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许奇伟:记忆中的麦田

2017-07-17 许奇伟 雪绒花原创文学

记忆中的麦田

文/许奇伟


记忆里,五月的田间,该是忙碌的一月,是镰刀飞舞的季节。

几场热风吹过麦浪,麦子熟了,麦香浓郁,夹杂着清洁干草的香。收麦开始,全家男女老少齐上阵。可以弯着腰用镰刀,一堆整齐地码在一起。还可以直起腰用铲子杆,对准麦陇子,看麦子齐刷刷倒下。中午不回家吃饭,带有干粮,几个煮鸡蛋,几个馒头,喝点茶叶水,歇歇,有劲了,再接着干。卖冰棍的吆喝声,挥舞擦汗的白毛巾,插科打诨的嬉笑怒骂,都成为劳动中的插曲。

割麦后,拉到晒场,碾场,起场,笼好。此时就“只欠东风”了,急需风,没诸葛亮来借,只能干等。晚上留人在晒场,不只为防偷,也为等风来。一等风起,哪怕半夜,星月下也要赶着扬场。扬场可是有技术含量的,最能鉴别出庄稼把式的优劣,是庄稼人亮本事的舞台。扬出的小麦,金灿灿地堆在阳光下,养眼又养心。晒两天,入屯子,抢着种完秋,就可以悠哉悠哉地喝点小酒、唱唱小曲了。当然,这样的惬意,是需要老天相助的,老天爷敢像现在这般任性,忽冷忽热,忽雨忽晴,可就够大家喝一壶了。

如今收麦已经完全机械化。小麦成熟的香气漫天满地时,大型收割机就隆隆开进地里,饱满的麦穗,呼呼地滚涌进机器,不一会儿,黄澄澄饱登登的麦籽就出来了,倒在清干净的空地上,热乎乎的香气弥漫开来……机械的现代化力量,让人由无所适从到惬意享受。树荫下,一把躺椅,一瓶啤酒,尽可悠闲地等着麦子进仓,换成钞票。

只是现在的田间地头,再难觅往昔热闹的场景。白居易笔下“田家少闲月,五月人倍忙。夜来南风起,小麦覆陇黄。妇姑荷箪食,童稚携壶浆。相随饷田去,丁壮在南冈”的情景,已变得模糊不清。麦子没了“汗滴禾下土”的人气滋养,孩童没了“粒粒皆辛苦”的潜移默化,少了幸福,多了失落。收割后的土地已无更大价值,只等下雨,再播下下一季的种子。至于已然收获的麦子,早已失去了它厚重的沧桑。记忆中那杏黄的麦穗,随风弯着腰摆着头,一摇一摆,传递的都是庄稼人真挚的感情。

别了,记忆中的麦田!看看背影模糊、提着镰刀的老农,弯月般的镰刀行使完了在田间地头的使命,犹被老农夹在腋下,叹息着自己没了用武之地。

别了,记忆中的麦田!看着渐行渐远的割麦机,一片片的金黄麦田被吃进机仓,平整的麦茬却显得了无生机。

别了,记忆中的麦田!往日热闹的麦场里,只剩孤独的老农在坚守,没了赶场的人声鼎沸,没了孩童的欢歌笑语,恐怕孩子们已不知镰刀和剪刀的区别了。

我们是该高兴还是该叹息呢?不得而知。只有时间会给我们答案,希望未来在博物馆里还能存有镰刀,说明我们还没有忘记祖先的智慧和勤劳。

别了,记忆中的麦田!在梦中,我手握镰刀又来到了你的中间……


许奇伟往期作品回看:

沿着长征的足迹追寻(组诗)

开悟(组诗)

永远的孔子(外三首)

简单的友好

温暖的陪伴



作者简介:

许奇伟,男,48岁,网络签约作家,中国诗歌网认证诗人,中石化洛阳分公司作协会员,有诗歌、散文发表在《牡丹》文学杂志、《河洛作家文集》等刊物,《当代作家》、《三秦文学》、《陕西散文论坛》、《原乡书院》、《原创纯文学》、《文学与艺术》等微信公众平台。


雪绒花原创之星投票入口:寻找雪绒花原创之星


雪绒花原创文学作家推荐:

任之柱郭敬林曹敏李海明赵合赵宏岭王洪海赵建平刘国林任建国


雪绒花原创文学月度感言:

致作者、读者(2016.09)

月度感言:兼致作者、读者(2016.10)

月度感言:兼致作者、读者(2016.11)

新年感言:写在2016岁尾的话(2016.12)

月度感言(2017.02)

月度感言(2017.03)

月度感言(2017.04)

月度感言(2017.05)

月度感言(2017.06)


雪绒花原创文学,以独特的文字表达个体独到的发现,尽现汉语言文字之美、思想之明,提倡自然、朴实、本真、唯美。小说、散文要求在5000字内,优秀稿件可以适当放宽;诗歌要求一次投稿3-5首(或50行)以上;同时,请发120字以内的作者简介及个人清晰生活照片一张。投稿请一律按要求格式发到指定邮箱,同时请加主编微信号(验证时须加注实名并注明“投稿者”字样),微信仅用于发送文章链接及稿费,不闲聊,不接受投稿稿件要求原创首发,未在其它微信公众号上发表过,杜绝抄袭,文责自负。能提供与诗文内容相契合的图片者优先选用,文章请用wordwps文档以正文+附件的形式发送;图片或照片请用JPG的格式单独以附件的形式发送)。

微信公众号:xrhycwx

主编微信号:hlys2016

投稿邮箱:xrhycwx@163.com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