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盘点全球知名实验室(二)

2017-08-22 汪玉玲 科袖网

接上期盘点全球知名实验室(一)


1

冷泉港实验室

(The Cold Spring Harbor Laboratory,简称CSHL)



又译为科尔德斯普林实验室,是一个非盈利的私人科学研究与教育中心,位于美国纽约州长岛上的冷泉港,此机构的研究对象包括癌症、神经生物学、植物遗传学、基因组学以及生物资讯学,其主要成就为分子生物学领域,在该研究所一共诞生了7位诺贝尔奖得主。


冷泉港实验室成立之初就以生物学教育为目标,时至今日它依然保持着这一传统。冷泉港的教育机构非常系统而全面。除了进行科学研究外,1933年成立的冷泉港实验室出版社定期出版5种生物学领域的刊物以及其他一些生物学方面的手册、书籍。实验室还在世界各地设有多处会议中心,每年举办约20场会议吸引众多科学工作者进行交流。


2

卡文迪什实验室(Cavendish Laboratory)



卡文迪什实验室创建于1871年,1874年建成,由当时剑桥大学校长W.卡文迪什 (WilliamCavendish)私人捐款兴建。著名物理学家麦克斯韦( JamesClerk Maxwell )( 1831-1879 )负责筹建这所实验室,1874年实验室建成后他担任第一任实验室主任,直到他1879年因病去世。


该实验室的历届实验室主任有:瑞利( James WilliamRayleigh, 1842 -1919 ),他因在气体密度的研究中发现氩而获1904 年度的诺贝尔物理奖; J. J. 汤姆逊(J. J. Thomson, 1856 -1940 ),他因通过气体电传导性的研究,测出电子的电荷与质量的比值获1906年度的诺贝尔物理奖。他培养的研究生中,有许多后来成了著名科学家,例如卢瑟福、朗之万、W.L.布拉格、C.T.R.威尔逊、里查森、巴克拉等人,其中多人获得了诺贝尔奖,对科学的发展有重大贡献,有的成了各重要研究机构的学术带头人;卢瑟福(ErnestRutherford.1871 -1937 ),卢瑟福是原子核物理学的开创者,他因在揭示原子奥秘方面做出的卓越贡献获1908年度的诺贝尔化学奖;W.L.布拉格( William Lawrence Bragg ), W.L.布拉格与其父W.H.布拉格( WilliamHenry Bragg )因在X线衍射分析晶体结构方面的成就共获1915年度的诺贝尔物理奖;······


二十世纪70年代以后,古老的卡文迪什实验室已经大大扩建,研究的领域包括天体物理学、粒子物理学、固体物理以及生物物理等等。卡文迪什实验室在近代物理学的发展中做出了杰出的贡献,近百年来培养出的诺贝尔奖金获得者已达20余人,卡文迪什至今仍不失为世界著名的实验室之一。


3

美国康乃尔大学物理系的基本粒子物理实验室

(Laboratory for Elementary -Particle Physics, 简称LEPP)



美国纽约州康乃尔大学( CornellUniversity)物理系的基本粒子物理实验室(LaboratoryforElementary-ParticlePhysics, 简称LEPP)是世界上著名的加速器物理研究中心之一,它位于纽约州中部芬格湖畔(FingerLakes)风景优美的伊萨卡市(Ithaca)。


LEPP主要从事实验物理和理论物理以及加速器物理的研究,拥有F.R.Newman以及R.R.Wilson两个实验室。二次大战后,康乃尔大学的核研究实验室和Newman实验室相继成立。在Wilson教授的领导下,实验室的师生员工在地下室建造了第一台康乃尔电子同步加速器,将电子加速到300 MeV,为康乃尔第一台粒子加速器的600倍。1949年,康乃尔核研究实验室在世界上第一个成功地将束流储存在同步加速器里。


4

瑞士保罗谢勒研究所

(Paul Scherrer Institute,简称PSI)



瑞士保罗谢勒研究所是瑞士科学和技术的多学科研究中心。在与国内外大学、其他研究机构和工业界的合作中,PSI在固态物理、材料科学、基本粒子物理、生命科学、核与非核能研究及与能源有关的生态学的研究中非常活跃。


PSI研制和运行需要特别高标准的技术诀窍、经验和专业的复杂研究设施,拥有散裂中子源,瑞士光源(SLS)等大科学装置,是世界科学界主要的用户实验室之一。


5

欧洲分子生物学实验室

(European Molecular Biology Laboratory,

简称EMBL)



欧洲分子生物学实验室EMBL于1974年由欧洲14个国家加上亚洲的以色列共同发起建立,现在由欧洲30个成员国政府支持组成,目的在于促进欧洲国家之间的合作来发展分子生物学的基础研究和改进仪器设备、教育工作等。


EMBL分为7个部分:结构、分化、物理仪器、生化仪器、生物仪器、计算机和应用数学。它的宗旨是:从事结构分子生物学及分子医学方面的基础研究;为科学家、学生及访问学者提供高层次的培训;为成员国的科学家提供必需的科研服务;在生命科学领域开发新型的科研仪器及研究方法;积极参与生物技术的转化及应用。


6

卢瑟福•阿普尔顿实验室

( Rutherford AppletonLaboratory,简称RAL)



世界著名的卢瑟福•阿普尔顿实验室(Rutherford Appleton Laboratory,简称RAL)是一个多学科、综合性的大型国家实验室,RAL位于英国的牛津郡,靠近迪德考特。


RAL现有雇员1200人,支持来自大学、研究界10000名科学家和工程师们的工作。其主要设施用来从事新材料和结构的研究,如从电池电解质到涡轮叶片、X射线激光器、基于空间的天体物理以及粒子物理和许多其他课题。


八十多年来,卢瑟福阿普尔顿实验室由多个实验室陆续合并,成为核物理、同步辐射光源、散裂中子源、空间科学、粒子天体物理、信息技术、大功率激光、多学科应用研究的中心,直至成为中心实验室理事会CCLRC的成员之一。


7

费米国家实验室(Fermilab)



费米国家实验室(Fermilab)原名为国家加速器实验室,根据美国总统林登 B.约翰逊1967年11月21日签署的法案,由美国原子能委员会负责管理。为纪念费米该实验室于1974年5月11日重新命名为费米国家实验室。


1969年10月3日主环为200 GeV的质子加速器破土动工。1972年3月1日第一个能量为200 GeV的束流通过主环,使费米实验室产生了世界上最高能量的粒子。后来费米实验室又开始建造的质子—反质子对撞机Tevatron,其低温冷却系统在1983年投入运行时为加速器历史上历来建造的最大的低温系统。后续Tevatron能量倍增器先后第一次产生了能量为512 GeV,800 GeV,900 GeV的束流。


8

贝尔实验室(Bell Laboratories)



贝尔实验室原名贝尔电话实验室,始建于1925年,总部在美国纽约(后迁至新泽西州的墨里黑尔)。它是一个在全球享有极高声誉的研究开发机构,主要宗旨是进行通讯科学的研究。


除了无线电电子学以外,贝尔实验室在固体物理学(其中包括磁学、半导体、表面物理学)、天体物理学、量子物理学和核物理学等方面都有很高水平。贝尔实验室自成立以来,共获专利26000多项(平均每天一项),其中重大科研成果50多项。在这里每年都要发表上千篇学术论文,造就了一大批优秀科学家。


几十年来获得诺贝尔物理奖的先后有:发明电子衍射的戴维森,发明晶体管的肖克利、巴丁和布拉坦,发明激光器的汤斯和肖洛,理论物理学家安德逊,射电天文学家彭齐亚斯和威尔逊。


9

IBM研究实验室(IBM Research)



IBM是International Bisiness Machines Corporation(美国国际商用机器公司)的简称,现已发展成为跨国公司,它专门从事基础科学研究,在计算机生产与革新中居世界领先地位。它创建于1911年,原名Computing Tabulating Recording Co.(C.T.R.),是由三家生产统计机械、时间记录器的公司组成。这些公司分别创建于1889、1890、1891年。1984年底,IBM公司的雇员超过39000人,业务遍及130个国家。IBM研究实验室也叫IBM研究部,共有研究人员3500人,(还吸收许多博士后和访问学者参加工作),专 门从事基础科学研究,并探索与产品有关的技术,其特点是将这两者结合在一起。科学家在这里工作,一方面推进基础科学,一方面提出对实际应用有益的科学新思想。其研究部下属四个研究中心:


(1)在美国纽约的Thomas J.Watson研究中心。从事计算机科学、输入/输出技术、生产性研究数学、物理学、记忆和逻辑等方面的研究。其中物理学包括:凝聚态物理、超微结构、材料科学、显微技术、表面物理、激光物理以至天文学和基本粒子。


(2)在美国加州的Almaden研究中心。除了计算机科学以外,还进行高温超导、等离子体、扫描隧道显微镜和同步辐射等研 51 29766 51 15288 0 0 3233 0 0:00:09 0:00:04 0:00:05 3232。


(3)瑞士Zurich研究中心。重点是激光科学与技术,特别是半导体激光器、光学储存、光电材料、分子束外延、高温超导、超显微技术等方面,还进行信息处理等计算机科学研究。


(4)日本东京研究中心。内分计算机科学研究所、新技术研究所和东京科学中心,主要是结合计算机的生产和革新进行研究。


进入80年代,IBM研究中心成绩斐然,两届诺贝尔物理奖都被它的成员夺得:一是因发明扫描隧道显微镜,宾尼格(G.K.Ginnig)与罗勒尔(H.Rohrer)共获1986年诺贝尔物理奖的一半,二是因发现金属氧化物的高温超导电性,柏诺兹(J.G.Bednorz)和缪勒(K.A.Müller)共获1987年奖。


10

荷兰的莱顿低温实验室



莱顿低温实验室由低温物理学家卡麦林·昂内斯(K.Onnes)创建,二十世纪初,这个实验室在昂内斯领导下,在低温领域独占鳌头,最先实现了氦的液化,发现了超导电性,并一直在低温和超导领域居领先地位。特别是它以大规模工业技术发展实验室,开创了大科学的新纪元。


由于昂尼斯对莱顿大学物理实验室的出色领导和管理,使该实验室成了本世纪初全世界低温研究的中心。有许多国外学家曾来到莱顿大学,在这个实验室短期或较长期地工作。他们之中不仅有卡麦林·昂尼斯的合作者,还有其他来自世界各地的学者和技师,到莱顿研究或学习的主要课题是低温学。实验室的其他研究项目包括热力学、放射性定律、光学及电磁学现象的观察,例如荧光和磷光现象,在磁场中偏振面的转动,磁场中晶体的吸光光谱,以及霍尔效应,介电常数,特别是金属的电阻。从1901年起创办的培训仪器制造厂和玻璃吹制工的学校,也为卡麦林·昂尼斯和的实验室赢得了荣誉。(本文整理自网络)




#往期热文推荐#


  1. 从理论到实际,一文带你了解XRD能做什么

  2. 国自然你中了吗?看过来人谈申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的心得体会

  3. 刚进高校的博士毕业生,你值多少钱 ——从自身求职经历谈高校青年教师待遇

  4. 研究生入学十大秘籍,你能领会多少?

  5. 盘点全球知名实验室(一)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