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深度 | 武侠剧已死,但对「文化中国的诗意想象」不死!

2017-01-16 嘤鸣 同相



文|嘤鸣

本文为同相原创内容© 转载请后台留言,告知注意事项


梁文道主持的读书节目《开卷八分钟》在凤凰卫视停播之后,转战优酷创办了《一千零一夜》。为了适应互联网时代新的传播形式,《一千零一夜》采用“夜色走读”这样一种情境,并经过精心拍摄、配乐,即便是在众多网络文化类节目中,《一千零一夜》也算一股清流。


就在这两周,这个经常讲述《堂吉诃德》、《叫魂》、《1984》这样人文社科经典的高逼格节目,破天荒花三期讲述金庸武侠《天龙八部》。



就在梁文道讲述的《天龙八部》推出后,《飞刀又见飞刀》官方微博更新:同在优酷,同讲武侠;侠义所在,殊途同归。而“看理想视频”不久也转发了这条微博。这么看来,梁文道通过《天龙八部》讲武侠,实际上是优酷内部的一次“整合营销”。笔者不禁要感叹:武侠剧都没落到需要梁文道这样的知识分子来“立牌坊”?


优酷看上去下了一步好棋,实则两处悖论。其一,梁文道讲述的文本是《天龙八部》,从关联性上来看,似乎更像是给爱奇艺的竞品《射雕英雄传》“打广告”。其二,读书节目《一千零一夜》和电视剧《飞刀又见飞刀》完全是两个不同的观众群体,八竿子打不着,实在是多此一举。


温故2016

武侠剧门可罗雀,被玄幻、仙侠革了命


不得不说,作为中国电视剧的一大类型,武侠剧没落久矣。纵观2016年中国电视剧版图,播出的武侠剧不过《新萧十一郎》、《新边城浪子》、《六扇门》三部。其中前两部剧都是北京台播出,后一部作为北京卫视周播剧试水之作推出,表现都不声不响。而没有IP包装的《六扇门》都没上卫视,直接在腾讯视频首播。



事实上,和《六扇门》的情况类似,《飞刀又见飞刀》也是“先网后台”,于2016年末在优酷首播。古装剧有配额限制,加上大投资、大明星、大营销的IP剧、玄幻剧成批出现,古装武侠剧在卫视选剧时就显得鸡肋。假如《鬼吹灯之精绝古城》顺利在东方卫视播出,《孤芳不自赏》没有抠图作孽不可活,酿成2017开年大剧第一“惨案”,《射雕英雄传》完全没可能在2017年抢下一丝风头。


《飞刀又见飞刀》对战《射雕英雄传》,看上去是优酷和爱奇艺开年一次“华山论剑”,实际上更像是两大视频网站“正规军”厮杀前的一次“中场休息”。而《射雕英雄传》口碑秒杀《孤芳不自赏》,也无法拯救武侠剧整个类型的下行趋势。



除了《飞刀》、《射雕》开年刷存在感,根据广电总局最新的剧目备案,发现《新笑傲江湖》被光线传媒立项,距离于正上次翻拍不过4年。电视剧《新龙门客栈》也刚刚公布卡司,除了金庸、古龙的武侠小说,武侠电影也开始为中国电视剧输血。


武侠剧一般都根据小说改编,按照流通的讲法也是IP剧。然而,IP也分“新贵”和“老旧”,武侠小说显然是“旧IP”。在当下影视圈,人们谈论的IP,通常指的是网络小说的影视改编,尽管这些玄幻、仙侠小说大部分都是经典武侠的徒子徒孙,但却成功“夺权”。


请回答2010

张纪中偃旗息鼓+“限古令”助推武侠剧没落


不管是武侠剧,还是玄幻剧、仙侠剧,追根溯源都是香港流行文化对大陆的“文化输血”。从翻拍《天龙八部》开始,张纪中开始成为“金庸工程包工头”,这部剧也成为大陆武侠剧的滥觞。


《仙剑奇侠传》开内地“仙侠剧”先河,“御剑而行”取代“仗剑天涯”,打造这部剧的蔡艺侬是从香港起家的,改编的IP源头是一家台湾游戏公司的同名游戏。玄幻剧正在走俏,但是它们多少都受《寻秦记》影响,而黄易则被称为“玄幻小说鼻祖”。



武侠小说三大宗师,从知名度来讲,金庸高于古龙,古龙大过梁羽生,这一点也反映在影视作品翻拍数量和次数上。金庸的武侠小说,“飞雪连天射白鹿,笑书神侠倚碧鸳”。《飞狐外传》、《雪山飞狐》故事相关,《鸳鸯刀》、《白马啸西风》是短篇,很少翻拍,所以对于电视剧而言,金庸武侠也就11部。


这11部金庸武侠小说,也有IP值的“远近亲疏”。排在最前头肯定是“射雕三部曲”:《射雕英雄传》、《神雕侠侣》、《倚天屠龙记》,其次是《天龙八部》、《笑傲江湖》、《鹿鼎记》,再次是《碧血剑》、《书剑恩仇录》、《飞狐外传》、《雪山飞狐》,最后是《侠客行》、《连城诀》。


武侠剧开始没落,应该在2010年左右。此后的武侠剧屈指可数,华策出品三部:《天涯明月刀》(2012)、《天龙八部》(2013)、《鹿鼎记》(2014),于正编剧两部:《笑傲江湖》(2013)、《神雕侠侣》(2014),此外还有《白发魔女传》(2012)、《少年四大名捕》(2015)。有意思的是,除了韩栋版《鹿鼎记》,其他几部剧都在湖南卫视播出。



武侠剧为何会在2010年出现转折点?在笔者看来,至少有以下两方面原因:首先,2009年邓超主演的《倚天屠龙记》播出以后,作为“金庸工程包工头”的张纪中开始偃旗息鼓。此后有一部《侠客行》但至今未播,而电视剧版《书剑恩仇录》雷声大雨点小,至今尚未开机。而随着张纪中夫妻失和,张纪中的武侠翻拍事业估计也会更加坎坷。


其次,2013年5月,面对古装剧升温的趋势,广电总局颁布了“限古令”。根据规定,卫视综合频道黄金时段年度播出古装剧总集数,不得超过当年该卫视黄金时段所有播出剧目总集数的15%,原则上两部古装剧不能接档播出。政策初衷是为了鼓励现实主义题材,但因为配额限制,它实际上推高了古装剧门槛,武侠剧与之共沉浮。


展望2017

武侠剧已死,但“文化中国的诗意想象”不死


《射雕英雄传》的“惊艳”是暂时的,它无法扭转武侠没落的既定事实。除了《新笑傲江湖》、《新龙门客栈》,于正版《倚天屠龙记》也提上日程。这种新风向也不代表投资热潮,它更像是抢玄幻IP没抢着失意地捡了一个“备胎”。即便是于正,他现在主要精力也放在3亿投资的魔幻剧《朝歌》。



陈平原在《千古文人侠客梦》一书中写道:“‘侠’的观念,不是一个历史上客观存在的、可用三言两语描述的实体,而是一种历史记载与文学想象相融合、社会规定与心理需求相融合,以及当今视界与文类特征的融合。也许如今的仙侠剧,“侠”的观念稍微削弱,但是“奇情”的部分却加强,这也反应的是时代审美和关注点的变迁。


在笔者看来,武侠剧的沉沦并非是一件值得惋惜的事。一方面,从翻拍频次来讲,热门武侠小说的戏剧价值早已透支,新版《射雕英雄传》即便制作精良,又有何新意?而冷门的武侠小说即便翻拍了,也依旧是冷门,如《新边城浪子》。另一方面,时代在发展,影视工作者不能抱残守缺。武侠剧虽然没落,“武侠精神”却可以借助新的表现形式来展现。



2016年,《画江湖之不良人》以8.3的高分在众多网剧中脱颖而出,该剧改编自同名动画,用二次元文化给武侠进行了一次新包装。而2015年的口碑国剧《琅琊榜》,一方面是庙堂之上的“权谋剧”,另一方面也是江湖之远的“武侠剧”。胡歌扮演的梅长苏,在迷雾中一苇以航,弹琴复长“箫”,这是多么经典的武侠想象!


武侠剧,说到底是对文化中国的一种诗意想象。不管是《花千骨》,还是《琅琊榜》,都对武侠精神继承“做了一些微小的工作”。不能因为玄幻剧现在没有建立起一整套美学体系,就一棒子打死,笔者对于《九州海上牧云记》和张黎的《武动乾坤》还是抱有期待。


武侠剧已死,但是对于“文化中国的诗意想象”不死!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