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人物 | 这才是真正的爱国,真正的爱情!现在的年轻人就应该崇拜这样的人
(一)
提起潘际銮这个名字,可能你会感觉到很陌生。但他与我们的生活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他的科研价值上千亿,但却生活简朴、淡泊名利。今年已经90岁的潘老心里想的依然是,还能为人民做点什么样有意义的事情。
▼科研价值上千亿
90岁焊接专家潘际銮老两口现场秀恩爱
https://v.qq.com/txp/iframe/player.html?vid=h0394wmhe2h&width=500&height=375&auto=0
他是我们国家第一条高铁的铁轨焊接顾问,是我们国家第一座自行建设的核电站——秦山核电站的焊接顾问。他参与筹办了哈尔滨工业大学、清华大学的焊接专业,是我们国家焊接科学技术发展的奠基人之一。
说起焊接,不懂的人以为就是个普通铁匠,但事实并非如此,焊接技术的重要远非你我想象。比如核电站如果没有焊接根本没法做;高铁一小时要跑300多公里,如果焊接不好,整个车子都会翻。
正是在潘老等一代人的努力下,现在我们中国钢轨焊接超过世界任何国家。在《朗读者》节目上,潘老非常自豪地说,“我们国家现在,我认为有两个项目可以走出国门,一个是高铁,一个是核电。因为我们做得出来,人家做不出来”。
早前,一位外国人拍摄的一段在中国高铁上立硬币的视频,在网络上一度引发热议,在长达数分钟的视频里,列车飞速行驶,硬币始终竖立不倒,惊呆了许多外国人。这其实也是焊接技术的功劳。
如今,我国已成为了世界上高速铁路系统技术最全、集成能力最强、运营里程最长、运行速度最高、在建规模最大的国家,高铁也成为了我国在世界外交舞台上的一张闪亮“名片”。
(二)
1937年,中国大地上先后发生了卢沟桥事变、南京大屠杀。那年潘老刚刚10岁。这个小小的少年在开眼看世界的年龄,看到的却是整个家乡每天被日军轰炸的惨痛场面。
有一次,炸弹掉进水里,差点把船炸翻,潘老全家人正好都在这条船上,险些全被淹死。此时,失去了故园的潘老一家,背着铺盖卷变成了难民。
然而,即便是在这样的苦难中,潘老并没有放弃学业,而是自强不息。6年流亡他换了6所中学,16岁的小潘最终以云南省状元的成绩考入了西南联大。
潘老的父亲非常聪明,是清朝末代的秀才,当时仅有14岁。到了潘老这一代,全家兄弟姐妹都非常自强、非常爱学习,个个都是学霸。
他自己毕业于清华大学,大哥潘锡圭毕业于浙江大学机电系,二哥潘际炎毕业于清华大学土木工程系,姐姐毕业于天津大学,妹妹毕业于北京大学医学院。
那个年代,他们念书的目的就是抗日、救国、回家。
1938年,因为时局动荡,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南开大学迁到了昆明,成立了国立西南联合大学。校长正是清华大学的老校长梅贻琦先生,当时学校教授的名字个个如雷贯耳,如闻一多、沈从文、金岳霖、陈寅恪、朱自清、冯友兰、林徽因等,都是中国顶级的专家。
西南联大的考核非常严格,即便是状元的潘老,进了西南联大,有一次物理考试也没及格。不过,随后他就改变了学习方式,找所有的参考书来学,做笔记,融会贯通,后来就考得很好。
1945年抗战胜利,西南联大工科方向的学子北上回到清华本部。此时的清华园,一片冷清,百废待兴。潘际銮回到清华本部后,更加发奋,选择了焊接专业,最终成为了该领域的第一人。
(三)
这次在朗读者节目上,潘老讲起了他们如何认识的浪漫细节。
夫人李世豫说:“那时我来北京考大学,认识的老乡和潘际銮同屋。经介绍,先是给我补习功课,又是带我散步。这一来二去的…”潘老抢过话说:“因为喜欢她我就辅导她!”
多么美好的画面啊!
这张在清华园抓拍的照片一度在网上热传。
照片里的潘老骑车载着心爱的老伴儿,简单却洋溢着无比的幸福,羡煞了清华学子,清华的学生说:两位老师真有神仙眷侣般的气质。
近九十岁的院士带着老伴儿在校园骑行的画面,旁人看来格外浪漫,但对他们来说,却是生活的日常。
八年前,同样的画面也曾被抓拍到,那时潘际銮已经八十高龄,依旧喜欢蹬着电动自行车,带着老伴儿穿梭在清华校园。
两张照片,时隔八年,光阴变幻,从黑发到白发,而他们陪伴常在,幸福得像花儿一样。
南昌大学有一条“际銮路”,2015年潘老和夫人牵手走在这条路上也被学生拍到,直呼“这就是爱”。
想来最美妙的事莫过于在学生时代认识个TA,年轻时,就骑车,你前座,我后座;毕业了,还牵着,风月大,一块走;等老了,还轧马路,你左手,我右手。
网友评价:那个年代的人很稳,爱上一个人,就是一辈子,做一份工作,就坚持了一辈子,研究一个专业,就用了一生的时间。
去年中秋之时,央视采访了二老,用7分钟讲述了他们美好的爱情故事。
https://v.qq.com/txp/iframe/player.html?vid=z0021fsuoq4&width=500&height=375&auto=0
当潘老提起苏东坡的那首千古名句“但愿人长久”时,他说:我但愿她长久,她比我长久更好了。如果她不活着,我一个人很孤单,我连吃饭都吃不上。
动人的爱情,仅此一句,足矣。这笃定而美好的爱情,实在是给八卦喧嚣、底线沉沦的浮躁社会狠狠一击,犹如一泓清泉,沁人心脾,让人们感受到真正爱情的力量。
(四)
“我的根永远在清华,只要想到这里,就是一份替代不了的踏实、满足与幸福。”清华园是潘老的精神家园。在这里,他停止漂泊,停止流亡,找到了自我,也实现了报效祖国的愿望。
四月底,清华大学将迎来106岁的生日,世界各地的校友都将回到母校,参加清华校庆。
在这个时间节点上,清华90岁高龄的中科院院士,也是当年西南联大的莘莘学子——潘际銮,作为朗读者,与其他十二位清华大学和西南联大的功勋级校友一同朗读了《告全国民众书》,十分震撼!
他们每一个都是将近百岁的老人,总年龄加起来有1200岁,但当他们朗读起“华北之大,已经安放不得一张平静的书桌了!”时,仍然充满了澎湃的热情,这是因为他们心中对祖国的挚爱,因为他们是中华的脊梁。身已许国,心怀国家,因为有了他们,我们年轻学子才有力量,不辜负老一辈的殷切希望!
这,才是真正的爱国,真正的爱情啊!现在的年轻人就应该崇拜这样的人,而不是那些经常闹出轨、没有内涵的娱乐明星。
—THE END—
图文转自:灼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