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

一段6岁娃教做人的视频,震惊到几百万人

2017-12-01 Frank and Chris 北美1号站


导读

加拿大雪莉和丈夫两人经常吵架,因为看到爸妈吵架闹得不可开交,于是6岁的女儿Tiana说了这么一段话。Tiana这一段3分钟视频网络疯传….

https://v.qq.com/txp/iframe/player.html?vid=j0188s193bu&width=500&height=375&auto=0

(被这个加拿大小宝贝感动了,没有WIFI也要看)

上面这段视频,是一位加拿大6岁女童坦娜,在教育着妈妈雪莉。

如果缓冲还没打开的,请耐心等待一下,务必先看完视频再说,否则你一定会错过一个天使,错过一段超有爱的体会。

在坦娜教育妈妈之前,妈妈雪莉正和坦娜的爸爸争吵。

坦娜打断了他们,把妈妈单独拉回屋里,然后自己坐在楼梯上,开始演讲,批评教育了雪莉三分钟。

她奶声奶气,绘声绘色,手脚并用,劝说妈妈一定要改掉坏脾气,尝试与爸爸和平相处。

坦娜:妈妈,你准备好做爸爸的朋友了吗,OK?

妈妈:OK

坦娜:那就试着不要用高高在上的姿态做朋友,我希望大家都能低一些。OK?

妈妈:OK

坦娜:尽你最大的努力,我希望你不要像刚刚那样对爸爸凶凶了。

我希望你跟爸爸能好好相处,能做朋友。我并没有恶意。我希望大家都能和平相处。

如果连我都能乖乖,我相信大家都能乖乖。我没有恶意。我只是想尽我心中最大的努力,就只是这么简单。

我希望妈妈爸爸所有人都能脸带微笑地生活。

我想你们可以把高高在上的坏脾气改掉。

如果你们都坏坏的,就会变成了怪兽。

如果这世上只剩下一点好人,还被我们(变成的怪兽)吃掉了怎么办。

…………

这个孩子的一段言语传递的是要与人为善,要尊重他人,要让善良的人成为大多数,这是她自己的思想吗?她传递出的是满满的爱心与善意,那这份爱心和善意又是谁传递给她的呢?那接下来我们一起去探究一下这个问题的答案。

我们看看加拿大的孩子在幼儿园都学到了什么。

第一,学会言谢,道歉和原谅。当孩子被放进一个集体环境,l跟同龄孩子相处难免磕磕碰碰,因此托儿所的第一堂课就是培养孩子彬彬有礼,宽容大度的相处之道。
  我记得女儿在婴儿班初学说话的时候,老师强调得最多的就是“Thankyoul”小朋友争玩具,最后别人让给你了,记得要说谢谢;老师喂你把没吃完的饭吃完,记得说谢谢;老师问你渴不泻想不想喝水,你若不需要但也要记得说“No,Thanksl”结果女儿回家后也“谢”不离口我洗了樱桃给她吃,她说谢谢;大哥哥陪她看会儿动画片,她说谢谢;爸爸履行诺言带她去沙滩玩,她也说谢谢。她说得那么自然而然,不厌其烦,倒是我们嫌“不用谢”说得有点多了家人之间用得着那么客客气气吗?儿子在一旁解释:不是客气,是礼貌,是尊重!
  犯了错一定得道歉,这是原则。孩子做错了事,要条件反射地说声“Sorry!”音音每天都会告诉我们,今天谁谁谁抢了玩具又不道歉,结果被老师“Timeout!”(面壁思过);或者谁谁谁虽然道歉了但态度傲孩子可能不简单,但一个言谈举止都很有教养的孩子更会让人刮目相看。  

  第二,学会日常生活礼仪,东西方在待人接物方面的礼仪细节有诸多不同但都是越小灌输越好。我觉得一个能把唐诗倒背如流的孩子可能不简单,但一个言谈举止都很有教养的孩子跟会让人刮目相看。若你一不小心打个饱嗝,别忘了说声“Excuse mel”(不好意思!)若听到对方打喷嚏,你最好记得说“Blessyoul”(保佑你!)而对方会回答“Thank youl”(谢谢!)你再说声“You are welcomel”(不用谢!)咳嗽的时候,请用手臂掩口,让咳出的细菌到你衣袖里而不至于四处散播;打哈欠的时候也请用手掌遮口,以掩不雅疲态;吃饭时若想讲话,要吞下口中食物后才开口,不要边嚼边说;嘴里有骨头或果核时应用手指夹崮而不是直接吐到碗碟里;公共场合说话不能太大声,如果有人大声,请以食指贴唇,“嘘”一声表示对方请安静…

  第三,学会示爱。我们不担心孩子得到的爱太少,但往往会忽略教孩子向别人表达爱心。孩子爱父母爱家庭,是本能的Love;爱老师爱同学爱朋友以及爱所有认识与不认识的人,更多的是Care(关爱)。如果人人都Love和Care,这个社会还会冷漠吗?托儿所没什么学习任务,玩玩乐乐打发时光的同时,教孩子趁节日示爱大概就是个重要任务之一。“情人节”(西方的真正含义是“爱心节”),“母亲节”,“父亲节”都是孩子们最忙碌“示爱”的时候。在老师的指导下制作各种卡片和手工制品,向自己爱的或挂念的人表达心底的爱意。这种任务此后还会延续到幼儿园乃至小学毕业,已成为一种教育传统,目的都只为给孩子强调一点Love,and Care。而到了“圣诞节”,不少孩子都记得向那些贫穷的饥饿的生病的残疾的孩子“示爱”捐出妈妈买的新玩具新衣服,或做一张漂亮的圣诞卡,或捐出夏天卖柠檬茶的小金库等因为不是每个孩子都能享受到节日。

  第四,学会分享。良好的人际关系从分享开始。“Share”,应。该说,是所有品行中最重要的一点,也是西方社会最最强调的人文素质,而这种素质教育从托儿所已经开始。“Share”即分享,分担。分享快乐,分担忧愁。学会了Share,那不论快乐或忧愁,你都不是孤单一人。国外很少有独生子女家庭,一家有两三个孩子是很普遍的。父母要管好一群猴子,首先得教会他们“Share”分享玩具,分享书本,分享美食,分享一切你可能很希望但又不应该独享的东西。学会了分享,长大以后才懂得分担分担家庭责任,分担兄弟姐妹的烦恼,分担亲朋好友的沮丧,分担团队的工作量等等……相对于我们中国社会独有的“小皇帝”现象,加拿大孩子从小就懂得分享/分担的品德让人非常钦佩。记得女儿刚升到学前班时,由于班里有两岁半到五岁的年龄差距,看到尽是些比她大的哥哥姐姐们,胆怯地不敢跟人玩。但那些大孩子总是对她说:“Come on! We can share!(过来呀!我们分!)”很快她就跟人混熟了,也迅速成为与别人“Share”的一员。被大孩子欺负的事有没有?当然有,但若是因某某孩子不愿意“Share”,去打小报告的人一定很多!
  第五,学会阅读。培养孩子阅读的兴趣足加拿大幼教的基本理念。书本是承载知识的宝库,一个孩子若喜欢阅读,不就等于获得了进入宝库的钥匙吗?托儿所的阅读训练是从婴儿班就开始的。角落里那个小矮书架就是“婴儿图书室”——巴掌大的硬壳纸小图画书,每页都色彩斑斓,只有一两个斗大的字,某处可能还有个按一下就能发声的“机关”,让孩子听了咯咯笑。据老师介绍,大部分书本的材质都是“可食性”的,因为婴儿都170 cookieworlcl有抓着什么就往口里塞的本能。女儿说,她最喜欢每天的“Silence Time”(“静默时刻”),即小朋友们都被安排坐在课室的地毯一角,人手一本书quiet reading(安静读书)不许讲话,否则面壁罚站。在家时,我曾不止一次看到女儿把自己的玩具娃娃摆成一排,而她则坐在中间,拿着本书向她的娃娃“学生”有模有样地讲着,间或还探询似地问“懂吗?…‘有什么问题?”最后合上书本说了句“喜欢这本书吗?”……我暗自好笑,不免感慨老师的影响真够深的!

  第六,崇尚自然和户外运动。在加拿大经常可以看到,一两岁的孩子坐在婴儿车里或象袋鼠一样地被“绑”在爸爸身上,跟随父母在森林里远足,野营。西方孩子崇尚自然的观念真可谓与生俱来,户外运动的习惯乜是从婴幼儿起就被培养,“温室的花朵”这个词似乎并不适合他们。托儿所有规定,冬天气温在零下十度以内,夏天气温在三十度以内,所有孩子每天都必须到户外活动——包括教室外的操场和更远一些的森林公园等。所有父母无一例外地得为孩子备齐所有装备——冬天的棉衣,雪裤,雪靴,雪帽,围巾,手套等,夏天的防晒霜,太阳帽,太阳镜和护趾凉鞋等等。有时侯,冬天冷得让父母都“心寒”,或夏天热得简直恨不能掉进冰箱,可孩子还是会被安排外出。

我想大家看到上面这段话后,应该能够找到她传递爱心与善意的来源了。

当他们成年以后会是什么样的呢? 外界对加拿大人的整体感觉是性格比较开朗、随和、友善,讲礼貌而不拘繁礼。在公共场所,注意文明礼貌,遵守规则。加拿大人很好客,常在家中宴请客人。有时美国人被别人误认为是加拿大人他们会很开心!

孩子就像是她们所处周边世界的镜子,她们难以判断是非对错,她们所表现出的言行往往是她们成长经历中真实的一面。

10岁熊孩子乘飞机时辱骂乘务长,发生纠纷出现厦航拒载事件。

深圳3个熊孩子五分钟划坏54辆车。

熊孩子因为无聊从24楼扔砖头玩砸死准新娘

熊孩子火锅店故意烫伤人的报复。

熊孩子嫌施工声太吵,竟将工人的安全绳用小刀割断。

…………

当然,还有前段时间的虐童事件中的老师,是否是当年的被虐者?今天受伤害的儿童在他们长大后,又会如何与弱者相处呢?在这个并不是那么友善的社会里,我们在养育孩子的时候常常有无力感,如何尽力又有效地教给孩子懂得教养,秩序和边界,成为更好的人?

一个更有共情能力的社会,才是一个真正充满善意和宽容的社会。只有在这个基石之上,人们才会自然而然,而非装腔作势地有理有节有教养。

一个只有6岁的加拿大小女孩能够声情并茂的说出这番话,这里的原因值得我们每个奶爸宝妈的深思! 我们希望孩子未来是世界公民,那就让他们从小开始习得世界的通行法则。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