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这样开始我的科研的
1
万事开头难,说难也不难!
发现好多科研新手总感觉无从下手,当然科研第一步是查文献了,在此说说自己开始查文献时所使用的方法,欢迎大家提供宝贵建议。
1.找一篇本研究领域的文献综述(review)。
这一步很关键,要找一篇有影响的(我主要是看 cited time 的高低)综述有时不是件很容易的事,可以请教你的师兄师姐。 我是直接在 Annual Reviews 中找到一篇外文的 review,cited time高达 40。这里要说明下, cited time 可以用 google查,也可以在 web of science中查,但有条件的话,最好还是使用后者。根据使用经验,前者查到的 cited time 常常不准确。
2.精读此文献综述。
这一步主要是了解研究领域的框架,熟悉各个问题的 key words,并进行总结归类。
3.根据综述的作者、所引用的文献以及被引用的情况进行展开搜索。
写此文献的作者一般都是此研究领域的领军人物,所以他的文献一般都有很高的参考价值。
可以直接搜索此作者的相关文献,再用问题关键词进行二次检索。
查找引用此综述的文章(我一般在 web of science中查,用 google也可以),再用问题关键词进行二次检索。这一步找到的文章往往都比较新,能够代表最新的研究动态。
查找综述引用的文献(同样可以在 web of science 中查)。在展开的过程中,查文献作者、文献的引用和被引用情况是交织在一起的。但并不是所有的文献都需要这样查,这主要是针对那些 cited time 高的文献,因为如果每篇文献都这样查, 那工作量将会很大, 也没有这个必要。
2
磨刀不误砍材工
昨天说了怎样查文献,这里再补充点,就是不要花太多的精力去找全文,其实有很多文献看看摘要就差不多了。现实中往往会出现这样的情况,费了好多精力搞到全文,却发现没有多大的参考价值。我的观点是,文献不在于多,而在于精。更重要的是要好好利用,可不能 “束之高阁 ”啊!
今天再说说文献的整理和阅读。
随着科研的深入,文献数量也会随之膨胀,所以合理地整理文献显得非常重要。这其实就是建立自己的小型文献数据库,这样才便于查阅调用。整理文献建议大家使用文献管理软件,这方面的软件我知道的有好几种,像 Endnote、NoteExpress、reference manager 、文献王等等,它们各有千秋,这里就不详细介绍,感兴趣的虫子可以到学术工具版看看。我使用的是Endnote,感觉不错,可能是先入为主的缘故吧!
我把研究课题的各个问题分别命名建立Liabray,例如我在做人体运动仿真方面文献整理时,建立 modeling、experiment 等文件夹,Modeling 文件夹下根据建模对象的不同分别 Skeletal Dynamics、Muscle Paths、MusculotendonActuation 等 Library,Experiment 文件下根据不同的试验方法建立各自的 Library.这里只是举个例子,各位虫子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习惯建立自己的 Library。
只要做到条理清楚,方便查阅就行。但要注意,一旦做了 “Link to PDF ”工作后就不要移动你的 Library 了,否则所有的Link 会失效。关于 Endnote的更多使用技巧还是去学术工具版吧,这里只能说个大概。
读文献时,我一般把文献分为精读和泛读两类,精读又分理解和熟读 (对写英文文章有帮助,特别是对那些从没写过英文科技文章的虫子 ),泛读又分读摘要型、挑读段落型、看图表型等等。这里要特别提醒的是,不管是精读还是泛读,都要作笔记,主要是写些心得体会、文章内容的概括评价等。这点很重要啊,好记性不如烂笔头啊!
3
弄斧须到班门
前几天谈了查文献、整理文献和读文献,今天再说说发 paper的事。
现在许多人都戏称发 paper为“灌文章 ”、“捣文章 ”,这可能与目前国内的研究生教育现状有关,但最主要的还是研究生自己的态度问题。我不主张所谓的 “灌文章 ”和“捣文章 ”,但也不主张迟迟不发文章。对于博士生,现在好多高校研究所都有 English Paper的要求,英文文章看起来难,等你轻车熟路后,发现也就那么一回事。
许多人总是先发中文文章,然后在英文。这也有一定的道理,但我还是主张上来直接投国外杂志,而且尽量投影响因子高的。这样做有几点好处:
首先,可以尽快提高你的英文写作能力;
其次,可以得到许多专家的建议。
国外杂志的审稿人一般都是大牛级别的人物,他们都比较负责任,会给你提出许多中肯的建议,甚至连你的语言错误都会帮你修改。这对你的帮助可是显而易见的啊;最后,退一步说,投高影响因子的不行,就当是请人帮助修改文章,当然别忘了感谢别人的劳动啊。再往低影响因子投,这样发表的几率大些。
古人说班门弄斧,在我看来弄斧须到班门。第一篇文章要写就写英文,要投就投高影响因子的杂志 (当然也不能高得离奇啊) 。等折腾过几次,你就会发现,原来也就这么简单!
4
借得东风好乘船
前几天说了查文献、整理文献、读文献以及第一次发文章的一些经验体会,今天说寻求帮助。
“三人行,必有我师 ”,每个人总是各有所长,只要 “不耻下问 ”,就定会有所收获。总的归纳起来,我们的求助途径有两大条:
第一,你的同学、导师以及其他的相关专家学者。
第二,Internet。
向导师、师兄、师姐、以及其他的强于自己的人请教,是一种获取更多知识的好办法。你的导师可能无法帮助你解决研究中遇到的一些小问题,比如一些数学问题、算法等等,但在大方向上,他们往往把握得比我们准。所以,经常与导师汇报研究进展,交流心得,他们往往会给你提供很多合理建议。
对于我所说得那些小问题,我主要是请教师兄师姐,毕竟他们都已经是轻车熟路。以前就遇到过这样得情况,冥思苦想几天得问题,经师兄一点拨,就立马解决。我也经常去请教别的院系的老师,我遇到的大多数老师还比较热情,愿意提供帮助。
这里要特别提到的是,在你的研究领域里的许多专家学者,他们其实也是你可以请教的对象。我主要是通过 email和他们交流,从我本人得经历来看,国外的专家学者一般都比较热情,愿意和你交流。当然,你还可以利用参加学术会议的机会,与一些专家进行面对面的交谈。另外,与水平相当的人共同研究共同切磋也不失为一种提高水平、增长见识的良策。
再说说 internet,这里不得不提的就是 google。说google是一位博学的老师,是一个百科全书,我觉得一点也不过分。但用好用精 google也不是件容易的事,各位虫子可以去文献检索版看看, 这方面的介绍很多很多。 关于internet的另外一个途径就是论坛, 小木虫就是非常好的选择,这里我就不多讲了,相信许多虫子也深有体会。
总之,学问不是一个人能做成的,切记 “不耻下问 ”,“借得东风好乘船 ”。
好了,今天就说这么多,下次想到了什么再说。
(文章来源:小木虫论坛)
#往期热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