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彭福臣:我来到了柏林墙下

2017-07-23 彭福臣 雪绒花原创文学

我来到了柏林墙下

文/彭福臣


稍有一些世界历史常识的人都知道,在冷战时期,德国分为东西两个部分,即东德和西德,而两个德国的边界线就是当年东德修建的柏林墙。一道高高的大墙,将一个国家分成了两半,当年整个德国的首都柏林也就此分为了东柏林与西柏林。居住在高墙两边的人民,就像中国的台湾海峡两岸的人民,一起隔着高墙和海峡,从此断了音信和来往。即使骨肉从此也很难再相见。这不仅是国家民族的悲剧,更是人间人伦的惨剧。

随着苏东巨变,冷战的结束,东德人民推倒了横亘在东西柏林之间的高大的柏林墙,进而实现了东西德的国家统一。统一后的德国政府,保留了一部分柏林墙,留作纪念和供游人参观之用。

当我和家人准备去往柏林参观柏林墙遗址的乘车途中,一路由西向东前行,慢慢发觉,越向东走,建筑设施就越陈旧,特别是到了柏林火车站,那种唏嘘之感就更加浓烈了。明显的,当年的西德和东德,在经济发展水平上是有明显差距的。即使统一了这么多年,那拉下的差距也还是无法一下子弥平。

从车站出来,步行不远,就到了柏林墙的遗址。据了解,柏林墙建于1961年8月12日,倒塌于1989年11月9日,全长176.8公里。在它存在的近四十年中,一直被当时东德政府称为“反法西斯保护墙”。目前柏林墙大部分已经被推到,只有这一处纪念性的公园给游客展示原汁原味的柏林墙的结构和那段历史。 纪念地位于柏林轻轨北火车站(Nord Bahnhof)和地铁伯恩瑙大街站(Bernauer Straße)之间,曾经是东西德分裂期间的边界线。这里保留了一段带有隔离带和岗亭的柏林墙,可以让参观者实地触摸到历史实物。 听说以前曾是一片无人区和死亡之地。如今地面上铺了草坪,水泥的柏林墙和生了锈的金属架在蓝天白云的映衬之下呈现出一片祥和肃穆的气氛。低下头,你会发现有记录着逃亡被俘或殒命于此的逃亡者名字的地砖,空场上有德英双语的文字说明和一些珍贵的历史照片,展区分为“墙和死亡地带”、“城市建设”、柏林墙的建造”和“柏林墙周边的日常生活”四个部分。 在纪念地的马路对面是于2009年建成的游客中心和文献中心。中心的展览详细介绍了1961年到1989年之间有关柏林墙的历史和柏林作为被分裂的城市的生活。

在残存的柏林墙下,我摒心静气地慢慢踱步。眼睛一眨不眨地望向柏林墙及其墙上的各种画面。这些画,有的是出自名家之手,有的则是信手拈来的涂鸦之作。但是,不论哪一副画,都鲜明地表达了作者对那个时代及其柏林墙始作俑者深刻的反思与批判。走着走着,一副篇幅较大的人物画,赫然出现在了我的眼前。这是两个老男人面对面亲吻的画。被这幅画所吸引,我停下了慢慢前行的脚步。望着这幅画,花了好大的心思,想了半天,我才想起这两个老男人是当年的苏联共产党的总书记勃列日涅夫和东德的共产党第一书记昂纳克。为什么会出现这两个人的亲吻画?如果对这两个人当政的时代简单做一了解,就知道当年的柏林墙的出现和维护,是与这两个人有关的。尽管刚开始修建柏林墙的1961年,苏联还是赫鲁晓夫的共产党总书记,而勃列日涅夫在三年后才靠着阴谋,当上了苏联共产党的总书记。但是,勃列日涅夫当总书记时间很长,而他对东欧社会主义国家控制是很严的。1968年“布拉格之春”,苏军坦克开进捷克斯洛伐克的首都布拉格,无情地镇压了当时方兴未艾的民主运动,就是明显的一例。而对于柏林墙,墙两边的人民也是深恶痛绝的。但是,正是在苏联的高压下,东德执政者始终没有顺应民意,拆毁柏林墙,而是变本加厉地不断加高加厚柏林墙,对于柏林墙的控制也像铁通一般,任何人进出都是不容易的。了解了这段历史,我们也就不难理解这幅画的作者的良苦用心了!他或她,一定是想通过这幅画,告诉人们柏林墙的元凶就是这两个人,正是他们的亲密合作,才让柏林墙存在了那么多年!同时,也是对两个人的极大讽刺:你们再如何亲密,再咋样努力,还是挡不住历史潮流滚滚向前,胜利永远是属于人民的!

离开柏林墙,走不远,就来到了当年进出柏林墙的哨所。这个哨所还以原样保留着,恐怕就是为了纪念和供游人参观游览之用。当年,小小的哨所,一边是苏联东德控制着,一边是美英法西德控制着,凡是进出东西德的人,都必须经过这个哨所,而且要经过两侧军人的严密盘查。今天,这个哨所已经失去作用,人们进出柏林已没有了任何的人为屏障。但是,你到哨所游览,仍可感受到当年的哨所氛围——因为,有人为了招揽游客,扮作了军人的模样,拿着假枪,喊着口令,像模像样的上岗换岗。逼真的表演,引来游人驻足参观,同时掏出金钱,投给那些表演的“士兵”。目睹着这欢乐和平的景象,你再难想到这里曾经是剑拔弩张,刀枪相向的地方!

离开柏林墙,坐在车上,不绝如缕的思绪萦绕在脑海之中。在人类发展史上,热爱和平,享受美好生活,是普罗大众共同的心声与愿望。尽管历史长河总要遇到礁石险滩,但滚滚向前的趋势,是任何人任何势力都难以阻挡的。而和平与美好的生活,经过不懈的努力,也一定能成为全世界人民的共同愿景。让我们真诚祈祷:柏林墙及其类似的东西彻底消失吧!


作者简介:

彭福臣,退休干部及教师,自幼喜爱文学,平日喜读书写作,退休后尤甚。只是文笔较拙,难有雅致和厚重之作。因而,切盼能得遇名师挚友,以便请教切磋。 


雪绒花原创之星投票入口:寻找雪绒花原创之星


雪绒花原创文学作家推荐:

刘庆君杨善武裴秀亮闫志梅田冬刘殿红 何凤山葛俊妍白立张少永


雪绒花原创文学月度感言:

致作者、读者(2016.09)

月度感言:兼致作者、读者(2016.10)

月度感言:兼致作者、读者(2016.11)

新年感言:写在2016岁尾的话(2016.12)

月度感言(2017.02)

月度感言(2017.03)

月度感言(2017.04)

月度感言(2017.05)

月度感言(2017.06)


雪绒花原创文学,以独特的文字表达个体独到的发现,尽现汉语言文字之美、思想之明,提倡自然、朴实、本真、唯美。小说、散文要求在5000字内,优秀稿件可以适当放宽;诗歌要求一次投稿3-5首(或50行)以上;同时,请发120字以内的作者简介及个人清晰生活照片一张。投稿请一律按要求格式发到指定邮箱,同时请加主编微信号(验证时须加注实名并注明“投稿者”字样),微信仅用于发送文章链接及稿费,不闲聊,不接受投稿(稿件要求原创首发,未在其它微信公众号上发表过,杜绝抄袭,文责自负。能提供与诗文内容相契合的图片者优先选用,文章请用wordwps文档以正文+附件的形式发送;图片或照片请用JPG的格式单独以附件的形式发送)。

微信公众号:xrhycwx

主编微信号:hlys2016

投稿邮箱:xrhycwx@163.com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