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深度|从「放飞自我」到后援会解散,郑爽的症结或比想像中复杂

2017-02-21 木众 同相


文|木众


2017年才刚刚起步,郑爽已经上了22次热搜。


街头抽烟、小号爆粗、精神失常、后援会解散......据不完全统计,一直自带“热搜体质”的郑爽在2017年伊始,就一连登上22次热搜,令人咋舌。


当大众记忆里那个在镜头前直率勇敢的小公主,突然变成在社交平台里爆粗失常的“不良少女”时,网友对于郑爽的印象除了演技堪忧外,又新添了一条——表里不一。


“小号门”爆发后,粉丝的竭力维护与路人的笔诛口伐掀起了网上新一轮的“口水战”,如今官方后援会又以一纸申明宣布正式解散,无疑是火上浇油。从彻底放飞自我,到后援会散伙,郑爽的结症难道只是因为一支烟那么简单?


无处安放的粉丝情怀

一个连自己爱豆都不要的后援会


2017年2月19日,郑爽官方后援会发布了一则解散公告,称自己为一个偶像被抛弃的后援会。


文中写到:“即使联系不到任何的负责人,但我们依然怀抱着希望坚持着,而直到今天,我们坚持不了了。一个被自己爱豆不要的后援会,带领着那么多人,太难了。”



随后,该篇微博被删除,取而代之的是一段类似“解散原因是因为郑爽不想粉丝太过辛苦”为由的文章,并为被删除的一文中用词不妥的行为向粉丝们道歉。



不出所料,解散消息一出就立马登上微博热搜。但大众关注的焦点并不在作鸟兽散的后援会,而是突然“看开”的粉丝们。一时间,许多大号都宣称郑爽众叛亲离,黑粉们也顿时加入了看热闹的阵营中。让人不禁好奇:为何一条粉丝后援会的微博都能激发网友的炮轰?



稍微有关注过郑爽的人都应该听闻过郑爽粉丝的“大名”:“雇水军组团黑”、“素质低”、“邪教”等全是路人给予郑爽粉丝的标签。同相君采访一位资深娱乐编辑对于郑爽粉丝的印象,她称“从张翰骂到杨洋,从刘诗诗骂到古力娜扎,’正版’的素质真感人。”


正如网友所形容的,郑爽的粉丝是存在一种情怀的。他们心目中的郑爽,是不食人间烟火的小仙女,不玩微博、不善炒作,就连整容也是因为爱情。这些粉丝与偶像之间形成了一个牢固的闭环,无论整容、爆瘦还是谈恋爱,她们都会心疼、认命、祝福、维护直到帮她撕男方。


再反观郑爽在其小号上发布的一些文章,毫无逻辑章法的内容,以及频繁与粉丝喊话的异常行为,让局外人摸不着头脑。从心理学角度分析,其实她已经把自己与粉丝当作了一个共体,将他们划在了一个只属于他们的狭小星球。



有人黑郑爽,粉丝就会集中火力十倍奉还,对于他们来说,郑爽是一种精神偶像,她代表着90后最叛逆、果敢的一面。娱记孟静称,“郑爽不在乎代言,不在乎资源,没有经纪人,开公司都是自己扫街找办公室,这种人格在娱乐圈画风清奇,让处于青春期阶段的人有极高的认同度。”


孟静还表示,“中二粉丝总会长大,青春期不是永远的寄居壳。再过几年,郑爽该怎么办呢?她和林妙可属于中国式教育的两种表现,但又是同一种类型,她们都是彼得潘,在该天真的年纪强行被催熟,在该成人的季节假装没长大。”


被捧上天,被踩下地

郑爽的结症全怨“一夜成名”?


“流星雨”这部戏的魔力在于,可以捧红剧里的所有主角。从台版、日版、韩版,再到大陆版无一例外。


2009年,年仅18岁的郑爽凭借《一起来看流星雨》成为了家喻户晓的草根偶像,并因该剧获得第25届中国电视金鹰节电视剧最佳女演员提名。清纯的形象,以及略带青涩的演技让这个女孩一夜爆红,似乎让人在她身上看到12年前,从漱芳斋里飞出的“小燕子”的身影。


之后,凭借个人首部电影《画壁》更一举提名香港金像奖最佳新人,让郑爽在娱乐圈迅速站稳了脚跟。


16岁进入北电学习表演,21岁提名金像奖,郑爽在起点上就甩了同期女演员很大一截。尽管接连拍摄了多部大卡司、大IP、大制作的剧集,但市场并未给郑爽带来太多正面评价,《美人私房菜》刷新收视底线、《微微一笑很倾城》演技遭到吐槽等,让郑爽“红里透黑”。


对于郑爽最近的行为,粉丝称正是因为成名太早,心理压力太大所造成。同相君倒不这么认为,娱乐圈一夜爆红的例子比比皆是,除了之前说过的赵薇,还有与郑爽、关晓彤、杨紫并称为“新四小花旦”的周冬雨。



其走红路径几乎与郑爽如出一辙:同样是18岁一举成名,同样是一连街拍多部影视作品,同样身处于舆论的风口浪尖。


所以将郑爽的一系列反常表现怪罪到“一夜成名”,多少有些牵强。不过,同相君倒是在另外一个女孩的身上,看到了相似的景象。


正值艺考,林妙可在北电门前接受记者采访的视频在网上爆红,视频中她说话没有逻辑、甚至有点“神叨”,一度引发网友热议。与郑爽一样,林妙可也是早早地被父母拉着去拍广告,成名后依旧沉浸在娱乐圈名利场,在没有选择意识和能力的时候父母替她接工作,让她失去了一个孩子该有的童年。


放飞自我的背后

是典型中国式教育的悲剧?


11岁时,郑爽被父母从沈阳送到成都去学习舞蹈,16岁时被妈妈带到北电参加艺考,成为当时班上年级最小的一位。在早前关于郑爽的一部纪录片里,当被问及为什么会让女儿报那么多兴趣班时,郑爽的妈妈表示,是为了实现自己的理想。



这样的情况还有很多:童年时的她就已经被父母灌输了“争第一”的思绪。“她有次考试拿了91分,我们狠狠地批评了她。”郑爽的妈妈在影片里这样说道。


有专家针对这部纪录片指出,“当她和同学关系处理不好时,能想到的解决办法竟是‘要做第一名’,这是对正常社交的逃避。在重要的心理建设年龄段,她既没有朋友的宽慰,也没有父母的支撑,只能自己扛过去,于是学会了‘自言自语’,有了自己的小世界,旁人根本听不懂。”


其实,郑爽的问题在之前的真人秀《花少》以及《旋风孝子》中,就已出现端倪。


陈意涵和毛阿敏多次表示她有点喜欢自言自语。就连与郑爽私交甚好的井柏然,在接受采访时,也以“她比较活在自己的世界里,有时候我都不懂她想说什么”一席话来概括他对郑爽的印象。节目最后,大家给郑爽颁发的“最佳独角戏”一奖,同样寓意颇深。



类似的问题,在《旋风孝子》中还有很多:爸爸不让自己帮忙提行李时,郑爽说道:“那别人会怎么看我?”;在回忆自己小时候在成都的求学经历时,崩溃痛苦,她称自己独自度过了自卑且无助的青春期。



节目中的郑爽处处体现出自己的自卑与敏感,对于爸爸的要求百依百顺,为了父母的理想而委屈自己。有网友感慨道:看到了中国式教育最纯粹的体现。


还记得在《旋风孝子》中,郑爽给自己写了一封信:“大家都说郑爽有点自卑、有点怪,我发现做了演员仿佛失去了自由,仿佛一切都是自己的错。”


这是一个典型中国式家庭的悲剧:父母将梦想寄托在孩子身上,或者拔苗助长,让他们承受和年龄不相符的压力,同时又不理解孩子的真实想法。这种烙印都会在孩子们成年之后慢慢凸显,比如脆弱、敏感、不信任他人、缺乏安全感等等。


不论是粉丝的“捧杀”还是父母的“寄托”,对于郑爽来说都是件不幸的事。有人说她憋了太久,终于放飞自我,同相君倒认为她是被舆论裹挟着,走向了另一个极端——在别人的梦境里,活成了自己最讨厌的模样。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