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戾气越重的时代,越需要你的善意

2017-02-22 火养 火养读书时间

  


我不是位合格的公号写作者。

因为每次热点出来的时候,我总是刻意回避,甚至想那么多人凑热闹,我就忍忍吧。

 

这可能也和我性格有关,总觉得什么事情,都不要急着去表态,去站队。

等事件沉静下来后,我反而又想去写点什么。

 

1

最近最热门的当然是武汉杀人事件,可能是很小的口角,两条生命就没了。

 

如果你仔细观察,会发现,周围的人越来越容易发脾气,每一次小摩擦,可能都可以升级到打架和谩骂。

 

其实这样的戾气,存在于我们每天的生活当中。

 

譬如,上周三,我们正在球场上打球,一个女的突然跑过来骂人,说我们占用了她订的场地,要我们马上下场,骂骂咧咧的。

 

我纳闷着,在这球馆,我们这批人打了很多年了,从来都是这个时间点,这个场地,今天怎么突然就冒出一个人来说,占用了她的场地呢?

 

一问,原来是球场把场地弄错了,她订的是隔壁上,输错了一个数字而已。如果对方稍微去前台问一句,也就不会那么气势汹汹骂人。

 

但生活中积累的戾气,让她习惯了稍微一点不对她的意,首先就是去骂人,而不是搞清楚怎么回事。

 

我经常乘坐公交上下班。

 

有一次,一个外地人拖着大包小包行李,压到了一位乘客,结果两人爆发大冲突,整车人都不得不下车,等待警察到来。

 

偶尔也会开车,每次看到随意穿插的车辆,和有事没事就在后面双闪警示你,或者不停按喇叭的焦躁司机,也真是很无语。我开车都是心平气和的,要插队的尽量让你插过来,我都会让。

 

有一次,两位司机因为别车,稍微发生了点小摩擦,两个人下车,首先是对骂,你说我有错,我说你有错,然后打架,弄得整条路都被堵了。

这些人要打架也先把车挪走,别占车道。

 

似乎人人身上都有无数的敏感点,稍微一触碰就可以爆发出来。

 

2

 

我们很难信任陌生人,也很难放开自己的心。

 

我们到一个城市,不熟悉的的士,害怕被骗,总得问熟悉朋友,看看多少钱,免得司机绕路。

 

有一次,我在越南大叻,朋友带着我玩,他在当地工作,但也只会说英文,越南语不会,在酒店放下东西,我们一起去找一家他认为在当地还不错的餐厅吃饭,他谷歌搜索应该就在不远,但走路不熟悉,还是打车。司机比划着说很近的,但我们不知道怎么走,还是麻烦他载了一段路。

 

结果,他车一启动,两分钟不到就到了目的地。

 

如果在国内某些景区,我真不知道他会把我们绕多远。

 

我害怕去火车站,汽车站那些地方吃饭,因为那些地方总会想着被挨宰。

宁愿走远一点,或者随便买一点填充下肚子。

 

这种害怕应该很多国人心里都有。

 

香港作家也斯写过一篇谈香港价值观混乱的文章,虽然他写的是香港,但我觉得很多话语内地也适用。

 

他说:“我们在成长过程中会发现并没有一种可以遵循的生活方式。逐渐长大,也逐渐会发觉这社会种种严重的缺点,很难无条件事事遵循。” (也斯《两种幻象》)

 

我们的价值体系并没有一个完整的传承。我们接受的教育在很多方面和你实际接触是脱节的。不断的变化过程中,我们成了学校学的是一套,到了社会上估计还得学习另外一套。

 

“在价值观念混乱的社会,是非混淆不清,是最普遍的一回事。在这种环境中长大的人,可能在焦躁不安中,对于一种又一种价值观观念,朝誉夕毁、反复不定。”(也斯《两种幻象》)

 

我们在书本里学到的历史,可能又被你认真阅读后冲刷一遍。

我们了解事件背后的真相后,可能对很多新闻失去了兴趣。

我们不知道该相信什么,也不知道该如何去相信。

每隔一段时间就有热点新闻出来,刷新你的三观。

 

“传统的道义、守信、同情等的素质遇到考验,遭受侵蚀。” (也斯《两种幻象》)


而我们没有新的准则让你遵守。在迷失中,我们都不知道该怎么去教育孩子,只能说,尽量别和陌生人说话,是一种自保,也是一种无奈。


3

 

戾气越重的时代,越需要你的善意。

 

所以我尽量的不去表达单一的价值观,也从来不会简单的怒骂。

就算有争议,我也会把所有留言放出来。

 

不去刻薄,一直带着善意,

 

生活中也是一样。

虽然每日生活圈子就这么大,但尽量不会麻烦他人,在公交地铁上,能够让座的尽量让座,想和我争吵的我尽量避免。

 

自己做错了,最快说对不起。每次遇上门卫给我开门也都会说谢谢。

这种善意是发自内心的。可能在很多场合避免了冲突。

 

别人戾气越重,你跟着戾气重,可能很快就是一场战争了。

武汉杀人事件就是这么来的。

 

我是从农村出来的,能够获得今天的生活,难免也会患得患失。但我越到最后,越不害怕失去。因为我所得到的,都是我努力换过来的,就算失去了,我依然可以通过努力换回来。

 

我一直还是相信个人奋斗的价值。

虽然,这个国家阶层固化已经很严重,怎么努力可能也是在这城市挣扎,但不努力可能会沉沦更快。世界本来也就这样。阶层,阶级,出身,贫富等等,在我们这里更为明显。

 

可能老板们的一餐饭就是许多人一年的开销,可能你一出生就拥有其他人永远企及不到的东西。


但依然会有人在努力。因为,生活是一条永远在流淌的河。

 

我见过这个国家几乎所有的阶层。

 

昨天可能还在乡下生活,今天可能就忙着见一位资产几亿的老板;昨天还在讨论着家里那几块地种植了什么,第二天可能就听人家说什么战略投资。

 

因为工作,我有机会接触这些,也会相比很多人接触更多一些。

 

我在这个国家的所有行政级别的地方都生活过。

 

农村、乡镇、县城、地级市、省会城市、一线城市。

最长时间的生活过二十年,最短时间的也有一年多。

 

见得越多,就越懂得各个阶层都不容易。

生而为人,实属不易

而戾气无处不在,越来越觉得生气,发脾气的没有必要了。

 

4

 

这次我推荐的是《杀死一只知更鸟》。

 

白人律师阿蒂克斯因为他为黑人汤姆·鲁宾逊辩护,成了整个城镇的敌人。

在那个黑人和白人界限分明的年代,还没有一位黑人能够在法庭上赢了白人。

但是阿蒂克斯坚持认为汤姆·鲁宾逊无罪,而实际上的证据也证明他是无罪。

 

白人女孩马耶拉,一直生活在白人的贫困区,不能融入白人生活,也不能和黑人来往,成了最孤独的人。

 

黑人汤姆·鲁宾逊住在她家后面,每次路过她家,她都主动邀请他过来干点活,偶尔会给他些零钱。汤姆·鲁宾逊也乐于帮助她。

 

一次她让汤姆过来帮忙的时候,特意事先支走了她的所有弟弟妹妹。她在房间里搂住汤姆并且亲吻了他,而这一幕刚好被她父亲尤厄尔发现了,她父亲打了她,并且让她作伪证,证明汤姆强奸了她,汤姆被抓了起来。

 

阿蒂克斯被指定为辩护律师。

 

从这以后,阿蒂克斯一家开始被全镇的人指指点点,他的两个孩子,斯库特和杰姆也受到牵连。

 

一次,8岁的斯库特也是文章的主人公,问她父亲:

“阿蒂克斯,你肯定错了……”

“怎么讲?”

“大部分人好像都认为他们是对的,你是错的……”

“他们当然有权那样认为,他们的观点也有权受到完全的尊重,” 阿蒂克斯说,“但是我能和别人过得去之前,我首先要和自己过得去。有一种东西不能遵循从众原则,那就是人的良心。”

 

在法庭上,阿蒂克斯为汤姆据以力争,也拿出了很多证据,证明汤姆的无罪,马耶拉和她父亲撒谎。但最后陪审团,还是判了汤姆有罪。

 

阿蒂克斯让尤厄尔出丑了。尤厄尔扬言要报复他。一次,在镇邮局,阿蒂克斯被尤厄尔拦住了,尤厄尔一通乱骂,阿蒂克斯反应很平静,尤厄尔更加嚣张了,追问道:“骄傲得不屑打架吗?你这个给黑鬼帮腔的杂种!”阿蒂克斯说:“不,是老得打不动了。”然后双手揣在口袋里,继续走路。

 

他的孩子们担心他,为什么不采取一些行动时。

 

阿蒂克斯说:“杰姆,看看你能不能站在鲍伯·尤厄尔的角度体会一下。我在法庭上摧毁了他仅存的一点信誉,让他失去了一切重新开始的可能。一个人总得回敬一下吧,像他那样的人尤其如此。所以,如果他啐我,威胁我能让马耶拉省去一顿毒打,我承受这个也在所不惜。他总得对谁发泄一下,我宁愿是对我,而不是他那一屋子的孩子们。”

 

但最后汤姆还是死掉了。说他在监狱里企图逃跑,被乱枪射杀了。

 

“勇敢是:当你还未开始就已知道自己会输,可你依然要去做,而且无论如何都要把它坚持到底。你很少能赢,但有时也会。”

 

阿蒂克斯知道自己很难赢这场官司,但他还是勇敢地在法庭上表达了。

 

在当时针对黑人的戾气无处不在的时候,他还是传达了自己的善意,并且在他离开法庭的那一刻,另一边旁听的黑人集体站起来给他鼓掌。

 

最后,阿蒂克斯对他女儿说:“斯库特,当你最终了解他们时,你会发现,大多数人都是好人。”

 

2月份到目前为止,大概读了十五本名著。其中美国名著占了几本,马克·吐温的两本《哈克贝利·费恩历险记》,《汤姆·索亚历险记》,还有《汤姆叔叔的小屋》。加上今天介绍的这本《杀死一只知更鸟》。

 

这些书都有一个共同点,都写到黑人,种族问题,阶层问题等等,这是当时美国社会,从政府到普通民众都关心的话题,黑人是奴隶,是不能和白人在一起生活。黑人和白人界限明显。

 

但这些书里传达的,或者说作者传达出来的,其实还是内心的善。

 

“杰姆,我认为世界上只有一种人,就是人。”“这种真相适用于人类所有的种族,而不仅仅是某个特殊的种族。在这个法庭里的人,没有人没撒过谎,没有人没做过不道德的事,没有一个男人看女人时从来不带欲望。”

 

作家们用自己的文字,尽量表达内心的善意,就算隔阂再大,但他们心里只有人本身,不分黑白。

 

读这些书真的让我很感慨,因为她们传递的内部价值观是一样的。


无论这社会多黑暗,动荡,政府制度本身有多不合理,民众有多大的戾气,但作家是这个社会最后的良心。


就如我引用过的马克·吐温那句话:一个人的良心占的地方比人的五脏六腑还多,可就是一无用处。

 

就算一无用处,但也要有。有和无之间,决定一个民族的底线。

 

但我们这里不是,每次热点出来,每次弱者受害,每次暴力事件,几乎都是全民狂欢,大v蹭热点,迎合大众情绪,形成一种集体狂欢。

 

每次读这些书,就给我上了一课。

我说,读书,不仅是读文字,更是读人心。

因为我从这些书里可以读出这些名作家的人心,他们对这社会、对人类最大的善意。



今日推荐:

(我还很喜欢阿蒂克斯在法庭上说的那段话:我们知道,人并不像某些人强迫我们相信的那样生来平等——有些人比别人聪明,有些人生来就比别人占有优势,有些男人比别的男人挣钱多,有些女士蛋糕别别的女士做得好,有些人天生就比大多数人有才华。可是,在这个国家里,有一种方式能够让一切人生来平等——有一种人类社会机构可以让乞丐平等于洛克菲勒,让蠢人平等于爱因斯坦,让无知的人平等于任何大学的校长。这种机构,先生们,就是法庭。

书是用八岁孩童的视角来描述的。派克主演的电影也值得一看。)



相关阅读
(点击蓝色字体可以自动跳转)

为什么不喜欢鸡汤文?因为他们在否定世界的丰富性。

一个人犯错,被老虎咬死了,该被嘲讽吗?

我为什么不讨厌春节?

流水它带走光阴的故事,改变了我们


睡在时间里的人


这里是诗歌和日常的链接。

是时间和情感的碰撞。

 

用读诗歌读名著的心来写公号文。

如果喜欢,欢迎长按关注,欢迎转发到朋友圈。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