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每天工作17小时,为什么你还是做不好科研?

2017-12-31 科袖网

号外:科袖网小程序上线了,欢迎各位使用。



前些时间,科学网的一篇博文《同学,你在辛苦地浪费生命吗?》引起了很多人的关注。在这篇文章里写到中科某院的研究生每天工作17个小时,重视团队合作,但是6年后却一篇文章都没有。


超长的工作时间,还熬夜到凌晨2点,最后竟靠盲审才勉强拿到学位,让人诧异。事实上,这样的硕博研究生不只出现在中科院,高校中也比比皆是。我这么努力,为什么还是做不好科研?难道都是因为课题方向太烂?老师水平太差?

 

因为要赶课题的进度,我最近几乎忙疯了。差不多一个月,都在晚上12点后离开实验室。走在回宿舍的路上,迈着沉重的脚步,身体非常的疲惫,但却没有那种收获满满的充实感。忙碌是“幻化残生”类硕博研究生的写照,从早晨来到实验室的那一刻起。

 

然而,忙碌并不都和优秀相等,多数人的忙碌就只是忙碌而已。通过对优秀和非优秀研究生的比较,我们不难发现表面相似的忙碌却有着两种截然相反的结果。



第一,睿智的忙碌,这种忙碌经过执行者的缜密思考,有着详细的计划,结果是实现既定的目标;第二,愚蠢的忙碌,这种忙碌是盲目和冲动的,效率低下或者说就是瞎忙,结果自然是不能实现既定的目标,甚至还可能南辕北辙。


不得不承认大多数硕博研究生都正在愚蠢的忙碌或在边缘徘徊。他们每天来到实验室就推进昨天的工作,缺乏研究计划,不区分轻重缓急。这样状态下的硕博研究生很容易误入“时间泥潭”中,看似每天都待在实验室很忙碌,却又不知道自己在忙些什么。

 

久而久之,形成一种对忙碌的自我陶醉,给外人造成一种勤奋刻苦的假象。《礼记·大学》里有一句话,“所谓诚其意者,毋自欺也”,加班的你确实够努力,可是技能欠缺、思路冗杂、效率低下。怎样才能做一个高品质的勤奋者?这个问题值得我们深思!

1

第一,做好实验前期的准备工作。


时间的付出是必须的,也应该是基础。做科研没有工作时间的积累,仅靠投机取巧是很难对课题方向有深入研究的。当然,工作时间也需要合理的安排,并不是简单意义上的苦做。灵活调整自己思考问题的角度,敢于走弯路也要善于寻找捷径,绕过那些不可逾越的障碍,尽快解决遇到的问题,推进课题的进度。


只是付出时间还不够,还要做好准备工作,以此提高我们的工作效率。从“机会总是垂青有准备的人”这句话可以看出准备工作的重要性,科学研究也不例外。在动手之前,把实验的每个环节从脑海中过一遍,尽可能地考虑到遇到的问题以及解决办法,即使实验中遭遇意外事件也有机会化被动为主动,剩余更多的时间投入到对课题的思考中。


2

第二,善于和实验室成员交流。


在实验室中过于忙碌,以至于没有时间思考是一种很槽糕的状态。在研究中融入自己对课题的思考,可以帮助我们分清课题的主次环节,更加合理的分配时间和精力,也才能充分认识到课题的价值所在,从根本上激发研究者的主动积极性。相反,对课题的领悟不扎实,存在一些肤浅的认识无法说服自己对课题进行深入研究,更是无法说服别人认可这项研究。但是,自己一个人的思考太过单薄,深度不够,还要学会和实验室成员交流,吸收别人的好思路好方法。善于交流可以加快我们迈出泥潭的第一脚,闭门造车的结果可想而知。我现在就是尽量做到晚饭后不安排实验,这段时间用于查阅文献和总结自己当天实验中的得失,站在一个新的高度,哪怕是一点点,再重新出发。

3

第三,保持良好的身心状态。


要完成一项研究课题,对心理和身体都是一个很大的挑战。经常处于高压环境下,研究者难免会出现焦虑、失眠甚至抑郁等症状。因此,要找到一种适合自己增强体质的方法,让自己能从由高负荷的工作带来的疲惫感中及时恢复体力,保持对科研的那份热情。最好养成规律运动的习惯,创新能力强的人,往往都是精力充沛的,规律运动对保持旺盛的精力非常重要。运动不只是身体疲惫感消失,心情也会晴朗起来,科研状态就会好,思维的困境自然迎刃而解。谨记除非是课题本身的要求,尽量不要熬夜。从我的经历来看,这是一种得不偿失的做法。

4

第四,科研成功需要自信。


近代中国以来,国人都有很深的自卑情节,在遇到失败时会自暴自弃。研究中,兴趣是科研成功的开始,但自信也扮演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自信是走上成功科研的基础。自然科学的探索过程中失败与成功往往不成比例,失败无数次之后才有可能会成功一次。只有相信自己有能力,相信自己的感觉,这样你才会百折不挠的去面对自然探索中的挫折和弯路。如何获得自信,我认为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对于一个大的科学问题,我们可以把它划分为若干的小问题,从简单入到困难各个击破,在循序渐进的小成就中获得一个自我认可的叠加,最终实现放大效应。先从小的目标开始,比方说今天做一个漂亮的Western blot。

怎么才算是一个TOP研究生?先来看看TOP的定义:T-talent;O-object;P-project。Talent不敢奢求,身体发肤受之父母; Object还是要有的,万一实现了呢?有没有一个好的project与导师的眼界相关,也与自己的能力息息相关,课题的执行者决定了课题的高度。科研做不好,先从自身找原因。导师太次?那你是否把导师给的资源最大化利用;课题太烂?那你是否能够用批判的眼光去阅读文献并提出自己的想法。总之,当你真心想做好一件事,不管现实环境多么恶劣,你一定会百折不挠去寻找到适合你的途径。


(来源:募格学术)




自公众号开通以来,得到很多老师和同学的支持,经各位建议,近期陆续建立了微信群,汇集了各大高校的老师及硕博士生,如有需要进群,可加小编微信:18519589389,并注明单位及研究方向,小编会拉各位入群。进群后请看群公告,资料下载等事项,都在其中。


#往期热文推荐#


  1. 高颜值的学术型PPT是怎样炼成的?

  2. 盘点2017那些刷爆大学老师朋友圈的段子

  3. Sci-Hub Spider:再也不用到处找可用网址了

  4. 你距离高颜值科研绘图还有多远?看完本文就知道了

  5. 这13个PPT辅助工具堪称神器,我用的最多你却不知道?

  6. 六招教你对抗读研读博过程的反复抑郁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