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张玉珍:情变

2017-06-22 张玉珍 雪绒花原创文学

情变

文/张玉珍


(一)


“关了灯,看电视还开灯,浪费。”父亲严厉地斥责。

我白了一眼父亲,但还是很不情愿地关掉了。

或许正中青春期撞上更年期的下怀吧!

我们父女的距离,因为看电视换频道和开关灯,以及碗里的东西没吃干净、水又用多了……这么些儿芝麻碎事儿越来越远,分歧越来越大,战争也越演越烈。

“滚!”父亲怒吼。白热化战争终于在一个阴云翻滚的周末爆发了。

我从门缝冲了出去。然心中的怒火实在难以压抑,都积聚到了拳头上。

咣——

一念一起,酿造了一场感情用事、心血来潮的局面:走廊门道小房子的玻璃碎了,我的手扎破了,血跟着汹涌奔流。我听见父亲跑了出来,刚巧母亲也从外面走了进来,满是疼怜又迅速的从兜里掏出一块手绢,颤抖地为我紧箍在流血的伤口。

“还不快带她去门诊。”父亲没有怒容的语调里依旧充满强势和命令式。我打心眼里厌恶他这种不近人情的样儿。

“知道。”于是母亲不容分说拉着愤怒的我去了附近不远的门诊,消了炎,包了伤口。我看见,母亲的眼睛一直都没有离开过我伤到的地方,那满脸的痛苦表情好像是她的手被割破,在疼。

医生忙完了并嘱托,“伤口挺深,明天再过来换一下药,这几天就不要洗手了,小心感染。”

“好,麻烦了。”母亲客气着。

“怎么那么不小心?”医生的眼睛里满是探寻。

我没有回应,一个人径自开了门。

“哦,给您钱,我们先走了。”

母亲随后就跟了出来。

“很疼吧!”母亲仿佛自问自答。

我依旧无言无语,装满一个人的心事。

“跟你老子一个德行,一个女孩儿家咋就那么急躁,还学会伤害自己了,能解决问题吗?”母亲的语气里充满无奈,“我怎么不在一会儿,就——哎——你让我怎么说好呢?永远要记得他是你父亲,他爱你,你要懂得学会尊重和理解。”

“尊重是需要相互的,他有尊重、在乎过我的感受吗?每天因为点儿饭呀、水呀、灯呀嚷嚷,看个黑白电视还经常霸道的不让换频道,不让开灯,吝啬鬼,我就是喜欢开着灯看。而且不开灯并不科学,很伤眼睛的,他懂吗?”我的怒气和怨气依旧在心中燃烧,流血的手并不疼,痛的是不甘心。

“你就是太任性,太骄纵了,节省一点儿没有错,那和爱你不违背。难道你没看见刚才他那着急样儿?”

“可是我千真万确没有浪费,我知道应该珍惜那些粮食、水、电什么的……我没有忘本。但他太吹毛求疵了,我实在无法忍受了。”

“作为女儿,你觉得一点儿问题也没有吗?一点儿不应该反思吗?”母亲的责备也都是温柔的,亲切的,和蔼的。

所以我没再和母亲顶嘴,因为我觉得母亲也是个可怜人。在家中如奴隶,没有自己的喜怒哀乐,活像个老黄牛,任劳任怨每一天。

那个时候,我总觉得母亲的宽容是一种懦弱,除了父亲能挣几个少得可怜的钱外,母亲里里外外一把好手,包括面朝黄土背朝天那关于农活的艰辛,家里喂不完的猪、狗、鸡、羊、兔、牛……需要拉个风箱为一家几口人烧的饭菜,挑灯夜忙的那些没完了的缝缝和补补,还有一双双穿着舒服家人却让我想想都手疼、心苦的千层底鞋。可她什么都可以承受,连同被父亲有时候无理取闹地怒吼。

我真的无法想象对于30后,妈妈那辈儿的女人怎么就不会被生存压弯了呢?她们怎么可以那么勤劳,那么乐观,那么坚韧,那么经得住无情的锤炼和拷问呢?那么意气风发的对劳动充满一腔热忱和一如既往?让我从心底萌生千万不解和疑惑,却又一天天心生对母亲品格的万千敬佩和信服

就这样,斗转星移。母亲从来就是无怨无悔在无尽的辛勤里一天天忙活,实心实意在所有的忍让中一年年度过。忍了这个,忍那个,家里家外都被她忍在了胸怀里,让在了善意中,一点一滴把所有的爱汇聚在了社会中,还有对生活那根本无法停歇的热望和向往。

母亲常说的一句话就是,“难过也是一天,好过也是一天,那就尽量开开心心地过呗!愁眉苦脸没傻用,只会越愁越苦。”

也就是母亲的这个座右铭,让我大概理解了选择和态度对于人生来说的关键。我到底一直是在母亲通透、乐观、积极思想引领下长大的,她不愧是念过书的文化人,富有远见的女人,所以她对我们每个孩子念书的事儿都格外关注、上心,一直坚持供我们上学,再苦再累都不允许我们辍学。而她确实笑对了这个世界的晨钟暮鼓,我也早早学会了决定问题的立足点,并从小打心眼里对母亲心服口服。

母亲还总说,我三、四岁以前父亲可宠我了,一回家就把我抱起来举过头顶逗我玩,还特别有情趣,比如喜欢拉着二胡给我唱歌听,读书听。而我愣是没了那些儿时美好的记忆,倒是记得父亲给我做过冰车,让我曾经在冰天雪地里不亦乐乎地刺激过、疯狂过。但在长大的印记里,更多只记得彼此的矛盾和隔阂,在多少次倔强又不服输的较真中,我如同初生牛犊般,没把父亲这只老虎放在眼里。我们的沟通越来越少,我和父亲越来越生分,冷战越来越升级。

或许那就是青春的叛逆期吧,冥冥中就是格外喜欢挑战父亲的暴躁和愤怒,也自嘲母亲的耐心和忍性。

“又不吃饭就走?”母亲关心地问。

“你管她了,爱吃不吃,不吃她是不饿。”父亲没好气地说。

我瞪了一眼父亲,看了一眼饭桌,胃口天生不好的我,对待母亲盛情的饭菜时常没有太大好感,这天更是完全没有食欲。于是我径自去上学了,也算是回答了母亲。但我知道背后有一双眼睛,在那目送里有着多少的无奈和惜怜,我又辜负了她多少心意和付出,而我已经习惯被母亲疼爱,也习惯用无声去抗议父亲的严苟。

(二)


时间真是无情、惊诧也讽刺,一晃走过了28年,自己变成了母亲,才觉得孩子原来如此难以驾驭和猜测。

但我到底随父脾性多,没有母亲始终那么宽容和理解。我和孩子会大吵,关于教育孩子的事,“你太过分了,怎么可以把那么多的书页脚撕了呢?”

且第一次,印象在她五岁就读幼儿园那年,我气势汹汹之余推了她一把。孩子倒退了几步又站稳,眼睛里充满委屈和不悦,却并没打算回答我的质问。我突然感觉那种眼神似曾相识,心被狠命触痛了下,原来我也曾多少次这样不依不饶怒目过我的父亲。

瞬间,风平浪静了。因为我发现失手了。

“对不起啊!”我凑近她的胸前抚摸,一道血红的指印显现了出来。

“妈妈刚才只是想推你一下,没料到指甲划着了你。”

孩子低头看了一下,眼睛里溢满了泪花,“没事儿妈妈,我知道你不是故意的,我原谅你。”

于是我们开始和解,我们微笑相拥,不愉快烟消云散。但有些是与非,对与错我必须让孩子清楚。所以,我把她揽在怀里,“可不可以说说撕书的事儿?”

“因为下面打卷了呀。”那直白而干脆的回答也是可爱的雷到了我。

哦,这真是哭笑不得,在33岁的我,看到了她竟然和我的童年犯着同样的错误,有着惊人相似的答案,不愧是我身上掉下的一块肉。因此,我像当初母亲教育我般,“那以后要懂得爱护书本了哟,看书要把书摆平了,不要压倒边角什么的,那书不就整齐了嘛!”

“嗯,知道了妈妈。”

直到今天,发下来的新书她都要认真包好书皮,一年到完,呵护有加,学习的每一本除了里面内容必须的注释和勾画,书面整齐如新。我以为这就是一种态度的端正,一种习惯的形成,一种心灵的导向。

原来互爱、互谅、互通和互退,在家庭纷争中是如此重要。而在我成长时候,我和父亲的相处,就是既不沟通,又不谅解,更不互退。所以我们总是风起云涌,电闪雷鸣,彼此间时常弥漫着阴云密布,看不见笑脸,感不到温暖。

没想到最后改变我性格的,是孩子;改观我和父亲关系的,还是孩子;改善我所有行为习惯的,也是孩子。所以,作为母亲,我是和孩子一起学习、摸索、成长的。

13岁的孩子升初中了,一周的军校生活对于现在娇生惯养的孩子来说,的确是煎熬。

7月的骄阳似火,热烈烈地高挂当空,我工作也不安心,从心里担心她万一出现中暑事件。所以我及时调整安排了饭菜,还好,身体没事儿,心情却阴晴不定,每天开门的那时刻,我都不知道迎接我的会是她的什么态度。

“有没有搞错,军训要不要一天一天就在太阳底下晒着、站着,坐着要求的比不坐还累。”孩子满是怒容地怨言。她那本来白皙的脸因为一天的暴晒就被完全晒黑了。

“休息休息,吃点儿西瓜降降火。”这个时候,我学会了妥协,学会了冷处理,学会了母亲的平静和善解。我允许她偶尔的发泄,正如我的过去。在她情绪缓和安稳后,我会说,“每一次接受和面对就是新的学习、成长和挑战,虽然你晒黑了,皮肤会痒、会疼、会蜕皮,但我孩子不也更坚强了,还多了见识。从而也切实感受到了原来军人的生活是如此艰苦,这就是没有规矩不成方圆。所以很多时候坚持和克服很重要。不是吗?”

于是她那些不愉快的小心情开始欢脱,自信满满地说,“当然妈妈,我可以。”

在成长阶段,我及时寻找着解决问题的切入点,休察着孩子的行为变化,负责着孩子心理的疏通,而不是堵塞,不是火上浇油。所以我们相处总是在尊重与平等中越来越和谐而愉快,是母女,也更是朋友。

我的棱角越来越少,我的脾气越来越小,我的爱却越来越多。不再和孩子针锋相对,不再像孩子时般怒火一点就着,暴跳如雷。一天天少了太多父亲急如星火的样子,但刚骨不减。变得更像我的妈妈,我的那个善良、阳光、温柔而豁达的妈妈。

难道这就是母亲所有留给我的印记,所谓的潜移默化?

再回头看看,原来母亲已经老花了眼,能干勤快的她终究腿脚也不灵活了,走几步还需要助推器。父亲已经驼了背,干点儿活就会气喘吁吁地上气不接下气,写着一手好字的他震颤的手也基本写不了字,拿着存款折还得让我去取钱,用着手机还得让我给交话费。父亲一向好强和不用人的独立劲儿,终于被岁月打磨的没有了形状。

大半辈子一直是母亲一日三餐做给父亲,照顾的他胃妥妥贴贴,穿着干干净净,把家整得有条不紊。现在是父亲一日三餐洗洗涮涮在照顾母亲,难道这就是老伴儿?

面对孩子的成长,父母的衰老,我的心越来越柔软,对他们的责任也越来越强,感慨也越来越深。这个时候,也才真正越来越明白:中年人那份上有老、下有小的压力山大。而我的大姐毫无疑问她最是被压力山大的一个人吧。我想用一首诗《致我亲爱的——》表达她作为老大意味着什么。

她,美丽如花

端庄,温婉

一个50岁的年纪

于20岁的心态

30岁的容颜

40岁的风韵,和担当

顾及这个,周全那个

父母已然老

她义不容辞,撑起了一个家族的责任

用她的爱,和度量

孝敬父母的衰老

也呵护弟妹的成长

赫然成了家的主心骨

而这个她,便是我亲爱的大姐

所以,孝顺老的和教育小的,永远不是一句话那么简单的事儿,而是一颗心的贵在行动

试问,难道这就是不知不觉中渲染开来的情变?

(三)


曾经的战斗依然在心,在目,在日子里时常闪现。可却沉淀成了甜蜜的回忆。

自从有了孩子后,我就再也没和父亲红过脸,他爱说什么我都保持一个态度、坚持一个字——听,更没有了所谓的怨和恨。

往往这时,我从心里就不禁呐喊,“孩子,我该拿什么来感谢你呀!让我终于懂得了什么叫付出和无私。”因为在母亲的庇护下,我只知道一味的索取和一心享受着母亲的爱和关怀,从来不清楚自己需要付出什么。

因为有了孩子,我才知道,她每一天成长都需要我的心血和爱去浇灌,却不图回报,那么无私。她的每一次感冒生病咳嗽,都会牵动着我所有的敏感神经,有时候因为高烧不退,我会守护着一夜一夜不敢入眠。所以孩子五岁前,我几乎没有睡过一个安神和踏实觉,有时害怕她打滚掉下地摔着,有时担心她蹬开被子着凉,有时紧张她不小心会尿床……反正孩子小嘛,各式问题心乱如麻,终于导致了我神经衰弱日益严重。而且逐渐一日三餐的洗洗涮涮、摩摩擦擦、切切拌拌不仅粗糙了我的手,事实上,每一段“食光”都耗费了我太多的时间和精力,以及教育培养问题就更足够我劳神费力的。才感悟,原来生活所有的零零碎碎、点点滴滴、耐耐心心都是母亲最深情、最温暖的付出。一切的一切足以证明了母爱凡中有多不凡,母心苦里有多辛苦,原来母亲的头发不是一天一天白的,而是一夜之间白的。

于是我真切明白了一个道理:关爱孩子的成长要及时,要用自己良好的道德准则及早引领,要么一眨眼孩子就长大了,很多行为习惯就成形了,难以改变了;孝敬父母的衰老要尽早,要么一转身或许父母就没了,遗憾只能是徒劳,空悲一场而已

如今,每时看着老两口那颤巍巍的样子,也会不由想到以后的自己。在将近80岁的父母面前,说自己老了,或许还太矫情,但却真的从心底莫名感伤,也越来越喜欢开始回忆了。

回想过去,父亲那够劲道、够利索、够顶天立地的男人大力士的身影不禁浮现。一麻袋一庥袋背着或扛着土豆下窑;两胳膊肘各搂着结结实实近200多斤塑料袋的红豆,却如同拎着两只小鸡般走路如风;从很远处井里一担担挑水去浇灌我小时候认为的“世外桃园”——我那如诗、如歌、如画的桃卜山童年家园。那个被勤劳父亲用始终作战的精神种植着果树、杏树、从杏树上嫁接的李子树、海棠果树。每年秋天那满树飘香累累的样子,着实饱满了我的眼、胃和我的成长世界,只遗憾那个时候没有任何一点儿影像资料可以留存。还有向着朝阳绽放笑脸的向日葵、大豆角、瓜瓜、辣椒……哦,应有尽有呀!可观赏的还有像喇叭的牵牛花、格桑花,有我已经记忆模糊的花,也有清晰的那个脾气像浇了汽油的干柴一点就疯旺的父亲,现在也会嘘寒问暖,给我拿这拿那,总把认为最好吃的留给我的孩子。而我在他们的每一天里也更多添加着爱和孝顺。

有句话说的好,他们不曾缺席我的成长,我也不能缺席了他们的衰老。大约每个星期我都会去给行动不便的妈妈修修指甲,聊聊天,做些饭,减轻父亲一些忙碌的负担,有时候会给父亲买一些他喜欢吃的零食或一瓶好酒。

每每父亲总是说,“又买那么多东西干甚了,想吃我自己会买。”

我会故作打趣,“是真的不喜欢?”当然我心如明镜儿似的,事实上他是不舍花我的钱,也不会舍得自己去买。

父亲只会乐呵呵地满脸堆笑,一直笑出自己的心事。

原来还是节俭这美德在坚持;原来他已经变得这么慈祥;原来曾经所有的刻板和严肃都埋没在了时间里;原来我也会这么敬爱父亲;原来我们过往的矛盾是那么鸡毛蒜皮和不堪一击。

所以他今天的健康、喜悦和笑纳就是我最大的快乐。母亲的糖尿病、胃病已经约束了她太多饮食的喜好,在父亲还好胃口的时候就尽量让他享受生活的味道了。

在岁月的跌宕和磨砺里,我们的感情都不可思议并具有趣味性的发生着不同程度的变化,甚至急剧。

当我做了母亲,我才知道母亲的不易和伟大,她的宽容和度量让我有了一个那么充满爱和安宁祥和的家。因为父亲火焰再大,也都熄灭在了母亲的温柔似水里,家想不欢喜温馨都不行。

说句公平话,我的父亲可没有暴力倾向,只是性情容易急躁而已。

他的一生都是摸着良心走过的。他对工作尽心尽职了一辈子,他在为人处事上善良诚信了一辈子,于母亲的爱是从一而终了一辈子。因为母亲是美人胚子嘛,又心灵手巧,更是持家能手,反正一直都是父亲心眼里的无人替代。

当然也爱我们。只是那个时候,也许我发泄感情的方式就是挑战父亲的威严吧!也许是两代人的价值观、人生观、传统观等产生的分歧吧!作为老小被优越宠大的我,娇蛮、偏执又自主,根本不知道他们那些岁月为了生计和糊口一分钱快要掰成八瓣花的艰难和困窘,也不懂的实际上我所有的美好生活和丰衣足食都是来自于他们的辛勤劳作和艰苦奋斗,忘记了对父亲一些过分节俭和习惯的体谅,所以我们才水火不容。

但亲情一直都在,一直都在。而且父母的善良、勤俭、朴实……那么多优秀的品质已经一点一天一年穿透过岁月影响到我刻骨,所以今天我也不敢不善良,不勤俭,不朴实,始终牢记着父母的养育和教诲,并以身作则传承给我的孩子。所以在她的小小世界里,对粮食、水、电……一样怀存珍惜、感恩和敬畏。

最重要的是,我真的知道那些善良、勤俭、朴实是永远不可能过期的、作废的,永远是我们做人的根本、基础和底牌,我从未想过将善良和良心去用来糟蹋和变质,更没任何理由再沉迷在心那么小、悲伤那么大、那么自我封闭的情绪中去回馈我的父母。

花开有落,生命易老,人终有暮。如此,情变路上,我学会了惜世、惜时、惜情、惜物。


张玉珍往期作品回看:

我,感恩

年轻意味着什么

轮椅上成长的小蝴蝶

谁悲惨(外两首)

咖啡,是生活的原味(外四首)

母女情事

这一场你情我愿(组诗)

这杯情(组诗)



作者简介:

        张玉珍,女,汉族,河北省尚义县人,笔名十月爱情海。喜欢写作,喜欢摄影。梦想把景拍成诗,把诗写成白描画。在人间烟火里用有情有义也感恩感性的笔触传递正能量。创作涉足小说、诗歌、散文、评论。有诸多作品被报刊和网络采用。


雪绒花原创文学作家推荐:

曾舒倩郭桂杰张少永李志国耿森荣刘富张海君富永杰赵宏岭张东海


雪绒花原创文学月度感言:

致作者、读者(2016.09)

月度感言:兼致作者、读者(2016.10)

月度感言:兼致作者、读者(2016.11)

新年感言:写在2016岁尾的话(2016.12)

月度感言(2017.02)

月度感言(2017.03)

月度感言(2017.04)

月度感言(2017.05)


雪绒花原创文学,以独特的文字表达个体独到的发现,尽现汉语言文字之美、思想之明,提倡自然、朴实、本真、唯美。小说、散文要求在5000字内,优秀稿件可以适当放宽;诗歌要求一次投稿3-5首(或50行)以上;同时,请发120字以内的作者简介及个人清晰生活照片一张。投稿请一律按要求格式发到指定邮箱,同时请加主编微信号(验证时须加注实名并注明“投稿者”字样),微信仅用于发送文章链接及稿费,不闲聊,不接受投稿稿件要求原创首发,未在其它微信公众号上发表过,杜绝抄袭,文责自负。能提供与诗文内容相契合的图片者优先选用,文章请用wordwps文档以正文+附件的形式发送;图片或照片请用JPG的格式单独以附件的形式发送)。

微信公众号:xrhycwx

主编微信号:hlys2016

投稿邮箱:xrhycwx@163.com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