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期刊编辑们如何“操纵”杂志的影响因子?

2018-04-13 科袖网

最近几个关于杂志的帖子比较火,一个是关于最新杂志影响因子的预测的,据说神刊CA: A Cancer Journal for Clinicians将突破200分。


25份高影响因子国际期刊

注:数据系人工整理,根据WOS网站查询数据计算得到(截至4月6日),预测值仅供参考,请勿用于正式场合,读者如发现错误,欢迎指出。


25份国内高影响因子期刊数据

注:数据系人工整理,根据WOS网站查询数据计算得到(截至4月6日),预测值仅供参考,请勿用于正式场合,读者如发现错误,欢迎指出。


上图来自:浙江大学学报英文版


另外一个比较火的帖子就是关于被剔除的37个杂志:



过去20年来,影响因子在作者和出版商以及科研评价中越来越重要,日益成为评价期刊质量的一个主要指标,给一些期刊编辑带来巨大的压力。部分人便想方设法看看能够干点啥,以达到提升影响因子目的。本文将揭秘期刊编辑们提升影响因子的各种花招。供学术界批判,当然也可供有志于提升影响因子的编辑们“学习借鉴”。


尽管影响因子在一定程度上是一本杂志质量高低的标准之一,并且能够带来科学以外太多的东西:教职、基金申请、科研奖励、学术影响力等。学术界有很多人批评对其滥用,但当前要马上取消它,或者马上改革并不是一件一蹴而就的事。那么什么是期刊影响因子呢?


根据汤森路透的定义,期刊影响因子即某期刊前两年发表的论文在第三年中平均被引次数。例如,某期刊在2015年影响因子为6.25,说明这本期刊2013年和2014年发表的论文在2015年平均被引用了6.25次。


整天都在讲的SCI论文、影响因子、核心期刊到底是什么?

如何自助计算SCI期刊的实时影响因子,不用再苦等官方了


期刊影响因子的计算基于两个因素:一个是期刊过去两年发表的论文在当年所获得总引用次数,被用作分子;一个则是期刊过去两年所发表的论文总数,被用作分母。之所以这么考虑,是因为如果仅使用之前一年发表的论文用来计算,则赋予学科的快速变化更多的权重;对于某些学科,即便基于两年论文数据计算的影响因子不能全面的反映该学科期刊的状况,有人建议使用5年甚至10年的统计期则更为恰当。


从影响因子的定义明显可以看出,其十分依赖于所谓“可被引”的论文类型的数量,显然其越少越好(即分母越小,影响因子越高)。由于一个期刊的影响因子源自于期刊所有论文的引用,因此这一数字并不能告诉我们该期刊上某一篇特定论文的质量信息,也不能告诉我们任何特定作者的论文质量信息。此外,期刊影响因子通常会极大地受综述论文的影响(其常较研究论文得到更多的引用)或受到少量极高被引的研究论文的影响。


从上述影响因子的定义和计算方法可以明显地猜到,期刊编辑提升其影响因子的花招包括提升影响因子分子的数值(即总引用数)以及降低分母。通俗点说就是,一是增加文章引用量,二是控制发文数量。具体操作起来就是如下几种办法。


01

花招1:减小分母


在医学等特定领域中,或是像类似于nature和science等期刊中,大部分文章并不是研究论文,因而按照规则并不统计在影响因子计算的分母中,如社论、书评、评论、通讯、修正、通信、观点等等。因此,某些医学期刊和部分综合性期刊的出版商努力说服汤森路透将大量的这类文章定义为“不可引用”,从而大幅度降低分母。


02

花招2:提升分子


合法提升分子的行为当然是鼓励作者们提交优质论文,这也许是所有期刊不被质疑的做法。一般是跟大牛约稿,大牛自带"流量"属性,向某领域里面有影响力的大牛约综述性质的文章,文章性质加上大牛影响力,可大大增加杂志文章的引用量。而很多大牛作为杂志的编委,在杂志困难的时候,都会“屈尊”把一些质量高的文章投给“自己的”杂志。


此外,还可以通过发表更多的综述论文来达到目的,因为这类论文通常会获得更多的引用。


较为过分的做法是,一些期刊的编辑们有意鼓励甚至强迫作者引用更多的本期刊的论文,这一措施已成为一些期刊的潜规则,近年来愈演愈烈。有的编辑甚至只有在你达到X次引用后才会认真考虑你的论文在他的“地盘上”发表。


另一个提升分子的著名“花招”就是利用社论来引用大量当期期刊上的论文,这些社论可以冠冕堂皇地打扮成指导年轻学者投稿类型,抑或是概述过去若干年学科领域的主要进展等。这种做法十分隐蔽,有的期刊编辑甚至走向极端,全面引用自己期刊前两年发表的每一篇论文。这样对于之前影响因子为1.0的期刊,仅此一篇社论就可以提升到2.0 (提升100%)。


当然,近年来汤森路透也加大检查力度,并加大了处罚措施,那些自引很多的或单一年度自引增长很快的期刊,存在被“镇压”的风险,例如2016年就有18种期刊被”镇压”。但历来都是“上有政策,下有对策”,编辑们的一些“花招”变得更为隐蔽。例如,部分期刊之间暗地结成“互引”同盟,鼓励作者引用其同盟期刊的论文,这类花招一般很难识别和发现,一般都会逃避打击,当然也会有倒霉蛋。汤森路透近年来也在制定规则,将这种操控影响因子的行为认定为学术不当行为,将其列入“编辑伦理规范”严格禁止的行为。


03

花招3 :在线排队


这一花招十分隐蔽,尽管存在多年,但最近才为人所知。部分期刊通过不寻常的论文在线长期排队而不正式发表,来大幅度提升其影响因子。


  • 如果在线排队超过两年,就可将可被引论文的引用数量在两年JIF时间窗口内翻倍而不会影响分母的数值。当这种在线论文两年后最终得以正式发表,其引用数将会再次被用于下一个两年的JIF的计算。这样2011年末上线论文的引用数将统计在2012和2013年的JIF计算中(但不在分母中);如果其随后在2014年发表,其引用数又将会总计在2015和2016年的JIF的计算中,即业内所谓的“JIF翻倍效应”。


  • 某篇论文的引用数倾向于在头一两年内累积很慢,而在第三四年迅速累积。当将一篇论文在线挂在网络上排队2年然后再发表,其获得的是第3和第4年的引用率。通常论文在第三年所获得的引用等于头两年之和,大多数在第四年也是类似的。这一措施的净效应是使得影响因子进一步可以被提升50%。


  • 还可以通过灵活选择在线队列中引用累积较快的论文尽快发表,来进一步提升影响因子。而让那些引用累积慢的论文继续在线排队,使其不统计在影响因子的分母中。期刊通过这一方式,通常可使队列中引用在后50%的论文每年多获得两倍的引用,因而这一“花招”可进一步使得影响因子提升30%。


  • 编辑还可以将在线队列中部分最高引用的论文留置到每年的一月号发表,最大限度地使得这些论文在影响因子计算时间窗口中累积引用。通常,这一花招也可进一步提升影响因子30%。


如果综合运用上述花招,对影响因子的提升是巨大的,可以达到若干倍。更为重要的是,这些花招看上去并没有违反任何规则。某些期刊声称,作为顶级期刊在线排队是在所难免的现象,论文不可避免延迟发表,因而其并未违反任何规则,某种意义上类似于企业“合理避税”的做法。当然,这一花招在快速发展的学科并不适用,这些学科是要求快速发表的。如果在线排队1到2年,将有被竞争者打败的风险。


04

花招4 :绿色通道


这里的绿色通道不是国内核心期刊的文章买卖,而是考虑到研究的高度竞争性,在处理程序上“加急”的正常程序,我们常在CNS等顶级刊物上看到很多研究的主题是非常类似,如果其中一篇抢先发表会对另外一个研究团队造成非常大的影响了,因为从全世界的角度来看,你的idea总有一批人想到了并在做,甚至已经做过了,大家抢的是时间。学术研究重视原创,谁先发表论文,谁往往就是该科研成果的拥有者。


所以从杂志社角度来说,就可以开放绿色通道,缩短高质量文章的流程,比如Cell Research杂志就有这样的“策略”。



总之,编辑们的这些做法有的明显不合适(如提升自引或强迫作者引用),这样容易导致自引率过高,这样的杂志就比较危险了;有的在打擦边球(结成引用联合体);而有些做法则十分隐蔽(如在线排队等),看上去并不违反任何规则,因而很难被发现。


参考资料:


http://dx.doi.org/10.1016/j.respol.2015.09.001

贺飞科学网博客

澎湃新闻:26年影响因子长6倍,国产学术期刊《细胞研究》创造奇迹


更多精彩请点击下方阅读原文,下载科袖APP。

推荐阅读

高校性侵案屡见不鲜,是时候归还学生一片净土了!

Chemdraw替代产品:国产免费软件InDraw

四款作图神器,秒杀CNS高逼格配图

有哪些APP堪称神器,却不为大众所知?

Calibre - 全能电子书工具,开源免费轻松打造个人书库


自公众号开通以来,得到很多老师和同学的支持,经各位建议,近期陆续建立了微信群,汇集了各大高校的老师及硕博士生,如有需要进群,可加小编微信:186 0082 6589,并注明单位及研究方向,小编会拉各位入群。进群后请看群公告,资料下载等事项,都在其中。各课题组有招生招聘需求的也可加小编微信,免费帮您在科袖网(www.ekexiu.com)发布相关信息。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