙。本·拉登家族与基地组织丧失了直接的联系。本次沙特反腐,与沙特王室交往甚密的本·拉登家族也深陷其中。未来这个富有的家族何去何从,我们还是要关注进一步的新闻报道。

【完】亲·看完如喜欢记得转哦!

免费周易预测请关注本公众号,欢迎垂询5392393(微信QQ同号)


期待您的打赏!

亲爱的读者,您好!我们编辑团队几人都是尽义务尽一份职责,旨在传播真理,唤起更多人觉醒,目前风沙较大,公众号在夹缝中辗转迂回,您的打赏就是对我们工作的认可和鼓励,也是至臻至善的最大推动力!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