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蒋能杰无人知晓的一部禁片,听常春庵老人讲历史往事

凹凸镜DOC 凹凸镜DOC 2020-08-23


《常春庵》是蒋能杰导演在2011年完成的片子。影片里的常春庵,曾毛泽东时代因破除迷信而被打倒,改革开放后再度复燃。怀抱着各种心愿去祈求佛祖的老人们,也有着许多关于过去时代的不同记忆。

导演蒋能杰阐述拍摄原因说道,“我感兴趣的不是佛教,而是庵堂老人们的过去和现在的生活,我企图通过常春庵,把他们的过去和现在的生活连接起来。我不想随着哪些老人的离去,他们所经历那个时代也跟着消失,只想为这些老人记录点东西,告诉我们后辈们,或者我自己,我们的前辈是怎么过来的。”


方行专栏往期文章:
1《废城》,迷幻知子罗

2 独立纪录片里的美丽与哀愁 

3 云南鹦哥村,溜索消失之前的空中摇篮

4 变迁20年,他们的生命像野草一样生长




《常春庵》,听老人讲旧时

作者:方行
编辑:Sunny

《常春庵》,蒋能杰完成于2011年的片子。

光看名字,以为只讲讲庵堂的日常,没多想,点开了看。
 

后来才发现,导演还玩了个结构上的小游戏,夹杂着常春庵的日常,剪入了庵堂里的几个常住者们回忆往事的片段。前者彩色,后者黑白,从彩色到黑白,从黑白返回彩色,四个时段:一、1949-1952;二、1953-1958;三、1959-1962;四、1966-1976。

以上年份,相信你我他,各人稍微沉思片刻,都会有若干个那个年代的特色词汇浮上心头。或轻、或重,非三言两语可轻飘掠过。正在发生的日常与沉淀了的记忆两相照应,既在形式上完成了对当下与过往的对称,也算,是挽留住观众的注意力一个方法吧。
 
否则,“听老人讲旧时”,这样的画面,太依赖于人物的表达能力。隔着屏幕,说真的,极容易中途跑神。听着听着,觉其遥遥,跟眼下也无多大瓜葛,便失了听下去的兴趣。
 
庵堂里的几位老人,李中来、李焕珍、李朝云等,均自毛时代走来。从普通老百姓口中一一听来在历史中掀起过风浪的词语,有亲临口述历史现场的意思,也有个人生活经历的回放意味。
 
由此,这个片子值得讨论的,不仅仅是老人们都对不同的时代留下了什么印象,且还有,对于后辈而言,能从他们的讲述中了解到多少零碎的历史遗痕。若说“历史的真相”是相对意义上存在的,那么,今天,共和国的后继者们,也就难以无视这样的曾经。不论,你是平头百姓还是权利在握之人。之余,由于算得上“时代久远”,老人们畅所欲言,没了压力,所讲述的种种,如何听,都有不同于从纸面上读来的质地。声情并茂的,说到动情处,也不免替当事人觉得:往事已惘然。诚然,往深处一想,这样的惘然,却又是沉痛的。

《常春庵》剧照

新的车轮,早载着新一代人奔奔向前。
 
说句实在的,哪里有几个人,真有功夫关心这样一个不起眼的庵堂,哪怕老人们指出它其实历史不短;即便真知道了这样的一个庵堂,瞥一眼那斑驳剥离的门墙,也不过是一阵“哎呀,是有些年头了”的心绪而已。既为淡淡心绪,清风一缕,足以吹散。
 
至于那些轮值中照管着庵堂的人,能从六合彩、解卦中赚来几个钱儿,能在这被人世所遗忘的角落里感受到多大的喜乐抑或悲辛,谁会去究其因由呢?
 
目下的社会节奏,你若慢了一个车轮的步距,便似是自异星球归来的怪人。
 
因此,对于那些想了解“民间”、“民间风俗/宗教”的人来说,倒是个样本之一的呈现。这呈现,虽略见促狭、落魄,却亦珍贵、真诚。此外,“庵嘛,应是清净、修心之地”是部分人惯有的想象。事实上,全片从头到尾,除了冬日时的确见萧条安静,平日里,几乎没几个镜头呈现了这种气质。相反,到了尾声部分,观众倒是明白了,几个老人之间还不可避免地闹矛盾,各有小算盘。庵,也就是老百姓们平凡日子的一个侧影。你我凡人,过着这平凡日子,有谁躲得过利益上的纠结呢?只不过,当这一切发生在一个确切可感知的庵堂中时,又不免使人错愕:堂中,被安置在玻璃柜内的各路神佛,可是真的在别处看着这人间?若是,它们之所见,跟镜头之所见,当如何加以区别?
 
《常春庵》剧照

其中一个画面,是片子来到下半场时,有人打来电话问吉凶。接电话的老人一边叫旁人帮忙记下事情发生的时间,一边问经过,然后,他对电话那头的人应道:我问问菩萨,看有办法解决不。中国的老百姓,相信老天有眼。相信有一种天叫青天。但中国的近代史似乎又告诉了老百姓,老天的眼也有瞎了的时候,老天的颜色也还有别的很多可能……
 
结构上,全片虽以黑白分段、以不同的时代隔开了老人们的每一场回忆,然而,说不上来是什么没把握到位,总觉得片子有几分散了神魂。许是受机位的限制,入得框来的画面,多少让人觉得难有焦点;许是为应历史之名,讨论之际的“当年”经过了时间的冲刷,蒙了层淡意;许是剪辑上的侧重;许是镜头下所呈现的陈旧、灰暗感?

《常春庵》剧照
 
最后,忍不住要啰嗦的是,自导演前段时间公开了片源,不少本来观者寥寥的作品一下子进入了观众视野,豆瓣上打分、讨论的人数骤升。一方面,观众高兴,终于有了观看渠道。另一方面,其背后原因,往窄小处说,是个人创作之痛;往广处说,却是中国独立纪录片的坎坷命运,真不是“辛酸”抑或“惨淡”抑或“表达的欲望”……诸如此类的字眼可以简单囊括的。
 
这也是为何蒋导片子不少,却单单写这《常春庵》的缘故。再一想,九年过去了,不知常春庵的几个老人如何了?
 
一句话,听老人讲旧时,也是一段床前明月光。

图片来源:《常春庵》剧照





凹凸镜DOC
ID:pjw-documentary
微博|豆瓣|知乎:@凹凸镜DOC
推广|合作|放映  加微信☞zhanglaodong
投稿|转载|影迷群  加微信☞aotujing-doc 
用影像和文字关心普通人的生活
长按或扫码关注
凹凸百态   光影日志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