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

让“德艺双馨”走下神坛,G点被阉割的脱口秀成网络亚文化

2017-03-29 韩飞 同相

锋芒智库

品牌行销 | 口碑舆情 | 数据咨询


文|韩飞


《吐槽大会》的定位冥冥注定将互联网代表的后现代文化与脱口秀文化有机融合。同样是规避掉了涉及政治人物、公共议题的讨论,《吐槽大会》将语言打造成武器,并将它指向人(明星)。


“哎~我还没说谁,你们就在那狂喊,其他几位(脱口秀编剧/演员)上来的时候,你们一副爱死不死的样子,也请给别人一点尊严好嘛,虽然他们不需要。”


作为东道主的张绍刚,用惯常贱贱的语气,以一副男主人的姿态教训着台下观众。当晚的中国传媒大学400人报告厅水泄不通,坐着、站着、拥挤着的学生们不时爆发出颇具广院特色的嘘声和各类无法形容的怪异鸣叫。



“脱口秀进校园”第二场,跟中国传媒大学有着某种“渊源”的池子,在观众的山呼海啸般的掌声中压轴登场,他在舞台上挥洒自如,自嘲自己的求学经历,毫不忌讳地吐槽自己的“家乡”河南,并把台下前来助阵的歌手李玉刚、叫兽易小星、和同为笑果文化的几位脱口秀编剧同事一一怼过。



当年,池子来中国传媒大学参加艺考,68分的成绩止步面试,也让他就此与大学无缘,于是“没学问”成为别人吐槽他的千年老梗。身为中国传媒大学教授兼《吐槽大会》主持人的张绍刚请来了当年面试池子的两位中年老师,可能怕担不起让广院错失“优秀校友”的责任和现场同学的嘘声,两位“面试官”始终羞涩地没敢上台。


台上的池子逻辑缜密,表演极具张力,每一处停顿都恰在气口、拿捏到位,吐出的每一个包袱都能换来震天响的尖叫和掌声。下台后,身旁的女生追随着他灰色帽衫的背影,并忍不住的重复着“池子真的太帅了!太帅了!”


这个年仅22岁,有着黝黑的皮肤,讲话姿势拽拽的以至于有些痞气的男孩,成为了中国脱口秀的新锐,并被誉为“95后脱口秀天才”。



让池子走红的,是刚刚收官的话题级网综《吐槽大会》。这档喜剧脱口秀节目打着“吐槽是门手艺,笑对需要勇气”的旗号,以“吐槽文化”为切入点,每期节目邀请一位话题名人,让他们接受吐槽和自嘲。10期节目目前总播放量突破13.5亿。根据百度指数显示,它是迄今为止搜索指数最高的网综之一,这一切还都基于节目没有超一线大牌的前提下。



1

“一个人、一支麦、一直演”


池子当年没被发掘前,几乎每周都去“脱口秀俱乐部”做“开放麦”。“开放麦”(Open Mic)是脱口秀交流和训练的俱乐部,它借鉴了西方发达国家流行的脱口秀俱乐部(Comedy Club)的形式,是都市人一种生活方式,也是锻炼口才、提升幽默的开放场所,在这个空间,笑和逗人笑是唯一重要的事情。


“开放麦”致力于推广脱口秀到民间,在这里,任何人都可以创作,并通过长期磨练成为脱口秀演员。同时,也推出有特色的作品和有表演才能的人,透过不断的演练提高后推向大型舞台和电视节目。《吐槽大会》的多位编剧,比如程璐、史炎等,都是当年做“开放麦”练就一身本领的。用程璐的话来阐释,在那个空间,“一个人、一支麦、一直演”。这种形式最早在美国流行起来,后来到香港,再经由深圳、北京、上海等地在国内渐渐传开。


黄西:把“stand-up comedy”(美式喜剧脱口秀)

 从美国说到中国


在美国,脱口秀首先出现在酒馆,然后电台,最后电视台。美国最火的时候,40%的节目都是脱口秀。一个市有几千位脱口秀演员,比中国所有相声演员加起来还多,全国说脱口秀的有几十万人。


与美国不同,脱口秀在中国的兴起,几乎线上与线下是共时性的。但究竟是现实空间中小范围兴起的脱口秀俱乐部推动了电视脱口秀的崛起,还是电视脱口秀近几年的火爆,反哺和滋养了线下脱口秀,估计很少有人说清楚。从某种程度来说,它们是有机互动的。


2

脱口秀节目:“屏”的困境与突围


在荧屏之上,“一个人、一支麦、一直演”的“美式喜剧脱口秀”路子也开始逐渐被摸索和尝试,而上海无疑是一块厚土。


当年海派清口创始人周立波的《壹周立波秀》傍焦社会热点、进行谈论吐槽,在笑声中让大家领悟生活。虽几经辗转没有做成常规节目,但在当时取得了一定影响力;毒舌女王金星担纲的《金星秀》的脱口秀节目的推出,对文娱热点进行个人风格化的麻辣点评,为此类节目奠定了观众基础;而2012年5月开播的《今晚80后脱口秀》,更多剑指80、90后观众,成为更接近美式喜剧脱口秀样态的常规节目。


在中国式的传播和政治环境下,尤其是电视形态的脱口秀节目,自我规避掉了涉及政治人物、公共议题的讨论,对于社会话题的吐槽也更多流离与隔靴搔痒。脱口秀最大的G点在电视屏幕上被主动阉割,成为一种为了存活下来的自我妥协与保全行为。


电视化的脱口秀在形式和内容口径上难以取得更大突破,但其作为一种节目类型在竞争日益白热化的电视荧屏存活下来,并积累了一批忠实观众,传播了脱口秀文化。同时,节目的存活培养了一批优秀的脱口秀幕后力量。事实证明,这种“韬光养晦”为后来脱口秀在其他媒介端口的发力积累了势能。


《今晚80后脱口秀》的走红养活和聚拢了一大批优秀脱口秀编剧,李诞的正式“出道”与走红,是因为《今晚80后》,他后来成为团队的核心编剧力量。之后,李诞在北京一家脱口秀俱乐部的舞台上发现了亢奋的池子,把他“连哄带骗”地带到了上海。优秀脱口秀编剧的汇聚,为这个团队后来创出下一个爆款提供了保障。


当脱口秀在电视荧屏碰触到天花板和瓶颈的时候,当人的力量积累到一定量级的时候,这个平均脑洞大过常人的组织选择了向这类文本最适宜也是最具潜质的土壤进军,那就是互联网。


3

对怼、自嘲与去伪装,

网络脱口秀节目的文化土壤 


大众文化,尤其是网络文化的兴起,无疑是脱口秀节目在网上诞生并迅速引爆的重要文化语境。网络文化通常伴随着一种后现代观念而存在,在这里人们反对一切严肃,解构一切权威,自我提升和道貌岸然是网民最厌恶的现象。一旦有人要严肃和端着,就一定会遭遇网民的反抗。


如今的反抗有两种方式:一种是对外,用骂和嘲的方式去吐槽,也就是“对怼”。通过语言“怼”,年轻人在获得语言带来的道德快感的同时,一定意义完成了对传统权威的消解和颠覆,也在社会压力越来越重的情况下找到情绪出口。


当年“骂死王司徒”的唐国强《吐槽大会》开怼


另一种反抗的方式是刀锋对内,通过自嘲与自黑、解构自我的方式来达到一种对抗或和解。


为什么网友喜欢自嘲自己是狗?或者屌丝?


《吐槽大会》的定位冥冥注定将互联网代表的后现代文化与脱口秀文化有机融合。同样是规避掉了涉及政治人物、公共议题的讨论,《吐槽大会》将语言打造成武器,并将它指向人(明星)。


在这样一个吐槽空间,对怼与自嘲消解掉权威性,明星自我和被媒体建构的宏大感突然崩塌,个体可以有机会以一种近乎赤诚或赤裸的状态面对自我和他者。在“坦诚相见”的场域里,人与人之间获得一种和解和认同,进而获得了这个时代珍贵的安全感。


与其让别人打自己的脸,还是自己下手更知道分寸


《吐槽大会》出品人贺晓曦称这种“赤裸相见”的对怼与自嘲行为是一种“勇敢”。


“如果只是做一个让人觉得好笑的节目,还不足以成为撼动年轻人文化生活的品牌。我敢于面对你们平时背着我说的那些话,勇敢是年轻人非常赞赏的态度。我们这个时代,没有人是没有缺点的,但有缺点并不可怕,我们需要敢于去面对它,敢于去接受它,并且把它表达出来。”


中国人素来讲究中庸之道,就连《火星情报局》中汪涵还在推崇“批评人的时候要在没人的地方”这种传统做人守则,但与之伴生的就是不够直接和坦诚。就像曹云金所说的,“人不能长时间生活在把自己包装起来的环境下,时间长了你就真相信自己已经登峰造极了。”于是,撕掉面具,甚至自我降格与自嘲互怼,成了换取真实交往的筹码。



在以“德艺双馨”的艺术家为奋斗目标,张口闭口“老师”的娱乐圈,有人撕开虚伪的口子,让艺人走下神坛回归艺人本身,让躲在官方声明背后的明星们主动去面对自身的槽点和传闻,让批评直接而具体,是这个社会难得的进步。如果从这个角度去理解,《吐槽大会》可以说功德无量。


明星的自嘲精神:主动去神性


“吐槽是门手艺,笑对需要勇气”。如今的明星和普通人都在试图寻找一种新的方式来取得跟社会、跟他者、跟自己的和解。他们发现语言,恰好是一件中庸且恰当的武器。于是他们拿着这柄利剑劈开面具,在显露出不一样的自我的同时,也意外收获了一帮有共感的网民粉丝。


而脱口秀文化,也在庞大粉丝的热情拥戴下,不知不觉,拔地而起。



出品 | 锋芒影视舆情研究智库


主  编 | 果  乐           责  编 | 陆兮影

视  觉 | 三  听           校  对 | 官   官

中期质检 | 了不起的奇葩,

把衍生综艺《奇葩大会》也做成了爆款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