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国际著名材料类期刊Advanced Materials(先进材料)为同济大学111周年校庆出版专刊

科袖网 2019-06-30

来源:同济大学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在同济大学111周年校庆来临之际,国际材料领域顶级期刊Advanced Materials(先进材料,IF=19.79)于2018年4月25日第30卷第17期为同济大学出版专刊。


该专刊由材料学科委员会主任黄云辉教授担任客座编辑,材料学院、化学学院、汽车学院、物理学院、环境学院、航力学院以及智能型新能源汽车协同创新中心、污染控制与资源化研究国家重点实验室、先进土木工程材料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中国-澳大利亚功能材料国际联合研究中心(科技部)、上海市金属功能材料开发应用重点实验室、上海市特殊人工微结构材料与技术重点实验室、生物医学工程与纳米研究院等科研平台的160余位老师和同学参与撰写论文。


该专刊从2017年3月开始启动到2018年4月正式出版,历时一年多,共收录27篇论文,其中15篇Review、12篇Research News,总共416页的篇幅,涵括能源材料、生物医用材料、环境材料、催化材料、光电材料、建筑材料等领域的最新进展,同时介绍了同济大学在上述材料及相关领域的研究成果。


该专刊的出版为同济大学的校庆添光增彩,为扩大同济大学特别是材料学科的国内外影响力具有重要意义。

专刊链接:https://onlinelibrary.wiley.com/toc/15214095/30/17


部分论文介绍如下:

(一)黄云辉课题组:

无机固态电解质材料用于全固态锂电池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黄云辉教授课题组罗巍教授和高忠辉博士等撰写了关于无机固态电解质材料用于全固态锂电池的研究进展综述,重点从固态电解质的关键材料体系,以及固态锂电池存在的关键问题等方面来进行论述。

文章链接:https://doi.org/10.1002/adma.201705702


(二)李巨课题组:

高性能锂金属负极的研究进展和挑战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李巨教授课题组李洒博士等撰写了“高性能锂金属负极的研究进展和挑战”综述论文,论述了锂金属负极中的关键性科学问题和相关的研究进展,包括SEI形成机理,经典锂金属沉积模型和原位表征技术。

文章链接:https://doi.org/10.1002/adma.201706375

 

 (三)陈涛、甘礼华课题组:

纳米碳基柔性全固态超级电容器

化学科学与工程学院陈涛教授研究员、甘礼华教授等合作撰写了纳米碳基柔性全固态超级电容器的最近研究进展与展望的文章。

文章链接:https://doi.org/10.1002/adma.201705489


(四)张存满课题组:

有机系锂离子电容器的最新进展

汽车学院李冰副教授、郑俊生副教授、张存满教授等合作撰写了有机系锂离子电容器的最新进展文章。

文章链接:https://doi.org/10.1002/adma.201705670


(五)韩璐课题组:

三重周期极小曲面及其相关材料的研究进展

化学科学与工程学院韩璐研究员与车顺爱教授共同撰写了关于三重周期极小曲面及其相关材料的研究进展综述。

文章链接:https://doi.org/10.1002/adma.201705708


(六)许维课题组:

碳纳米结构的表面合成

许维教授课题组发表了题为”On-Surface Synthesis of Carbon Nanostructures”的综述文章,该文章从基本的概念和表面合成领域的进展出发系统性的总结了通过表面合成方法制备一系列原子级精准的低维碳纳米结构,包括石墨烯衍生的多孔石墨烯、石墨烯纳米带、单手性的碳纳米棒以及含有炔基和有机金属碳链的新型碳纳米结构(如金属卡拜)等,为未来表面合成技术的发展提供一定的参考。

文章链接:https://onlinelibrary.wiley.com/doi/full/10.1002/adma.201705630


(七)康九红课题组:

应用于干细胞再生医学的三维生物材料

生命科学学院康九红教授、附属东方医院刘中民教授等合作撰写了应用于干细胞再生医学的三维生物材料最近研究进展与展望的文章。

文章链接:https://doi.org/10.1002/adma.201705388


(八)程黎明课题组:

纳米材料应用于干细胞示踪和促进神经再生

同济大学附属同济医院程黎明、朱融融等神经再生修复材料课题组,生物医学工程与纳米研究院张兵波、陈炳地等神经影像课题组合作撰写了综述文章,介绍了纳米材料介导干细胞追踪和治疗神经系统疾病方面最近研究现状、进展,以及对未来的展望。

文章链接:https://doi.org/10.1002/adma.201705694


(九)时东陆课题组:

基于癌症精准医疗理念的非编码RNA系统化给药的纳米载体

医学院生物医学工程与纳米科学研究院时东陆教授、王祎龙博士,和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张志愿教授、孙树洋博士合作撰写了癌症精准纳米医学研究进展的综述,重点介绍基于癌症精准医疗理念的非编码RNA系统化给药的纳米载体的研究进展。

文章链接:https://doi.org/10.1002/adma.201705660


(十)吴庆生/温鸣课题组:

纳米合金化学催化材料

化学科学与工程学院温鸣教授、吴庆生教授、杨金虎教授和房昊博士合作撰写了纳米合金化学催化材料最新进展的综述文章,系统总结了国际上该领域的相关研究成果及本团队十多年来的研究工作。

文章链接:https://doi.org/10.1002/adma.201705698


(十一)翟继卫课题组:

高能量密度有机无机复合材料的界面耦合效应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翟继卫教授课题组撰写了“高能量密度有机无机复合材料的界面耦合效应”综述论文。结合现有的理论模型,从机理上系统的总结了利用有机表面修饰、无机表面功能化和有机无机协同效应,阐述了界面耦合效应对有机无机复合材料储能特性影响的最新进展。分析了当前高能量密度有机/无机纳米复合材料面临的问题和挑战,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策略和进一步的展望。

文章链接:https://doi.org/10.1002/adma.201705662


(十二)杜建忠课题组:

癌症诊疗高分子囊泡 

材料学院杜建忠教授课题组发表了题为“Polymer Vesicles: Modular Platforms for Cancer Theranostics”的论文(Adv. Mater.2018, 1705674),详细总结了近五年来癌症诊疗高分子囊泡领域的进展,以及搭建模块化高分子囊泡诊疗一体化平台的一般策略,指出了现有诊疗一体化囊泡的优势及存在的问题,展望了该领域的未来发展方向。

文章链接:https://onlinelibrary.wiley.com/doi/abs/10.1002/adma.201705674


(十三)声子学中心徐象繁等:

有机聚合物及其纳米复合材料热传导研究

物理科学与工程学院声子学与热能科学中心徐象繁研究员、陈杰教授、周俊教授及李保文教授合作撰写了有机聚合物及其纳米复合材料热传导研究最新进展综述文章。

文章链接:https://doi.org/10.1002/adma.201705544


(十四)成昱与李永勇课题组:

以磁性材料介导的机械力调控细胞命运

同济大学医学院成昱课题组与李永勇课题组合作撰写了综述报道,文章中从机理上阐述了利用磁性材料可控地产生机械力及扭矩的原理,系统地总结了利用对外加磁场相应的磁性材料远程调控细胞命运应用中的最新进展,指出相较于光学调控利用外加磁场的调控策略作为无创手段具有更优异的组织穿透性,并能通过磁场参数的调节以及磁性材料的特异性修饰进一步提高对细胞命运调控的精准性,为再生医学甚至肿瘤的有效治疗提供了可能。

文章链接:https://doi.org/10.1002/adma.201705673


(十五)张弛课题组:

面向非线性光学性能的有机染料卟啉、酞菁共价功能化石墨烯、碳纳米管纳米杂化材料

化学科学与工程学院张弛教授研究团队撰写了有机染料分子卟啉、酞菁共价功能化石墨烯、碳纳米管纳米杂化材料的最近研究进展文章。

文章链接:https://doi.org/10.1002/adma.201705704


(十六)黄佳课题组:

有机场效应晶体管传感器性能优化策略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黄佳教授、吴小晗博士与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陈君红教授、毛舜教授等合作,撰写了介绍有机场效应晶体管传感器性能优化策略的最新进展文章。

文章链接:https://doi.org/10.1002/adma.201705642


(十七)张伟贤课题组:

纳米零价铁从废水中富集分离稀贵金属

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张伟贤教授、凌岚教授和博士生黄潇月合作撰写了介绍纳米零价铁从废水中分离富集稀贵金属的最新进展文章

文章链接:https://doi.org/10.1002/adma.201705703


(十八)尹大强课题组:

纳米材料安全性设计

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林思劼教授与尹大强教授合作撰写了名为“Nanomaterials Safer-by-Design: An Environmental Safety Perspective”的综述论文(Adv. Mater. 2018, 1705691)。该综述从绿色化学与环境健康话题出发,回顾了绿色化学与安全性设计理念的提出与历史发展进程。文章重点讨论了环境毒理学在纳米科技可持续发展中所起到的重要作用,并总结了多项纳米材料理化性质(如尺寸、形貌、结晶形态、表面修饰、重金属溶出等)与其环境生物效应的构效关系。文章还重点剖析了近期研究工作中,成功运用原子掺杂与表面钝化等手段降低金属纳米氧化物、稀土氧化物、二氧化硅以及碳基纳米材料环境毒性效应的实例。

文章链接:https://onlinelibrary.wiley.com/doi/abs/10.1002/adma.201705691


(十九)蒋正武课题组:

水泥基自修复材料最新进展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蒋正武教授课题组与国内研究者合作撰写了水泥基自修复材料最新研究进展与展望的文章,这是Advanced Materials上发表的国际上第一篇有关土木工程材料的文章。文章基于目前水泥基自修复材料研究进展,基于自修复机理提出了一种新的本征自修复方法的定义与分类方法。基于主-客体之间的化学作用,这种新的本征自修复方法更好的指导人们设计出与水泥基材具有更好的相容性和耐久性的水泥基自修复材料。并对水泥基自修复材料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


文章链接:

 https://doi.org/10.1002/adma.201705679


更多精彩请点击下方阅读原文,下载科袖APP。

推荐阅读

这几个文献检索神器,你都知道吗?

大学老师神吐槽:我早就不是刚来的那个天真小可爱了

这些超级好用的画图软件!拿好!

“感谢室友不杀恩?”、“感谢评委放水?” 那些另类的毕业论文致谢大盘点!

仅 467K 大小,秒下文献!SciHub Desktop 3.2 发布!


自公众号开通以来,得到很多老师和同学的支持,经各位建议,近期陆续建立了微信群,汇集了各大高校的老师及硕博士生,如有需要进群,可加小编微信:186 0082 6589,并注明单位及研究方向,小编会拉各位入群。进群后请看群公告,资料下载等事项,都在其中。各课题组有招生招聘需求的也可加小编微信,免费帮您在科袖网(www.ekexiu.com)发布相关信息。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