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是有本事的人,越懂得“靠边站”
《道德经》有言:“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
水能滋润万物,却不声不响。
正如有实力的人,往往保持低调,懂得隐忍。
他们不急于成为被关注的焦点,而是默默“靠边站”,以更好审时度势,及时调整自己。
魏徵曾说:“念高危,则思谦冲而自牧;惧满盈,则思江海下百川。”
这句话告诉我们,即使身处高位,也要懂得谦卑之道;拥有卓越成就,更要懂得尊重他人。
程砚秋当初拜梅兰芳为师的时候,尚未成名。
一次,梅兰芳与程砚秋同在上海演出,两人演出的地点不同,原是互不影响的。
但为了让新人程砚秋有更大的发挥舞台,梅兰芳主动做了两件事。
第一,每天都会询问程砚秋当天的演出节目,如发现自己的演出和程砚秋相冲突,就立马更换。
这是为了避免表演的同质化,影响观看程砚秋表演的观众人数;
第二,主动调整自己的演出票价,使自己的票价在程砚秋之下,以提高程砚秋的观众上座率。
那一段时间,上海热闹非凡,两人所在的剧院每晚都人山人海。
观众们都为两位大师精彩绝伦的演出惊叹,同时,更为梅兰芳的师德和戏德拍手叫好。
梅兰芳的成人之美,不仅让师徒二人的关系更上一层楼,更是无形中成就了自己的好口碑。
《菜根谭》里记载:“地低成海,人低成王;圣者无名,大者无形。”
有能力、有本事的人,从不急于展示自己的才华。
经过生活的历练,他们更懂收敛的可贵,明白进退的尺度。
他们有着“润物细无声”的气度,懂得将优越感留给他人。
《庄子》有言:“井蛙不可语海,夏虫不可语冰,凡夫不可语道。”
面对和自己思想境界、眼界层次都不同的人,不需要说服,更无需教训。
某天,季羡林和朋友在餐馆吃饭,隔壁坐着一对母子。
因为母亲需要上洗手间,便将孩子独自留在了座位上。
孩子因为调皮而好动,一不小心就从椅子摔落到地板,痛得哇哇大哭。
季羡林见状,马上过去扶起孩子,关心地询问他是否受伤。
此刻,孩子的母亲从远处看到这一幕,便认为是季老欺负她的孩子。
在愤怒的驱使下,她不分青红皂白就把季老训斥了一顿,并持续在饭店内大吵大闹。
甚至表示自己的孩子受了伤,要去医院检查,需要季老赔偿医药费。
季老面对这样的无理取闹,自始至终都没有回应,而是默默回到自己的座位上,继续吃饭。
朋友问季羡林:“为什么被别人误会,你却默不作声?”
季羡林笑着回答:“跟一个开口只会骂人的人讲道理,只会带来无休止的纠缠,这难道不是自寻烦恼吗?”
争吵,需要付出时间和心力,会对能量造成极大的消耗。
睿智的人,以不争为争,看起来输了“面子”,实则赢得了内心的平和。
正如《道德经》中所说:“以其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
不争,并不是理亏,而是一种宽容;不辩,也不是懦弱,而是一种格局。
真正厉害的人,都懂得不辩自明。
古语有言:“木秀于林,风必摧之;堆出于岸,流必湍之;行高于人,众必非之。”
树木长得过于突出,很容易被风摧毁;人过于出众,少不了受人非议。
懂得隐藏锋芒,韬光养晦,反而更能轻松成事。
心学大师王阳明,除了是一位清醒独立的思想家,更是一位足智多谋的军事家。
他是历史上“以弱胜强”的代表人物,还将屡战屡胜的技巧写进了自己的兵法中。
这就是著名的“示弱四诀”:假装逃跑、佯装战败、隐藏技能以及假装求和。
当遇到强大的对手时,如果盲目正面交锋,反而会置自己于不利的地位。
聪明的人都不会轻举妄动,而是审时度势。
通过退让或示弱促使敌人掉以轻心,以将其一举攻下。
当初王阳明在福建平定叛乱时,为诱使叛军进攻,主动撤防,并且表现得慌乱紧张。
叛军误以为掌握了王阳明的弱点,于是毫无防备地出兵攻打。
等到叛军直击福建府城时,蛰伏已久的王阳明立马带兵迎战,最终粉碎了叛军。
王阳明深谙作战之道,巧用示弱,积蓄兵力,以更省时省力的方式赢得了战争的胜利。
很喜欢这八个字:“大勇若怯,大智若愚。”
成大事者,往往懂得以拙胜巧,以退为进。
他们跳出自我的思维局限,将视野放眼未来,明白一时的退让是为了赢得更长远的胜利。
适时示弱,是强者的处世之道。
▼
贾平凹曾说:“人生中能做的事并不多,而所做之事皆在寻找自身定位。”
年轻时,不谙世事,渴望成为世界的焦点和中心,将自己的所有都展示在他人面前。
随年渐长,见识过世界的多样,才懂得安身立命的根本是收起锋芒,学会“靠边站”。
愿你我皆能找准自己的位置,活出人生的从容和通透。
▼点击下方卡片 发现更多美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