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从「小众自嗨」到「大众狂欢」,民谣或许没那么复杂

2017-02-09 木众 同相


文|木众


在朋友圈被《成都》刷屏的同时,也让大众再一次见识到“民谣”的威力。


“音高决定成绩,品位决定层次”这是音乐竞技类节目惯用的套路,当“飙高音”成为歌者们短兵相接的利器,观众的审美疲劳必然会被掀翻屋顶的海豚音给震醒。


于是,抱着吉他、安静吟唱的赵雷成为当中一股清流,而娓娓道来的《成都》凭借清新质朴的旋律和歌词,瞬间击中观众的心。



不出所料,在号称五季以来实力最强的歌手阵容中,赵雷以绝对优势轻松拿下第二名。那首刷爆朋友圈的《成都》,数据当然也十分可观:“仅24小时便刷爆网络,登榜速度999%”,这是今日头条推送的消息。

 

当然,《成都》的一夜爆红并非首例。

 

民谣歌曲之所以跻身全民流行的行列,还得多亏了选秀节目的助推:2013年《快乐男生》,左立的《董小姐》让原唱宋冬野家喻户晓;随后,张磊在《中国好声音》里的一首《南山南》让马頔成为全民推崇的偶像,从商场小店到街头巷尾,那句“你在南方的艳阳里大雪纷飞,我在北方的寒夜里四季如春”随处飘荡。

 

不难看出,民谣如今已成为摆上台面的大众狂欢,而不是以前那个深藏在街头巷尾的小众自嗨。早前在虾米音乐联合新浪微博推出的年度Top20金曲榜中,有90%都是所谓的民谣或泛民谣作品,令人跌破眼镜。



再反观豆瓣音乐人里小有名气的梁晓雪、陈鸿宇、陈小熊、谢春花等,全是走的民谣Folk路线。以光速占领大众消费高地的民谣,颇有“忽如一夜春风来”之势。而《成都》的走红也引发了大众对于民谣的讨论。


光速圈粉的民谣

走红的潜质有哪些?


1.情感共鸣的回音壁:


一座城市的形态,在于它朦胧的轮廓,更在于它留存的记忆。正如北漂族听好妹妹乐队的《一个人的北京》会泣不成声,坐在火车上听李志《关于郑州的记忆》会悄悄想起那里的姑娘,赵雷的《成都》哼唱的也是一些稀疏平常的小事:玉林路,小酒馆.....歌中熟悉的名词引发了本地人的共鸣,同时也勾起了外地人对成都的回忆和憧憬。当歌词引发听众共鸣、旋律直击大众内心,或许,打动人的正是这份不加粉饰的真情流露。


玉林路的小酒馆


之前李宗盛在北京现代音乐学院的演讲里,就建议学生们做音乐先从民谣做起。“民谣是更加纯粹的音乐,某种意义上的极简主义。”李宗盛认为,通俗易懂的歌词和简单入耳的旋律是民谣能够迅速笼络人心的主要因素。


2.情感喷发的宣泄口:


当生活压力造成情绪压迫时,情感喷发成了唯一宣泄的方式。无论是“梦醒后还是依然奔波在风雨的街头,有时候想哭就把泪掩进一腔热血的胸口”还是“我在南方的艳阳里,大雪纷飞”;无论是“人们不敢说话不敢停下脚步,因为心动常常带来危险”还是“西去而复旋转的飞鸟,我们生来就是孤独”等都是最真诚的情感表达。范·容克说:“当一首歌听着不那么新潮却也不过时,那就是民谣。因为人的感情不会改变,永远年轻,永远热泪盈眶。”


伴随着民谣爆红的

还有不绝于耳的争议


诸多事物皆始于小众,毁于普及。这是文化产物的致命伤。洗脑神曲《小苹果》和《江南style》就是典型的例子。之前网易云音乐整理了一份名为《那些被毁了的好歌》的歌单,从张学友到齐秦、从莫文蔚到蔡健雅,每一首歌都经得起推敲,但每一首歌你也不会再想点开播放。

 

让时代金曲落得如此田地的罪魁祸首必然是市场的过度开发。不论是对于文艺作品还是文艺工作者来说,这都是无法避免又无可奈何的事。所以,当赵雷的《成都》霸屏朋友圈时,有一部分人抱以嗤之以鼻的态度。

 


去年,鲍勃迪伦获得诺贝尔文学奖让民谣成为争议焦点,有人觉得将文学类的顶级荣誉颁发给歌者是一件违背原则的事。一部分人对于民谣被神化的现象也表现得义愤填膺。那么,相较于流行歌曲,民谣的争议性到底在哪?

 

根据知乎、微博以及豆瓣所搜集到的资料来看,对民谣乐倒戈相向的网友有一部分是忠实的“民谣粉”,他们认为“互联网的飞速发展使得民谣被越来越多的端上大众文化的餐桌”,综合了他们的观点之后发现他们厌恶的并不是民谣本身,而且被过度商业化后遗失本色的“伪民谣”。

 

还有另一部分网友觉得民谣“门槛低”、“技术要求低”、“不需要过硬的理论知识”,相较于编曲复杂的流行音乐和更需要技术考究的古典乐来说,民谣被推崇至顶尖位置着实有点名副其实。再加上经过一大波选秀节目的推波助澜,被冠上“爆款”头衔的民谣频繁出现在朋友圈时,反感情绪顿时增加。“一直觉得民谣很俗气,烟啊酒啊女孩啊,没有一点意义”这是来自某音乐网站的热评。

 


民谣确实不应该被神化,说到底它依然还是接地气的生活小调,但被诟病成“俗气”倒也不至于。在冯小刚电影《私人订制》中有段台词,“什么是俗?什么是雅?没搞清楚。交响、芭蕾、昆曲,古代的就是雅吗?宫廷的就是高的吗?以年代判断价值,社会等级区分高下,那是文物观,不是艺术观。我就不说这本身就是庸俗了。”

 

回到《成都》被刷屏的命题。赵雷在《歌手》中一举击败多为实力唱将,拿下第二名的好成绩,充分说明了民谣厚积薄发的威力。以光速登顶各大音乐网站排行榜和微信朋友圈,也证明了民谣极大迎合了当下群众的精神需求和情感诉求。

 

耳帝在微博称,《歌手》第三期竞演结果证明“当下观众对于顶尖翻唱的审美疲劳以及对优秀原创作品的强烈渴求”,技巧也许并不能成为叩开观众心门的砖石,这一点,原创实验音乐先锋——龚琳娜早前在《全能星战》的败北就是一个鲜活的例子。

 


或许,观众的投票既不是冲着高超的演唱技巧来的,也不是冲着稀缺的原创作品来的,接地气的生活小品往往更能引起大众共鸣。艺术源于生活,对于音乐节目来说,老百姓的消费理念或许只是——好听就行。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