婚姻里最美的话,不是“我养你”,而是“我支持你”
一个小长假,两天没更新了。昨晚十点多才回到家。今天上午去打了一场球,下午陪孩子去公园玩,晚上写文章,还是这种日常不被打断的生活适合我。这两天被一篇文章《全职妈妈是没有追求的人生》刷了一下屏,当然这是标题党,内文里提到的很多观点我还是认同的。无论做什么样的选择,另一半的支持最重要。
1
两个人在谈恋爱的时候,可能对方一句,我养你啊,会让你觉得这个男人很有责任感,会让你感动得立马嫁给他什么的。实际上,在漫长的婚姻里,我养你,真不是一句很美的话,当一个人沦落到要被另外一个人养,也不是什么好事,虽然在婚姻里可以心安理得。
朋友F,在和男朋友谈恋爱的时候,男朋友非常爱她,就是非她不娶那种地步。第一次F带男朋友去见她父母。男朋友见到她父母后,就是说自己如何如何爱他们女儿,一定会对她很好很好,会养她一辈子什么的。
母亲听了也开心,有人对自己女儿这么好,女儿这辈子值得托付了。
最后男朋友说了一句,这辈子如果我不能和她结婚,我就从你们楼下跳下去。
两位老人吓了一跳。这孩子怎么会有这么极端的想法。
等男朋友离开后,F父亲郑重地找到F说,这男人你不能嫁。
F很纳闷,为什么,他不是说对我很好吗?
父亲说,这孩子容易走极端,占有欲特别强,你嫁过去就算他对你再好也会受委屈。
但沉浸在爱情中的F完全不听,大学毕业后还是嫁给了那个说会对她很好的男朋友。刚开始一年还算正常,和父母也有来往。
后来,因为工作关系,F跟随老公离开了父母生活的城市。
从此以后,F知道了父亲那句话的预见性。因为老公几乎不再让她独自一个人来她父母生活的城市。说是怕担心她,然后每次只要超过一天就一定要闹着回家。每次F出门超过一个小时,必定盘问清楚到哪里了,见了什么人。总之,她的一切行踪都必须报备。
说是很爱她,只不过是把她当做私有财产占有了而已。
奥地利心理学家阿德勒说:“婚姻关系中没有奇迹。正如我们所见,每个人对待婚姻的态度都是他们生活方式的呈现,因此,只有在了解了整个人之后才能了解他的态度。比如,我们能看到总是有那么多人想挣脱婚姻。我能准备地分辨出具体哪一个人持有这种逃避态度——就是那些至今仍被宠坏的孩子。这种人可能成为对社会的威胁,被宠坏的成年‘孩子’的生活方式仍然停留在他们四五岁的时候。”
借用一句热门词汇就是,在生活里很多成年男人还是巨婴。他们并没有成长为一个真正的男人。还是生活阅历丰富的老人可以看出端倪,但以为有了爱情就会拥有一切的年轻人会懂什么呢。
爱情和婚姻真是两种完全不同的生活方式。
恋爱时,他一句,爱你一生一世,你会感动痛哭流涕。
婚姻里,却还不如一句,你累了,我去拖地倒垃圾。
恋爱时,他一句,无论你怎样了我都不离不弃,你觉得他很靠谱。
婚姻里,却还不如,孩子这周末我陪他玩,你好好休息。
恋爱时,他一句,我养你,别上班吧。
婚姻里,却还不如一句,无论你做什么样的选择,我都支持你。
2
无论是否做全职妈妈,都是婚姻里两个人商量后的选择。
现代都市里,没有老人帮忙,又不想请保姆的话,全职妈妈是很多女性的选择。在做出这个选择的时候,相信每个家庭都经过深思熟虑。
需要明确一点就是,全职带孩子的人,付出并不比那个上班的人少。不能因为一方没有上班,而另一方出去赚钱就让家庭关系失去平衡。
婚姻说到底是一种有感情基础的合作关系。
甚至有的时候合作大于感情。那就要明确一点,合作关系中并无从属关系。
就如奥地利心理学家阿德勒说:“合作任务中,是不可能让一个人接受从属位置的。如果一方想要支配,并强迫另一方服从,两个人就无法和谐地生活在一起。现在很多男人,甚至很多女人都认为男性就该居于统治和主宰地位,扮演领袖角色,成为主人。这就是我们现在有如此众多不幸婚姻的原因。没人能够不带怒气和怨恨地忍受卑下的地位。合作者之间应该是平等的,只有平等了,才能找到克服困难的途径。比如说,他们会在生儿育女的问题上达成一致。他们在教育问题上也能取得共识,在婚姻出现问题时会努力解决,因为他们知道不幸的婚姻不利于孩子的成长。”(《自卑与超越》)
如果用心带过孩子就应该知道,育儿,特别是孩子0岁到3岁这段时间,是一个非常琐碎和巨考验人耐心的活儿,一般人真还做不了。哄孩子睡觉,换尿片,担心他生病,喂饭,陪他走路,怕他磕到,时刻注意他一举一动等等,哪一项要做好都需要巨大精力。
说实话,就算是全职妈妈真的没出去赚一分钱,但这份付出并不是什么人都能做到的。相信很多女人,如果有得选择,宁愿去上班,而不是在家带孩子。
所以在经济上认为全职妈妈没赚钱,就受到歧视,那是社会的悲哀,更是一个家庭最不应该有的事情。
“需要特别强调的一个重点在于,即便父亲是家庭的主要经济支柱,这也是夫妻共同的收获。他绝不可摆出一副施予者的模样,把家庭中所有他人都变成接受者。对于和谐的婚姻来说,真相是,他去赚钱只不过是家庭劳动分工的结果。许多父亲利用他们的经济地位来作为统治家庭的理由。家庭中不应该存在统治,任何可能导致不平等感的事情都应当避免。”(阿德勒《自卑与超越》)
一个女人放弃工作,选择做全职妈妈,除了对家庭的负责之外,应该还是为了让伴侣更轻松,因为一个家庭必须得有人做出这样的选择。女人习惯性地选择了牺牲自己的事业。
那篇《全职妈妈是没有追求的人生》中,最热门的评论是这条:
“为何都没有提到她们的丈夫,在这场育儿行动中,没有一个男性参与其中吗?谈育儿不谈家庭分工就是耍流氓,无论在哪个国家。单纯要求女人且育儿且高度自我实现,这是空话。”
如果没有家庭分工,单独谈全职妈妈该如何如何,是否有价值,那是偏颇的,任何一个家庭都是共同维护的结果,不存在谁付出多谁付出少的问题。养育孩子更是需要双方共同努力,真有条件,全职爸爸也不是不可以有。
3
所以,婚姻关系中,最美的话,不是我养你,而是我支持你。
你选择做全职妈妈,我支持你,不单是在语言上,更重要是在行动上来表态。
你选择自己创业,我支持你,只要你有计划有目标。
你选择去进修,我支持你,只要你有这份雄心。
你选择去旅游,我支持你,只要你有想去的地方。
一个同学离婚了,不是因为男人出轨,也不是因为家里经济条件很差。而是无论她做出什么样的选择,对方都会嗤之以鼻,认为她肯定做不成。后来她就干脆做什么事,都从来不和他说,自己默默去做就是,后来她自己做的咖啡馆有规模了,从来没请他去过一次。她想与其从来得不到赞扬和支持,还不如分开的好。
苏青的自传体小说《结婚十年》里的怀青和崇贤结婚十年后,还是离婚了。
在结婚第一天怀青就知道崇贤和他那个嫂子有问题,但她还是忍了,因为那是上世纪三十年代,她想只要丈夫还知道回家就行。就算丈夫在外求学,一年才回来一两次,她也忍了,因为丈夫在外求功名,她在家伺候公婆和孩子,这也是当时很多家庭的生活模式。
但是她最后还是忍无可忍地离了,而且在有了两个孩子之后。
最最让她痛苦的是,她的爱好得不到丈夫的一点支持。她喜欢写作,通过自己投稿,赚了外快,被丈夫辱骂,说她不应该这样抛头露脸。
怀青说:“我们这样不好吗?你好好地教书,我好好地写文章,大家一起努力向上是最好的了。”
贤听了默然半晌,最后用坚决的口气向她说道:“请你以后别在提写文章了吧,要钱我供给就是。”
然后贤不再让她和文字接触!早晨报纸来了,怀青正展开看时,他便醒了,朦胧着眼向她要,递给他,他却把它塞在枕头底下自睡熟了。等到他吃完饭走出门去的时候,却又把报纸挟在腋下带了去,虽然他学校里多的是,然后怀青也不情愿启齿请求他留下报纸。
有时候怀青气愤愤对他说:“你既然不喜欢女人看书看报纸,干嘛当初不讨一个一字不识的乡下姑娘呢?”他说:“女人读书原也不是件坏事,只是不该一味想写文章赚钱来和丈夫争短长呀,我相信有志气的男人是宁可辛辛苦苦设法弄钱来给太太花,甚至于给她拿去打麻将也好,没有一个愿意让太太爬在自己头上显本领的。”
婚姻里,“我养你”真不是一句什么好话,贤也可以对怀青说,我养你,但是这种养,并没有让怀青快乐起来。她需要的是丈夫的理解和支持,但是这点小小的要求都很难满足。所以最后只能离婚收场。苏青离婚之后也安心写自己的文章了。
婚姻里真正的杀手是自私,而不是情感。
情感会随着岁月流逝慢慢淡化,而一个人是否宽容,是否懂得分担,是否理解,那才是两个人能平静、持久走下去最主要的原因。
阿德勒说:“最糟糕的婚前准备是只图个人利益。如果一个人在这种培养下长大,就会始终盘算着能从生活中得到什么快乐或刺激。他们总是要求自由和解脱,从不考虑怎样让伴侣的生活更轻松、更充实。这种对待婚姻的方式是灾难性的。”(《自卑与超越》)
今日推荐:
(苏青自传体小说,写于上世纪四十年代,现在读来依然不过时。里面很多男女情爱问题现在依然适用。这也是张爱玲喜欢苏青的原因吧。苏青对人情世故还是看得很透的。)
相关阅读
爸爸,不应该是这时代的稀缺品,每个男人都可以成为一个好爸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