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从《月光男孩》夺奥斯卡最佳影片,谈同志题材电影的发展脉络

2017-03-10 木众 同相


锋芒智库

品牌行销 | 口碑舆情 | 数据咨询


文|木众


是时候放下偏见,包容共存了。


去年被诟病为“极白”的奥斯卡,引发了黑人导演、演员集体抵制事件。所以,今年当同志题材电影《月光男孩》一举打败呼声颇高的《爱乐之城》夺得最佳影片后,媒体的第一反应是:好莱坞的“极度自恋”最后还是败给了“政治正确”。

 

至于《月光男孩》的夺奖是不是一次“政治正确”的矫枉过正,我们暂且放一边。但作为首部获得奥斯卡最佳影片的同志题材电影,与其说这是一场政治胜利,不如说是一次文化胜利。

 


放眼国内外,同志题材电影往往能成为各大电影颁奖典礼的座上宾,一是因为这类题材能反应出更多更深刻的现实问题;二是因为边缘化的人物故事,会放大其中涉及的社会矛盾。但看上去风光无限的同志题材电影,一路走来却无比艰辛。


1

美国同志题材电影:

百转千回后的柳暗花明


随着时代的发展,主流文化对同志群体的态度日益宽容,近年来同志题材的逐步打开,为电影届提供了绚丽独特的视角。从《断背山》《米尔克》《卡罗尔》等同志题材电影横扫一众主流颁奖典礼,到如今《月光男孩》的一举夺魁,这无疑是美国电影产业在政治与人文上一次极具时代意义的跨越。



不过鲜为人知的是,如今看似开放自由的美国电影市场,也曾经历过“暗无天日”的时光。

 

1915年,美国各州和地方政府就开始成立审查委员会,去删剪和禁映电影中“不好”的内容。1922年,为保证票房收入,以及“纯洁”的电影画面和内容,电影审查委员会在全美开始筹建,这一机构由长老会教友、共和党人威尔·海斯领导。

 

1930年,天主教教士丹尼尔·劳德公开宣称电影正在败坏人们的道德观,并起草了一部电影审查法典,主要内容包括:不得表现不道德的性关系;不得表现黑人与白人的两性关系;不准出现裸体镜头;不准出现男女唇间接吻等等。这部法典很快被电影工业的巨头们接受并交由美国制片人和发行人协会(1945年更名为美国电影协会)执行。于是,著名的《海斯法典》落成,它同时代表着美国历史上限制影片表现内容的审查性法规。

 

《海斯法典》一经公布,即遭到电影创作人员的普遍反对,并出现了许多类似“恶意报复”的违反规定的影片。之后随着时间的消逝,令其很快失去了意义。1966年遭到正式废除的《海斯法典》,意味着美国放松了对同性题材电影的审查,在某种程度上也起到社会对于同性恋爱观念上的改变,但过程还是漫长的。

 

直到2005年,华人导演李安的一部《断背山》以8项提名成功杀入奥斯卡,让世界看到了同志题材在主流文化面前的致命吸引力。而《断背山》最后摘得最佳导演、最佳改编剧本、最佳原创配乐三个奖项。



虽然《断背山》在口碑上大获成功,但在最佳影片的角逐中,还是输给了争取黑人权利的《撞车》,而《断背山》的这次错失甚至被列入奥斯卡历史上几大著名冤案之一。这也促成之后戛纳电影节的同志棕榈奖、以及威尼斯断背狮奖的出现,这些奖项针对电影节期间所有单元展出的同性恋、双性恋与跨性别者相关主题的影片,由独立的评审团进行评选。



2

中国同志题材电影:

昏暗多时里的一丝曙光


相比于美国电影那一套完善的分级制来说,中国电影的审查制度让国内同志题材电影,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处于不见天日的状态。曾在国际上斩获无数奖项的《蓝宇》就是内地同志题材电影的标志性作品,其中男主角刘烨更凭借这部电影获得金马奖影帝的殊荣。但遗憾的是,由于审查制度和政治管控,这部内地同志题材电影的里程碑作品始终无缘内地荧屏。



相比内地,台湾、香港同志电影早就可以公开上映。1972年,香港就拍摄了女同题材的古装片《爱奴》。之后《喜宴》《春光乍泄》《美少年之恋》等同志题材电影相继问世,均获得市场不错的反响。其中,王家卫凭借《春光乍泄》获得第五十届戛纳国际电影节最佳导演奖,而梁朝伟也拿到了自己在香港金像奖的第二个最佳男主角。



内地与港台的电影市场之所以会产生严重的题材割裂,说白了还是政策原因。据Movie时光网数据显示,在之前被禁的内地电影中,同志题材就高达30%,电影人程青松也曾明确表明:“同志题材电影在中国内地上映的可能为零”。

 

但随着时间的推进,似乎让人看到了一丝曙光。

 

2015年8月,电影《烈日灼心》开辟了国内同志题材通过审查的先河。影片中,邓超与吕颂贤完成了内地银幕上第一个公开放映的同性“激吻”,对于同性题材的内容来说,国内电影审查方貌似迈开了一大步。



时间再往前推进一点。其实早在《烈日灼心》上映一个月前,由本尼迪克特·康伯巴奇、凯拉·奈特莉等主演的,讲述计算机之父图灵的传记影片《模仿游戏》已经在国内上映,从严格意义上说,这是第一部在中国大陆获准通过并公开上映的同志电影。

 

更加让人意外的是,前段时间,导演王超发布了一条微博称自己导演的同志题材电影《寻找罗麦》正式获得广电审批,意味着这将是内地影院上映的首部国产同志电影。王超在文中写道“电影局的一小步,就是电影人的一大步。新片《寻找罗麦》刚过审。不易,可喜。”



同志题材电影在中国内地从禁拍到禁映,再到公开上映,经历了漫长年月。如今,《寻找罗麦》的过审不仅标志着该类型电影在时代推进下的特殊意义,也让电影人渐渐看到国内电影市场分级制到来的一丝曙光。



目前看来,这无疑是一种思想的进步。相较于开放大胆的美国电影市场,中国电影市场依旧是以内敛含蓄为主,要真正完全展开对于电影题材的包容,可能还需要些时日。但人们的主观意识与包容性逐渐增强,使得国内电影题材逐渐多元化,这对于观众而言,确实是件好事。


出品 | 锋芒影视舆情研究智库


主  编 | 丁   一         责  编 | 张小凡

视  觉 | 卓   鹏         校  对 | 季   鹰

这届奥斯卡用「政治正确」之「超我」,

压抑了「自恋」之「本我」

3月影市:

走进影院别惊讶,你可以「假装在北美」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