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聚焦!来自杭高院的院士两会声音

今天,十四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圆满完成各项议程顺利闭幕。来自杭高院的专家学者作为委员代表在两会期间建真言、献良策、出真招,为教育科技发展,基础研究的前瞻性、战略性、系统性布局纷纷提出建议。


一起聆听来自杭高院院士的两会声音!


2024.03


十四届全国政协常委 

国科大杭高院生命学院院长

李林院士


在全国政协十四届常委会第三次会议专题讨论中,杭高院生命学院院长李林院士围绕“切实加强基础研究,夯实科技自立自强根基”提出,回顾历史,基础研究的突破性成果引领人类社会的重大进步。凝视现在,人类在疫情防控、疾病诊治、粮食安全、资源环境等方面的解决方案都源于基础研究的重大突破。基础研究处于从研究到应用、再到生产的科研链条起始之端,是科技创新的源头,更是整个科学体系的源头。
在今年的两会上,李林委员提交了“关于强化生命科学基础研究、前瞻部署未来健康产业新赛道”和“关于加速推动生成式人工智能应用于生物医药研发”两个提案。政府工作报告公布去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增长5.2%,《2023年全球创新指数》报告显示中国排名位居第12位,是前30名中唯一的中等收入经济体,已进入创新型国家行列。李林院士表示,在此基础上着力推动创新起主导作用的新质生产力发展,以支撑我国高质量发展,是完全有深厚基础的。其中,原始创新能力是培育新质生产力的根本前提,这对加大科技创新中基础研究创新提出了更明确和更高的要求,对未来开辟量子技术、生命科学等产业新赛道也是必不可少的。



十四届全国政协委员

国科大杭高院环境学院院长

江桂斌院士


两会期间,江桂斌院士代表环境资源界别提交“关于加快建立美丽中国建设实施体系和推进落实机制”和“关于加强对新能源资源研究”的提案,并以委员个人名义提交了“关于加快设立和推进新污染物治理科技专项”和“关于加强我国锂污染研究”的提案。


作为新污染物研究专家,江桂斌院士近年来多次提出新污染物研究的建议,始终关注新污染物治理的基础研究,积极推进新污染物治理能够积极、稳妥、扎实、有序的进行,既避免一哄而上,也避免顾此失彼,新污染物和传统污染物协同治理,不可偏废。


江桂斌院士表示,杭高院环境学科的发展紧密围绕国家重大需求,部署学科单元、开展科研工作。“碳中和系统科学与技术”交叉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已于2023年由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与此同时,环境健康正式成为一级学科“环境科学与工程”涵盖的三个二级学科之一。机遇难得,杭高院环境学科发展恰逢其时,在新污染物研究方面拥有一支优秀的青年教师队伍,期待能够紧密结合浙江的实际需求部署科研工作,形成自己的研究特色。



十四届全国政协委员

国科大杭高院化学与材料科学学院院长

俞飚院士


教育、科技、人才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下教育承载着更多的责任和使命。今年两会期间,俞飚院士提交了“关于优化研究生招生方案,从源头提升研究生培养质量的提案”;并参与了科协界别的两个提案:“关于促进青年工程技术人才成长的提案”和“关于加快建设学术资源平台的提案”。


“关于优化研究生招生方案,从源头提升研究生培养质量的提案”中俞飚院士建议研究生招生名额适当松动,根据实情在一定范围自行调整;适当削减第一志愿生源缺口较大单位招生计划,向生源质量好、培养质量好、承担重大项目、科研成果显著的单位倾斜;统考硕士生在附加条件下可以在学术学位和专业学位间调剂;优化推免政策,对招生单位和考生采取一定制约措施,强化规范和诚信。


杭高院立足于“高起点、小而精”的办学定位,在研究生招生与培养方面厚植特色,培养全面发展新生力量。作为国科大京外学院中第一批成功培养毕业生的单位,2023年首届毕业生200人,意向就业学生全部实现就业。2024年推免生和统考报名同比实现66.9%和219.6%增长。俞飚院士表示,杭高院在研究生人才培养上的突破,得益于始终把人才培养作为办学根本任务,以培养“世界前沿科学技术的引领者、自主核心技术的研发者、新型产业发展的驱动者”为目标,在高水平科研实践中培养人才,相信这将为研究生招收与培养提供强有力的支持。



编辑|薛雅文

审核|孙凝


往期推荐

离科学最近的地方!国科大杭高院招生宣传片《值得研究》重磅发布!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